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家的精英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一、曹家的精英

    建安十六年(211年),献帝从曹操辞让的三县共三万户食邑中拿出一万五千户,分别转封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每人食邑五千户。这三个儿子分别是曹植、曹据和曹豹。其中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这是曹操的儿子们第一次受封爵位。

    如果以年龄论,曹操在世的儿子中,二十五岁的曹丕最大,其次是曹彰,年龄介于二十一岁到二十四岁之间,二十岁的曹植排第三。他们三个再加上曹熊,都是卞氏所生。

    曹操的长子叫曹昂,是刘氏所生,随同曹操征张绣时战死于南阳郡。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是环夫人所生,赤壁之战那年因病而死。

    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了上面提到的六个,其他十九个儿子分别是:刘氏所生的曹铄,环氏所生的曹据、曹宇,杜氏所生的曹林、曹衮,秦氏所生的曹、曹峻,尹氏所生的曹矩,王氏所生的曹干,孙氏所生的曹上、曹彪、曹勤,李氏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氏所生的曹均,刘氏(不是曹昂的母亲)所生的曹棘,宋氏所生的曹徽,赵氏所生的曹茂。

    他们的年龄大都不详,但应该都不超过二十岁,除曹丕、曹彰、曹植外,年龄稍大的还有曹据、曹宇、曹林、曹几个,根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的说法,曹铄、曹上、曹勤、曹乘、曹京几个儿子早殇。

    曹操很重视对儿子们的早期教育。《魏书》记载,曹丕八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博览经传典籍及诸子百家,而且体育方面也很突出,善于骑射,尤其喜欢击剑运动(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

    这一点在曹丕的回忆文章中得到印证,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写道,他五岁的时候,曹操就教他射箭,学习了一年就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领,六岁开始学骑术,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骑马了,以后曹操征战,曹丕常常跟随(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曹植、曹据、曹宇等兄弟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大体也是这样的,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儿子们的教育不仅重学问,而且重体能和军事素质,希望他们日后都能成为文武全才。

    到了许县后,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加上四方才学之士汇集而来,曹操有条件给儿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除了曹氏兄弟外,在一块儿学习的还有秦朗、何宴这两个曹操的养子,关于他们的事前面已经介绍过。夏侯渊、夏侯的儿子们也跟他们一块儿学习和生活。这一代人里的夏侯是夏侯之子、曹操大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清河公主跟曹操的长子曹昂都是刘氏所生,清河公主年龄不详,很可能比曹丕、曹植都要大,所以夏侯应该是他们的姐夫。

    夏侯渊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他们与曹氏兄弟来往也比较多,夏侯渊还有一个侄子叫夏侯尚,跟曹丕尤其要好。

    当时曹操与袁绍之间的竞争正趋激烈,袁绍的几个儿子个个都很突出,年纪轻轻已经能分别执掌一州大权,曹操想自己的儿子们无论如何不能输给袁绍之子。

    三年前曹冲去世,这对曹操是一个重大打击。曹冲天资聪慧,曹操对他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偏爱,但是曹冲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曹操难过至极。

    曹冲死时曹丕二十二岁,曹植十七岁,但是曹操丝毫没有确定继承人的意思。

    曹操最早的正妻是丁氏,但丁氏没有孩子,后来因为感情不合又被曹操休了。丁氏之后进入曹家的是刘氏,所生的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按理这个继承人应该是曹昂,但他却战死于沙场。

    刘氏还有一个儿子叫曹铄,未成年就死了,后来刘氏也死了。

    现在,曹丕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不仅因为他年龄最长,而且他的生母卞氏一直得宠于曹操,在丁氏被休、刘氏去世之后,她被正式确定为继室。曹丕也就成了嫡长子,具有继承曹操事业的优先条件。

    但曹操一直没有明确曹丕的继承人地位。一种原因是,曹操觉得自己儿子众多,可以再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像曹冲那样出色的;另一种可能是,曹操不大喜欢曹丕。

    据史书记载,杜夫人所生的儿子曹衮从小喜欢学习,十来岁就能写出好文章。这是一个特别知道用功的少年,一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跟前的人常怕把他累病了,得不断提醒、制止,但曹衮就是喜欢学习,谁都劝不住(性所乐,不能废也)。兄弟们在一起玩,他常常走神,因为脑子里还想着刚刚看过的典籍(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

    不过,这个曹衮生性胆小怕事,史书说他的特点是“戒慎”,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感于他的良好品行,联名写了封表扬信(遂共表称陈衮美)。曹衮听了,害怕得不得了,把工作人员责备了半天。

    这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干不了大事。

    其他如曹据、曹宇、曹彪等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太多,但关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情况没有留下记载,想必较为平常。

    曹操的两个养子都很出色,何晏不必说了,日后成为大哲学家,玄学的开创者之一。何晏从小是个美少年,又喜欢学问,甚至通晓一些兵法。曹操非常喜欢他,曾经想让他改姓曹,但何晏坚决不干。秦朗能力虽然比何宴差得多,但他也长得一表人才,让曹操很喜欢。

    有人作过揣测,说曹操让何晏改姓是动了传位于他的念头。但这种可能性极小,从血缘关系上说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曹操不可能把费了几十年劲开创的事业再交给前外戚,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朗也不可能。

    但曹丕不敢乐观,因为他还有两个强劲的对手:曹彰和曹植。

    前面介绍过,曹彰字子文,从小不好习文而尚武,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史书说他曾徒手与猛兽格斗,胆气很足,长大后常跟随曹操征伐,不避险阻。奇怪的是,他长着黄色的胡须。

    但是他不喜欢读书,为此曹操曾批评过他,曹操认为乘马击剑只是“一夫之用”,想成就更大事业还应该多读书,慕圣人之道。曹彰嘴上答应,但回来后仍然不服气,他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十万铁骑驰骋沙漠,驱逐戎狄,立功建业,怎么能去当什么书生?”

    后来,代郡的乌桓人造反,曹操任命曹彰以北中郎将的身份代理骁骑将军,领兵镇压叛乱。出发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你我是父子,领受任务咱们就是君臣,做什么事都要按王法来办,你要小心谨慎呀(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但是曹彰压根不用父亲担心,他带兵进入涿郡境内,这时叛军有数千骑兵杀到,而自己一方人马并未聚集起来,曹彰身边只有步兵一千来人,骑兵只有数百名。面对危险,曹彰很冷静,他没有硬打硬杀,而是采取田豫的计策,固守要,敌人进攻无果后退去。

    这时增援部队也陆续赶到,曹彰下令追击,他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他不断射箭,敌兵应声而落,激战半日,曹彰铠甲上也中了数箭,但他仍然意气风发,指挥人马一直追到桑乾县,这里距代郡只有二百来里的路程了。

    这时,左右都认为长驱直入,人马劳顿,应该暂停攻击,休息一下再说。但曹彰认为,敌人逃得还不远,停下来就丧失了战机,于是上马,又追击一日一夜,终于追上了敌人,斩杀及俘虏敌兵数千。为了鼓励将士,曹彰下令按照平常标准的一倍赏赐将士,大家虽然很劳累,但都很高兴(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此战,鲜卑部族首领轲比能受乌桓人邀请前来助战,但他没有立即参战,而是率数万人在一旁观察。当他看到曹彰如此生猛,于是向曹操请服,北方的局势重新得以安定。

    曹操对曹彰的表现很满意,他捋着儿子的胡须说:“我家的黄须儿真不简单呀(黄须儿竟大奇也)!”曹操于是呼曹彰时就叫他“黄须儿”。

    但是,作为曹氏霸业的继承人,曹彰还显得不足,那就是他有武略却没有文韬,他是一员猛将,当此天下未定之时,他也不乏有成长为卫青、霍去病那样一代名将的机会,但让他统领四方,驾驭全局,能力就差了不少。

    相比较而言,曹植的素质要全面得多,对曹丕最有竞争力。

    曹植字子建,小曹丕五岁。他从小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十多岁时,就能背诵诗论以及辞赋数十万言,擅长写文章。曹操看到他写的文章,觉得不太像出自这个年龄的孩子之笔,曾经问过他:“你这是请人代写的吧(汝倩人邪)?”

    曹植跪下回答道:“我能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父亲可以当面考我,就知道不是请人代写的了。”

    铜雀台刚落成的时候,曹操曾把所有已经开始读书、能写文章的孩子都叫到台上,现场搞了次写作比赛。曹植最先完稿,写得也最好,曹操大为惊奇(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史书记载,曹植性情随和,为人坦率,没有架子,坐的车子、穿的衣服都不讲究,每次遇到曹操提出问题,他反应很快,都能立即答对。曹操因此很喜欢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曹操喜欢曹冲,喜欢曹彰、曹植,曹昂死时他也极为悲痛,但是史书没有记载过曹操喜欢曹丕的事。甚至种种迹象表明,曹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曹丕都不是很满意,原因至今是一个谜,如果要作一些推测的话,可能与曹丕交往的人有关。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一、曹家的精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一、曹家的精英并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