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的一个晚上,已经奔波了一整天的刘强东还是一无所获。如果再没有新的资金注入,他只能眼看着刚成了两年的公司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停止快速增长的势头。此前,京东已经接受了一家河南企业的投资,不过这家公司因为自身业务战略失败,突然从京东撤资,这让京东的资金链立刻紧绷了起来。
晚上10点,在北京的一家高级酒店,刘强东见到了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对于刘强东来说,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
徐新回忆道,“我们是十点见面,一直谈到凌晨两点。当时我就觉得这哥们能投,有两件事打动我,一个是他的销售收入,一分钱广告不打,每个月增长10%以上,第二点觉得老刘这个人挺诚信的”。
刘强东还有一点,让徐新印象深刻:“他商业洞察能力挺好的,用户跟踪得很好,经常是回一个帖子回去睡觉,想起来又一个帖子。我还以为他不怎么睡觉呢!”
2007年8月28日,就在徐新和刘强东第一次见面的饭店,今日资本宣布向京东商城投资1000万美元。
就这样,刘强东获得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风投。不过这1000万美金是有代价的。这就是后来坊间所说的对赌协议。未来五年,京东的发展速度,每年不得低于100%,如果做不到刘强东要拿出股份给今日资本,如果刘强东赢了,今日资本要拿出股份给刘强东的团队。
获得首轮融资之后,京东商城迅速增加品类,数码产品和手机很快上线,增长迅速。一年翻了三番,第二年就达到第三年目标了,徐新承诺拿出18个点,发到公司期权里,为京东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是刘强东第一次和风险资本签署对赌协议,也是最后一次。这个从上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是不会接受别人主宰自己的人生的。和马云适当放弃的策略不同,刘强东既不会放弃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也不会放弃巨额的资本。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经济危机爆发。此时京东的首轮融资已经消耗殆尽,资本市场的冷暖让刘强东彻夜难眠。
就在这时,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对京东商城联合注资2100万美元。
再次融资的刘强东已经非常谨慎,合同的拟定细致到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他们邀请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三大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融资合同逐条审阅。合同中规定,在公司运营层面和高管任命上,投资者没有任何权利。几百页的合同,每一页都要签字,仅仅这项工作就进行了四个小时。
B轮融资之后,京东的董事会也开始扩容,早在今日资本进入之初,共有三个席位,京东占两席,现在席位增至5个,投资者占两个,京东占三席。自首轮融资之后,拥有董事会的绝对控制权成了刘强东接受资本的前提。
2009年11月20日,在刘强东的家乡江苏省宿迁市,京东商城全国客服中心落成。这座6000平方米的客服中心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营,一天接听超过400万通电话,为全国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同时,在上海嘉定工业区,京东商城“亚洲一号大仓”开始动工,这个18万平方米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单体仓储中心。从此,京东迈出了自建快递公司的第一步。所有建设资金,全部来自2009年的B轮融资。
巨额的资本消耗让京东保持快速的增长,而日益庞大的体量却吸引了更多资本的目光。即使京东的战略不断遭到质疑,但刘强东却总能引来更大的资本入局。
2010年1月,京东商城C轮获得老虎环球基金1.5亿美元投资。
仅在一年之后的2011年,京东又获得了来自俄罗斯投资者数字天空技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的D轮融资,金额是C轮的十倍,15亿美元。至今,这仍然是中国电子商务获得风险投资的最高纪录。
不断地烧钱,不断地追加投资,京东如同一个资本黑洞,这让很多业内人士担忧不已。就连徐新也坦言曾经打过鼓,“我们2006年底、2007年初给了他1000万美金,后来成长特别快,收入远远超过我们预料,但就是不赚钱。后来又没钱了,我们就给他贷款,给到后来我们自己心里也有点发毛,后来再融资,正好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一直融不到钱,后来我们又加了800万”。
对于向京东不断追加投资这件事儿,徐新是这样解释的,“我心想我投一个新的企业家我不了解他,我还要做调研,这个风险也很大,这个我都很熟悉了,我们应该把鸡蛋,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把它做个铁篮子打不烂,这一直是我们的风格,所以我们很喜欢追加投资”。
2013年2月17日,京东商城的员工们收到一封来自刘强东的邮件。刘强东在邮件中说,京东再次融资7亿美元。京东商城已经共计获得超过23亿美元的融资。
物流和各类促销战消耗了大量资本,规模还在扩张,但是京东商城仍未实现盈利。面对日益同质化的B2C电子商务,京东也开始了在传统媒介投放大量广告。
刘强东相信,希望就在前方,京东的上市之路已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