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敌人的腹地杀去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袁庭栋 本章:四、向敌人的腹地杀去

    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第一年,即从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的一年中,我军在全国各地共歼敌营以上正规军97万余人,营以上非正规军34万余人,二者相加,共消灭敌军132万人,击毙和俘虏敌人的将级军官202名。敌人的总兵力已从内战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70万人,而我军则由120万人上升为195万人。但是,最主要的胜利,还是打退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4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前委扩大会,后称“小河村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赓、习仲勋、陆定一、杨尚昆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央关于“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由中原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直插敌人胸膛;由陈毅、粟裕率军由山东出鲁西南,挺进豫皖地区;由陈赓、谢富治率军由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这就是三军南下,在蒋军的哑铃状布局中央的薄弱部分向敌进攻,在江淮河汉的广大区域内协力配合,外线歼敌的“三军挺进,互为犄角”。与此同时,陕北的彭德怀出击榆林,把胡宗南向北边调;许世友在胶东展开攻势,把敌人往海边调,以此策应三军南下。这就是在最西边最东边的“两翼牵制”。小河村会议结束之后,我军向蒋军展开全面进攻的外线作战计划,就陆续在各地展开了。

    蒋介石伸出了两个拳头,也就露出了他的胸膛。我三军南下,就犹如直刺他胸膛的三把尖刀。

    根据小河村会议的决定,7月下旬,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致电刘、邓、陈、粟:

    ……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大出奇兵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行动由此开始。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在小河村会议之前,就已在毛泽东的心里形成。所以早在5月份,就已经着手准备。6月21日,刘、邓进行了战前动员部署,指挥大军准备强渡黄河。6月30日夜,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等四个纵队共12万健儿,在鲁南地区阳谷以东的张秋镇到菏泽以北的临濮集之间的八个渡口同时强渡黄河。取郓城,下曹县,以28天的时间完成了预计的鲁西南战役,歼敌6万余人,砸烂蒋军防线,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经短期休整之后,8月11日越过陇海路,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淮河,这期间一路走,一路打,粉碎了蒋介石亲临徐州所指挥的一系列围追堵截,于8月末全部进入了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部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立即在原来鄂豫皖老区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创建新的根据地。到9月底,就已解放了23座县城,建立了17个县的地方民主政权,初步站稳了脚跟。

    我刘、邓大军南渡黄河,直插大别山的行动拉开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震惊了全国。用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司徒雷登的话说,“它可能成为1947年世界十大新闻中最醒目的一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一行动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刀尖已经直指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南京和上海地区。蒋介石在11月初的一次讲话中也说:如果刘、邓“真能占据大别山,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政府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专门召开了大别山区剿匪检讨会,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指挥33个旅的兵力围攻清剿大别山。

    为了对付蒋介石的“总力战”,中共中央决定,增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十、第十二纵在李先念、王宏坤的率领下支援大别山,又派十一纵和华东野战军的十纵护送来一批新战士和大批后勤物资。到这年年底,刘邓大军兵分两路,刘伯承率军北渡淮河,外线作战;邓小平率军留在大别山,内线作战。两路军相互配合,屡战屡胜,让蒋介石和白崇禧的种种招数一一破产。更重要的是将国民党军的攻防体系完全打乱,使战争的主动权进一步掌握在中共手中。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刘、邓大军才根据中央的统一布置,陆续将主力转移出大别山,参加中原逐鹿的大战。

    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我军转入外线进攻的三把尖刀的另两把尖刀也在向敌人的腹地杀去。

    以陈赓司令员和谢富治政委统率的以四纵、九纵为主力的作战集团,于8月20日和23日在晋南分两路偷渡和强渡黄河,直指豫陕边境,东逼洛阳,西逼西安。9月初,陈赓作战集团西进,半个月中歼敌陕东兵团3万余人。待蒋介石亲自飞赴西安调兵遣将保西安之时,陈赓作战集团又回师将主力指向豫西,到11月底,共歼敌5万余人,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下辖8个专署39个县政权,成立了豫陕鄂军区,组建了8个军分区,创立了新的根据地。

    以陈毅、粟裕为首的华东野战军的6个纵队组成了外线兵团,先在鲁西南歼敌,然后转向豫皖苏边地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建立了3个专署、3个军分区,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解放区,将鄂豫皖、鄂豫陕、山东、苏北、苏中几个根据地联结了起来,为下一步的更大战事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当时成品字形的三把尖刀中,刘邓大军的任务最重,压力最大。

    为了主动支援刘邓大军,在12月中下旬的22天中,东边和西边的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共同进行了破击平汉线和陇海线的战役,歼敌4.5万多人,解放县城50余座,破坏铁路420多公里,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抽调13个旅回援。到1947年底,三路大军在中原战场密切配合,共消灭敌军19万余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建立了4个军区26个军分区和各级民主政权,在4500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地区将解放区基本连成一片,形成了强大的中原解放区,将国民党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我军的主动权进一步扩大。在1947年的最后一天,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在河南确山地区胜利会师。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陆定一、林伯渠、张宗逊、习仲勋、马明方、叶剑英、张德生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毛泽东在会上所作的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在总结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著名“十大军事原则”之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这就是:

    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当外线作战打得热火朝天之时,担任内线作战、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彭德怀所部也在不断发动进攻。为统一指挥西北战场,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并由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王震、刘景范五人组成了前线委员会,彭德怀任书记。为了牵制敌人兵力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彭德怀组织了榆林战役。当时的榆林是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所在地,总司令邓宝珊指挥的守军有4万多人。8月7日,西北野战军从四面逼近榆林,胡宗南派主力8个旅北上救援。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之下,彭德怀在沙家店布下兵力,于8月20日全歼敌军整编第三十六师,消灭敌人6000余人,活捉敌一二三旅少将旅长刘子奇。这一仗,使我军西北战局由被动转为主动,整个陕北军事形势为之改观。战后,毛泽东特地重新书写了他在1935年10月书赠彭德怀的诗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0月初,西北野战军又在清涧包围了敌整编第七十六师,11日攻占清涧,歼敌8000余人,生俘敌中将师长廖昂。

    根据小河村会议“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总体战略,陕北是两翼中的一翼,另一翼就是最东边的胶东。陕北是陕甘宁边区的腹地,胶东则是华东解放区的后方基地。

    为了牵制和消灭敌人,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的指挥下,其主要打击目标是蒋介石为了结束山东战事而组建的由范汉杰指挥的胶东兵团向胶东的大举进攻。从9月初开始,经过一系列阻击战之后,10月上旬的胶河战役歼灭敌军1.2万余人,11月的胶(县)高(密)追击战再歼敌1万余人。为了肃清胶东地区的蒋军,12月发起莱阳战役,歼敌9000余人。到年底,在四个多月的战斗中,共消灭敌军6.3万多人,完全粉碎了国民党军侵犯胶东的企图,而且还打乱了敌军原来想先扫胶东,再抽兵力去加强中原的计划,对我军中原战局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与江淮河汉地区我军主动出击的同时,北边的晋察冀野战军也主动向敌军发起了一系列进攻。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指挥下,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分任第一和第二政委的晋察冀野战军,在9月初的大清河战役中歼敌5000余人。10月中旬,又包围敌第三军于定县以北的清风店,与被包围之敌和前来救援之敌激战三天,共歼敌2.1万余人,其中包括生俘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及以下1.1万余人。清风店战役对扭转华北战局有重大作用,使我军在战局上完全处于主动。聂荣臻司令员在此战之后,立即准备攻打石家庄。

    石家庄当时称为石门市,是平汉、石德、正太三条铁路的枢纽,有敌守军两万多人,是当时蒋军向我各解放区进攻的中转据点和战略要地。在日本侵华军队所修筑工事的基础上,蒋军共修了三道防线,有各种堡垒6000多个。国民党军城防司令、三十二师师长刘英扬言:“石门是城下有城,共军一无飞机,二无坦克,凭石门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由于攻打石家庄是我军首次攻打敌军有坚固设防的城市,故而中央军委十分重视,朱德总司令亲赴安国,会同聂荣臻司令员,与野战军其他指挥员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一道研究攻城计划。从11月6日起,我军猛攻7天,歼敌2.4万余人,终于攻克石家庄,三十二师师长刘英在被我军抓获之后签字投降。这一仗不仅使我们在华北的两大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连成一片,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攻取较大城市的经验,故而朱德总司令称之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石家庄战役之后,蒋介石立即赶到北平收拾败局。他撤销了原驻保定地区的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职务,任命原驻张家口地区的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晋察冀热绥五省剿匪总司令,统一指挥华北地区军事行动,还撤销了与他不一条心的李宗仁北平行辕主任职务。此后,北平行辕也就不复存在。为了给新上任的傅作义的“以主力对主力”、“决心转守为攻”的狂言一点颜色,也为了拖住敌人使其不能出关以配合我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我晋察冀野战军在12月下旬猛攻保定以北地区,重创傅作义赖以起家的第三十五军所辖的被称为“一金一银”的一零一师和新编第二师,敌中将军长鲁英麟被迫自杀。

    东北战场也不平静,有关情况我们将在下面专门叙述。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决战·辽沈战役》,方便以后阅读大决战·辽沈战役四、向敌人的腹地杀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决战·辽沈战役四、向敌人的腹地杀去并对大决战·辽沈战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