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center">胡伟略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劳动力人口的对外输出是人口发展的重要方面。过去,我们说劳务市场、劳务输出,其实就是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输出。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的有关问题。
一、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广泛的经济社会意义
对众多的劳动力人口就业的意义与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就业压力最大。在国内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劳动力对外输出,向国外(境外)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无疑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有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即使较多地输出劳动力,从供需关系上来看,一般不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贡献更多的经济价值。
对劳动者及其家庭增加收入的意义与价值
国际劳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往往高于国内水平,有的甚至是国内的十几倍、几十倍,从而可以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已成为劳动力对外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据有关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
对增进国际经济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劳动力对外输出不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不仅增进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交流,更增进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
对劳动者提高素质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其逻辑过程是:国外高工资收入——部分国内劳动者流出——国内该类劳动者供给趋紧减少——该类劳动者工资提高——国内该类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和素质提高。
对劳动力输出的目的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移民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非法移民。美国现有非法移民约1200万,还有难民、移民跨国犯罪、移民来源国人才和资金的流失,以及因移民引发的民族冲突、社会矛盾和文化隔阂等。但绝大多数国家仍认为,移民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经济领域尤为如此。
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现状分析
我国劳动力对外输出或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快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我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总体不断发展,但规模较小近10年来,2001?2010年,由国家专业公司和地方公司派出的对外承包工程人数共计190.16万人,对外劳务合作人数446.07万人。总计对外输出劳动力人口636.23万人,年平均输出劳动力人口只有63.6万多人。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劳动力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我国对外输出劳动力的地区很不平衡
在境外从事承包工程人数最多的是华东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7省市,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和华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市区;而从事劳务合作的人数最多的是华东7省市、东北3省和华中南的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5省。
输出的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不高
随着当今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水涨船高。目前,我国劳动力对外输出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高,与国际劳动力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体现在外语能力差、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动力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我国对外输出劳动力人口的健康与疾病值得重视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劳务合作的飞速发展,人口国际间的流动渐趋频繁,使得出入境劳动力人员成为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对外输出的劳动力作为特殊的劳动人口,正逐渐成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还有结核病等的传染病。应当关心对外流动和迁移人口的健康和疾病。
三、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有关法律、制度和管理问题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关于劳动力对外输出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相关的部门规章和各地文件,数量少,规格低,不统一,操作性不强。由于无统一立法,劳动者和劳务输出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对外劳动力合作关系的法律依据不足,对外劳务纠纷无法援引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根据合同法基本原则进行判断。
劳动力对外输出人员权益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
劳动力输出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下岗职工,信息渠道窄,辨别真伪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容易受不良中介蛊惑,对劳务输出的政策、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输入国相关法律制度一无所知。同时,有的外国雇主在合同期限内破产、倒闭或转产,从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由此引发纠纷。劳务人员不懂得该国该地语言,权利受侵害后不知道如何向当地执法部门投诉或向使馆求助,最终导致利益受损。
对外劳动力合作合同的内容不规范
跨越国境的劳动力输出业务涉及劳务输出公司、劳务输出国中介公司、劳务人员、劳务输入国的雇主、劳务输入国的中介公司等多方当事人。由于各国对劳务输出或输入的管制政策不同,一项国际劳动力输出业务需要签订多份国际、国内合同才能顺利完成。境外雇主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外国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更大的利润。我国劳动力出境求职是为了取得比国内高得多的劳务报酬。两者利益协调不当时,容易引起争议。另外,对外劳务合作合同过于原则,特别是涉及劳务人员切身利益的条款比较粗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实践中理解不一,致使纠纷产生并难以解决。
劳动力对外输出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在劳动力对外输出的管理机构上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部门规章来调节。对外劳动力输出实行多级管理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各管一头,条块分割,管理缺位和越位现象同时存在。这就造成秩序混乱、效率低下。
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与中国劳动力人口输出前景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后蔓延到主要发达国家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说到底还在于世界劳动力的短缺,使得世界经济的生产活动再不能按照原先的利润率来安排,一部分生产能力包括工业和金融业生产能力必须被消除或消灭。金融经济危机,就是消灭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泡沫经济,使生产经济活动强制地重新适应劳动力供给的一种灾难。
可是,各国政府没有从劳动力短缺角度观察问题和寻找对策。从美国来说,危机仅仅被视为金融体系不稳健、缺监管的结果,把实体经济的危机视为金融危机的结果。全世界政府几乎都是一样,都大力刺激经济。可惜好景不长,到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又重新走回到2008年上半年的危机前的景象。2008年,世界是劳动力短缺,而2009、2010年的投资刺激政策,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反而加剧了劳动力短缺。今天,世界上到处缺少的是种田的农民,是干苦工、干重活的劳动者,是来自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农民、工人和知识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
任何生产,无论它是在什么社会制度或方式,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实体经济发达以后,非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看来是可以减少劳动力需求,但很容易造成泡沫经济,导致金融经济危机。最后,还是要回到发展实体经济,这时所需要的劳动力会更多。
世界经济即使在正常发展的时候,劳动力也已经不足。现在,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正在加快老龄化。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需要接收移民人口和劳动力,这几乎已成为常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别是全球现代化,需要资本和劳动力的均衡分布。全球化正在改变资本的不均衡状态,全球化带动劳动力的重新分布,推动中国劳动力对外输出。
联合国的人口问题专家认为,欧盟国家在未来的25年中需要吸收1.5亿新移民,才能保持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之间的平衡。在西欧、德国、意大利和瑞典,人口负增长十分严重,英国的人口增长也出现停滞,并逐渐下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欧洲追求新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报酬,还有可能取得合法身份。国际移民组织说,中国人向欧洲移民是可以预见的欧洲趋势之一。
五、实行法制化管理,促进中国劳动力人口输出要完善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法律体系
尽快出台统一的“劳动力对外输出法”。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有关对外劳动力输出的相关法律,对个人和企业在外派劳动力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中也应该针对对外输出劳动力制定出相应的条款。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对外输出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大国家财政支持,扩大原有的外经贸促进基金规模,建立“劳动力对外输出基金”。除在财政上支持外,还要在社会服务水平上进行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强化政府部门的有关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改革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简化劳务人员的出国手续,通畅劳动力流动渠道;重视外出劳动者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管理,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免除其后顾之忧。
加强外派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提升劳动力对外输出层次国际市场对低层次劳务需求趋减,我国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和竞争力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输出的劳务人员层次之所以低,是因为他们在语言、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认证方面有很大的缺陷,要提高层次、克服缺陷就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来解决。
营造对外劳动力输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充分利用双边、多边磋商机制,加强政府谈判力度,开拓海外劳动力市场。为消除国外的障碍和不公平待遇,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规则的制订,与输入国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或多方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合作障碍,签订双边或多边谅解备忘录,尽早获得输入国市场的准入资格及与劳动力合作相关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为劳务输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铺平道路。
争取我国对外劳动力输出的广阔发展前景
增强对劳动力对外输出的认识,大力发展高技术劳动力的对外输出。增加高级劳动力的输出,不仅可以带动国内劳动力输出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带动国内劳动力结构的优化。
总之,开展对外劳动力输出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增加外汇收入、提高人才素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