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馥:都是争鸣惹的祸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邓洪卫 本章:刘馥:都是争鸣惹的祸

    刘馥,沛国相县人。跟曹操还算半个老乡。

    刘馥小时候就聪明好学,爱动脑子,活学活用。常常有别人意想不到的想法。他还喜欢跟别人辩论,而且水平是一流的,总能说服别人,最终按他的意见来。

    那时候,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安徽这里乱得特别厉害。

    刘馥就南下到扬州(汉末的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治所在安徽寿县)避乱。他租了几间小屋,教些学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刘馥搞教育可相当有一套,深得学生家长的尊敬。对了,刘馥的志向是当个教育家,安安分分搞些教学研究,而不是政治。

    但是那个乱世,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当时袁术的将领戚寄、秦翊驻扎在扬州,听说刘馥很有才华,就请他来喝酒。刘馥本不想去,但又想跟军队上搞好关系,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军队呀,人家有武器。如果发起狠来,还搞什么教育。

    刘馥就来赴宴了。席间,戚、秦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劝刘馥到营中做军师,有朝一日,能引荐到袁术那去,做个首席谋士,定有更好的前途,比搞什么狗屁教育强多了。

    你看,我们也没受过什么教育,照样带兵打仗,镇守一方。

    二人很自得。

    刘馥没言语,认真吃、认真喝、认真听,听二人说得差不多了,才放下筷子问,你们认为袁术是个什么样的人?

    戚寄说,那还用说吗?一代英主啊,甭说别的,就人家这家庭背景,阔大了,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自己占据淮南,势力那还了得。听说他最近从孙策那儿得到了传国玉玺,不久,他肯定要称帝啊,那时,我等皆开国功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岂不美哉!

    秦翊了跟着附和,对对对,要跟着袁明公干那得趁早,等他当了皇上了,再去巴结他,迟了,滚一边去,早做什么人来着,一口汤都喝不到。

    刘馥笑了,他摇摇头,二位将军此言差矣。袁术这个人我早就看透了,平庸,没什么志向,鼠目寸光,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总想做皇上。他这一做皇上,那就成了众矢之的啊。天下诸侯会群起而攻之。那时候,他别说皇上了,就是割据城池做个郡守都不可得。活着就得被追杀,死了埋在地下也得被掘墓鞭尸啊。袁术自身难保,更别说你们这些小虾米了,大水一来,你们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到那时候,后悔可就晚了。

    戚、秦二将一听,有点发蒙,哎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刘馥说,我看你们不如就去投曹操。我纵观天下英雄,曹操为英雄中的极品。听说最近他迎天子于许,招贤纳士,屯田积粮,奋发图强。智谋不可谓不足备,眼光不可谓不深远,将来必定能成其大业。投奔他,才是投奔明主啊。现在你二人去投他还来得及,等到他统一了天下,你们再去巴结他,迟了,早做什么人来着!

    二将一听,先生之言甚善,我等愿立即去投曹公。

    本来二将是劝刘馥的,反被刘馥一劝。你说这是什么事!

    于是二将连夜拔营起寨,到许昌投了曹操。曹操一看这二将很高兴,对他们弃暗投明给予很高的评价,并给他们都加了官晋了爵,还赐以金银财宝。

    二将感激不尽,并说,并非我二人有此见识。当初我们二人执迷不悟,幸有高人指点,我们才幡然悔悟,来见明公。

    曹操一听,哦,这人是谁呀?

    二将说,刘馥。

    二将就把前后经过详详细细说了一遍。曹操很高兴,立即命人去扬州请来刘馥。跟刘馥这么一谈,感觉刘馥才华过人,又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司徒府掾。

    果然,一年后,袁术称帝。三年后,袁术被诸侯阻击,呕血而死,淮南归入曹操。

    戚、秦二将闻讯擦了把汗,对刘馥说,多亏先生当初指点,不然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刘馥说,偶尔应验,不足挂齿。

    这一年,东南一带发生战乱,扬州刺史被孙策的人所杀,江淮郡县残破,乱糟糟没人管。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又恶化,急需一位智能之士掌控东南局面。想来想去,曹操想到了刘馥。

    曹操说,江淮一带惨遭战乱,先生对那里比较熟悉,有群众基础,可以去收拾残局,整顿河山。

    刘馥说,愿意效命。

    于是曹操表奏天子,任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领命,单人独骑来到合淝空城,建立州治,颁布法律。

    一面安抚驻兵,让他们安心驻扎,安分守己,不要违法乱纪。一面教化百姓,广施恩泽。大规模屯田,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民盛粮丰的安定局面。

    刘馥觉得光够吃够喝不行,还得实施教育。干教育,他可是内行啊。他在合淝城中设立学校,招了一些读书人来教学,自己担任校长。没事的时候,到学校走走,视察一番,有时高兴了,给同学们讲讲课,或者坐在教室后面听听课。刘校长听课可不白听,他善于发现问题。他要学生们不可盲从,要敢于对老师讲的课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意见来讨论。每次,他总是作出示范。

    老师讲得正高兴的时候,他会站起来,提出异议,让大家讨论。

    合淝城中,民风好,学风好,一派和平盛世的景象。

    刘馥说,和平了,不能掉以轻心,忘记战争,城防工作永远在第一位。他修建城墙。在城楼上堆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储存鱼膏数千斛,准备做战时防守用。

    这时候,曹操统一北方,和平解放荆州,想兵下江南,讨伐孙权。他想起刘馥来,这个人多有见解,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请他来参谋策划。

    刘馥接到调令,要离开合淝,老百姓都舍不得他走。刘馥说,等江南战事一结束,我就回来。

    大家说,到那时,你就是想回来,也回不来了,丞相能放你走吗?

    刘馥说,我肯定会竭力要求来的,因为我适合在基层工作,跟大家的感情很深。

    刘馥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曹操把战船用铁环连接在江面上,气势十分浩大。有天晚上,曹丞相在战船上摆下酒宴,与文武痛饮。酒过三巡,曹丞相诗兴大发,横槊赋了一首《短歌行》。

    曹丞相很兴奋,赋完诗,还顺便客套客套,请大家提提意见。

    别人都鼓掌叫好。唯有一人大叫,丞相的诗好是好,只是有几句不太妥当。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你的诗中有不吉之言。

    曹操一看,是刘馥,便问,此话怎讲?

    刘馥说,你的诗中有不吉之言,而这些不吉之言在我们将要跟东吴开战之时说出来,更是不妥。

    曹操说,哪几句不吉了?

    刘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些话都大大的不吉利啊。

    刘馥摆出一副争鸣的架势,想详细地说说理由。

    不料曹操的脸一下子就变了,大叫一声:匹夫下焉敢败我诗兴!

    一抖手,抬起槊,刺刘馥于船头。

    然后,曹操把槊一扔,回营睡大觉了。

    第二天曹操醒来,想起刘馥被刺一事,十分后悔,当下安抚了刘馥的儿子,并下令以三公之礼厚葬刘馥。

    赤壁大战,曹操失利,更是对刺死刘馥的事追悔不已。

    后来,孙权率兵十万围攻合淝城。当时天天下雨,城墙看着就要塌了,守将想起刘馥的话,用苫蓑覆盖城墙,又在晚上燃鱼膏照亮城外,观察敌人的举动来作防备。孙权不久败走。

    曹操到合淝视察,听到当地军民都在说刘馥的好话。知道刘馥兴办学校,提倡争鸣,更加懊悔自己误杀刘馥。

    转念一想,刘馥呀,也是你有错呀。大家争争鸣,活跃活跃气氛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不分场合,尤其是不能在我酒醉的时候啊。

    看来基层干部到上层来,还是把握不住分寸。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三国的小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大三国的小人物刘馥:都是争鸣惹的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三国的小人物刘馥:都是争鸣惹的祸并对大三国的小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