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两本书不是我的职场自传,或者说,书里面的洪钧并不完全是以我本人为原型的。当然,在洪钧的身上肯定或多或少有着我的影子,有一些我的切身经历和体验,也有我的观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的价值观乃至人生观。但是,洪钧毕竟是塑造出来的人物,他有多个原型,包括我也包括我曾经遇到的几个人,他是圈子里一些人的缩影,这就难怪有些读者会觉得洪钧有些像他的某个老板或是某个朋友,可以说,如果在现实中真有一个洪钧,那么他其实就生活在大家的身边。
3)在你看来,职场的本质是什么(请用用一句话概括)。职场中有战无不胜的秘诀吗?
王强:职场是丰富的、复杂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去概括它,其实职场就是一个市场,既然是市场,其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我们每个人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我们的心智,来换取金钱、认可、尊重还有快乐。
既然职场也是市场,它就也有规律和规则,就像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样,要想在职场中战无不胜,就首先要了解并力争掌握职场的规律和规则,进而遵循规律和遵守规则,以求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换句话说,职场之道是可以去探寻并一路前行的。
依我看,市场的核心是价值规律,职场的核心也是“价值”二字,我们每个人应该时刻认清自身的价值,不断地积累以提高自身的价值,不懈地力争使自己的价值在职场获得最大限度的体现和认可,这就是职场中的价值本源。
有读者称你的小说为“职场励志小说”,也有读者认为你的小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你认为准确吗?
王强:我觉得这些说法和理解都没有错。和是可以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的,书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好”有“坏”,但没有一个不是抱有进取之心的,尽管他们各自看重和追求的东西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醉生梦死、消极厌世的,所有人都在“奔”、都在“争”,而其中的成功者都没有什么先天的优厚条件,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打拼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是可以感受到一种激励的,有读者告诉我说激励他走出象牙塔,投身职场,还有的被激励着从技术、行政等岗位转而开始了销售生涯。
说到职场潜规则,首先我觉得潜规则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潜规则也绝不等同于坏东西、不可告人的东西。这里的“潜”字,只是意味着这些规则不是白纸黑字写在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里的,有很多是长期以来大家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常识。不应该把潜规则妖魔化或者庸俗化,这与所谓厚黑学不是一回事。就像一个学生要想在学校里做到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学业上进、心情愉快,只靠遵守一纸学生守则是远远不够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要比那些条文复杂得多。
同样,职场中人要学会做人,要想在职场生存和发展,只靠遵守一纸员工守则也是远远不够的,职场之道中有很多智慧、很多经验,没有人用条文明确下来,也没有人大肆宣讲,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体会、去领悟。我在职场的经历不算少,即使谈不上传奇也可谓丰富,这两本书又是专门描写职场的,其中自然揭示了不少职场的潜规则,但我没有搞什么揭弊,更反对鼓吹什么职场厚黑学,只希望从过来人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如果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我深感欣慰。
4)中的主人公洪钧、俞威、范宇宙等人,仿佛都是介于阴阳两级之间的“灰色人”,你很难说他们是高尚或者是卑鄙;他们一会儿可能是天使,一会儿又是魔鬼,但他们确是真实存在的一群。在你看来,这是人性的必然,还是职场扭曲了人的行为。或者说还有第三种解释。
王强:书中的人物都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我既没有把洪钧蓄意拔高成什么英雄或者圣人,也没有把俞威或范宇宙刻画成什么十恶不赦的恶棍或者人渣,他们都是普通人,内心都有欲念也都有挣扎,都有长处也都有弱点,都有可以吸取之优点也都有让人扼腕叹息之处。人本身就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好人与恶人;人也是会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人与恶人。我不觉得是职场或商场扭曲了他们,反而很可能恰恰是激烈的职场尤其是残酷的商场使他们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5)所关注的是外企职场中的人和事,你自己也在外企职场打拼多年,你对中国人在外企职场的前景有何看法?
王强:在过去的这二十年里,外企在中国的作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在外企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外企在中国逐步深入,越来越融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另一方面,中国本土人才自身能力逐步提升,越来越融入外企的体制与文化,在这两个趋势共同作用下,中国人在外企的职业前景越来越广阔,可能担任的岗位会更高、承担的责任会更大,但这只是纵向的绝对比较。同时,中国人对自身在外企的前景预期也越来越高,而期望越高就可能失望越大,所以现实与期望的落差不一定会减小甚至反而可能增大,这就是横向的相对比较。
比方说,如今在外企的中国人的地位与待遇比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似乎如今在外企的中国人对自身状况的满意度反而不如十年前,这就是因为他们都在与同时期不在外企的中国人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十年前的外企相对于十年前的国企和民企优越性明显,但现在这种优势在缩小。也就是说,中国人今后在外企的前景要比现在好,但如果不在外企而在国企或民企可能前景也很好,甚至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