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
1945年秋天,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预备在北京定居,正巧遇到一座清代王府出售,看房后很是满意,谈妥了价钱,预备买下来。恰在此时,他偶然听说绝世精品《韩熙载夜宴图》落在了北京一古玩商手中,忙赶去看画,鉴定为真品后,当场决定以五百两黄金的高价买下,之前筹划已久的买房计划自然泡汤。
得到此画后,张大千视为无上珍宝,还专门制作了一枚“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的印章,加盖在图卷上。然而到了1951年,旅居香港的张大千移居国外时,突然以筹措路费的名义,将手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及五代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元代方从义的《武夷山放棹图》以低价卖给了一位朋友,其中,《韩熙载夜宴图》只卖了两万美金。不久,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时任国家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赶赴香港,从张大千那位朋友手中以原价购回了三幅画作。张大千最终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三幅国宝巧妙地留在了祖国大陆,现均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创作缘由,有两种不同说法:《宣和画谱》记载说,后主李煜打算重用韩熙载,得知其“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则说,韩熙载晚年生活放纵,“伪主(指李煜)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韩)熙载自知安然”,李煜想借此图来规劝韩熙载,希望他有所悔改。无论如何,此画是顾闳中奉诏而作是确认无疑的。据史书记载,另一待诏周文矩也曾作《韩熙载夜宴图》。元人汤垕在其著作《画鉴》中记载:“李后主命周文矩顾弘中图韩熙载夜宴图,予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弘中笔,与周事迹稍异。”可见元代时顾闳中、周文矩两画尚在。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江南人,南唐元宗、后主时为画院待诏,擅画人物,是目识心记的写生高手。周文矩(约907~975),江宁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人美风姿、擅丹青,颇具精思,工画人物,尤擅仕女,多画宫廷生活,传世作品有《琉璃堂人物图》、《重屏会棋图》、《宫中图》。二人齐名为五代的人物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现传世的《韩熙载夜宴图》世代记为顾闳中所作,因其画卷题跋中有:“顾闳中,南唐人,事后主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杂搡,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于樽俎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此图乃顾闳中之所作也。”但经文物专家沈从文先生考证,此画并非顾闳中原作,而是北宋人所临摹,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画中人物除韩熙载、僧人德明、状元郎粲三人外,其余男子皆穿绿衣,这是降官的服色,正好是南唐投降后不久宋朝颁布的法令,降官“例行服绿,不问官品高下”,此令至淳化元年(990年)始废;二是画中凡闲人均“叉手示敬”,这其实是宋人礼仪。
无论作者是谁,就人物画而言,《韩熙载夜宴图》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千年以来,凡有此画著录的各书都对它有极高度的评价。
这幅画全长三米,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当晚韩熙载夜宴中的情形,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听乐”,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表现了宾主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观舞”,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王屋山击鼓,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暂歇”,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姬妾谈话;第四段“清吹”,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他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姬妾说话,另有五名乐伎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毫不呆板;第五段“散宴”,描绘众宾客与姬妾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的精彩之处,在于把众人玩乐时的神情和不同性格表现得十分逼真,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尤其深入描绘了韩熙载晚年失意,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画中韩熙载虽然处于夜宴欢场当中,却始终双眉紧锁,表情冷漠,在他身上凝聚着深沉的现实矛盾和精神上的空虚苦闷。精微细腻的刻画使得这幅画超越了一般私人生活的描写,成为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风情的杰作,表面的歌舞升平,掩饰不住深刻的危机,韩熙载貌似风流实则悲苦难言的情态,亦超出个人情感的狭小范围,成为南唐王朝“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生动缩影。
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淮州北海(今山东)人,平卢军留后韩光嗣之子。他自幼勤学苦读,曾与同乡好友史虚白一道隐居在中岳嵩山读书,后游学于洛阳,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此时他才二十岁出头,正是胸怀天下的年纪。天成元年(926年),后唐发生多起兵变,中原陷入一片混乱,韩光嗣被杀,韩熙载被迫离开中原,与史虚白一道在好友李谷的掩护下逃往南方。
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后唐进士,为人厚重刚毅,善谈论,与韩熙载交好。他因为家乡靠近淮水,熟悉地形,让韩熙载、史虚白伪装成商贾,从正阳渡淮河,这样可以顺利逃入对面吴国境内。传说几人分手前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于是二人就此预定,各自要有一番作为。后来周世宗柴荣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南唐淮南之地,李谷进封为赵国公,入宋后不久病死,宋朝赠其侍中,可谓仕途顺利、一生荣光,而韩熙载和史虚白在南唐却无所作为。
当年七月,韩熙载与史虚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吴国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吴国大权已经旁落,执政的实际上是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朝中最受信任的大臣为宋齐丘,史虚白一见他就说:“吾可代彼。”(《南唐书》)宋齐丘很是不平,想杀杀史虚白的傲气,便设宴招待,等他喝得半醉时,有意让他写作朝廷书檄、诗赋、碑颂等各种文体。不料史虚白握笔在手,笔不停缀,瞬间写完,词采磊落,坐客惊服。徐知诰很是赏识,问他军国大计,史虚白说:“中原方横流,独江淮阜。兵食俱足,当长驱以定大业,毋失事机,为他日悔。”意思是让吴国趁中原兵乱,一举北上,尽快实现统一大业。然而徐知诰正谋划从吴国夺权,自己当皇帝,哪里有这等远见,因而只是敷衍了事。史虚白看出此人不足以谋,便以有病为由推辞官职,果断离去,从此寄情山水,诗酒自娱,绝意世事,后与其子合力著有《钓矶立谈》一书。
史虚白看出徐知诰目光短浅、成不了大事,韩熙载肯定也能看出来,只是他出身显贵之家,少年得志,名利之心极重,不肯轻易离开宦场。初见徐知诰时,便献上《行止状》一篇:
熙载本贯齐州,隐居嵩岳。虽叨科第,且晦姓名。今则慕义来朝,假身为价。既及疆境,合贡行藏集。闻钓巨鳌者不投取鱼之饵,断长鲸者非用杀鸡之刀。是故有经邦治乱之才,可以践股肱辅弼之位,得之则佐时成绩,救万姓之焦熬,失之则遁世藏名,卧一山之苍翠。某妄思幼稚便异诸童,竹马蒿弓,固罔亲于好弄;杏坛槐里,宁不倦于修身,但励志以为文;每栖心而学武,得麟经于泗水,宁怯义图;受豹略于邳圯,方酣勇战。占惟奇骨,梦以生松,敢期隆印之文,缅愧担簦之路。于是撄龙颔虎须,缮献捷之师徒,筑受降之城垒,争雄笔阵,决胜词锋,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之一箭。场中劲敌,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鸿儒遥望而进。摧坚垒横行四海,高步出群,姓名遂列于烟霄,行止遂离于尘俗。且口有舌而手有指,腰有剑而袖有锤。时方乱离,迹犹飘泛。徒以术探韬略,气激云霓,瞋目张而闪电摇,怒吻发而惊雷动。神区鬼甸,天盖地车,斗霹雳于山中,未为跷捷;唱樗蒲于筵上,不是酋豪。蕴机谋而自有英雄,伏劲节而岂甘贫贱。但攘袂叱咤,拔剑长嗟。不偶良时,孰能言志。既逢昭代,合展壮图。伏闻大兴隆基,聿齐文教,联显异于中土,走明思于外夷。万邦咸贞,四海如砥,燮和天地。岩廊有禹、稷、皋陶、洒扫烟尘;藩汉有韩、彭、卫、霍,岂独汉称三杰,周举十人,凝王气于神都,吐祥云于丹阙。急贤共理,侔汉氏之悬科。待旦旁求,类周人之设“学而”。又邻邦作畛,敌境连封。一条之鸡犬相闻,两岸之马牛相望。彼则恃之以力,数言而顿见倾亡。此则理之以贤,一坐而更无骚动。由是兴衰之势,审吉凶之机得,上顺天心,次量人事。且向明背暗,舍短从长,圣贤所图,古今一致。然而出青山而裹足,渡长淮而弃。遥终赴于天池,星远须还于帝座。是携长策来诣大朝。伏惟司空楚剑倚天,秦松发地。言雄武则平宽绛、灌,语兵机则高掩孙、吴。经授素王,书传元女。莫不鞭挞宇宙,驱役风霆,牢愁积而髀肉消,顺气激而腕臂扼。一怒而豺狼窜匿,再呼而神鬼愁惊。挞蛮鼓而簸朱旗。雷奔电走,掉燕锤而挥白刃;月落星飞,命将拉龙使兵擒虎。可以力平鲸海,可以拳击鳌山。破坚每事于先登,敌无不克。策马常居于后,殿功乃非矜。国家付以肺肝,用为保障,勋藏盟府,名镂景钟。今则政举六条,地方千里,示之以宽猛,化之以温恭。缮甲兵而耀武威,绥户口而恤农事。谩洒随车之雨,沾沃良田;轻摇逐扇之风,吹消沴气。可谓仁而有断,谦而愈光。贤豪向义以归心,奸宄望风而屏迹。行见秉旄仗钺,列土分茅,修职贡以勤王;控临四海,率诸侯而定霸。弹压八方,遐迩具瞻,威名洽著。况复,临广庭以待士,开上宫以礼贤。前席请论其韬钤,危坐愿闻于典故。古今英杰孰可比论。某方越通津,已观至化,及来上谒,罔弃谀才。是敢辄迹行藏,尽铺毫幅。况闻鸟有凤,鱼有龙,草有芝,泉有醴,斯皆佳瑞出应,昌期集辛。处士谬知人理,足以副明君之奖善,恢圣代之乐贤。昔娄敬布衣,上言于汉祖;曹刿草泽,陈谋于鲁公;失范增而项氏不兴;得吕望而周朝遂霸。使远人之来格,实正德之克昭。谨具行止如前,请准式。顺义六年七月归朝进士韩熙载状。
畅述生平之志,文采斐然,气势恢宏。然而徐知诰本出身贫寒,长期寄人篱下,为人谨慎,不喜张扬,对韩熙载这样自视极高又不拘小节的热血青年,实在是难以真心赏识,加上此刻正全力夺权,因怕韩熙载节外生枝,有意放他到外地为官,历任滁、和、常三州从事。
直到十一年后,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南唐,改名李昪,这才将韩熙载召回都城金陵为官,署为秘书郎,掌太子东宫文翰,属于闲职。太子李璟即位后,因韩熙载是东宫旧僚,开始信用有加。韩熙载趁机又向李璟推荐了好友史虚白,说他有经世治国之才,堪以大用。李璟连忙派人召史虚白到金陵,想看看这传说中的大才子到底有什么本事。史虚白闭口不谈国事,喝得酩酊大醉后在王宫的台阶上撒尿,最终打消了李璟起用他的念头。
韩熙载却没有史虚白那般超脱名利的勇气,他起初尚得到李璟信任,数言朝事,无所回隐。史虚白在其著作《钓矶立谈》对好友有一段生动描述:
初,熙载自以羁旅被遇,思展布肢体,以报人主。内念报国之意,莫急于人材。于是大开门馆,延纳俊彦。凡占一技一能之士,无不加意收采,唯恐不及。虽久病疲荼,亦不废。接待至诚,奖进后辈,乃其天性。每得一文笔,手必缮写,辗转爱玩,至其纸生毛,犹不忍遽舍。后房蓄声妓,皆天下妙绝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之观,所以娱侑宾客者,皆曲臻其妙。是以一时豪杰,如萧俨、江文蔚、常梦锡、冯延已、冯延鲁、徐铉、徐锴、潘佑、舒雅、张洎之徒,举集其门。熙载又长于剧谈,与相反覆论难,多深切当世之务。故熙载每有表疏,论列闻听,翕然以为当惬。
生动描写了韩熙载如何为了报国延纳俊才,然而他为人孤傲,不事逢迎,很快遭到权臣宋齐丘等的忌恨,陷入朝中党争之中,从此无力自拔。
保大四年(946年),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州(今福建长汀)、建州(今福建建瓯)、抚州(今江西抚州)、信州(今江西上饶)兵马进攻闽国福州(今福建),由于南唐将领互相争功,又由于吴越发兵增援闽国,导致南唐军队惨败,精锐尽失,虽灭亡闽国,得到部分闽国土地,但得不偿失,福州也被吴越占领。李璟下诏诛杀陈觉等人,经宋齐丘、冯延巳从中说合后,又改流放蕲州。韩熙载上表弹劾宋齐丘、冯延巳二人与陈觉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宋齐丘等立即大肆攻击韩熙载性情懒散、嗜酒猖狂、朝直多缺,由于宋齐丘对南唐有开国之功,势力极大,李璟不得不罢免韩熙载,甚至一度贬其为和州司马。
这一次被贬对韩熙载打击很大,热情终于逐渐冷却,满腔抱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他对人生充满了挫败感,决意选择随波逐流来等待生命的终结。在外面当了多年小官后,锋芒也开始收敛,最终再次被召回京师,任虞部郎中、史馆修撰,后拜中书舍人。
此时正值后周大军进攻淮南,李璟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抵御周军,却又因为父亲曾欲立李景达为太子而不放心,又加派忌贤妒能的陈觉为监军使,韩熙载劝阻道:“亲莫过亲王,重莫过元帅,何必再任命监军使!”然而李璟不听,最终酿成了南唐彻底惨败,被迫割让淮南十四州给后周,并称臣纳贡,从此再无实力与中原抗衡,只能苟安于一隅。后周一方谋划的主要军师,正是韩熙载好友李谷。
因痛失淮南,李璟怒杀心腹宰相宋齐丘,但仍不免时常郁郁,不久病死。后主李煜即位,任命韩熙载为吏部侍郎。不久因国用不足,韩熙载请铸铁钱,与宰相严续争论,声震殿廷,被李煜认为失礼改授秘书监。但一年后仍然认为韩熙载有才,复官为吏部侍郎,并升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此刻的韩熙载,已经在反反复复的仕途沉浮中被消磨掉了最后的雄心,日益旷达不羁,沉湎于声色,不久被人弹劾放纵不检点,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安置于洪州。韩熙载不愿意离开金陵,上表乞哀,表示要尽斥诸伎。李煜见他年老可怜,又有悔改之心,便将他留了下来,不料韩熙载立即故态复萌,又大开夜宴,夜夜笙歌。李煜由此叹道:“吾亦无如之何!”
开宝元年(968年)五月,韩熙载撰成《格言》五卷、《格言后述》三卷,进献给后主李煜,并上疏“论刑政之要,古今之势,灾异之变”。李煜读后很是赞赏,遂升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这是韩熙载生前所任的最高官职,但始终没有担任过宰相。
开宝三年(970年),韩熙载病死。据《十国春秋》记载,其墓志铭为:“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没于京凤台里之官舍。”一直在重用还是不用之间徘徊不定的李煜阅读韩熙载旧作,非常痛惜,特下诏赠韩熙载左仆射、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谥“文靖”。韩熙载生前未能得到的官职,终于在死后得到,他地下有知,不知道该是何种反应。
秦蒻兰
秦蒻兰色诱陶谷(原字为“榖”)是古代外交史上的著名事件,以致后世再提类似的美人计时,都会直接说“用秦蒻兰之计”。
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人,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而改姓陶。他父亲唐涣本是夷州刺史,兵乱时被邠帅杨崇本所杀。当时陶谷年纪还小,跟随母亲柳氏改嫁给杨崇本,在杀父仇人的养育下长大。他少时博闻强记,精通经史,善隶书,能写一手好文章。出仕后晋后,很快因文章才华得到宰相李崧赏识,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改监察御史,后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周时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
陶谷曾受后周世宗柴荣派遣出使南唐,南唐方面负责接待的是正是韩熙载,因为都是北方人,开始倒也能颇尽礼数。据说有一日陶谷在驿舍闲逛,顺手在亭壁上题写十二个字:“西川犬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众人均不解其意,只有宋齐丘看了说:“这是一个字谜,‘西川犬’是蜀犬,即‘独’字;‘百姓眼’是民目,即‘眠’字;‘马包儿’是爪子,即‘孤’字;‘御厨饭’,是官食,即‘馆’字。这个字谜的意思是‘独眠孤馆’。”
后来陶谷面见李璟时,态度倨傲无礼,南唐君臣都很气愤,却因不敢得罪后周而无可奈何。只有韩熙载说他有办法整治陶谷,于是派秦蒻兰装扮驿吏之女接近陶谷。秦蒻兰纤纤弱质,温柔美丽,果然引起了陶谷的注意。秦蒻兰又有意编造悲苦身世,引来同情,晚上时更是主动投怀送抱,陶谷又爱又怜,遂入圈套。他怜悯秦蒻兰“际遇”,有意娶其为妻,特意填《风光好》以表心意:
几日后,中主李璟再设宴会招待陶谷,陶谷不肯饮酒,颇有正人君子派头。韩熙载于是唤秦蒻兰出来劝酒,陶谷这才知道中了美人计,羞愧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回后周去了。
宋朝建立后,陶谷改吏部侍郎,仍为翰林学士承旨,宋代法物制度多为他所定。后累加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右仆射。著有《清异录》一书。
明人唐寅(唐伯虎)曾根据秦蒻兰色诱陶谷的故事绘制《陶谷赠词图》,并在上题诗道:“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樊若水
樊若水,字叔清,南唐池州(今安徽贵池)人。他多次到金陵参加进士,屡试不第,又上事言事,不被权臣重视,遂谋降宋。他在采石江上借钓鱼为名,暗测江面宽窄并绘成图。
开宝七年(974年)七月,樊若水听说宋朝将伐南唐,便潜至汴京,上书陈平南唐策,请造浮桥渡江。宋帝赵匡胤立即召见,樊若水呈上长江形势图,赵匡胤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又问其名字来历。樊若水说:“唐朝有个宰相叫倪若水,为人刚直,我很仰慕他,所以给自己也取了这个名字。”旁人一听都暗笑不止,原来那唐宰相名字叫倪若冰。赵匡胤知道此人腹中墨水有限,也不好明说,便赐名为樊知古,字仲师,赐进士及第、舒州团练推官、赞善大夫。
舒州就在樊若水家乡池州的对江。樊若水上任后,除了谋划军事外,还不断派人过江,与潜伏在南唐的间谍一起探取南唐情报。他本人亲人眷属尚滞留在池州,怕南唐加害,直接写信向李煜索要,李煜不敢得罪,急忙派船送他家属渡江。后宋军南下,樊若水充任向导,在采石造浮桥渡江,尺寸与其之前所绘图形不差尺寸,宋大军得以顺利渡江,直抵金陵。可以说,樊若水是直接导致南唐灭亡的关键人物。
南唐灭亡后,樊若水擢升侍御史,累任诸路转运使。任西川转运使时,境内爆发王小波起义,因望风而逃被免职,忧悸而死。
明人佘翘曾根据樊若水故事创作乐传奇剧本《量江记》,一度名噪一时,至今仍不时有剧团上演。
张泌
此张泌并非同时代诗人张泌,而是南唐句容县尉张泌。与其他南方政权制度多不完备不同的是,南唐的县级官制沿袭唐制,令、丞、簿、尉大都全设。
李煜初登帝位之时,正值淮南败后,南唐丧师失地,内忧外患已趋严重,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句容县尉张泌有感国势江河日下,上疏奏请致治,要他仿效西汉文帝,“服勤政事,躬行俭约,思治平,举贤良”,并具体条陈十项“急务”:“一曰举简大以行君道,二曰略繁小以责臣职,三曰明赏罚以彰劝善惩恶,四曰慎名器以杜作威擅权,五曰询言行以择忠良,六曰均赋役以恤黎庶,七曰纳谏诤以容正直,八曰究毁誉以远谗佞,九曰节用以行克俭,十曰克己以固旧好。”最后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煜:“审先代之治乱,考前载之褒贬,纤芥之恶必去,毫厘之善必为。”李煜览疏大喜,优诏慰答,可惜他能容忍臣下上疏却不能从谏如流,未能付诸实施。
李家明
李家明,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南唐中主李璟时为乐部头,为人诙谐敏捷,善为讽词。宰相宋齐丘权势熏天,晚年得一儿子,却又迅速夭折。宋齐丘十分悲恸,日夜哭泣。李家明便写了一首诗《讽宋齐丘哭子》:
安排唐祚革强吴,尽是先生作计谋;
一个孩儿撂不得,让皇百口合如何?
前面两句是说李昪废掉吴国建立南唐,都是宋齐丘的计谋。李昪立国后,将原先吴国杨行密后人全部关在海陵永宁宫(今江苏泰州)。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淮南之地,为了利用杨氏声望,下诏慰问被关在永宁宫的杨氏族人。当时南唐元宗李璟在位,闻讯后听从宋齐丘之计,派兵将杨氏全部杀死,杨行密子孙由此灭绝。李家明后两句提的就是这件事,意思是你自己死一个孩子都不得了,当时杀死杨氏百口人时又该如何,讽刺宋齐丘杀戮过重。
李家明特意将这首诗写在纸鸢上,放到宋齐丘家宅上空。宋齐丘看了诗后,颇觉有理,这才止住哭泣。
李家明在后主李煜时事迹不详,只在与《韩熙载夜宴图》有关的史籍上提及他为教坊副使,与其妹李姬(即夜宴开场弹奏琵琶的女子)一道参加夜宴。《全唐诗》收其诗四首。
至于宋大将曹彬杀南唐乐工一事,为历史真事。宋祖赵匡胤命诸将征江南,大将曹彬与诸将约,城破之日,誓不妄杀一人。然而入城后因乐工悲恸国破家亡、奏不成曲,终大开杀戒。死难乐工被埋在一处,后人将其坟命名为“乐官山”,有诗吊曰:
城破辕门宴赏频,伶伦执乐泪沾巾。
骈头就戮缘家国,愧死南归结绶人。
舒雅
舒雅,字子正,安徽歙县人。幼好学,才气过人,善诗文,韩熙载门下数十人,共推舒雅为首,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庚戌科状元。但其人在南唐无所作为,留下的事迹都是与韩熙载一道风流的浪荡事迹。
南唐灭亡后,舒雅入宋为将做监丞,参与编纂校订《文苑英华》、《史记》、《论语正义》、《七经疏议》等书。累迁职方员外郎,后出守舒州。他与翰林学士杨亿等人写诗唱和,被后世称为“西昆派”,结有《西昆酬唱集》一书。
德明
德明虽是僧人,却是韩熙载心腹友人。据《南唐拾遗记》记载,韩熙载曾经对德明解释为何夜宴笙歌,说:“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意思是借酒色自污,以免被国主李煜重用拜相。德明问为什么要这样,韩熙载说:“中原常虎视于北,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可见他已经预料到南唐将为宋所灭,正所谓“日月俱照,爝火销光”,他不愿意当一个亡国宰相,成为千古笑柄。
史书记载为宋人细作的僧人另有其人,被称为“小长老”,应该就是之前提过赵匡胤所派与李煜谈论佛法的伶俐少年。
郎粲
郎粲,籍贯、经历不详,约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在南唐进士考试中夺魁,当时才二十来岁,因喜歌舞,也成为韩熙载夜宴席上的宾客。
陈致雍
陈致雍,莆田人,仕闽为太常卿。入南唐,以通礼及第,除博士,迁秘书监致仕。
朱铣
朱铣,南唐江南书法大家。徐铉所撰蒋庄武帝庙碑,为其所书,在蒋庙门外。张懿公神道碑,亦其所书。
耿先生
耿先生生平事迹见宋人郑文宝所撰《南唐近事》:女冠耿先生,鸟爪玉貌,甚有道术。获宠于元宗,将诞前三日,谓左右曰:“我子非常,产之夕当有异。”及他夕,果震雷绕室,大雨河倾。半夜雷止,耿身不复孕,左右莫知,所产将子亦随失矣。
陈继善
陈继善事迹见宋人郑文宝所撰《南唐近事》:陈继善自江宁尹拜少傅致仕,富于资产,性鄙屑,别墅林池,未尝暂适。既不嗜学,又杜绝宾客,惟自荷一锄,理小圃成畦,以真珠千余颗若种蔬状,布土壤之间,记颗俯拾,周而复始,以此为乐焉。
乐舞
因为是夜宴,自然少不了音乐歌舞。李云如所奏琵琶曲目已不可考,小说中的烧槽及双凤均为史实,为琵琶中的精品。实际上,《韩熙载夜宴图》李氏所弹的曲项长颈琵琶(即为当今的琵琶)并非中国原创,而是南北朝时由印度经西域龟(qiū)兹(cí)(今新疆库车)传入中原。琵琶原名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刘熙《释名》)。而中国自己的古琵琶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因魏晋名士阮咸(阮籍之侄)擅弹此器,又被称为“阮咸”。汉宫女王昭君出塞,弹的其实是阮咸,而不是真正的琵琶。
王屋山所跳《绿腰》亦作《六幺》、《录要》、《乐世》,是唐代创制的著名软舞,流传甚广,故有“六么水调家家唱”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群玉有一首《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极写《绿腰》之飘逸妩媚: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