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潘强龙 本章:一八、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

    在中国企业家中,爬得最高的要属王石。这份荣耀首先来自于他在企业经营上的成就。

    1983年,王石来到深圳,就职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1984年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现任公司董事长。这样的一份简历很平常,但他背后包含的内涵却异常深刻。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评价他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里,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最成功机构的最高总裁”。而在同行眼中,王石也是中国地产界“教父”级的人物,他领导的万科连续20年持续增长。他提出的“高于25%的利润不做”、追求专业化等理念,为一个灰色地带的产业描绘了一条光明的路径。

    另一方面,王石的高还在于他爱登高,并且达到了一个地球人的最高追求。2003年5月,王石以最高龄的中国人,和唯一的企业家的身份,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此后,他又连续攀登各大洲的高峰,与其说他是一位企业家,不如说他是职业登山运动员更加合适。

    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路顺畅的王石体会着人生中应对危机的智慧。在登山中,王石数次面临死亡的危险,但在他睿智而坚定的意志中,都化险为夷了,这给了他经营企业时最大的自信。

    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时,王石因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而遭遇巨大信任危机,最终他淌过了。2008年末,王石抛出房地产“拐点论”,并在各地率先掀起了降价的浪潮,在众多客户和同行的谴责声中,王石顶住了压力,最终证明他的判断是超前与睿智的。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王石,也是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在登山与经商中,王石摸索的人生智慧是一笔财富。

    放弃与得到

    观点: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我也想过自杀,在深圳创业时,看到卖不出去的成堆玉米,真想一了百了,但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太阳出来了,还是得活。

    经历过生死的人往往能参透人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亲历生死存亡,而在危机到来时更有可能生不如死。王石的崛起中经历过数次低谷,但他却在登山中找到了不断向上的动力所在。

    之危机背景

    1983年,王石在深圳倒卖玉米,在做过几笔成功的买卖后,遇到了一次不小的危机:香港媒体突然报道说,用王石所卖玉米制成的鸡饲料含有毒素。一时间,盼望着财源滚滚来的王石,却盼来了囤积如小山的一堆玉米。不得已只能贱卖玉米,结果赔了110万。失败之余,王石跟命运做了一次赌博——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又从大连订购了一批玉米,数量足有1.5万吨。王石深信危机一定会过去,他对自己的渠道很有信心。唯一不确定的是:是否会在货轮抵达之前,危机已经过去了。这是一次与时间的对赌,王石将自己的命运与玉米连在了一起,据说,最紧张的时刻,王石日夜听莫扎特的《弥撒曲》,甚至想过弄沉货轮,让保险公司赔付的最后绝招。幸运的是,在货轮进深圳港的前两天,香港媒体辟谣:报道有误,鸡饲料无毒。就这次赌博,王石补回了赔掉的钱,还一次性赚回300多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只有王石有玉米,其他的倒爷都逃了。

    日后,王石总结自己的成功道路时,描绘了四个法则:第一个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愿景,或者叫目标,而且是要切实可行的,而不是不着边际的。第二,要有忍耐力,要能吃苦耐劳。第三,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要有接受失败的心理承受力。第四,可能第一、第二、第三都具备了,但还是不成功,那说明你还缺少运气。王石后来回忆起做倒爷的生涯时说:“在深圳创业时,看到卖不出去的成堆玉米,真想一了百了,但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太阳出来了,还是得活。”王石说的是一种陷入绝境后对于生命纯粹的理解,事实上,人往往在陷入绝境后,所具的潜能才会在短时间内迸发,而王石对于绝境与希望的理解,在日后登雪山的过程中感触更深,在登山中,王石数次面临生死的考验,王石说:在死亡的危险来临时,会感觉到无比的恐惧,当时,当危险度过,那变得不可思议的雪山已经在身后,一切经历都变成了巨大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只有在死亡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才会真正去想生命的价值;只有把人置于死地之时,才会真正明白生活里自己的真正需要,自己生命里最有价值的东西。王石的这种感悟,是作为一个自我寻求超脱的企业家才会梦寐的探索,后来,同在广东创业的史玉柱在“巨人”集团倒下后,同样选择了去攀登高峰来感悟人生的路径。

    当人遇到危机时,去登山,这是王石给出的答案。因为危机中每个人都会陷于焦躁,自我怀疑与信心缺失,但登山能让人面对自我,看清人性中忽视的那部分,而更大的好处还有,它让你明白得失。王石说:“登山不是冒险,而是懂得珍惜,懂得踏实的走每一步,因为危险处处都在。无论生命长短,我们都会离开,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活着的时候,你怎么活的更好。”

    王石的这种态度被注入到企业经营中,变成了有趣的轨迹。

    在机会丛生的80-90年代,万科的业务五花八门,到1991年底,万科所有的业务包含了13大类。但是,王石对于企业的理解逐渐变成了“质量”,以及“减法”。王石逐渐明白,从企业讲,能保证把一个行业做好,就相当不容易了,同时在两个行业里游刃有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通用电器,曾经涉足100多个行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的变化,减到现在的十几种行业,他的多元化是减法的多元化,方向上是朝着专业化的。因此,从90年代开始,万科逐渐缩减产业,到2001年,万科卖掉了万佳,当时万佳已是中国前5强的本土百货公司,但王石还是坚定的卖掉了它,从此开始了专注房地产的道路。而在1999年,王石本人还放弃了万科总经理的职务,开始了专职的登山之路。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舍弃,王石和他的万科都在各种危机面前安然度过。王石说:“到今天,国家再宏观调控,对万科没什么影响。就算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市道低迷的时候,你到万科,你会发现,这里洋溢着一种向上的,积极的,乐观的,开朗的,透明的氛围。”

    攀登心灵的高峰

    观点:管理企业与登山一样,都需要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登山就像人生,虽然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我们永远需要攀登心中的高峰。

    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或处于僵持的状态时,王石都会想:雪山都上去过又下来了,看谁能熬得过谁!其实王石说的只是表面的,在他心底,是要熬过另一个自己。

    之危机背景

    1995年,王石生病住院,检查身体时,医生在王石的第4至5根腰椎处发现了血管瘤,因为肿瘤在不断扩大,压迫了神经,由此导致病症,但更令他害怕的是,如果肿瘤继续扩大,将有可能导致王石下肢瘫痪,这个消息让王石被恐惧笼罩,他决定实现一些最坏可能到达前的夙愿,他想到了旅行与浪迹天涯,未曾想到,因为这个决定,他的病症竟逐渐好转了。

    1997年,王石在珠峰大本营见到了一个叫金俊喜的人,他是中国登山队的队长。当时金俊喜刚从梅里雪山上下来,在那里,他失去了17位战友——因为雪崩,17位中日联合登山队成员全部遇难在梅里雪山,而金俊喜却因为左肩麻痹,正好在出事的那天从山上撤了下来,于是,金俊喜与死神擦肩而过,而他的17位战友却被死神带走了。在那样的情况下,王石遇见了金俊喜,后者落寞地从梅里雪山来到了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王石很惊讶,开口问他:你怎么还要登山?金俊喜用一种很平淡、很平静的语气跟王石说:死的都已经死了,活着的还得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再后来,金俊喜对王石说,你也可以登山,于是,王石放弃了总经理的职务,开始了他的登山之旅。

    王石的这个决定,在很多人看来是场做秀,最多是场辛苦一点的秀,因为王石始终是一个名人,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放着高尔夫球不打,别墅不住,一个人进入到苦行僧的领域里,不是作秀也是不务正业。但王石却似乎从登山中,领悟到了做企业的真谛。王石说:“登山是种危险,但这种危险是直面的,把平时逃避的人生问题都摆在面前,你不得不考虑。我常常想: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当处于僵持的状态时,我就会想:雪山我都上去过又下来了,看谁能熬得过谁。”

    王石所说的危险,是所有登山者都会体会的一种绝望感,在第一次登山时,刚过海拔2000米,王石就开始不自觉的流泪,头晕;到4000米之后,他已经处于高烧、昏迷状态,并且上吐下泻。当时他和同伴借宿在一个哨卡,当晚痛苦到了极致,但却没有一点办法,只有一点点煎熬。但是,在经历了苦胆水斗都吐出来的天昏地暗之后,王石清醒,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体验,后来他称之为: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健康的生活。

    正是因为这么多极致状态下的体验,王石总结了一些与企业经营不无相关的登山体验——2003年5月,王石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由此达到了中国企业家的“最高度”,他对于这次特殊历程的体会是:

    死亡。这是每一个登山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在茫茫的大雪山,有可能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大冰洞,登山者就不小心掉进去了;也可能遇上雪崩,劈头盖脸的雪把登山的人一下就埋了进去;也可能遇到暴风雪,碰到突然的降温……雪山的一切神秘之举,都是登山之前难以预料的。而在雪山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面临的危险都是一样的。——王石的这个体悟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危机面前,所有人的近况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你如何对待。

    成功。在登顶珠峰前,王石对登山的感悟是:一种想放弃而没有放弃成功的运动。登珠峰时,他知道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天气和运气,只要认真去努力,认真去做就行了,登珠峰也有10年4次,5次都上不去的。他很希望一次能登顶成功,但也知道,如果登顶不了,还有下一次,下一次还要登。面对珠峰时王石明白:不是他想成什么事就能成什么事的。——企业经营中也往往如此。

    成功之后。在成功登顶珠峰后,有人问了王石一个问题:以后登山还会有激情么?王石的答复是:登顶珠峰虽然是一个高度,但它给不是一个满足,而是一种转变。从珠峰下来后,再一次登山时,不会再有后悔,不会再急躁了,以后还会再登。他和队友在登顶珠峰后,只在山顶上待了15分钟,然后几小时内就回到了大本营。回望时,珠峰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尖,成功就在一瞬间变成了过去。——事实上,成功与危机也都一样,在走过后看起来,只是一个瞬间的记忆而已。


如果您喜欢,请把《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方便以后阅读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一八、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一八、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并对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