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魏白 本章:第一节

    1.李德生坐在颠簸的吉普车里,一路上考虑了许多:15军已在上甘岭遏止住敌人的攻势,自己所带的12军主力怎样巩固胜利战果呢?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朝鲜中线,曾进行过一场举世闻名空前猛烈的激战,这就是上甘岭大战。参与这场大战的志愿军部队主要是第15军和第12军,指挥第15军的是秦基伟,指挥12军的是李德生。

    后来,李德生担任了第12军军长。再后来,李德生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委。在党内,他还担任过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党的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二野的将军中,李德生“后来居上”。有人说:秦基伟的大名是在上甘岭打出来的。而李德生的大名也是在上甘岭打出来的。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李德生所在第12军已接受移防休整的任务,一些部队的阵地已经移交给友军,全军后撤工作正有紧张地进行。

    可是到了11月3日。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打来电话,要李德生立即到兵团接受任务。

    李德生赶到兵团部,与王近山没说上几句话就进了作战室听取情况介绍。

    王近山指挥作战一向从容,但这天他也显得有几分焦急了。

    他指着墙上的作战地图说:“上甘岭地区形势十分严峻,敌人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圣山前沿疯狂进攻。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经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从各方面情报看,敌人在后期,还将投入更大兵力,战斗将更激烈残酷。”

    王近山说:“我们的决心是坚决守住上甘岭,寸土不让!五圣山前沿一丢,敌人会乘势攻占五圣山,从我中线突破,那将使整个朝鲜战局改观,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12军就不再休整了,而是要准备全部投入战斗。王近山对李德生说:“你先以军的领导,加强指挥。为了统一和加强上甘岭前线的工作,准备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你负责,指挥12军、15军等所有在前线作战的部队。”

    李德生当即表示,坚决执行兵团命令,指挥好前线的战斗。王近山是12军的老领导,他对12军部队的情况很熟悉,他随即和李德生研究了兵力的使用。当时31师已经全部拉上去了,再将34师、35师的主力团100团、102团、103团全部拉上去。

    研究完毕后,李德生没有返回部队,也没有带行李,只带着一名警卫员直接赶往五圣山,他对随同前来的作战参谋张军说:“情况你都知道了,你立即冋军部去,带上命令,迅速出发截住部队!现在咱们军有3个团正在朝后方走,多走一天,就远离前线一天,你坐车去追,尽快截住他们!”

    李德生朝前赶,张军往后追。张军不顾白天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匆匆赶路,找到了100团,截住了部队。随后他又乘摩托车找103团,途中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幸好没负重伤,他爬起来继续飞驰,又截住了103团。102团则是由军部另一作战参谋截住的。3个团接到命令后,立即转身,星夜向上甘岭战地前进。

    李德生乘坐吉普车直奔前线指挥部,离前沿还有十几里,就进入了敌人的炮火封锁区,一路上不时有炮弹爆炸的闪闪火光,弹片横飞。

    坐在颠簸的吉普车里,一路上李德生考虑了昨多问题。根据战况,明显可以看出敌人的攻势并未减弱,火力仍然十分猛烈,兵源不断增加,已知敌人投入的是4个师的番号,陆空火力已深入我纵深几十里,这样大的规模,岂止是为了上甘岭前沿两个连的阵地?

    我前沿阵地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已打成一片松上,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毁,战士们反击上去如何存身?

    仅存的几条小坑道里缺粮、缺水、缺弹药,进不去出不来,如何解决吃喝、保持体力、补充弹药?

    前沿到纵深几十里地翻山越岭,敌人飞机、大炮层层封锁,如何保证物资往前方运输?

    阵地上拉一根电线要牺牲几个电话员,刚拉上,一次炮击就被炸断,如何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

    反击时炮火如何配合?反上去怎么才能守得住?人多了会遭杀伤,太少了又怎么守?

    要想扭转被动局面,将敌人反下去,夺回前沿阵地,牢牢地站住脚并巩固它,摆在李德生面前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11月15日,李德生在前线指挥所里听取了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关于敌我情况、地形情况的介绍,李德生对崔建功说:“老崔,你情况熟悉,一定要留下来,我是单枪匹马来的,指挥所的同志也得留下来。”

    崔建功幽默地说:“李副军长,你当司令,我当参谋,你要什么我给什么,‘地主’当尽‘地主’之谊嘛!何况,45师部队休整一下还要回来的。”

    经过了解情况,分析研究,李德生考虑到美军后续部队有投入战斗的迹象,便向15军军长秦基伟建议,首先巩固好597.9髙地表面阵地,把反击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时间延至11月11日。根据战斗的反复性和变化快的特点,为不贻误战机,强调集中指挥,避免多层指挥和分散指挥,在战术上,多以小兵群作战,对付敌人的羊群战术。

    45师政委聂济峰后来在回忆李德生在上甘岭的指挥时这样说道:李德生在用人上不分彼此,上甘岭参战部队建制多,在使用部队、使用干部上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指挥上大处着眼,具体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具体掌握到一个坑道,一个阵地,以至一个小兵群;在各方面的关系上处理得好,把31师部队、29师部队以及45师干部拧在一起。由于重视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奠定了战斗上协同的基础。

    没有思想上的亲密团结,就没有战斗中的密切协同;没有团结与协同,也就没有上甘岭。在上甘岭战役中,可以充分看到各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战斗情谊。45师与29师部队合守一个山头,合住一个坑道,对597.9高地实施大反击时,他们又携手并肩攻打一个山头;在大反击的第三天,12军31师91团投入战斗,又和45师部队一块坚守表面阵地;在11月11日夺取537.7高地北出的作战中,31师部队从地面攻击,29师部队由坑道出击配合。他们亲密团结,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原31师政委刘宣在谈到31师在上甘岭那些战斗岁月时,特别说到了李德生的指挥,他说:“李副军长是一个很全面的指挥员,打仗稳,讲究战术;联系群众好,谁跟他都能说上话。作战行,训练也行。”当谈到李德生实事求是的作风时。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上甘岭战役我军实施大反击,夺回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后,93团于11月5日奉命接替45师坚守的高地的防务。正当部队向前运动时,团指挥所参谋人员向李德生报告,说该团副团长姚立凡畏缩不前。畏缩不前是作战中的大忌,尤其是指挥员,会给部队带来严重的后果。李德生听到这个报告后,毅然下令撤了姚立凡的职。当时留在团指挥所当顾问的45师一个团的领导同志得知这个情况后,觉得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他亲眼看到姚立凡是在部队伤亡较大时,才决定部队暂停前进的,姚立凡又亲自到前面察看地形,指挥部队拉大距离,单个跃进,这怎么能说是畏缩不前呢?他把自己的意见报告了李德生,李德生核实后又立即撤销了对姚的处分。

    李德生带领12军主力接受上甘岭防御任务后,借鉴15军前阶段作战的经验教训,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想出许多新的克敌制胜的办法。

    首先改善了弹药运输问题。15军原来的弹药库,离前沿十几里远,按平口防御阵地的小型战斗,消耗弹药不多,是可以应付的,但上甘岭作战敌人持续猛烈进攻,前沿需要弹药的数量非常大,面旦敌人动用了大量远射程炮火和飞机,从前沿到我阵地纵深几十里,层层火力封锁,越往前封锁得越紧。前面又没有公路,全靠人力扛运、长途运送,翻山越岭,又远又累。运输部队中,有的战士累得吐血,到了前沿,累得连跑步通过封锁线的力气都没有了,造成很大伤亡。针对这些情况,12军想出分段运输的办法。山后面用汽车运,再往前,从团后勤到营到连,每50米为一段,分几个人运送,沿途挖若干个猫耳洞,藏放弹药,瞅敌人炮火间隙,就抓紧逐段往前运送。这个办法效果很好,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基本保证了前沿有充足的弹药作战。

    前沿阵地的吃饭问题也得到改善。由于战斗激烈,在分散的阵地上,被敌人封锁隔离的战士,和本连队失去联系后无人知道,有时出现无吃无喝,体力耗尽难以作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12军在五圣山后山脚的一个可避敌炮轰击的岩洞里,由闭里统一组织食物供应,从各个连队抽调来十几个炊事员,24小时不熄火,日夜蒸馒头。包子,源源不断出笼,组织了专门运输队,不分昼夜,冒着炮火风雪,不间断地往前沿运送熟食。为了保温,还用棉衣裹着,考虑到前沿战斗激烈不便集中吃饭,就用小袋子分装,一袋十几个包子、馒头,一次背几十袋往上送,炊事员到阵地上找人,一袋袋扔给战士们。水运不上去,就背送苹果解渴充饥。

    12军接受任务上阵地时,阵地上的工事已全部炸平,到处一片虚土,一脚踩下去齐膝深,表面工事无法挖,没工事怎么打仗?根据以往作战的经验,只有用麻袋装土构筑工事。李德生立即叫参谋给军里打电话:“送1000条麻袋来!”

    军里当天夜里就用汽车急速将麻袋送来,运到了前沿。通讯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当时敌我双方在上甘岭地区集结了重兵,双方的炮火都不分昼夜地往这两个小阵地上打,电线刚拉上左就被打断了,不能保障通讯联络,接线的电话员上去一个给打掉一个,伤亡太大,干脆打断的线不要了,部队上去打一次反击;通讯排就跟上去拉一根新线。稍靠后方一些的地区,只要有条件的通路,全部电运线都埋在堑壕一侧专挖的小土沟里。这些办法,基本保证了团到前沿通讯联络的畅通。报话机当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一般配备到连和突击排。

    如何用兵?虽然是个战术问题,但却对全局带来影响。上甘岭前沿阵地狭小,敌人炮火空前猛烈,上去的人越多伤亡越大,但又要守住阵地,掌握敌情,随时准备击退敌人不同规摸的进攻,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12军的第91团很快拿出了有效的办法。他们上了阵地后,仔细观察了敌人活动规律和上甘岭地形特点,感到前阶段造成伤亡过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兵力不当。每次敌人进攻时都派出了太多的人员迎击敌人,以致遭敌炮火杀伤。接受了这一严重教训,团里果断釆取了十分特殊的、适应此时此地的战斗部署:全团9个步兵连,从五圣山到最前沿,一条线排成9个梯队,使师、团控制了充足的预备队,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以对付敌人的持续进攻。不但师、团如此,直到最前沿的战斗小组,也是战斗小组长带一人守阵地,掌握一个战士在后面补充,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部署,使敌人猛烈炮火袭来时,我阵地上人员稀少,避开了敌火力优势,伤亡不大;而当大批敌人扑上阵地时,我军炮火和手雷、爆破筒等又发挥了重大作用,给敌以毁灭性打击。

    当团接防时,李德生就指示他们:“你们要下最大决心,千方百计守住阵地!”

    91团8连占领了597.9主峰、3号、9号、10号、0号、4号、5号、6号等阵地,部队不顾疲劳,立即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利用庥袋、弹药箱等就便器材,构筑了部分掩体和交通壕,同时备足了弹药。

    91团接防不久,敌人又对597.9高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首先以密集火力向我阵地反复轰击,发射炮弹近10万发,坦克开至山脚抵近射击,飞机百余架次轮番轰炸,持续达两小时之久。我阵地上硝烟弥漫,土石纷飞,地面工事全部被毁。从10时起,敌即以5个营的兵力先后向我各阵地发起多路、多梯次猛烈进攻。我8连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量敌用兵,采取小兵群战术迎敌,干部战士发扬孤胆作战的勇敢精神,与敌激战7个多小时,仅以亡36人、伤59人的代价,毙伤敌近千人。

    12军接替上甘岭防御任务后,志司和兵团对上甘岭地区的炮火也大大加强了。参加作战的炮兵,已有10个团,170余门重炮,这对轰击敌人远射程炮兵、曲射炮火,及阻拦敌步兵进攻,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特别是对空火力组织严密,从军前指所在的德山蚬直到前沿的整个上甘岭地区,組成了绵密的多层火网,频频击落击伤敌机,仅高炮35营在5天中,就击落敌机5架,击伤敌机17架,使敌人空军胆寒怯阵。在上甘岭地区,敌人炮兵校正机到后来越来越少,其他类型敌机更不敢低空飞行,创造出朝鲜前线空前未有的我军汽车可以白天行车的条件,保证了交通运输,掩护了炮兵阵地,支援了前沿作战。

    11月5日以后,敌人再也无力对597.9高地发起大规模进攻。11月9口,军委及总参对上计岭地区作战部队发来嘉奖电报。志司当即电告3兵团并要求“鼓励15军与12军参战部队及配合作战之特种兵部队,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恢复和巩固全部阵地,再予敌以更大杀伤而奋斗。”

    在李德生率12军主力参加上过岭大战的第一阶段中,着重打击了进犯597.9高地的敌人。该高地除山脚下介于537.7北山之间的11号阵地外,其余阵地均为我恢复并逐步巩固,李德生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恢复和巩固537.7北山阵地。

    为了加强指挥,李德生派31师副师长李长林到前面去亲自掌握537.7北山战斗。李长林是1933年参军的老红军,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沉着稳重。

    反击537.7北山的战斗极为艰苦,因为南面537.7高地的主峰为敌人占领,北山在敌人鼻子底下仅100余米,西面为597.9高地敌占的号阵地火力控制,东面又为敌人注字洞南山火力侧射,这个阵地孤立突出,二面受敌。加之3敌人占领了北山表向阵地后,昼夜突击,已构筑了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并设置了铁丝网、地雷等大量障碍物,仅有少数坑道为我坚守。因此反去537.7北山带有攻坚性质。

    鉴于以上情况,李德先和31师的领导研究后,决定以92闭全力反击537.7北山,以93团9连部分兵力同时反击西侧的597.9高地的11号阵地,牵制敌人,以保障92团进攻时西侧的安全。以93团的2营、3营作预备队。

    占领537.7北山表面阵地的为韩闻的第2师3个连,其纵深尚有2个连作预备队。李德生在部署兵力时,集中了野榴炮52门轰击537.7北山;野榴炮16门轰击597.9髙地的11号阵地;野榴炮13门压制注字洞南山敌人火力。另有迫右炮兵群参战。“卡秋莎”火箭炮以3个连施行两次齐放。在我反击成功后,还将以6个榴弹炮连,在阵地前组成1200米的固定封锁区,对敌反扑部队施以火力阻拦射击。

    以这样强大的火力,集中在一个小阵地上,摧毁敌人支援部队反击,在朝鲜战场上是空前未有过的。

    11月11日下午4时半,在我猛烈的火力袭击和掩护下,92团的突击连,分三路迅猛突入敌阵,仅35分钟激战,将敌大部分歼灭,除最西侧山坡下的9号阵地还有残敌固守的一个阵地外,我军一举夺问了537.7北山全部阵地,并接应出艰苦固守在坑道内的部队。我军随即连夜突击工事,准备迎击敌人反扑。

    果然,敌人并不死心。12日拂晓,韩2师3个团残部,在300余门火炮、20余架次飞机火力支援下,向我537.7北山发起连续进攻。激战中,我因伤亡过大,放弃了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斗争。92团在4天的激战中,与敌反复争夺阵地,击退敌人近百次冲击,歼敌2900余名。

    在92团反击537.7北山的同时,93团9连,于11月11时反击597.9高地的11号阵地。3营长甄申亲自到最前沿指挥作战,他于战斗前一天观察好地形敌情,以无后坐力炮连续摧毁了敌人的19个地堡。第二天反击时,在炮火支援下,9连仅用5分钟就占领了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消除了对537.7北山攻击部队西侧的威胁。12日晨,敌人1个营在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扑。我9连以小兵群战术,顽强抗击敌人进攻。副班长杨国良小组,一昼夜击退敌人21次冲击,歼敌400余名,战斗到最后,阵地上仅剩他一人,他拉响爆破筒与冲上阵地的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12日夜,2连接替9连防务,先后击退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千余名,至11月20日,敌人再也不敢进攻了,至此,597力高地才全部恢复了战役前的态势。

    对于12军在上甘岭的战绩,全军有目共睹,3兵团发出通令,嘉奖12军。电令称:“你们刚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立即投入五圣山前沿争夺战,你们在15军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在强大的炮火协同下斗志昂扬,打退敌连续数日无数次反扑。坚守的597.9阵地屹立未动,特别在11日晚,又一举恢复了537.7北山阵地。你们打得英勇顽强,工事修得既快又好,战术灵活。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小群孤胆的战斗作风,既能以小的代价坚守地面阵地,又能大量杀伤敌人,要将战斗坚持到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直到敌不轻易囱该阵地进犯为止。”

    11月17日,李德生又将34师106团投入上甘岭,接替93团加入537.7北山作战,继续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到21日,击退敌人50余次冲击,毙伤敌1500余人。从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经过1个多月激烈争夺成,敌人伤亡惨重,美7师损兵折将,不得不撤出战斗西移,韩2师、9师已被打得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鉴于这种情况,李德生乃赋予106团打到底的任务。并令该团改变战术手段,集中兵力扼守要点,集中全力抢修工事,改善作战、生活条件。到了12月4日,106团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2个多营的猛烈进攻,从此敌人再也无力向我实施大规模攻击了。

    11月28日,12军31师奉命将597.9髙地全部防务移交15军。12月15日,106团奉命将537.7北山阵地移交15军。至此,军圆满完成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随着战役的结朿,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3兵团命令撤销,李德生告别了15军的战友,返回12军工作。

    在众多的军事史籍中,对15军在上甘岭大战中的辉煌战绩颂扬较多。的确,作为上甘岭大战的核心骨干部队,15军在战役发起后迅速适时地将兵力、兵器集中于敌人主要进攻方向,英勇顽强地抗击,挫折了敌人进攻锋芒,从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15军劳苦功高。但同样应该大加颂扬的还有12军,12军投入战斗后,经过顽强的守备,粉碎了敌人最后的猛攻,巩固了597.9髙地,并继续恢复和巩固了537.7以北无名高地,为上甘岭人战我军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功勋。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5军和12军两支兄弟部队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并肩杀敌的光辉典范。两支部队都是原第2野战军的主力,经过上甘岭大战,这两支部队成为人民解放军中响当当的王牌军。同样,秦基伟和李德生,以各自在上甘岭大战中的出色指挥,为全国所瞩目,后来相继担任更高级职务,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


如果您喜欢,请把《二野十大虎将传奇》,方便以后阅读二野十大虎将传奇第一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二野十大虎将传奇第一节并对二野十大虎将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