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落谁家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五、花落谁家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开始建立魏公国,这一年曹丕二十七岁,曹植二十二岁。此时曹操仍然没有宣布继承人的意思,对曹丕而言,这相当不妙。

    就在这一年,曹植被改封为临侯,曹植之前受封的是平原侯,这个平原指的不是平原郡,而是平原郡下面的平原县(今山东平原)。曹植改封后,虽然没有增加食邑,仍然是县侯,但临(今山东临甾)作为古代齐国国都,是青州刺史部的重镇,不是平原县所可以比的。建安十八年的这次改封,只涉及曹植一人,背后有没有其它更深的用意,让大家不由得要进行一番猜测。

    紧接着,第二年曹操远征孙权,按惯例应该由曹丕留守邺县,曹植等兄弟随征,但这一次曹操决定由曹植留守,曹丕随征。这一年曹植二十三岁,与曹操担任顿丘县令的年龄相仿,曹操临行前专门告诫了曹植几句话。

    这个信号就更明显了,这趟随征,曹丕一定心事重重。

    的确,一段时间来曹操对立谁为太子而犹豫不决,按理应该立曹丕,但曹操对他不是特别喜欢,加上他跟司马懿、陈群这样的人过从甚密,让曹操十分警惕。

    相比较而言曹操更喜欢曹植,他觉得曹植虽不够城府,但比较率直,而且才思敏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但如果立曹植为世子,对习惯上的嫡长子世袭制是一种突破,各方面对此有何反应曹操不得不考虑。

    为此,曹操私下里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听一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结果仍然分歧严重。

    据《魏略》记载,丁仪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有奇才,当他看出来曹操也有立曹植为太子的意思后,不断给他出谋划策(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

    丁也在曹操面前使劲捧曹植:“临侯天性仁孝,为人坦荡,而且聪明过人,将来一定能成为杰出人物(发于自然,而聪明智达,其殆庶几)。他还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的贤才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跟随他甚至为他而死(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这实在是天佑我大魏,所以才赐给大魏这么好的接班人!”

    经他这一说,曹操颇为心动,他问丁:“我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不用你来说(植,吾爱之,安能若卿言)。我想立他为嗣,你看怎么样?”丁自然毫不掩饰地支持曹植,甚至表明自己愿意以死来保荐曹植(不避斧钺之诛,敢不尽言)。

    丁仪、丁的这些话对曹操产生了很大影响(太祖深纳之)。

    边让的学生杨俊当过丞相府的处长(丞相掾),又在外地当过太守,他素来善于品识人物,曾经在奴仆之中提携了王象这样的人才。曹操当时正为选嗣问题秘密征求大家的意见(密访群司),他也问到了杨俊。

    据《三国志杨俊传》记载,杨俊虽然分别讲了曹丕和曹植的优点,但没有明确说谁是继承人,不过他多次称赞曹植(俊虽并论文帝、临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美),用意显而易见。

    据《魏略》记载,书法家邯郸淳也支持曹植,邯郸淳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曹植(屡称植才),引得曹丕很不高兴。

    还有一个叫孔桂的,原来是关中军阀杨秋的手下,曾奉杨秋之命拜见曹操。曹操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他留了下来,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常在自己左右。孔桂跟曹植亲近,对曹丕有所怠慢(亲附临而简於五官将)。

    但也有不少是支持曹丕的。据《三国志桓阶传》和《魏书》记载,担任过丞相府处长(丞相掾)、赵郡太守的桓阶就劝曹操不要打破长幼顺序,应该立曹丕为太子,桓阶不仅秘密劝谏,还多次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太子未定,而临侯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

    长期在曹操身边负责人事工作、魏国建立后担任尚书台副长官(尚书仆射)的毛也劝曹操立曹丕。据《三国志毛传》记载,曹植当时很受宠,毛密谏曹操说:“袁绍因为没有处理好儿子的事,以至于国破家亡,废立这样的大事,还是慎之又慎(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毛一向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曹操曾把他比喻为自己身边的周昌。毛的话,曹操不能不想想。

    与毛持类似看法的还有邢,他本来被任命为平原侯府的属官,但他处处以礼法严格约束曹植,又得理不让人,跟曹植发生了矛盾(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后来,邢到丞相府工作,担任军事参谋(参丞相军事)。

    曹操就立嗣问题征求邢的意见时,邢说:“废长立幼是前世所忌讳的事,希望您能慎重处理(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

    早年对曹操事业给予莫大支持的卫兹有个儿子叫卫臻,丁仪跑过去做他的工作,要他支持曹植,被卫臻严词拒绝(臻以大义拒之)。

    甚至崔琰也反对立曹植。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长期代曹操主持冀州的工作,魏国建立后担任尚书。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曹操用密函向大家询问该立曹丕还是立曹植(以函令密访于外),崔琰则用公开信(露板)的形式回答说:“按照《春秋》之义,立子应该以长,五官中郎将仁孝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愿以死坚持这样的看法(琰以死守之)!”

    另外,曹丕还有两个秘密外援,这是曹植不具备的。据《三国志》记载,在众多妻妾中曹操比较宠爱曹干的母亲王氏,王氏暗中帮曹丕说不了少好话(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曹丕有一个妾姓郭,史称她比较有谋略,曹丕争太子时她帮忙出了不少主意,这个郭氏后来继甄宓之后成为曹丕的皇后,史称文德皇后。

    以上这些事例都见之于正史,完全可以想见应该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写到正史里来。这场斗争从一开始就把很多人牵涉进来,从双方的形势上判断可以说势均力敌,如果仔细分析,曹丕一方略微占些上风。

    看到下面的意见这么不统一,曹操有点拿不定主意了,他最后问到了一向足智多谋的贾诩。

    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曹操曾屏退左右,单独问贾诩的看法,但贾诩却不作声。曹操急了:“我有事问你呢,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呀(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贾诩装着在沉思,说:“属下刚好想起一些事,所以没有立即回答(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问他想到了什么,贾诩回答:“想到了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曹操明白贾诩的意思了。

    《三国志贾诩传》称,这次谈话不久,曹操心里就定下来了太子的人选,但他没有立即公布。

    不管这个人是谁,都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五、花落谁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五、花落谁家并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