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飞鹰的“缝隙”之旅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案例二 飞鹰的“缝隙”之旅

    飞鹰由一个被鲨鱼追赶的泳者变成了一条追逐泳者的鲨鱼。18年间,飞鹰公司在无畏的气魄和德国赛艇制造大师鼎力扶持中稳健成长,完成了从一个小作坊到世界最大赛艇专业制造公司的的蜕变。

    当国内的一些企业把价格战打出国门,在海外市场掀起阵阵降价潮时, 浙江富阳这家毫不起眼的造艇公司,已经悄悄地把他们的产品“划进”了2004雅典奥运会 ,“划进”了全球14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升,高端赛艇的价格甚至居全球之首。

    在18年间,飞鹰公司在无畏气魄和德国赛艇制造大师鼎力扶持中稳健成长,完成了从一个小作坊到世界最大赛艇专业制造公司的的蜕变。

    2004年,飞鹰公司生产销售了2500条赛艇,数量居世界第一。按今年接到的订单来算,2005年的产量将达到3000条,将占到全球市场(10000条)的30%。他们的“无敌”牌赛艇绝大部分销往国外,其生产总量的4%供应国内市场。

    飞鹰的“缝隙”(Niche利基)之路走的似乎很顺利,顺利得让人羡慕。德国“活雷锋”克劳斯先生的青睐是偶然,飞鹰在赛艇这个极其狭窄的市场里孜孜不倦的钻研才是必然。

    见缝插针

    熊樟友是个认准了目标就一往直前决不回头的血性汉子。1985年,已经38岁的熊樟友在这个不算小的年纪辞去公职,拼凑了20000元开始寻找人生的新起点。

    富阳当时的造艇厂有十来家,利润相当可观,熊樟友就是奔着这点盯上了赛艇制造。“这条缝很小,全国所有的比赛和训练用艇年需求量不过200条,但我就是要在这条窄缝里求生。”熊樟友说。

    他租下了家乡鹿山村一间闲置不用的大礼堂,把自己关起来和几个从上海“挖”来的师傅一起,研究外国赛艇的品质、材料甚至款式,想仿制一条出来。

    1986年3月,他们的第一条“双人单桨无舵手”木质赛艇在“屡败屡战”的摸索中诞生了。同年4月,“全国优秀选手冠军赛”在西湖上进决赛,进入决赛阶段的共有六艘赛艇,其中五艘是进口的,另一艘就是熊樟友刚刚造出的那只“双人单桨无舵手”木质赛艇。前来观赛的熊樟友比参赛的运动员还要紧张,他默默地为自己的赛艇祈祷。谁也没有想到,夺得“全国优秀选手冠军赛”金牌的就是熊樟友的这艘初出茅庐的国产艇。

    此次“意外”的成功让熊樟友欣喜不已,他把赛艇的商标注册为“无敌” 。

    1989年,就在他建造新的赛艇制造厂时,由于建筑队偷工减料,那间两层厂房在即将完工之际塌了,而这间厂房是为北京亚运会预定60余条赛艇准备的。

    “那时,我仿佛落进冰窖,心凉透了。”熊樟友说,“我硬着头皮给亚运会筹委会发了一封电报,说明自己的困难,请筹委会另想办法。筹委会很快回了电,措词明确坚决,‘困难理解,但所订的赛艇必须保质保量按时交货,一条也不能少。’”。

    那时距亚运用艇交付一共只有20余天了,熊樟友明白,这次要是交不出这批赛艇,这碗饭他也就算是吃到底了。然而要拿出这批赛艇,又谈何容易,他的家底都在这次塌房事件中用光了。他牙一咬,卖掉自己的住房,又东挪西借才凑齐了生产资金。

    终于在短短的20天里保质保量地拿出了61条赛艇。保证了亚运会的正常进行。”

    1990年,他走出国门了解国外的造艇技术。美、德等国的赛艇让他知道了自己的木质艇已经落伍了一大截。回来后,他毅然投资请航天部的专家研制开发中温固化碳纤维“蜂窝”赛艇。

    1991年7月,“蜂窝”赛艇终于试制成功。这种无敌蜂窝艇虽在原来的基础上跨了一大步,可是与世界一流的造艇公司相比,差距还是巨大的。即使有些国外订单,外国人看中的只是低廉的价格,而不是质量,他们仅仅把无敌艇当作运动员的训练艇。后来几年,“无敌”艇的技术和产量一直徘徊不前。

    缝是找到了,但怎样把针插得更深?

    熊樟友造世界一流赛艇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

    接下来的故事就定格在1994年9月,世界赛艇锦标赛在美国举行,一位德国人——克劳斯意外发现了来自中国的无敌艇。就是这点“意外”带来了“无敌”艇质的飞跃。

    取而代之

    “我们一起同时起步的赛艇厂有3家,现在另外两家的产量只是我们的零头,在克劳斯刚来中国时,他们也曾请过,克劳斯也一视同仁,很乐意帮助他们。可在后来的接触中,克劳斯因为他们的短视和三心二意而放弃了努力。”熊樟友说,克劳斯最终选中了飞鹰!他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赛艇。

    “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长者。” 熊樟友说,“他没有提出任何报酬要求,说扶持我们是他的责任。1995年正月初八从德国来杭州,一下飞机就直接到了我们作坊式的小厂。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我们的很多生产上的错误,并要求我们从即刻起就要站到全球的高度,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去打造世界顶级的赛艇。”

    克劳斯·菲尔特,德国柏林人,赛艇运动员出身,世界顶级赛艇设计制造大师,当时是国际赛艇联合会的器材委员会主席。这位毕生尽力于国际赛艇事业的老人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在发展中国家扶持一两家世界一流的造艇厂,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赛艇运动的发展。

    在美国世界赛艇锦标赛上,与其说他看到“无敌”艇,不如说是他看到了一个实现自己心愿的途径。经过国际赛艇联合会竞赛委员会主席道尔·尼尔森的牵线,急切寻求高人的熊樟友和热心于发展中国家赛艇事业的克劳斯有了第一次握手,这次见面双方一拍即合。

    熊樟友坚决而又默契地配合着克劳斯的工作,“他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夜不睡也要弄出来,次日一定会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我们的诚心和努力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无敌”艇在一年中从材料到技术到外形都有了质的飞跃。由于克劳斯在业内的赫赫声威,“无敌”艇也开始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国外的一些赛艇运动队开始在一些比赛中使用无敌艇。

    1996年10月,在湖南岳阳举行的“1996全国赛艇锦标赛”及中、法、德赛艇邀请赛上,共设有的16块金牌,竟被无敌牌赛艇夺得10枚,而使用世界著名品牌德国“爱姆帕克”(音译)赛艇的选手只拿了4块。法国赛艇队教练、曾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芒德先生看了“无敌”牌赛艇的比赛后赞赏地说:“无敌牌赛艇完全可以参加国际比赛。”

    不管多忙,克劳斯每年都会来富阳一次。每次来,他都会带来世界赛艇市场最新的信息,带来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和样式。连续3年,飞鹰公司的无敌艇已脱胎换骨,日臻成熟。

    1998年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赛艇冠军赛上,使用无敌艇的乌克兰国家赛艇队摘走了女子四人艇的桂冠。中国制造的赛艇拿到了国际大赛金牌,使德国、瑞士、意大利等一些国际著名赛艇制造公司震惊不小。

    “他们准备联手将我们踢出局。” 熊樟友谈到这里,点燃了一支烟,“他们太小看中国人了。我们这次赛后,通过克劳斯请来了7个著名的有关造艇材料、设计、动力等方面的专家,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来改造我们的设备,提升赛艇的品质。同时,我们大力拓展国际市场,除无偿赞助乌克兰女队比赛用艇外,我们也赞助一些很有潜力的赛艇队,来提高无敌艇的知名度,通过他们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来提高无敌艇的美誉度。我们还慢慢积累了20多个国家的代理商,不断完善我们的服务网络。”

    对于游泳的人来说,再没有比一条鲨鱼出现在身后更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了。国外对手的压制逼着熊樟友不敢有半点松懈,绷紧每一根神经和他们赛跑。

    重压下的飞鹰反而“飞”得更快了。无敌赛艇几乎和世界著名的品牌一起进步。随着无敌赛艇质量的越来越好,使用的运动队越来越多,无敌赛艇在国际赛事上拿金牌已是寻常事了。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底,无敌赛艇已经在国际赛事上捧得了300余枚金牌。熊樟友的质朴,克劳斯的威信,无敌艇的良好性价比使得飞鹰在业内口碑甚佳,现在无敌艇已经卖到了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5月9日,经过两个月的角逐,3轮的竞标,飞鹰凭着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力挫世界最优秀的德、美、意等国家的5个公司,成为今年雅典奥运会惟一赛艇供应商。

    “如果没有克劳斯对我们飞鹰的全力贡献,中国的赛艇要打进奥运会,恐怕要在20年或更久后。” 熊樟友说。

    熊樟友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早在竞标前,在克劳斯等专家的建议下,飞鹰已经“偷偷地”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一代的赛艇材料——预浸料,在许多国外著名赛艇企业由于投入费用的高昂和面临费时费力的困难而纷纷放弃时,他们反而迎难而上。

    今年初,这种新型材料制成的赛艇闪亮上市,更轻、更快、更耐撞的性能立即让全球的赛艇界炸开了锅。飞鹰由一个被鲨鱼追赶的泳者变成了一条追逐泳者的鲨鱼。“我们已经夺取了最高端的控制权。这种新型赛庭将全面取代现有的中高端赛艇。”

    “我们瞄准的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时,我们的无敌艇应该真的没有对手。” 一直很严肃的熊樟友笑了,得意而又自信,颇有“倚天一出,谁与争锋”的味道。

    </tr></tr></table>

    万中兴:《赢周刊》财经记者,致力于中国隐形冠军的研究。


如果您喜欢,请把《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方便以后阅读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案例二 飞鹰的“缝隙”之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案例二 飞鹰的“缝隙”之旅并对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