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在中原地区的一些城市网站,人们可以读到这样两条新闻:
——“郑州‘商界航母’即将沉没,法院受理亚细亚五彩广场破产案。”7月28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亚细亚五彩广场有限公司破产一案。据悉,此案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例破产案。亚细亚五彩广场于1996年10月正式开业,当时自称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大型零售商场,被媒体称为“商界航母”。1998年5月关门停业。1999年初复业仅1个多月便又草草收场,关门至今。
——“郑州亚细亚隆重招商。”搏击中原商海浪潮的先驱郑州亚细亚商场,面向社会诚招国内外合作伙伴,谋求共同开发百货业的经营与管理……亚细亚愿与国内外各行业企业合作,具体开发形式可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发面积可整楼、整层及部分。
这是两条颇有渊源关联的新闻,它们的主角都是一个曾经让中国商界为之动容的名字——郑州亚细亚。而如今,它们则成了这个零售帝国猝然瓦解后遗留下的、少有人问津的残砖破瓦。
可是,在日后所有的中国企业成败教案中,在中国商业成长史上,郑州亚细亚这个名字肯定还会被一再地提及。
1988年的秋天,空军退役政工干部、32岁的王遂舟面临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他已经被内定为郑州市工商局铁路分局的副局长,过不多久就可以去上任了;而同时,他又被某企业相中,想让他下海出任一家正在筹建中的百货商场的总经理。
那是一个“经商热”、“海南热”和“万元户热”正方兴未艾的躁动年代,王遂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握住了第二双伸过来的手。多年以后,当他兵败如山倒、终日躲债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时候,有人问及他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时,他依然不假思索地说:“不!”
鼓动他下海的是一家叫中原房地产公司的新兴企业,其总经理晋野是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的发家十分富有传奇色彩:他早年通过关系向供销社借了5万元,然后将5万元存进银行贷得40万元,再将这40万元存进另一家银行,贷得200万元,以此买得一块地开发房地产。不到3年,在郑州同时开工十几家工地,成为当年最显赫的房地产商。他打算请王遂舟下海经营的商场位于郑州市中心的德化街口、二七广场东南侧,原本晋野是计划搞铺位租赁的,可是招商效果不理想,于是他决定请王遂舟来“救局”。
风华正茂、心比天高的王遂舟显然不甘心只当一个“消防队员”,他把这家还是一片白纸的商场看成了实现自己宏大创业理想的起航点。他向晋野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总公司只管我一人,其他事情全由我自己做主”。在取得承诺后,他仅领了40万元开办费,便毅然上任。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据称王遂舟只用了198天就完成了整个筹备期,创下当时河南商场的历史纪录。从开业的第一天起,亚细亚就以一种崭新而不凡的形象让人眼睛一亮。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商界普遍还是一派短缺经济年代沿袭下来的暮气沉沉的景象,商场环境陈旧昏暗,营业员白眼朝天,货物混乱无度,柜台上还一律地贴着“货离柜台,概不负责”的警示条。而王遂舟的亚细亚却让这一切全部倒了一个个儿。
走进亚细亚,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明亮、豪华的星级宾馆,四处是鲜花绿草,一切都那么地井井有条,那么地清新宽敞,王遂舟还把人工瀑布引到了营业大厅,流水叮咚,平添乐趣。
营业员衣着统一,都讲普通话。见到顾客先鞠躬,后问好,从不说一个“不”字,而且有严格的“三声服务”——迎接顾客有招呼声,接待中有介绍声,顾客离去时有送别声。到营业结束时,所有商场员工、营业员都要停下手头一切工作,立正目送顾客出场。
商场里不但有营业员,还有闻所未闻的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演员,中厅设置了琴台,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最具创意的是,每天清晨,商场门口还有仪仗队升国旗,奏国歌,为围观的顾客做队列表演,这一场景一度成为郑州最著名的观赏景点。
除了购物,亚细亚商场还推出了一系列当时人们闻所未闻的服务:“缺货登记”服务;成立售后服务车队免费为顾客送货;“购物知识服务”,商场定期举办各种商品知识讲座;为了让带孩子的顾客专心购物,商场专门开设了一个儿童乐园。
开张前夕,亚细亚还公开征集“亚细亚”的商场徽记,将之设计成一轮光芒四射的“野太阳”。为了营造更大的声势,王遂舟在郑州各大报纸投放了数十万元的广告,这是当时所有郑州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一句“星期天到哪里去——亚细亚”(日后,王遂舟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时又将之修改为“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传遍了大街小巷。
在全国商界暮气沉沉之际,亚细亚以清新的形象和服务对沿袭数十年的商场经营模式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颠覆。王遂舟当时所提出的众多的服务理念如“微笑服务”、“服务事故”、“顾客是上帝”等等,至今仍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可为商界后来者咀嚼借鉴。他所创意的很多活动如“不满意退钱换货”、“设立营业员委屈奖”等等,今天视之仍让人叫绝不已,且可以一再地仿效。同时,他还是第一个在商界引入“商场CI形象策划”、第一个明确提出“目标市场”概念、第一个尝试“开架售货”的经营者。他还在国内商场中第一个将妇女、儿童作为购物主流来考虑,亚细亚单设化妆品部、童装部、玩具部、时装部等做法后来为其他商场竞相仿效。就此而言,王遂舟的确是一个罕见的、天赋极高的商界奇才。
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亚细亚就获得了消费者极大的认同。商场开张当天,郑州城为之空巷,顾客如潮水般涌来,保安人员分批往里放人,共放了十几批。下午6点营业大厅提前关闭,90%以上柜台的货物一售而空。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3年时间里,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王遂舟用“商业文化”来涵盖他在亚细亚进行的这场创新试验。当时的商业部部长胡平是“商业文化”的首倡者,可惜鼓吹多年一直乏人响应,王遂舟借梯上楼,大力弘扬,顿时成为中国商贸企业的典范。的确,他所营造的这种新氛围,对商界一贯的经商原则、现有的商业秩序甚至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等等都提出了挑战,对人们的服务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有两则真实的小故事可见亚细亚在当时所造成的震撼。
故事一:一位意欲轻生的外地男青年绑着一身炸药进了郑州最豪华、人流量最大的亚细亚,他想以骚扰滋事的方式来“轰动”地结束生命,在不同的柜台他先后向3位营业员寻衅,谁知她们竟都以同样的热诚和耐心回报了他的无礼,攥着炸药拉环的手放下又抬起,抬起又放下,最终惭愧而去。
故事二:一位营业员给顾客找钱,其中有一毛钱非常破旧,顾客不想要,两人争吵数句,顾客不快离去。第二天,商场副总经理领着营业员颇费周折找到那位顾客当面赔礼道歉,然后营业员遭到开除。顾客得知情况后,反到商场向王遂舟道歉,并请求其收回开除决定。后来,亚细亚艺术团将此事编成小品演出,两位当事人上台与观众见面,在台上抱头痛哭,情形甚为感人。
这样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不断地在亚细亚发生着,然后王遂舟又用艺术的语言加以包装后再传播到社会上,便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喝彩声。几乎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王遂舟就让亚细亚从一家创建不久的新商场一举而成为中国商界的楷模和人们对新生活的理想模本。
当年的亚细亚在中国竟是如此地出色,如此地让人神往,以致一位天津市的小学生给王遂舟写信说:语文老师布置我们做一篇作文,题为《我的理想》,班里很多同学写的都是:“到亚细亚,当营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