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冼笃信:一个大佬的江湖往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国强 本章:第十八章 冼笃信:一个大佬的江湖往事

    与王石、潘石屹、许家印这些如日中天的地产大佬相比,冼笃信要落寞得多。但如果我们把时针拨转回十多年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海南第一轮房地产热的时候,冼笃信的风头要超过现在的任何一位地产大佬。他与张宏伟(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并称为“南冼北张”。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中国内地富豪榜,前三名依次是刘永好兄弟、张宏伟、冼笃信,牟其中排第四,张果喜排第五,宗庆后排第十。2001年5月18日,极少动笔的冼笃信写了一份“自省书”:“1993年,我们三人同时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张宏伟的企业经改制重组上市,两家集团资本已扩张到几十个亿,而腾龙几年来的发展不尽人意。”

    1、冼笃信的第一桶金

    1961年,冼笃信出生在琼山县(现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少年时代,冼笃信就表现出经商的天分,倒卖过木材、沉香、手表、收录机、猴子、水牛,开过武馆,做过粉丝生意,承包过工程石料。

    18岁的时候,冼笃信在一家企业当上了挂名的采购员,主要销售橡胶包装编织袋。1979年,冼笃信与某农场签订了一份4万个塑料编织袋的供货合同。当时,海南本地不生产塑料袋,冼笃信筹措货款,直奔汕头采购。到了汕头之后,冼笃信就傻眼了,这里遍地都是塑料厂。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突然萌发——回海南,建立自己的塑料厂。

    冼笃信回到家乡,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再次前往汕头学习塑料生产技术。3个月后,冼笃信带着技术和生产设备回来了。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设备了,再没有资金购进生产原料了,眼看着私人借款马上要到期,技术员的工资发不出来,冼笃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左思右想,他决定找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一起办厂。为此,他联系到一家农场。在农场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对方看他一副稚嫩的模样,纳闷地问:“你们厂长呢?”“我就是。”“你多大年纪了?怎么不上学啊?这么小就干起这个了?”

    冼笃信把自己去汕头到后来筹办塑料厂的经过讲述了一遍,恰好这位书记也是汕头人,当即决定到冼笃信的工厂去考察。1982年,一家国营塑料厂在这家农场里正式挂牌成立,冼笃信任副厂长,负责原料采购及产品销售。个体户摇身一变,成为了国营工厂的厂长,在当时无比风光。

    但没过两年,一个更大的机会降临海南。1984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视察经济特区后提出,要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3个月后,国家开放大连、青岛、温州、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5月31日,全国人大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10月1日,海南行政区正式挂牌。

    时任海南行政区公署主任的雷宇提出,“进口13000辆汽车转卖到内地,赚两个亿就够了”。 买卖免税进口汽车的热潮瞬间席卷海南。在商机面前从不迟疑的冼笃信加入了买卖汽车的大军当中。由于他朋友多,人脉广,能够顺利搞到批文和汽车,并筹措了上百万的资金,所以,在“汽车热”中冼笃信掘到了第一桶金。他经手买卖的汽车有100多辆,成为了当时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

    2、西河西路:冼笃信的发迹之地

    1989年,靠倒卖汽车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冼笃信进军房地产业。他的腾龙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拿下了三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西河西路16.27公顷土地的基础建设,包括填海造地、修建公路、城市配套等。

    但1989年是多事之秋,一场政治风波过后,紧接着是3次强台风袭击,整个海南岛一片狼藉。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让合作的公司失去了信心,退出了西河西路项目的开发,冼笃信不顾他人的劝阻,逆流而上,包揽了整个项目。他这种不安分的天性和闯劲在早年倒卖木材、沉香、猴子、水牛,开武馆,到后来倒卖汽车的时候,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如此,西河西路项目开工典礼上的两件事还是让冼笃信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第一件是宣布开工以后,放了两挂大鞭炮,本来放完之后,应该各有一声巨响,但是其中一挂就是不响,等了十多分钟,才终于响了”;“第二件是鞭炮好不容易响了,但工地上一个巨大的牌楼又被一阵不大的风刮倒了。真是邪了门了!”

    这两个“不吉利”的兆头并没有挡住冼笃信的滚滚财源。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奋战,造堤围堰,抽沙填滩,填了85万立方土,本来是烂泥淤积、臭气冲天的荒河滩的西河西路,被冼笃信改造成了一块南北长1156米、东西宽160米的平坦地带,基础工程总投资达5200万元。

    从1990年开始,海南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海南地价开始狂飙,西河西路的土地增值10多倍。冼笃信赌赢了!之后,他在海南各地大量购买土地,高峰时手握5000亩土地,总值超过10亿元。

    1993年4月11日,三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及海南建省、三亚市升格五周年,国家和省里的高层领导参加了这个三亚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庆典,庆典会场就设在西河西路开发区。也就是在这一年,冼笃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中国第一批登上政治舞台的民营企业代表之一。

    这是冼笃信人生和事业的顶峰时刻。

    3、一连串的决策失误

    从1993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冼笃信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而这种局面的造成,又与他本人的一连串决策失误密不可分。

    冼笃信将自己当初的失误总结为三个方面:“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把资产处理掉;第二个失误是没有上市,那个时候上市一点问题没有;第三个失误是投资地点没有选择北京、上海。如果选择任何一个城市,凭借我的性格,中国的地产史肯定要改写。”

    早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前,也就是1993年3月,时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的马蔚华就提醒过冼笃信,当时有20个省的银行资金吃紧,中央很有可能会紧缩银根,“要有所准备”。冼笃信没把他的提醒当回事儿。

    1993年6月,政府突然出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从此开始了从天堂到地狱的陨落。政策出台后不久,马蔚华在一次海南商会的座谈会上,郑重地规劝那些仍然心存侥幸的人,“有地的赶快变现,尽早脱手,拿钱在手”。会后,马蔚华再次提醒冼笃信,“这次宏观调控与以往不同,会很严”。

    无奈,冼笃信依然一意孤行,拒绝将手中价值10多亿元的地皮出手,连拿着几千万支票找上门来买地的客户都被他拒之门外。他的决策失误也受到了合作伙伴的影响。当时,冼笃信在海口有一块面积1800亩的地,是跟一家省级银行合作的地产。获悉政府将进行宏观调控的消息后,冼笃信有些吃不准,就找那家银行的行长商量,要不要把这块地处理掉。对方问他:“你缺钱吗?我们都不缺钱,卖地干什么?”人的命运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决定的。

    冼笃信的失误远不止于没有处理海南的地产。当时,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曾经找到冼笃信,邀请他去做房地产开发,并且承诺地块随便挑,好的地段也不过二三十万一亩。遗憾的是,冼笃信没有进京,而是去了湖南的衡阳,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城市。

    错过了北京,冼笃信又错过了上海。199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陵带领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赴上海考察投资环境。上海政府表示,愿意在近郊提供几千亩的土地,由刘永好牵头创办“希望民营创业园”。刘永好希望冼笃信与他联手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但冼笃信考虑自己已在其他地方投资,没参与这个项目。若干年后,冼笃信懊悔地说:“如果当年与刘永好齐心协力投资‘上海希望民营创业园’项目,在大上海拥有几千亩土地,现在是什么概念?”

    冼笃信与北京、上海失之交臂,中国内地房地产的历史也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轨迹,引领时代潮流的人中没有了当年的这位风云人物,而是王石、潘石屹、任志强、张玉良、许家印等京沪深广的地产巨擘和江湖晚辈。

    冼笃信还不仅仅是错过了投资机会,连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被他在不经意间放弃了。当时,有人建议冼笃信上市,冼笃信的回答是,“我不缺钱,上市以后的管理又搞不懂,我干脆不上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在当年与他平起平坐的刘永好、张宏伟,企业上市之后越做越大,与冼笃信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当年的地产江湖上,冼笃信更像一个一夜暴富的草莽英雄,缺乏企业家应有的战略眼光和现代经营理念。

    除了上市,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从他的指缝间溜走了。从1993年到199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静连续两年提交筹建民生银行的提案,冼笃信和李静同住一个房间,是第二个签名支持创办民生银行的委员。在筹备阶段,全国政协民营企业界的委员报名入股,冼笃信报了5000万元。但冼笃信的公司当时能拿出的现款只有3000万元,他觉得既然凑不够数,就不入股了。现在看来,即便当初以3000万元入股,回报也是几十个亿了。

    大环境的骤变让冼笃信迷失了方向,犯了一连串的决策错误,直到今天,冼笃信仍然懊悔不已,“昏了头了,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肯原谅和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愚蠢的决策”。冼笃信是一个靠经验和本能做生意的商人,还不具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机制的深入了解,加之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局面,使他丧失了判断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4、江湖义气害死人

    冼笃信早年辍学,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看重江湖义气。他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书对他的影响极深。他习过武,开过武馆,曾经威震一方,只要当地发生斗殴事件,冼笃信一出面就能制止事态恶化,江湖老大的称呼名副其实。这种经验直接影响了他经营企业的方式——义气用事、感情用事、过分依赖与政府的关系。

    在冼笃信企业里,几乎看不到任何规范的管理措施,更谈不上什么科学的决策,“就是自己说了算,投1000万是一个人说了算,投5000万也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我差不多变成了黑社会的老大”。

    由于看重江湖义气,他重用自己的同乡兄弟,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在1992年至1993年间,冼笃信要求公司的高层们每天晚饭要宴请各种人物,费用由公司承担。1年的接待费用就超过1000万元,最少有一半是被他的兄弟们“贪污”了。冼笃信也曾邀请过“高人”参与公司的管理,却遭到他的兄弟们的联合抵制,当着他的面,这些人什么都不说,只要冼笃信一离开公司,他们就想方设法地把他请来的人撵出去。

    冼笃信风光的时候,这些兄弟纷纷投靠他,而他陷入困境之后,这些人树倒猢狲散,个别人甚至落井下石。但冼笃信并没有责怪这些人,“自己都难保了,不能怪别人寻找出路”。不过,洞察了人性的阴暗面后,他变得更理性了,当他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兄弟们又闻风而至,但都被他拒绝了。

    因为感情用事,他放弃了去北京的投资机会,转而投资衡阳。多年之后,冼笃信自己揭开了谜底,“因为我爱的一个人在衡阳”;又因为“政府的关系,抹不开面子”,他在没有经过任何论证的情况下,到五指山投资几千万的项目,几乎都打了水漂。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冼笃信的资产缩水,陷入了事业的低谷。但他一直挣扎着寻找突破口,好从低谷中再次崛起。他曾成立了一家防伪技术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电话电码防伪系统工程”。1997年,这家公司已经建起了近900个亿的数据库,拥有40家省级分公司;冼笃信还投资近400万元成立了当时极少有人涉足的旅游网络公司,开发出“腾龙全国联网酒店订房系统”,仅仅一年时间就吸引了全国370多家星级酒店加盟。

    但他的这种努力又因为他的个性和江湖作风化为了泡影。“好朋友和我盖一栋楼,那个楼2800万就可以完工,我已经给他2600万,结果不但没有完工,这个朋友还欺骗我大哥给他签了一个800万的欠款条,他拿到欠条后不到十天就到法院起诉了我”。冼笃信输掉了这场官司,连本带利还了1100万,由于周转不灵,网络公司和防伪企业遭到查封。

    防伪公司被查封还与冼笃信为别人作担保有关系。当时,公司的一名员工私刻了冼笃信的章与别人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冼笃信为了救他,反过来给他作担保,最后由于连带责任导致公司被查封。

    重感情、讲义气不是坏事,但在商场上,却是致命的软肋。

    进入21世纪,海南终于从当年泡沫破灭的重创中苏醒过来,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冼笃信将他手里的房地产项目处理掉,回笼了一部分资金,拥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2003年,应他的家乡——海口市龙华区的邀请,冼笃信与区政府合作成立了海南龙华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在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冼笃信见到了当年从海南虎口脱险的冯仑、潘石屹和任志强。他第一个发言:“今天坐在台上,他们三个是以成功者的身份回答问题,我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和你们对话。”台下100多家房地产公司的代表一起为他鼓掌,报以善意的笑声。论坛结束后,任志强找到冼笃信,“冼老弟,没有关系,相信你一定会重新起来”。这个可爱的任志强,这个一言难尽的冼笃信!

    如今的冼笃信还在东山再起的路上。“这些年我没有停止过做事,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不可能停下来。就像一条猎狗,带到猎场去,让它停下来不去追逐猎物,那不可能,那等于让它死亡。”


如果您喜欢,请把《房地产江湖》,方便以后阅读房地产江湖第十八章 冼笃信:一个大佬的江湖往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房地产江湖第十八章 冼笃信:一个大佬的江湖往事并对房地产江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