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海战术:难为了中国的农民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蔡建文周婷 本章:二、人海战术:难为了中国的农民

    7%的耕地要养活22%的人口地球是一艘大船,承载着人类运行在茫茫宇宙与悠悠历史之中。

    中国在这艘大船上占有多大的舱位呢?

    960万平方公里,这是地球分配给中国的最大的一个舱位。

    但是,在这个舱位里,沙漠、戈壁、高山、冰川,这些无法安置人类生命的“死亡地带”,就占了192万平方公里;沼泽地带,又占去了11万平方公里。

    我国境内高山面积比重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人口众多的大国。

    我国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的10%,而邻国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占57%。

    中国的耕地面积早在1994年就认为只有14.34亿亩了,但现在有人认为这个数据不实,说至少有19亿亩,也有说20亿亩的。新组建的国土资源部在最新土地详查的基础上,确定中国目前的耕地保有量为19.2亿亩。即使按这个数字计算,也只占世界耕地总量的7%。而我们却要养活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可以相信,我们的压力之大,中国耕地的负担之重。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国情,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沉重包袱。我们的领土仅是俄罗斯的56%,人口却是俄国的将近10倍。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课题小组”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以中国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负担着中国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活动能力。”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近5000年来粮食生产水平一直居世界前列,虽然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但当时的中国人靠两条途径增加粮食产量,成功地解决了吃饭问题。一条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从战国末期到1949年,扩大了19.4倍;第二条途径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据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德·希·珀金斯分析,二者对粮食总产量增加的贡献,各占50%左右。

    但轮到我们这一代,第一条途径几乎是不存在了,因为我国耕地的扩展也几乎到了尽头。如果非要强行扩展,包括砍伐森林、围垦江湖,其结果将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将遭受更加惨重的代价。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一些盲目垦殖,已经让我们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从1949年到1998年,49年时间里,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直徘徊在17~18亿亩之间,最高峰也不过20.04亿亩,并且8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到1994年,刚好又跌到1949年的水平——16.4亿亩,人均仅1.36亩。1995年以后有所恢复,到1998年,达16.6亿亩,勉强维持在16.5亿亩的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警戒线上。

    即使按19.2亿亩的耕地面积,全国12.36亿人口,人均才1.55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澳大利亚的人均耕地是46亩,加拿大是28亩,阿根廷14亩,美国13亩,印度3.6亩,菲律宾2.5库,荷兰1.9亩,德国、英国是1.8亩。

    从历史发展看,汉代时,我国耕地约为人均10亩多,到唐代达历史最高点——18亩左右,到清朝时,随着人口由不足1亿猛增到4亿,人均耕地面积便开始急剧减少,骤然降至不足3亩,而现在我们才1.55亩。这“一亩半”的国情,注定了中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费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大自然已经注定中国的耕地资源无法再有较大的扩展,注定要靠我们用这人均1.5亩的耕地来养活自己。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只能去适应这一现实,而不能去逃避这一现实。

    大地作证:中国的农民最勤劳

    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德·希·帕金斯十分惊奇,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却供养了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

    中国的耕地已像绷紧了的橡皮筋,没有多大的伸缩余地了,中国的农民惟有靠自己的勤劳,获取有限耕地上的丰厚报酬,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

    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农民就在这仅占世界7%的耕地上,生产了占全世界总量17%的粮食,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

    这是中国农民的骄傲!

    早在唐宋年代,中国的粮食单产和劳均粮食产量就稳居世界头把交椅。唐代粮食亩产达到16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28公斤,劳均产粮2262公斤,不仅在当时,就是与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比也并不逊色。

    如果按复种指数计算,本世纪30年代,中国的粮食亩产达到158~124公斤,而美国为66.5公斤,华北地区粮食作物产量也普遍比美国高出60~85%以上。

    当然,18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受产业革命的推动,传统农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相对应的中国农业却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加上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战争不断,到解放前夕,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滑入了低谷。

    解放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民家庭出生的毛泽东主席,更是把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以粮为纲”成为当时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相提并论的两大口号,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一次较大的解放,粮食生产迅速突破长期的徘徊局面,进入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纵观中国解放50年的粮食生产,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耕地无明显增长甚至有所下降的状况下,我国粮食总产、单产均逐年增长。这在世界粮食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949年,中国的粮食平均亩产仅85.5公斤,到1952年也才88公斤,到1988年则上升到238.5公斤,1994年达到271公斤,1997年达到300公斤,净增215.5公斤,增长了3.5倍。

    194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为11318万吨,到1958年突破20000万吨,以后由于“大跃进”的冲击,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连续7年又跌入20000万吨以下,1966年再次突破20000万吨,又过了10年,到1978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逐渐推行,粮食总产突破30000万吨大关,1984年突破40000吨,经过几年的调整、徘徊,1996年创历史最高纪录,突破50000万吨,达到50450万吨,1997年稍有回落,降至49250万吨。1998年,中国虽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但在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下,粮食总产预计仍达到49500万吨,高于1997年,仅次于历史最高年的1996年。

    从11318万吨到49500万吨,中国的粮食总产增长了4.37倍,在耕地面积并无增长的情况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民创造的又一大奇迹。

    从粮食平均产量看,中国的农民也敢与发达国家的农民争高低。仅按1989年的统计,中国谷物平均亩产为258.5公斤,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151.5公斤的平均水平,而且还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3.5公斤高了55公斤。仅次于法国(403.5公斤)、英国(384.5公斤)、西德(375公斤)、日本(379.5公斤),与美国(298.5公斤)不相上下。而中国的小麦单产量,即使不考虑复种指数,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如1986年美国小麦单产量为亩产154公斤,我国为203公斤;玉米世界平均水平为亩产239.2公斤,而我国为247公斤。

    由上可见,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虽然与世界最高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但却早已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于一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为中国的农民举手加额!

    4亿人搞饭吃

    我们有值得炫耀的业绩: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我们也有不得不脸红的地方:我们用了4亿人来搞饭吃。

    目前世界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为54.7%,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人数又占了务农人口的绝大多数。但由于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着较大的悬殊。

    农业人口比重最多的是非洲,总人口4.6亿,其中农业人口2.92亿左右,占了63.5%。农业人口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又占了1.8亿,占农业人口的61.6%。而就是用这么多人口搞粮食生产,但由于生产效率低,加上气候恶劣,粮食生产量仍然明显不足,以至大多数人尚处于饥饿状态。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农业人口也较多。亚洲总人口25亿,农业人口接近15亿,约占总人口的60%。在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只有6.06亿,其余59.6%的人口从事具体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拉丁美洲总人口3.59亿,农业人口1.26亿,占总人口的35%.在农业人口,从事具体农业生产的0.27亿,占农业人口的40.4%。

    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粮食生产效率高,粮食生产投入的劳动力人数明显低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不发达地区。东欧和前苏联总人口3.75亿,农业人口仅0.72亿,只占总人口的19.2%。而且在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有0.4亿,占了农业人口的55.6%,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人数仅占44.4%。西欧总人口3.7亿,农业人口只有0.41亿,仅占总人口的11.1%。在农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有0.17亿,占了农业人口的41.5%。

    大洋洲总人口0.17亿,农业人口仅110万,只占了总人口的6.5%。并且农业人口中的44%是从事农业经济活动。

    北美洲总人口2.4亿,农业人口仅621万,仅占总人口的2.2%。而且在这微乎其微的农业人口中,也还有46%的并不直接从事粮食生产,而从事农业经济活动。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从业人口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1952年,我国全社会劳动力有2亿人,其中农业劳动力占1.73亿,占了83.5%,这对于一个刚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站立起来的农业大国来说,似乎无须大惊小怪。遗憾的是,这种格局居然长时间未有突破,直到1970年,仍是全社会劳动力的80%搞农业。到1998年,也还有60%的全社会劳动力、75%的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有4亿多人在从事农业生产。据首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从业人员56085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员4244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34%,占农村从业人员的75.67%。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465人,英国可养活126人,而在中国,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却只能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3个人。因此,在美国,90%以上的人口都在从事非农业产业的生产,而在中国,60%的劳动力却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并以此养家糊口。

    中国目前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最典型的就是粮食生产,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密集的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改种高产作物等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粮食单产目的的。据测算,1952年,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12.5亩地,而现在,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只有6.7亩。每英亩小麦所投入的劳动人数,中国是美国的13倍,可以说,中国每年生产的几亿吨粮食,完全是靠中国的农民每天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把一把抠出来的,一手一手刨出来的,浸透了汗水,渗透了辛劳。

    ——难为了中国的农民!

    遗憾的是,大量的、密集的劳动力投入,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一份汗水,未必就会有一份收获。前面我们曾列表比较,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原粮,战国末年是1659公斤,西汉1789公斤,到唐朝增加到2262公斤,宋、明则开始下降,分别为2087.5公斤和2013.5公斤,至清中叶,下降到1131公斤。1949年为最低点:700公斤。解放后,我国的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粮食单产和总产均成倍增加,但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劳动力劳均产粮却并无明显突破。根据统计资料推算,1952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劳均产粮为946.5公斤;1978年为1035.7公斤;1984年为1251.8公斤;1994年为1389公斤;1998年为1166公斤。

    几十年的“以粮为纲”,结果劳均产粮刚刚达到清朝的水平,尚不如刀耕火种的战国时期。

    河西走廊是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而有人研究发现,就是这么一个商品粮基地,现在农民送往国库的粮食按户均计算仅比盛唐时略略高一点。盛唐时,河西走廊一带每亩粮田的平均产量合现在的76.5公斤,相当于中国1949年的水平。年总产量约合现在的22.7万吨。天宝年间,河西每年上交国家的粮食为1723758石,每户平均上交29.01石,合现在的1198公斤。这个数字与今天河西农民每户平均向国家交纳的粮食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在1000年后,作为中国的一个商品粮基地,当地农民送往国库的粮食按户均计算仅比盛唐时略略高一点。

    不是当代的农民不勤劳,而是人口暴增,耕地锐减,抵消了我们的所有努力。实际上,河西走廊如今的粮食亩产量比盛唐时高出近4倍,但因为户均耕地不足盛唐时期的1/4,因此劳均产粮没有大的增加。对此,我们能怪河西走廊的农民吗?

    从人均产粮的状况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均耕地的减少,使中国的粮食生产步履艰难。

    战国末年,中国人均产粮460.5公斤;到唐朝达到最高峰:628公斤;宋朝开始下降:579.5公斤;明朝559公斤;清朝中叶314公斤;到1949年仅209公斤。

    解放后,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作了巨大的努力,但人均产粮提高速度并不理想。到1978年,经过30年时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才突破300公斤,达到316.5公斤,与1949年相比,每年仅增加了3.7公斤。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上风调雨顺,全国粮食普遍丰收,全国粮食总产达到40731万吨,但人均产粮仍只有393.6公斤,刚刚恢复到清朝中叶的水平。1993年,中国的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到45644万吨,但用11.85亿人平均,人均产粮反而下降到了385公斤,1994年又下降了14公斤,仅有370.9公斤。1997年粮食总产达到49250万吨,但人口也达到12.36亿,结果一平均,人均产粮也不过398.4公斤。

    几年的奋斗,我们的人均粮食产量,除1996年402公斤外,其他年份不仅没有攀上400公斤的目标,反而距离目标越来越远,原因何在呢?

    ——不是中国的土地不争气!

    ——不是中国的农民不勤劳!

    是急剧膨胀的人口与逐年减少的耕地,拉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后腿。

    按粮食总产,中国年年第一。

    按粮食单产,中国不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但我们的人口太多了,我们的耕地太少了!

    早在1987年,美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就达到1143公斤,加拿大是1997公斤,澳大利亚1838公斤,法国929公斤,前苏联711公斤。从近10年的平均数比较,美国的人均产量是中国的3.4倍,前苏联是中国的2.1倍,加拿大是中国的5.9倍。

    但是,中国的人均耕地只有加拿大的1/19,苏联的1/9,美国的1/8,法国的1/3,印度的2/5,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

    难为了中国的农民,难为了中国的父老乡亲!他们用这人均不到一亩半的耕地,不仅养活了中国人,而且还在赶超世界粮食生产先进水平。这是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达到的奇迹。

    1993年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中国前农业部长何康颁发了世界粮食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农业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这不只是对一个前任农业部长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中国农业的肯定,对中国农民的肯定!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方便以后阅读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二、人海战术:难为了中国的农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二、人海战术:难为了中国的农民并对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