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留学垃圾”现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翼乔虹 本章:11月7日 “留学垃圾”现象

    留学是一种“浸泡”,必须把自己“泡”在里面。“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大学里“泡”,“泡”出你的学识、方法论以及思考能力;第二种是在社会中“泡”,在国外完成学业之后,应该在国外的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

    ——摘自2009年6月俞敏洪在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2000~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59.82万人。从2002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都稳定在10万人以上,其中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比例超过了90%。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中小学生远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留学的热潮不断,留学低龄化现象愈演愈烈。面对汹涌而来的“小留学生现象”,社会上争论颇多:小小年纪出国留学,到底有没有必要?2003年1月,《中国青年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谁来清扫‘留学垃圾’”的文章,公开提出了“留学垃圾”概念。所谓“留学垃圾”,主要指一些自费小留学生。他们依靠父母资助,大部分求学于海外的私立学校。有人将“留学垃圾”的常见“症状”总结为:吃穿奢华、挥霍无度、比富斗阔,私生活缺乏约束,道德堕落、精神颓废,赌博甚至犯罪。

    针对“留学垃圾”现象,俞敏洪曾致信媒体,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从来不主张父母在孩子高中毕业前就把孩子一个人放到国外去读书。出国留学,一定要先过语言关。很多学生在出国时,语言能力不过关,结果到了国外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从而逐渐对上课失去了兴趣,或者逃课,或者干脆变成黑户口。孩子出国前一定要有明确的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家长至少要和孩子共同探讨留学的国家、专业和以后的职业方向。

    行动指南

    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位,留学不可能让你瞬间发生质变,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如果您喜欢,请把《俞敏洪管理日志》,方便以后阅读俞敏洪管理日志11月7日 “留学垃圾”现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俞敏洪管理日志11月7日 “留学垃圾”现象并对俞敏洪管理日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