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负荆请罪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龙镇 本章:廉颇负荆请罪

    以城易璧的计谋失败后,秦昭王正式向赵惠文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西河外的渑(miǎn)池(今河南省三门峡)来会晤,商谈两国和平友好的大事。

    因为有楚怀王的前车之鉴,赵惠文王不打算接受秦昭王的邀请。但是廉颇和蔺相如等文武大臣都说,如果不去,等于向天下人宣告赵国怕秦国了,脸面上是万万过不去的。赵惠文王不觉苦笑,那就是一定要去啰?罢,罢,罢,为了国家的面子,寡人我就做一回弥天大勇,去赴那渑池之会吧!

    当然,赵国方面也作了充足的准备。陪同赵惠文王赴会的,是不辱于诸侯的蔺相如;同时由廉颇统帅大军,驻扎在秦、赵两国的边境线上,一旦发生事变,则可挥师相救。饶是如此,廉颇还是做了最坏的准备,对赵惠文王说:“大王此去,路上行程加上会期估计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天还没见到您回来,请允许我等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人的念想。”

    赵惠文王默默点头。说这样的话虽然不吉利,但是形势逼人,也只能抱着最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了。他几乎是带着英勇就义的悲壮感来到渑池,却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刀斧手一拥而上的场面,反而受到了秦国方面的热情接待。这是公元前279年春天发生的事。

    “也许是我们多虑了。”赵惠文王暗中对蔺相如说。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蔺相如说。

    到了正式会面那天,秦国文武百官齐聚,各国使臣也受邀参加,场面搞得十分隆重。席间秦昭王频频举杯为赵惠文王敬酒,赵惠文王也频频回敬,很快就酒酣耳热了。

    秦昭王借着醉意说道:“寡人早就听说赵王善于鼓瑟,今日两国为兄弟之会,请赵王为我们演奏一曲如何?”

    赵惠文王也在兴头上,马上说:“好!”于是当着大伙的面,演奏了一曲《伏羲乐》。奏毕,秦昭王击掌称赞,赵惠文王也就谦虚了几句。这时秦国御史(史官)快步上前,高声宣布:“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记入史册。”

    赵惠文王一听就愣了,闹了半天,敢情在这等着我呐!正在闷闷不乐,只见蔺相如从案几上拿起一只陶缶(fǒu),双手捧着,快步走到秦昭王面前跪下:“请大王击缶助兴。”

    缶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秦人风俗粗犷,每逢宴饮,喝到半醉,便敲打着陶缶,拍着大腿唱歌。因此,缶在秦国又是一种乐器。

    秦昭王把脸偏到一边,装作没看见。

    蔺相如又说道:“请大王击缶!”这一次嗓门粗了许多,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秦昭王脸色大变,席间的空气骤然紧张。蔺相如仍然不依不饶,又向前跪行了两步,对秦昭王说:“现在您和我相距不过五步,我可是做好了将一腔热血洒到您身上的准备。”言下之意,再不答应,就准备同归于尽了。

    秦昭王的左右听到这话,立刻围了上来,有人已经把佩剑拔出,偷偷绕到蔺相如身后准备动手。蔺相如怒目圆睁,高举陶缶,大喝一声,将这些人都镇住。

    秦昭王被逼无奈,只好拿起一根筷子,勉强敲了一下。蔺相如立刻站起来召唤赵国的御史:“请记好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群臣都觉得脸上无光,为了挽回一点面子,齐声道:“请赵王献十五座城池给秦王做贺礼吧!”

    蔺相如笑道:“那请秦王也把咸阳送给赵王做贺礼吧。”

    直到宴会结束,秦昭王始终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再加上廉颇大军在边境上待命,秦军也不敢轻易动手。

    从渑池平安回来后,赵惠文王立即封蔺相如为上卿,且排名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乐意了。我廉颇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不过是个上卿;他蔺相如动动嘴皮子,也是个上卿。敢情这赵国的上卿,张三李四王五麻子都能当啊!再说了,蔺相如本来不过是一介平民,不知道哪一天突然走了狗屎运,居然混到了贵族队伍中,而且排在我前面。我一把年纪了,受不了这个侮辱。

    廉颇宣称:“如果让我在大街上看到蔺相如,一定要公开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话,只是笑了笑。从此,每次上朝的时候,他都避让着廉颇。后来发展到只要廉颇上朝,蔺相如就不上。有一次蔺相如出行,远远看到廉颇的队伍,赶紧下令绕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

    连蔺相如的门客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背井离乡来跟随您,就是因为仰慕您的为人。现在您和廉颇同朝为臣,地位比他高。他口出狂言,处处跟您过不去,您却一味畏缩,见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这样的侮辱,平常人都受不了,何况是身为国家的将相?我们水平有限,达不到您的境界,请让我们走吧!”

    蔺相如说:“我理解你们的感受,但是请你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廉颇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

    门客们都说,当然是秦王厉害。

    “秦王那么厉害,我尚且敢在秦国的朝堂上公开喝斥他,侮辱他的文武大臣。你们说,我还会怕廉颇将军吗?”

    这个问题把门客们都问住了。

    “你们以为我不在乎个人的尊严、不介意廉颇将军对我的侮辱吗?不是。只不过我考虑,以秦国之强,不敢打赵国的主意,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如果我俩发生冲突,有如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秦国趁机发动进攻,赵国就危险了。我是把国家的安危放在个人的感受之上,才处处忍让啊!”

    门客们恍然大悟,都拜伏在地上说:“恕我等浅陋,不能体会您的苦心。”

    事情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这位自我膨胀的老将突然明白了自己与蔺相如的差距,很快做出了反应。他光着膀子,将一根荆条背在背上,由自己的门客引导着,前往蔺相如府上请罪,说:“我老糊涂了,不知道您如此宽宏大量,真是惭愧!”

    蔺相如连忙将他扶起来,替他拔掉荆条,穿上衣服。两个人从此心无芥蒂,成为了至交。

    在中国历史上,负荆请罪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它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剧目演出,历来为百姓们津津乐道。廉颇的刚烈和蔺相如的大度,通过这个故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如果认为赵国朝中这种“将相和”使得秦国不敢睥睨赵国,显然有点夸大了团结的力量。事实上,秦国之所以暂时放过赵国,不是因为忌惮廉颇和蔺相如,而是因为南方出现了异动。


如果您喜欢,请把《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方便以后阅读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廉颇负荆请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廉颇负荆请罪并对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