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瑶眯着眼睛愣愣地看天空,蓝天,白云,有一架飞机掠过。
王均瑶嘴里嘀咕了一句什么,站在他身旁的伙伴谁也没听清他到底说的啥。
27岁的王均瑶当时是苍南商标之乡金乡市场里的经营户,做了几年的生意,年轻人的心思开始活跃了起来;他总觉得应当做一些什么,让大家吃惊一下。
1991年的一天,他走进了湖南航空公司,接待他的是一位面容冷淡的女秘书。她听完王均瑶的来历后,嘴巴张得大大的,然后风一样地把总经理叫来了。
王均瑶说,我想要承包一条航空线,从长沙到温州。
“你这是想包天呀。”总经理的吃惊程度比那位女秘书好不了多少,航空业从来就没有对私人开放过,这位浙江小伙子可能是第一个朝这方面打主意的人。
“农民的胆子,大起来也是可以包天的。”尚不到而立之年的王均瑶神情不改。“胆大包天”王均瑶的名声就是从那时传开的。
好在湖南航空公司真没把王均瑶当成疯子或异想天开者,在他们向上级部门汇报的同时,一场艰难的谈判也开始了。
在王均瑶的市场眼光里,长沙一带是温州商人的活跃地带。从长沙到温州陆地交通1000公里,乘汽车转火车起码要两天,如果拉通一条航空线,省下来的时间值多少钱,温州人算得比谁都快。
在湖南方面,能开通一条新航线自然是上上大吉,至于风险他们是不愿承担的。
合作方案出来了,王均瑶按架次、里程上交营运费,以确保航空公司的利益,经济风险由承包者承担。自7月开始包航,每周来回两个航次。
湖南谈成后,王均瑶回到温州,谁知温州民航局死活不相信有此等离奇之事。
没办法,王均瑶只好连夜打电话请湖南给出个证明。于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便郑重其事地用加急电报给温州发了个证明。
几乎是不可思议,中国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就这样成立了。王均瑶一不小心成了新闻人物。
从当年7月到第二年4月,这条航线飞行140个航次,载客率达95%,营业额200万元,王均瑶首战告捷。紧接着,他与南京航空公司谈判,开通温州到上海航线,然后是温州到福州航线……至今。王均瑶的包机公司已拥有30多条航线,每周航班一百多架次。
有一天,他的伙伴突然问起,几年前的那天,他望着天上嘀咕了一句什么时,他说:“我当时在想,地上的市场都能竞争了,为什么天上的市场就不能?”
连天上的生意都敢抢,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在包机公司走上正常轨道后,王均瑶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了。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打算投资实业。
没多久,一家均瑶奶制品公司成立了,生产的是当时刚刚在国内大都市中时髦起来的纯牛奶。这回,王均瑶孤注一掷,用他的名字做产品的商标。
“拜托大家了。”在职工大会上他拳头一拱,神情严肃,“如果公司出品的牛奶不合格,消费者开口操的就是我王均瑶,我现在是把全部家当和一张脸都压在你们身上了。”
为了推广“均瑶牛奶”,王均瑶又开始异想天开。听说名人广告效果奇好,他便也想请一位名人来为他的牛奶吆喝。
“当今哪位歌星最红?”他问。
“你指的是内地,还是港台?”谋士们问。
“当然既可以是内地,又可以是港台的,而且最好是没有做过广告的。”王均瑶的口气从来就不小。
于是就排队,一大箩大陆、港台明星一位位挑过来,就没唰几个了,其中最醒目的名字是张学友:“四大天王”之一,人称“欧神”,偶像群广泛,特别是对白领阶层有号召力,而他们正是纯牛奶市场的主要购买者。最关键的是,张学友从来没有为大陆企业拍过广告片。
“就是他了,张学友。”王均瑶一拍桌子。
那是1996年的1月,为了此事,王均瑶三飞香港,从绝对不可能,到商量商量,到OK,王均瑶再次如愿以偿。
说到制作了,张学友提出要求,一定要精拍,不能少于200万元。王均瑶一笑,结果拍出一条30秒广告,花去500万元。
要播出了,王均瑶直指中国第一广告媒体中央电视台,最好的台,还要最好的时间,挂在“新闻联播”之后。就这样,从1997年3月到5月播出三个月,费用是2000万元。
这时的王均瑶已近乎一掷千金了。他说,咱们浙江人做生意就是这样,做之前要千思万想,真的做了,也就别留什么后路了。据说,自张学友的广告片播出后,“均瑶牛奶”的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看来,这回王均瑶又“包”中了一次。
王均瑶是一个行走如风、不太爱看地的人。他说,我的父亲、父亲的父亲都是农民,他们看了一辈子的地,现在我得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