诸葛亮的祖辈对他的影响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韩春呜 本章:诸葛亮的祖辈对他的影响

    其实很多人都有疑问:诸葛亮的名字有什么涵义?他的字“孔明”又有何深意?“诸葛”此一复姓又是何时出现?

    我们先来说说“诸葛”复姓的来历。诸葛家的历史说来话长,诸葛祖上的姓氏不是两个字,而是单姓葛。葛家的祖上,名为葛婴,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他为汉室王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屡败入寇之敌,接连得到朝廷的嘉奖,官位不断升迁;身居显赫了,却是依然故我,不大注意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因而得罪了当朝的一些小人。这些人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恶意中伤葛婴。而当时那个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居然相信小人的诽谤谗言,就在葛婴冲锋陷阵,为朝廷又一次立下汗马功劳时,皇帝非但没有给封侯晋爵,反而一道圣旨,将葛婴诛杀。凡有良知的文官武将都认为葛婴被诛是天大的冤枉,天下的百姓都为葛婴将军的屈怨鸣不平。到大汉文皇帝登基就位,文皇帝明白:不为葛婴平反不足以平民愤。他顺应民意,亲自下旨,为葛婴平反,封葛家世代为侯。葛婴受封之地就在琅琊郡的诸城县,离阳都县这里不过几百里路程。后来,人家便称葛家为诸城侯。

    诸葛家谱也有记载:诸葛氏,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后来葛家迁到阳都县,初来乍到,需要从头开始。首先需要打造一些日常的用具,于是请当地铁匠帮忙。铁匠很是经心,特地在打造的用具上做了记号,铸上了葛家的姓氏。当时阳都县城已经有了一个葛氏的家族。铁匠为了防止混淆,将葛家的葛氏姓前面加上一个诸字吧。意思是说,这个葛家是来自诸城的葛家,以便与阳都县城原来的葛家区分。就这样,在阳都县,人们一提起葛家,就说是诸城葛家,再后来,久而久之就简化为诸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阳都县城,琅琊郡,甚至京城洛阳,都有了诸葛人家,于是,就这样增加了诸葛这个复姓。

    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九月初一,诸葛亮诞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地区)。据说当天出现了日蚀这样的奇异天象,父亲诸葛珪给他取名为“亮”,希望他能给诸葛家带来光明。

    诸葛亮三岁启蒙,琴棋书画,四门功课,样样兴趣浓厚,件件爱不释手。他每天抚琴弹曲,棋盘围猎,吟诗咏词,读书习字,从来不知厌倦,到4岁已经认识千八百个字,读了、几十篇文章。他的求知欲望与日俱增。

    一天,诸葛珪抱起儿子,问道:“小亮,你说说长大想干什么?”诸葛亮想了想,摇摇头,没有说话。他对父亲总有点畏惧感。诸葛珪又问:“那你现在想干什么?”诸葛亮眨巴眨巴眼睛,记起母亲平时的嘱咐,回答:“学会做人,明白道理。还有,多学本领。”

    诸葛珪问:“你要明白什么道理呢?”

    诸葛亮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诸葛珪说道:“首先还是要学做人。老子讲‘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这就是做人的道理。咱们诸葛家的祖宗诸葛丰做过朝廷的大官,是个有智慧的人。但是,他对自己本身不了解,没有看明白自身的能力,结果,有生之年还是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说到这里,他又问诸葛亮:“你知道,历史上谁对自己看得最明白吗?是孔丘,孔夫子。他是对自己认识最明白的人。”

    “那我诸葛亮要学习孔夫子,要明白自己,还要明白世界,明白别人。”

    “哈哈,好哇!你已经四岁了,有了名,尚无字。这样吧,为父送你字号:就叫孔明吧。诸葛亮,字孔明,学习孔夫子,明白如何做人!”

    说到这里,笔者要插上一笔。对于“孔明”的由来,有人以字猜度,认为是诸葛亮出生时,恰恰是在天明,因此家人便给他起字“孔明”。这样的推理,实在有些牵强。出生在天明时分,字为“明”尚可解释,而“孔”从何来呢?莫非是“一孔之见”?说不通。如果说家人希望孩子要学孔子,明白事理,还有些道理。

    诸葛亮的家教和家风影响了他的一生。这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诸葛丰。诸葛家族显名当始于诸葛丰。他生活于西汉武、昭、宣、元四帝时期,是诸葛亮家前八世远祖。他谨守臣职,刚直耿介,有“伏节死谊”之志,后因弹劾周堪、张猛遭元帝免职抑郁而死。诸葛丰“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忘我牺牲精神,奠定了诸葛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诸葛丰,字少季,自幼聪慧,读经阅史,少年名特立,初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御史。汉元帝时,授其为司隶校尉,加封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从二品,到了这个官位,大约可以称之为国家的栋梁了。

    诸葛亮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诸葛珪讲远祖诸葛丰正直忠诚的故事:“远祖诸葛丰担任司隶校尉后,他认为皇帝给自己的这个名分和位置就是要他敢于说话,敢于抨击不法行为。于是,他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涉及江山社稷稳固,他就要面见皇帝,直言相谏。不管皇帝是在床榻安歇养神,还是在宫苑与嫔妃欣赏花草,他总是径直进入禁地,照本宣科,向皇帝告状。”

    “时间一长,皇帝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可内心开始讨厌远祖了。史书上说他是‘数侵贵戚,在位多言其短。’皇亲贵戚自然不能容忍远祖的所作所为了,纷纷向皇帝上书,说诸葛丰不适合担任司隶校尉,而且编造了远祖为人的一些短处。皇帝听到那么多人反对诸葛丰,也觉得远祖是一个不懂事的人。于是,一道圣旨,收回远祖的符节,‘徙城门校尉’。大汉王朝,就是从远祖诸葛丰开始,司隶校尉没有了持有符节的权利。”

    “发展到这个地步,按说先祖应该自省其身,有所改正吧?没有,而是依然故我。他对家人讲:‘我要不直言相谏,我就不是诸葛丰了。’诸葛丰是什么?诸葛丰就是敢于直言的象征!就是勇于坚持真理的化身!只要是他了解到的问题,不管是谁,远祖照旧向皇帝反映,有时还尖锐地提出弹劾。”

    “皇帝对远祖已经有了成见,根本就不愿意听他唠叨。有一次,远祖上书告周堪、张猛两位高官的罪状,说他们买官卖官。这一回,皇上很不耐烦,乃制诏御史,说城门校尉诸葛丰以前数称言堪、猛之美,今天怎么出尔反尔?皇帝给远祖下了评语,说:‘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按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也。’”

    “这番话就是定了诸葛丰的罪,就要被杀头了。不过皇帝心里清楚,诸葛丰是个刚直之人,不过是办事不看火候,不招人喜欢罢了。于是下旨道:‘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远祖对皇帝的处置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回到阳都县城,一气之下,大病一场,从此卧床不起,没有不久,便与世长辞……”

    “作为诸葛丰的后代,我们要学习远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品德;同时从远祖的身上,也要吸取教训,讲话要注意场合,要注意听者的情绪;对于昏庸之主,尽忠谏言,反招祸至。” 诸葛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你们长大以后,准备为谁做事,要投奔哪位主公,一定要察访清楚,看他是不是明白之人。记住了吗?”

    由诸葛珪的讲解可知,诸葛家远祖诸葛丰本就为汉室重臣,为汉室江山的中兴立过卓越功绩,因此诸葛家族也算是汉室的重臣遗族,虽最终蒙受冤屈,但是仍然与汉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不可割舍的情感。这也是诸葛亮择主汉室皇叔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根源之一。

    应该说这样一个家族,在儒学兴盛的齐地,通经致用和重节尚义是其固有的传统和家学优势。诸葛亮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幼年即受家族文化的启蒙与培养,谋权篡位,是他想也不敢想的。难怪刘备一说出“你可自取”,诸葛亮就“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马上表示“臣虽肝胆涂地,安能报之遇之恩也!”


如果您喜欢,请把《诸葛亮成长之谜》,方便以后阅读诸葛亮成长之谜诸葛亮的祖辈对他的影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葛亮成长之谜诸葛亮的祖辈对他的影响并对诸葛亮成长之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