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精髓:温州人能够赚钱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发现市场需求,捕捉商机。大千世界,市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财机会可谓多矣,关键的还是要看你能否练就一双敏锐的“市场眼”和具备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是否能够像温州人一样一旦发现机会,马上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名震昆明服装业的丁振兴,曾经只是一个来自温州滨海的穷汉子。早年的丁振兴来到昆明时,只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商贩。虽然没有什么钱,丁振兴却有着一颗上进的心,他知道要想创造出过人的财富,必须从眼前做起,一块钱一块钱地去挣,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去干一番大事业。在昆明青年路服装市场租到一个15平方米的小店之后,他兢兢业业、辛勤经营,一面从温州服装厂的亲戚处赊货卖,一面寻找着商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正是全国大兴“农贸市场”的时期,昆明也一样有了大动作——当地的螺蛳湾农贸市场要被改造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综合批发市场。逢此良机,温州同乡决定进驻其中。此举刺激了丁振兴,他也加入到了这个市场。当时,由于市场刚刚改造不久,知名度并不高,市场里商户的生意不温不火,很多店铺惨淡经营。丁振兴的日子当然也并不好过,但他坚信这个市场终会红火起来。
此后不久,丁振兴发现羊毛衫在北方城市风靡紧俏,他由此有了想法:羊毛衫在四季如春的昆明会不会找到自己的消费者呢?凭着对市场的把握,丁振兴开始大量购进羊毛衫。此冒险之举在春城昆明可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亲朋好友因而一致反对丁振兴冒险尝试。羊毛衫到货,看着满仓库的货物,他也有些担心万一不赚钱怎么办。可丁振兴坚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只有冒险才有成功的机会。
第二天,丁振兴将羊毛衫上柜,果然很快便引起了客户的注意,大家挤满了丁振兴的店子。望着火暴的场面,丁振兴开心地笑了。
正是凭借着独到的眼光,丁振兴果断地在春都昆明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流行季风。成功的商业运作使丁振兴赚得钵满盆盈,完成了必要的资本积累,成为当地商界实力派中的风云人物。
温州人总有奇事、怪事,与丁振兴大胆购进羊毛衫,引爆昆明流行风相比,一位姓周的温州人行走在上海的街头,都能发现一些怪事。于是乎,生出钱道,立返温州,一下子净赚了6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一位姓周的温州人只身来到上海,同许多温州人一样,他只带了来时的车票——据温州人说,他们外出求生从不带返程票,这足以说明他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他在上海街头发现一个怪现象:大街上许多人拎着或抱着大捆大捆的文件夹、财务册等行色匆匆。这么多的上海人带着这么多的文件夹、财务册干什么呢?他打听得知,上海正在全面开展企业整顿,企业原有表格、账册全部更新。但商店里的表格账表是统一印制的,买回去还得重新编制,财务人员为此很是烦恼。
这个温州人一拍自己的脑门:这不就是商机吗?于是,周姓温州人急急赶回温州,抓紧时间设计、印刷,又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单位名称写信寄样稿、寄订单,当年净赚6万元人民币。
可贵的是,这个周姓温州人并没就此停住,而是利用这些资本办起了文教用品厂,继续发展自己。请看他的下列业绩:
1982年,他及时捕捉到上海企业开始评定“文明企业”的信息,推出了他独家制作的“文明企业验收台账”系列产品。
1983年,他抓住国家决定开展“国家一级”、“国家二级”企业考评、验收、授号的良机,又提供了系列用品。
1992年,他抓住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条例下达前的时机,及时向上海国有企业送来了据称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账册……
短短十年间,周姓温州人在上海好戏连台,赚了700余万人民币。
温州人素来对大上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多的温州人都来到上海经营自己的事业。曾经先后在上海兼并了近十家国企的上海人民企业集团的老总金福音对上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上海好啊”,他由衷地说,“我们从小家里用的许多东西都是上海货,以后办企业也喜欢上海的电器,上海货最好了!”
正是源于上海对温州人的独特的吸引力,很多温州人有事没事总爱来上海转转,在他们那里普遍流行这样一句话:“上海街头,随你何时何地转一圈,满地都是能化为钞票的信息。”
有一次,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还真在上海的街头转出了钞票,这的确证明了精明的温州人在发现和制造商机上有着一种独到的天分。
1992年的秋天,常到上海考察市场寻求商机的朱厂长。这一日,吃过晚饭,朱厂长就来到了热闹非常的大世界闲逛。他发现在一家食品店门口人们正在排长队买糖炒栗子,这一场景使朱厂长意识到上海人爱吃糖炒栗子。但是,他又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栗子好吃,壳难剥,只见一个个吃栗子的上海人,总是先用牙把栗壳咬破再掰开,但往往栗壳还是不能脱离,只好从栗壳里面啃挖。这样吃不但浪费了不少栗仁,吃得很不过瘾,吃相也不大雅观。朱厂长不自觉地替上海人动开了脑筋,糖炒栗子怎么吃才好呢?
正所谓旁观者清,凭着商人特有的敏锐,朱厂长发现了潜在的商机:如果能制造一种专用的栗子剥壳器随炒栗一起卖,岂不是解决了上海人的烦恼了吗?
于是,朱厂长返回温州,很快就设计出了一种简单轻便的栗壳剥离器,3天后即生产出数万只运到上海,一下就卖光了。事后朱厂长核算了一下,这么个小玩意至少为他赢得了4万元利润。
无怪乎,在一向精明的上海人眼中,对这些“头发丝都是空心”的温州人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许地说:“格温州赤佬还真有本事!”
由此可见,温州人能够赚钱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发现市场需求,捕捉商机。可以说,大千世界,市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财机会可谓多矣,关键的还是要看你能否练就一双敏锐的“市场眼”和具备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是否能够像温州人一样一旦发现机会,立马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