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 教育是一种气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翼乔虹 本章:8月21日 教育是一种气场

    教育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栋楼或多少资产,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这是人才积聚、沉淀而成的。人散了,“气”就散了,事业也就不可能做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想要模仿新东方而无法做到的。

    ——2006年,俞敏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杂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是什么造就了俞敏洪?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博士的结论是:独特的经历和家境给了他异乎寻常的气质——憧憬、乐观、幽默;恰逢其时的市场经济发展给了他创业的机会——语言培训市场前景广阔;不断扩展的愿望——高考是想摆脱农村的困苦生活,搞培训的目的先是只想赚点钱,创办发展新东方则成就了他的教育事业。

    俞敏洪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以人格魅力营造了两个气场:第一个气场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些人追逐俞敏洪,将他看做人生导师;另外一个气场是以新东方员工、高管为主体,这些人信赖俞敏洪,将他奉为精神领袖。

    气场的营造,成就了俞敏洪成功的故事。1993年12月,俞敏洪将北京图书馆报告厅租下,举办免费的全民学英语讲座。刚刚开始创业的俞敏洪选择以这种方式为新东方提升人气。那一年的12月,寒流侵袭、气温骤降,俞敏洪裹着一件军大衣都冷得瑟瑟发抖,他想这个报告厅能容纳1000多人,只要能来500人就是胜利。俞敏洪万万没想到的是,临近讲座开始的时候,报告厅周边聚集了4000多名学生。把门的保安哪里见过这阵势,吓得赶紧关闭报告厅大门。门外的3000多名学生情绪开始激动,渐渐骚乱起来,在外面又推门又砸玻璃,结果把附近的几十个警察全给招来了。随后警察站成一排,拼成人墙,维持现场秩序,但学生根本就不买账,照样互相推搡着往前拥。

    俞敏洪想出去给学生们讲几句话,警察说:“你出去的话恐怕学生会把你‘撕碎’的。”俞敏洪仍坚持走出了报告厅,报告厅里面由同事代讲。室外,俞敏洪站在一个大垃圾桶上给学生们讲英语,军大衣扔在报告厅里,他只穿了一件厚衬衫。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俞敏洪就这样顶着寒风在室外讲了一个半小时。学生们被感动了,还有人脱下羽绒服披在俞敏洪身上。演讲完毕,派出所礼貌地将俞敏洪带回去讯问,善意地提醒他要多多注意“聚众”的后果。

    好多年以后,很多人还在谈论那场发生在北京图书馆报告厅的“风波”,言及往事,人们依然会为俞敏洪的行为感动不已。

    行动指南

    气场是人气,也是财气;你的人气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


如果您喜欢,请把《俞敏洪管理日志》,方便以后阅读俞敏洪管理日志8月21日 教育是一种气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俞敏洪管理日志8月21日 教育是一种气场并对俞敏洪管理日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