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一一、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1994年盛夏,正值美国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一条气势如虹的广告,短短45秒钟里,人们看到黄河千年冰破,长城万里鼓鸣,一头东方雄狮昂然而起、仰天长啸,继而听到一个雄浑的声音这样传来。宣言体般的广告词和精致壮美的画面,构成了一股撼人心魄的激情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这条广告可以看做是中国企业的一次集体宣言。

    激情首先从保健品行业进发。从事保健品行业的企业家大多是“营销天才”,虽然他们身上常常带着浓厚的草莽气息,但他们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对于广告策略的理解、对于营销网络的组织,令很多在中国市场上经略多年的外资品牌和港台营销高手百思不得其解。

    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快速繁荣的保健品行业折射出中国庞大市场空间的超级魅力,也显示出中国本土企业在市场上的惊人创造力。

    1994年的中国商业界,几乎到处弥漫着保健品行业所带来的激情。随着经济的持续成长,民众的消费能力日渐提高,几乎所有的消费行业都呈现出兴旺蓬勃的景象。企业的高速成长使得企业家们信心爆棚,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正在迅速膨胀和无限延伸中的大市场,“扩张、再扩张”的冲动催生出企业史上的第一次多元化浪潮。

    正当中国企业集体发力之时,跨国公司的铁甲军团也已隆隆而来。就在前一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版权条约组织,早已家喻户晓的美国迪士尼卡通形象“米老鼠”正式进入中国,不过随着面带微笑的“米老鼠”而来的,却是跨国公司的钢牙利齿。

    1993年,肯德基第一家特许经营店在西安开业;宝洁在中国一口气建立了四家公司和五家工厂;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安霍伊泽一布希公司斥资l 640万元购买了中国最大啤酒公司青岛啤酒5%的股份;柯达赞助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诺基亚开始向中国提供GSM移动电话;花旗银行把中国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上海;波音飞机公司在中国赚到了大钱,它一下子得到了总共120架、价值90亿美元的大订单;福特企业主管国际业务的执行副总裁韦恩,伯克说,“我的头号业务重点是中国”;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轿车终于下线了,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挂了一条很有意味的横幅:

    “感谢中国,美国制造”;这一年日企在华投资急剧增长,被批准的投资项目数量达到3 414个的高峰,是1991年的三倍。

    有数据表明,自1979年至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 462亿美元,大部分是1992年以后发生的,1992到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1993年底,合同外资达到了1 114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270亿美元,几乎都是上一年的两倍。

    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对中国这块土地带着玫瑰色的东方梦想,最经典的表述莫过于柯达公司总裁,他雄心勃勃地说:

    “只要中国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个36片装胶卷,已经足以将全球影像市场扩大25%。中国每秒多拍摄500张照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规模等同于日本和美国的市场。”用人口乘以某一商品的基数,从而计算出中国市场的规模,这是几乎所有跨国公司进入这个东方国家时最常用的一个算式。

    对于中国本土公司而言,真正面临这场压力的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保健品企业,而是外资重兵压境的传统家电行业。

    一场民族产业的保卫战迅速打响。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直言:“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实际上已充当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旗手。至少也要拼命赌上一把,就算牺牲了,也要慷慨就义。”当有记者问他,“如果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说到底又会怎么样呢?”他瞪着眼睛回答说:

    “没有什么怎么样,任人宰割罢了。”很快,这家中国电脑行业的第一品牌企业推出了“第一台经济型电脑”,在保证同等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极力压缩成本,价格比跨国品牌竟然便宜了近一半。

    在彩电行业,惠州tCL的李东生以“敢死队长”自居,他的彩电在北京大商场的黄金柜台与日本品牌展开了搏杀,价格只有后者的2/3;偏居四川内地的彩电制造商长虹公司一边高喊着“用我们的品牌筑起新的长城”的口号,同时以近乎自杀式的价格策略一次次血拼。在这家公司的宣传册上赫然写道:“凡是国外产品有的功能,我们都有;凡是国外产品具备的品种,我们都具备;凡是国外产品提供的服务,我们都提供;但是,在同等功能和同等质量下,我们的价格比国外产品低30%。”果然,价格战屡试不爽,最后这家公司竟然一举超过所有国际品牌成了国内市场的销售冠军。

    令跨国公司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竟真的输在了此前从未见过的价格战上。美国通用电气(GE)在南京创办的嘉宝照明工程有限公司一直无法盈利。这家由爱迪生创办的百年企业尽管是灯泡的发明者,可是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运营及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根本无法与江浙一带的中小照明工厂竞争。在当时,一个光线柔和且环保的GE灯泡可以使用一年,但是售价为10元,而国内一些小灯泡厂生产的光线比较刺眼的灯泡虽然只能用几个月,但是售价仅为2元。

    GE的市场研究人员最后不得不承认,“与GE灯泡所具有的各项优良性能相比,中国消费者似乎更青睐灯泡的价格。”

    与GE相比,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在中国的表现更为糟糕。为了快速打人中国市场,惠而浦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和彩电四大领域分别找到了当时市场表现甚好的四家中国企业,但事情并不像外方想象的那么顺利。一位中方员工后来回忆说,合资之后,身材高大、留着胡子的美方总经理整天把自己关在一间用毛玻璃封起来的办公室里,里面不时传出美国味儿十足的英文,或者新马泰式的汉语,几乎听不到标准的普通话,而原来的中方员工则主要负责把热咖啡送进去。结果,作为一家拥有全球家电产品14%市场占有率的大公司,惠而浦在中国前后砸进5亿美元却一无所获。

    “理解中国市场的关键字眼是耐心!”有“全球第一CEO”美誉的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事后这样总结道。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巨变1978-2008》,方便以后阅读中国巨变1978-2008一一、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巨变1978-2008一一、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并对中国巨变1978-2008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