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彪
湖北黄冈人,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因战功卓着,25岁就任红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首战平型关重创日军,扬名海外。后负伤去苏联养病。同民党发动内战后,被派东北,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其人富谋略,有威严,攻心计,精算度,具有战术奇才,每临大战,喜在沉默中吃黄豆筹划。1949年1月10日中央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前委,林彪为书记,所有军事、政治、财政、经济、粮食、货币、收交、文化、党务及其它各项重要工用均归其管辖。
二、罗荣桓
罗荣桓(公元1902—1963年),湖南衡山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担任过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是人民军队的卓越指挥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宝贵贡献;他坚持原则又善于联系实际,在部队政治工作中有突出的成就,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一)要和恶势力搏斗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诞生在湖南衡山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的,家里生活很清苦。后来,他父亲弃教经商,才添置了些田产,谁知不久父亲又受人诬陷,打了几年官司,家里又穷了下来。
有一年,罗荣桓家乡的洞庭湖发大水,被淹了家园的灾民,离乡背井,流落到罗家住的小镇上。他们个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到处乞讨……罗荣桓见了,心里难过,就问大人:
“穷人为什么总是这么苦啊?”
“唉!这都是命苦啊!”大人们叹着气这样回答。
罗荣桓打心眼里同情受苦人。长大以后,他渐渐明白了,穷人受苦不是命,而是恶势力压迫剥削的结果。他的反抗情绪一天比一天强烈。
1919年,他在长沙协均中学读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思想,积极参加了反对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的运动。在他临近毕业的时候,长沙发生了日本水兵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工人、学生的惨案,罗荣桓和同学们一道,抬着被害人的尸体上街游行。后来他被列入不法学生的“黑名单”,只得离开了长沙,到山东青岛大学读书。在那里他成为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带领着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去。
一次,罗荣桓和一个同学聊天。他问同学:
“你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人生观?”同学想了想说,“我要为人类谋幸福,决不损人利己。”
“那你打算以后做什么事情呢?”
“我想当仑工程师,为国家多修几条铁路,挣了钱也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现在政府腐败,军阀混战,国家贫弱,你的想法落空了怎么办?”
“如果落空,我就去当文学家,用文学作品去唤醒世人,造福人类!”同学很自信地回答。
“要是这也实现不了呢?”罗荣桓又追问。
“那……”同学有些泄气了,“那我就当个失败的英雄吧!反正我不会去做遗臭万年的事!”
罗荣桓严肃地说:
“政府腐败,不仅我们的理想实现不了,弄不好要亡国的。到那时候,就谈不上什么英雄不英雄了!”
“那你说你打算做什么事呢?”同学反问道。
罗荣桓说:
“我也想当工程师,我也想实业救国,可是,到处有恶势力阻挡。现在看来,只有先和恶势力搏斗,把它打倒。否则什么事都办不成!”
青年时代的罗荣桓,已经决心献身人民的解放事业了。
(二)优秀的党代表
1926年秋天,罗荣桓从青岛回到家乡。这时候,北伐战争已经开始,大革命的浪潮掀起来了。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绅。1927年,罗荣桓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在那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组织派他当农会特派员,下乡去组织农民自卫军。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他就带领自卫军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罗荣桓在井冈山,开始一直当连党代表,政治工作做得很出色。
当时,红军军官中有些人受旧军队的影响,军阀习气很浓,经常打骂士兵。他们认为“三句好话不如一个巴掌”,“马鞭子下出好兵”,罗荣桓从来不打骂士兵,也不赞成这些说法。
有一次,一个放哨回来的战士,因为天气太冷,冻得睡不着觉,便到老乡家里抱来一捆柴禾取暖。班长知道了,大骂他不守纪律,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事情传到罗荣桓那里,他把那位班长找来,问:
“听说你昨晚打人了,为什么事啊?”
“那个战士违反纪律,拿了老百姓的柴禾。”
“那你打人是有理的罗?”罗荣桓不满意地说,“我再问你,当班长,不打人,能不能把兵带好?”
班长没回答,罗荣桓又问:
“你说说,如果你是战士,犯了点错误,班长就打你,你心里会好受吗?”
班长低着头,还是没说话。罗荣桓耐心地说:
“毛委员再三讲,靠拳头不能解决思想问题。我们做工作,要讲道理,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你好好想想……”
经过罗荣桓耐心说服教育,这位班长终于认识了错误。
提倡民主,尊重士兵的人格,不打骂士兵,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革命队伍的主人翁,成为自觉的战士。这是罗荣桓经常考虑、大力抓好的一项主要工作。后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党代表座谈会上,罗荣桓介绍了自己做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毛泽东听了后非常高兴,说:
“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位很好的领导干部!”
(三)把草窝留给伤病员
红军开始长征了,罗荣桓担任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时刻关心着战士。
要过草地了。草地的气候多雨而且变化大,经常是一会儿小雨绵绵,一会儿大雨和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罗荣桓头戴一顶破斗笠,既不挡风,也不避雨,身上的军服,因为常常淋雨,几乎没有干的时候。
一天夜里,雨水打湿了他的绒毯,狂风一吹,人就像是掉进冰窖里一样难受。实在没法入睡,他爬起来和战士们一块儿烤火,整个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宿营的时候,战士们搭了个草窝。罗荣桓看见了,以为是战士们搭了自己用的,就称赞说:
“这草窝搭得不错嘛!要是一个班有两三个这样的草窝,夜里就好过了。”
“首长,你躺下试试看好不好!”班长乘机说。
罗荣桓躺在草窝里觉得身上暖和多了,他高兴地对战士们说:
“太好了,又避风,又暖和,真不错!”
“那您今晚就睡在这里吧,这是我们特意为您搭的。”
“什么?”罗荣桓一下坐了起来,“谁让你们这样干的?”
“是我们……自己商量的……”班长吞吞吐吐地回答。
罗荣桓看着这些可爱的战士,心里十分感动,他和蔼地说:
“谢谢你们!不过这草窝我也没有资格住,还是把它留给伤病员吧!”
说完,他就迈着大步走开了。就这样,罗荣桓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战胜了雪山、草地和一切艰难险阻,到达了陕北,胜利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粱山大捷
1937午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瀹部主任,来到了抗日前线。后来,他又和代师长陈光一道,率领一一五师一部分队伍,以东进支队的名义,向山东挺进,建立了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7月下旬,东进支队进驻了梁山县宋江寨以北的前集,突然接到情报:一股三百余人的敌军从汶上直奔梁山来了。陈光立即下令准备迎击敌人。
罗荣桓和陈光爬上山头,只见到处是一片片的高粱地和玉米地,这密密的青纱帐,正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他俩立刻做好了战斗部署。
第二天中午,敌人耀武扬威.地来了。先是伪军打头,接着是日军的步兵、骑兵和炮兵。等敌人全部走进包围圈,就听见“砰砰砰”“轰轰轰!”枪炮声响成了一片,埋伏在两旁青纱帐里的八路军突然开火了,猛烈的炮火一下子就把敌人的阵脚打乱了。步兵堵住了炮兵,骑兵又冲散了步兵,伪军全部被打散……骑在马上的敌指挥官长田敏江,举着指挥刀,指挥着自己的士兵拚命顽抗,等待援军。
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的罗荣桓,发现了敌人的企图,对陈光说:
“两强相遇,勇者胜,我们一定要在敌人的援军到来之前,把敌人消灭掉!”
“对,我们一定要吃掉它!”陈光说完便下令要部队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全歼敌人。
激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敌人全部被歼灭了。战场横七竖八躺满了被打死的敌人。在尸体中间,人们发现了日军指挥官长田敏江。
梁山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整个山东。根据地人民敲锣打鼓,抬着猪肉、西瓜来慰劳八路军。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三干多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罗荣桓为山东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后来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五)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率一部分部队奔赴东北,参加了建立东北解放区的斗争。他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政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
不久,他得了重病,经检查,是患了肾癌,不得不去苏联治疗。医生为他做了手术,并让他休养三年。可是罗荣桓考虑到国内解放战争的需要,坚决要求回国,参加了解放东北和全中国的战斗。
1948年9月,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打响了。为了加强思想工作,保证战争的胜利,罗荣桓主持召开了战前政治工作会议。
会场设在一个老百姓家,院子里栽了许多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因为老乡都出去躲避打仗,所以没有人摘。一阵风吹来,一些熟透了的苹果就掉落在地上。开会前,有的干部、战士看到地上的苹果,便把它拣在一起,堆成一堆,可谁也没有吃。
会上,罗荣桓特别强调了纪律问题。他指着院子里果实累累的苹果树说:
“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我们要教育指战员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挂在树上的,收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也不要用钱买,这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罗荣桓宣布的这条纪律一级级地传达下去了,传达到了每一个战士。东北野战军的指战员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硬是没有人吃一个苹果。后来,毛泽东主席知道后,称赞说:
“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是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
解放军指战员以良好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的热爱,迅速取得了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罗荣桓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六)政治部的好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的病情渐渐加重。但是革命和建设需要他这样经验丰富的高级干部。所以,他先后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这样重要的职务。他不顾自己身体的劳累和心脏病经常发作,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为了加速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罗荣桓认为,一定要培养大批有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干部,所以在1951年12月,他就建议办一所高级政治干部学校,后来,他就亲自担任了政治学院的院长。
在开学典礼上,罗荣桓对学员们说:
“你们到学院来,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大家要珍惜……我们过去的政治工作,战时鼓动多一些,系统思想教育比较缺乏。这适应不了正规化建军的发展和需要,我们要开展新时期政治工作的研究,把军队工作提高一步……”
开学后,罗荣桓每星期要去学院两三次。他强调学校生活要继承和发疡我军的光荣传统。一开始,学院给军以上学员配备了沙发,他不赞成,说:
“过去官兵完全打成一片,现在要注意,不要一层脱离一层!”
他还嘱咐,学校的生活水平,与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悬殊太大,并让后勤部门把学员每月二十五元的伙食标准降到二十元。
在他的领导下,政治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为全军各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团以上政工干部,在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同时,罗荣桓还非常反对形式主义。他被授予元帅军衔以后,有一次去政治学院。学院的领导、教员、学员都佩戴军衔,列在路旁迎接。事后罗荣桓对大家说:
“我是院长,怎么还对我来这一套?这不是搞形式吗?”
“这是规定的礼仪呀!”一个同志解释说。
“那是对外的。自己人不要搞这一套。一搞形式,我反而受约束了。”
后来,罗荣桓每次到学院,都不再组织欢迎了。有时候,他还直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再和领导见面。他的确是一位卓越的部队政治工作者。
(七)原则的分歧
1959年,彭德怀元帅被错误批判。国防部长改由林彪担任。林彪野心很大。为了标榜自己,他极力鼓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说毛泽东思想是“现代思想的顶峰”,后来又借提倡学习毛泽东的着作,提出了“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的“三十一字”方针。实际上是要人们把毛泽东的着作作为教条和现成答案。
罗荣桓对林彪那一套,明确表示不赞成。他说:
“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当代思想的顶峰,那就没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是一样的,……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嘛!”
他又说:
“毛主席的着作,你们要认真学,注意联系实际,领会精神实质。至于见影不见影,那是以后学习成效的问题,先不要考虑它。”
他在给儿子罗东进的一封信中也指出:
“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着作,决不能只是从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这些话说得多深刻呀!可是林彪一意孤行,硬要推广他那一套。于是,在1961年4月3日,罗荣桓在一次军委常委会上,对林彪当面提出了不同意见。在一份文件中,林彪的那些话被全文套用了。讨论的时候,罗荣桓说:
“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
“这句话在哪里呀!”林彪假装不知道,故意问。当有人念给他听的时候,他脸色十分难看,不高兴地问:
“那你说应该怎样学呀?”
罗荣桓坦率地说:
“应当是学习毛主席着作的精神实质。‘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
林彪半晌不吭声,见没人发言,只好怪声怪气地说:
“不好,就去掉嘛!”
“还是去掉好。”罗荣桓接着说,“学习毛主席着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汇贯通。要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好吧,散会!”林彪突然粗暴地打断他的话,说完,自己先走了。
“讨论问题嘛,为什么这个样子!难道学几条语录,就能把部队建设好?”罗荣桓强忍怒气,自言自语地说。
由于罗荣桓明确反对林彪的这些做法,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和他的老婆叶群就攻击已经去世的罗荣桓,还迫害他的亲属。但是,历史最终证明了罗荣桓是正确的。
罗荣桓是1963年12月病逝的。他那光辉的业绩和高尚的品德,永远被人们怀念着。
三、聂荣臻
聂荣臻(公元1899—1992年),四川江津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是人民军队的卓越指挥员,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功勋卓着;建国后又为新中国科技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革命家、军事家。
(一)向封建陋习挑战
四川江津紧靠着长江,是个丘陵起伏风景秀丽的地方。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就出生在江津县的吴滩镇上。
他开始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国正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各种新思想的传播非常活跃。聂荣臻接受了不少新思想,对封建陋习勇敢地进行了挑战。
有一天,聂荣臻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到妹妹荣昌在哭喊。原来是一个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长长的布带死命地在妹妹的脚上裹着。聂荣臻赶忙上前,对父亲说:
“好好的脚为什么要裹?不裹不行吗?”
“不行,女孩子裹脚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小孩子家,莫要管!”
“爹,你看奶奶和妈妈裹了脚,把脚弄坏了,走路多不方便啊!不好的规矩就要破!难道你不心疼妹妹吗?”
“怎么不心疼?可不裹脚,人家会看不起的呀!”
“对呀,女娃大了不裹脚,长着一双大脚多丢人呀,连老公(丈夫)也难找哩!”那个来裹脚的老太婆在一旁插嘴说。
听了老太婆的话,聂荣臻气愤地上前指着她的鼻子连声说:
“你快走!我妹妹的脚不裹了!”
老太婆见聂荣臻坚决反对,他的父母也不再坚持,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妹妹的脚保住了。
这件事很快在镇上传开了。守旧的人责怪聂荣臻破坏了老规矩,是大逆不道。而思想开明进步的人都称赞他敢于向封建陋习挑战,是好样的。
(二)成为革命的人才
1917年,聂荣臻考取了江津县中学。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操行表上写的都是好评语。父亲看过后很满意,连声夸赞。聂荣臻却不以为然地说:
“我追求的目标可不是这张操行表。”
聂荣臻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他要追求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后来,他就积极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爱国运动,当官府追查的时候,又毅然离开了学校。1919年11月,他和一批爱国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立志要为祖国富强而献身。
一开始,聂荣臻主张“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想多学习一些科学技术来报效祖国。可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看到中同军阀统治的腐败,看到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和工业,他思考着:
“这样的现实,即使科学技术学得再好,回国以后又有什么用呢?”
不久,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又和一些主张无产阶级革命的人接近,认识到了:要想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实行社会主义。从此,他开始参加了革命活动,先后参加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由于革命活动日益繁忙,聂荣臻不得不占用上课时间。他对同志们说:
“一个人精力有限,又要学习专业,又要做革命工作,长此下去,不是个办法。”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干脆放弃学习专业,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
聂荣臻决心改变个人的志向,投身到最重要的革命事业中,担当起旅欧党团的日常工作,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后来,他义到了苏联,除了学习革命理论以外,还进军事学校学习军事。几年后,聂荣臻作为一名能文能武的军事人才回到了国内,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三)为了创建自己的军队
1925年夏天,聂荣臻回到国内,被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和政治教官。他为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做了许多工作。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伐战争,到湖北担任中共省军委书记。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聂荣臻坚决主张进行反击,建立自己的武装。
七月的一天,周恩来召集军委工作人员,传达了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的事,聂荣臻听了十分兴奋。
“什么时候动手?”他问。
“先做好准备,到时候听命令。”周恩来说,“我作为前委书记,指定聂荣臻担任前敌军委书记。你们的任务是到九江去通知党内的同志做起义的准备!”
“我完全拥护这个决定,一定完成任务!”
聂荣臻立即出发到了九江,找到了叶挺率领的二十四师。为了把中央决定传达下去,他冒着酷暑,汗流浃背地走到各部队。很快,这支队伍向南昌挺进了,聂荣臻又从九江赶到马回岭,到二十五师去做动员工作。正在这时候,南昌起义爆发了,聂荣臻决定马上带领已经动员出来的一部分队伍赶往南昌,刚上了火车,忽然从九江方向开来了一列煤车,原来是敌军首领张发奎来了。张发奎见部队正在行动,就站在火车门口喊:
“你们要干什么?赶快停止行动!”
聂荣臻当机立断,对一个姓李的排长说:
“让张发奎的司机开车,不开就开枪警告。”
那司机果然不敢开车,李排长就朝天放起枪来,张发奎先吓坏了,跳下火车就跑,把卫队和手枪、望远镜都丢下了。
“我们赶快走!”聂荣臻下命令。
参加起义的部队冲破了阻力,及时赶到了南昌,成为革命军队的一部分。后来,聂荣臻还参加了广州起义。他为建立人民的武装立下了大功。
(四)红军名将
从1928年到1931年,聂荣臻先后到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党的地下工作,历尽了艰难和危险。后来,他被派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又到一军团担任政委,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军事生涯。他那沉稳和深谋远虑的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聂荣臻和军团长林彪一起指挥红军战士们,打了不少胜仗。有一次,他们在黄陂打一场伏击战。不巧,出发那天,天降连阴雨,一片雨雾,部队只好冒雨前进。到了夜晚,更是伸手不见五指。聂荣臻对大家说:
“我们不能减慢速度,必须加速前进!”
“天黑又下雨,地上无路,困难很大呀!”有人说。
“一定要克服困难,按时到达目的地!”聂荣臻果断地说。
这样,战士们脚踩泥水,浑身湿透,迅速占领了伏击区。天亮以后,一大队敌军气势汹汹地进入了包围圈,林彪说:
“下命令,打吧!”
“再等等,沉住了气。”聂荣臻说,“等他们的军械粮草都进来了再打,一起收下!”
果然,敌人的五个团和辎重部队都进入了包围圈。聂荣臻才下令开火。这一仗,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狈逃窜。聂荣臻看到一队敌军正拚命逃向山谷口,就派一个团前去阻击,然后,他大喊一声:
“特务连,随我来!”
说着,他亲自带人冲下山去。参谋长见了,急得大喊:
“聂政委,你不能来,太危险啦!”
聂荣臻哪里顾得上这些,他被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带人就冲上了战场。这场战斗,打了三个小时,歼灭了大批敌人,还活捉了两个师长。
(五)原则上决不让步
聂荣臻为人厚道谦让,从不争名争利,但是原则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他和林彪的关系,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聂荣臻和林彪几次合作,共同指挥一支部队,打了许多胜仗,像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他俩共同指挥的。林彪这个人有些打仗的才能,但是个人主义严重。聂荣臻对他的态度是:非原则问题,不多争论;原则问题不让步。
比如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开过以后,毛泽东成为领袖,率领红军灵活机动地和敌人周旋,虽然多走了一些路,却甩掉了敌人,取得了主动。林彪却不满意。对聂荣臻说:
“我们现在尽走弓背路,应该走弓弦才行。毛泽东这么做会把队伍拖垮。”
聂荣臻说: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好比在敌人的口袋里,如果不声东击西,高度机动,如何出得来?”
林彪不听,突然给彭德怀打电话,鼓动说:
“现在的领导不成,你出来指挥吧!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彭德怀拒绝了。聂荣臻在一旁严肃地批评林彪:
“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如果你擅自下令行动,我也可以用政委名义下令不执行!”
林彪又写信给中央,要求毛泽东下台,并让聂荣臻签字,聂荣臻坚决拒绝。
“你不要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他说,“你刚参加了遵义会议,又来反对遵义会议。现在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全局。你的信,我不签,也反对你签!”
后来,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说:你是个娃娃,懂得什么?事实证明,聂荣臻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品德有口皆碑。
(六)模范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创建和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被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成为在敌后抗日的光辉旗帜。
晋察冀是指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交界处,它在四条南北东西铁路线的中间,位置十分重要。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等于在敌人心脏上插了一把尖刀。聂荣臻接受任务,来到这块敌后的危险之地。他对同志们说:
“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是只要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后来,他又写下了题词:“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表示坚持敌后斗争的决心。
在聂荣臻的领导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迅速开展起来了。人民的政权建立起来,各界人士团结在一起,就连在五台山出家的和尚喇嘛也参加了抗日活动。许多外国友人如白求恩、柯棣华等,也都来到了晋察冀根据地,和中国人民一起抗战。聂荣臻成了中外驰名的抗日英雄。
他率领根据地军民多次打击日寇,最着名的一次是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一场战斗。1939年11月,聂荣臻得到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率军在雁宿崖歼灭阿部规秀派来的一队日军的报告后,立刻指示:
“你们不要因为胜利而麻痹,阿部规秀骄横成性,一定会来报复。我命令你们立刻撤出战场,隐蔽起来。说不定还会再打一场硬仗的。”
果然不出聂荣臻所料,第二天,阿部规秀等率日军扫荡根据地了。
聂荣臻指示说:
“我们派一小部分兵力把敌人引过来,诱敌东进,等他们到了黄土岭,集中主力包围歼灭!”
在聂荣臻的指挥下,黄土岭战役获得了全胜。阿部规秀被炮弹炸死,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
(七)将军和孤女
1940年8月,在收复井陉煤矿的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一个约有五六岁,小的不满周岁,还受了伤。她们的父母已经在炮火中身亡了。
消息传到了司令部,聂荣臻对战士们说: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和儿童,但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把她们送到指挥部来吧,我想办法来安置她们。”
两个孩子很快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了看,见伤口包扎的很好,就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然后,他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问她叫什么名字?
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懂中国话,只是不停地用日语说:“妈妈死了”。由于日语的“死了”和“兴子”的发音很相近,翻译误以为她叫兴子。
聂荣臻见美穗子还没从惊恐中解脱出来,就拿过一只梨洗净,和蔼地对她说:
“兴子,这梨洗干净了,吃吧!”
美穗子见聂荣臻对她这样和善,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了。她接过梨吃了起来。吃饭的时间到了,聂荣臻又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吃。几天下来,美穗子再也不拘束了,她时常用小手拽着聂荣臻的马裤腿,跟着聂荣臻跑前跑后,可亲热呢!
怎样安置这两个日本孤女呢?聂荣臻想:这两个孩子失去了父母,孤苦伶仃,如果把她们留在异国他乡,将来会给她们造成痛苦的;把她们送回国去,她家的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好她们的。他决定把这两个日本小女孩送回到驻石家庄的日军指挥部去,让他们把孩子转送回国。
临行的前一天,聂荣臻和美穗子一起照了像,第二天,派人用一副挑子,把她俩送往石家庄。分别前,聂荣臻在筐里放了许多梨,让孩子在路上吃,还亲笔写了一封信带给日军官兵。他在信中说: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到石家庄以后,受伤的小妹妹因伤重死去了。美穗子被送回国后,由亲友抚养长大。四十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全家专程前来中国看望了聂荣臻元帅,感谢救命之恩。这件事成了发展中日人民友好关系的一段佳话。
(八)为了保护古都
在解放战争中,作为华北地区人民军队的最高负责人,聂荣臻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他率领军民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又进一步实行反攻,解放了华北的大片国土。为全国的解放创造了条件。后来,中共中央从延安迁到了华北。
到了1948年冬天,三大战役的平津战役开始了。聂荣臻和林彪、罗荣桓等一起指挥了这场伟大的战役,打了许多胜仗。当北平(即北京)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之后,聂荣臻又及时地提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
当时中共中央曾提出过用政治手段解放北平,保护古都的设想,聂荣臻非常赞成。他通过北平地下党组织透来的情报,得知傅作义和蒋介石的想法不一样,就对罗荣桓说:
“现在,傅作义的王牌三十五军已经被消灭了,如果我们把天津攻下来,堵住他逃跑的路,逼他谈判。和平解放北平是有可能实现的。”
“我也有同感。”罗荣桓说。
“北平是文化古都,我们应该努力争取和平解放,使它免遭战火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聂荣臻又说。
“对。要在不放弃战争解决问题的同时,争取和平方式。”
但是林彪听了聂荣臻的意见后,不冷不热地说: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是幻想,不可能实现,还是要靠打解决问题。”
“我们是要准备打。”聂荣臻耐心地说,“不过应尽力使古都保全下来,何况党中央已经选定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呢!”
林彪还是一个劲摇头。聂荣臻只好以个人名义向党中央发出电报,建议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很快回电,完全同意。聂荣臻亲自主持了与傅作义代表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为保护古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九)科技工作的领头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聂荣臻担任了代理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和北平市市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
由于过度的劳累,聂荣臻在1953年病倒了,不得不休养治疗。1956年,大病初愈的聂荣臻向党中央要求工作,总书记邓小平对他说:
“中央有三个方案,由你自己选择:一是去当北京市市长;二是主管全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三是主管国防工业和部队装备。”
“我对科学技术工作很感兴趣。”聂荣臻兴奋地说,“我们国家太落后,也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至于国防工业,与科技有密切联系,将来兼顾也可以。”
“好,我同意。那就这样定了。”邓小平说。
不久,聂荣臻就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管起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
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是聂荣臻多年的愿望。青年时代,他就抱着这个理想赴法留学。黑暗腐败的旧中国使聂荣臻的理想无法实现。现在,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掌握了政权,是实现这个理想的时候了。聂荣臻心中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科学事业。从1956到1966年,聂荣臻主持科技工作十年,使科学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机构健全了,一项项重大成果诞生了。
1960年8月以后,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我国科技事业必须走自己的路。聂荣臻向中央提出建议,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也不封锁自己。他还对同志们说:
“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要下决心把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设计出来,用中国的材料制造出来……”
几年之后,我国的原子弹、导弹、氢弹都试验成功了。聂荣臻亲自主持了这些试验,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还特别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表示愿意当科研战线的勤务员,使科技人员十分感动。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听说有些科技人员生活困难,感到很不安,就向各方面呼吁,给这些科技人员调拨了肉、鱼、黄豆等一些副食品。他说:
“这虽是生活上的事,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呀!”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聂荣臻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他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敬和爱戴。
(十)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聂荣臻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受到了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和攻击。他和那一伙坏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1967年的所谓“二月逆流”中,聂荣臻和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愤怒斥责“打倒一切”的做法。他对“中央文革”成员说:
“你们对青少年不教而诛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你们不能为了要打倒老子,就揪斗孩子,株连家属,搞落井下石,这就是不安好心!”
林彪、江青一伙怀恨在心,后来竟千方百计地诬陷聂荣臻。
1968年3月,林彪一伙捏造了“杨余傅事件”,造谣杨成武等人要为“二月逆流”翻案,把他们拘留起来。因为杨成武原来是聂荣臻的部下,林彪、江青等人又大批起“华北山头主义”,煽动揪杨成武的“黑后台”,把矛头指向了聂荣臻。江青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竟居心险恶地说:
“1948年,毛主席刚到阜平县南庄,就遇到敌机轰炸,险些遇害。是有人阴谋暗害,特务电台就设在军区司令部,后来又把特务处决灭口。”
聂荣臻当时是华北军区司令员,直接负责保卫毛泽东。江青这么说.不县右膏陷害吗?事实上正是因为聂荣臻高度警惕,才保卫了毛泽东的安全,后来又很快查清了暗藏的特务,把他们处决了。
聂荣臻从这件事上,更看清了林彪、江青一伙人的反动面貌,林彪垮台以后,他积极投入批判林彪的斗争,对“四人帮”也保持着警惕。毛泽东去世之后,聂荣臻派人转告叶剑英:
“四人帮一伙是反革命,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要防止他们先下手。……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防止意外。”
不久,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聂荣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