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1)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贝蒂·史密斯 本章:译后记(1)

    2008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山姆大叔开始束紧裤腰带过日子。由于这些原因,一些描述艰难时代的旧时经典,又重新热门起来,例如斯坦贝克的作品。次贷危机中不少美国人面临自己的房屋被银行没收的风险,看到中主人公丢失房屋的场景,想必百感交集。如今,很多美国人开始收集折扣券省钱。感恩节后的大减价,甚至造成一些商场的踩踏伤亡事故。美国电台、电视台开始播出如何用一块钱活一天之类的节目。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繁荣,萧条说来就来。这种时候,大家一边寻找出路,一边寻找意义,寻找独自和解的方法来。

    也可能因为这一原因,描写艰难时代的成长小说在出版五十多年后,于2008年被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推荐。作为一部成长小说(coming-of-agenovels),它还曾当选为亚马逊网站评出的最佳青少年图书之一。在好图书网站(Goodreads.com),这部1943年初次出版的小说仍不断受人关注。截至本文写作时(2008年12月3日)为止,有16955人给予评分,评论多达2528条。

    此书1943年初版便大受欢迎,长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连好莱坞和百老汇也搭起ldquo;顺风车rdquo;。1945年,著名导演卡赞(EliaKazan)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电影随后获奥斯卡奖。小说还被改编为音乐剧,上演267场。如今,在我所在的美国小城,小说的海报和《推销员之死》、等书一起,挂在附近巴诺(Barnesamp;Noble)书店的墙上。它还是这边图书馆的暑期推荐读物之一。无疑,它已经成为一部现代经典。

    这部小说影响了很多作家。《大海的深处》作者杰奎琳middot;米查德(JacquelynMitc;盖佛曼给我寄来了一个小盒子。打开盒子之后,我顿时热泪盈眶。里面装着我最喜欢的书的第一版,而且还有作者贝蒂middot;史密斯(BettySmith)写给自己代理人的题字,书里还夹着作者的亲笔信,信件保存完好,丝毫不见六十年来风雨洗刷的痕迹。目睹此情此景,连围坐在餐桌旁的孩子们都不禁眼眶湿润了。他们知道我心中对这本书、对该书作者和书中的女主人公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rdquo;

    关于城市

    贝蒂middot;史密斯(1896mdas;诺兰一样,在大学修课,后终生从事写作。她虽然写过其他作品,也有其他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但是她的名字,始终和联系在一起。

    小说中的布鲁克林位于纽约,这里分片居住着来自各国的移民:犹太人和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这个社区生活五彩斑斓:犹太老头当街卖老咸菜;德国人和爱尔兰人圣诞夜在对歌较劲;意大利乐手和歌女在街头卖唱hellip;hellip;作品对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生活给出了百科全书似的介绍。有些介绍,我们今日看来仍会会心一笑。比如德美交战期间,德国酸菜不准叫ldquo;德国酸菜rdquo;了,变成了ldquo;自由菜rdquo;。不久前,美法两国因为伊拉克问题上的观点分歧,也曾有人建议将薯条(英文Frenchfries)改称ldquo;freedomfriesrdquo;。

    布鲁克林有棵树 相关内容 译后记(2)

    小说把二十世纪初的布鲁克林,写成了一部风土人情长卷,将一个原本普通的地域,再造为一道人文景观。贝蒂middot;史密斯笔下的布鲁克林,就如同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因此,文学批评家艾尔弗瑞德middot;卡增(AlfredKazin)写道:ldquo;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布鲁克林的完美写照。rdquo;卡增写道:ldquo;布鲁克林是一个所在,是纽约城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区之一。可是布鲁克林本身,lsquo;布鲁克林rsquo;这字眼,却又在纷杂的美国体验中凸显出来,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它集朴素、简陋、庸常和可爱于一身。在无数人心目当中,lsquo;布鲁克林rsquo;这个词本身和难忘的早期家庭体验联系在一起,渐渐成为一种化身,象征着人生早年的贫困,象征着邻里生活,象征着青春本身。同样,它也象征着渴望、追求,象征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梦想。rdquo;读罢此书,我很难想象我还难对周遭事物熟视无睹地走过布鲁克林,或是我们居住的其他城市。确实,一本好书会触及一个人的灵魂,深刻地改变我们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

    关于尊严

    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弗兰西,她还有个弟弟叫尼雷。姐弟俩生活在二十世纪初布鲁克林的一个赤贫人家。妈妈是清洁工,靠给人打扫卫生换取免费住房。爸爸约翰尼是一个打散工的歌唱侍者(singinger),好酒,好幻想,能歌善舞,迷倒姑娘一大片,唯独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两个孩子于是也就常常挨饿。他一辈子穷困却也总不潦倒,总是把快乐播撒给所有人。小说中的凯蒂,在丈夫过世、家里几乎上顿不接下顿之时,酒吧老板故意ldquo;还钱rdquo;给她,她坚辞不受,不受嗟来之食。这个清洁女工人穷志不短,她的作为,一定会让蝇营狗苟的势利者汗颜。

    没有人希望自己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它可以磨砺性格。这部小说中有个地方十分耐人寻味。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一起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反而表示出同情来,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了。相信从困境中走过、后来又超脱了困境的很多读者对此都有同感。人可以受困、受穷,却可以不失去骨气和乐趣。

    中说的树是臭椿树。这臭椿树有个美丽的英文名字,叫treeofheaven,亦即天堂树。这是一种少有的连水泥地上都能长起来的顽强的树。小女孩弗兰西星期六的时候,会去图书馆,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从A到Z,每一本都看过。星期天下午,她会拿着借来的书,在布鲁克林,坐到太平梯口,藏在浓浓树荫里,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闲暇,让她超越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穷人是怎么快乐起来的?他们的快乐是那么少,所以当他们拥有的时候,就千百倍地去享受,以至于你给他们一棵臭椿,他们也能看到天堂。

    艰难时代给人的另外一个馈赠,是让人产生悲悯情怀。小说中提到:人们对待自己贫困的背景通常有两个办法:ldquo;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落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rdquo;未必所有人都有这种同情和理解。小说中写到了好多ldquo;站在玻璃房里扔石头rdquo;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穷苦出身,却以践踏同类为乐。小说中写到一个布鲁克林的护士,本来自己出身也很贫寒,却附和着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小孩。

    布鲁克林有棵树 相关内容 译后记(3)

    而弗兰西后来处境改善后,却不忘回到糖果店,默默做件好事,给某个幸运的穷孩子一次摸中大奖的机会。人可以有同样的经历,但未必有同样的心态。人与人的差别,大抵就在这里。

    关于成长

    贝蒂middot;史密斯的小说有点ldquo;大女子主义rdquo;。小说中的男女对比鲜明。弗兰西的妈妈坚强似铁,爸爸柔情似水。她的几个姨妈也是一样,姨妈贤惠能干,姨夫则软弱无能。弗兰西的妈妈凯蒂在生活重担之下越来越坚强。而弗兰西的爸爸却更有女性那种好交际、软心肠等特征。这位父亲为了让女儿上她想上的学校,不惜造假,冒充他人地址。弗兰西和爸爸更亲,和妈妈疏远。但是最了解女儿的,却正是这个母亲。在生产第三个孩子、几乎要死掉的时候,她吐露了心声,说是儿子本来不喜欢读书,如果停他的学,他永远都不会再回去。ldquo;而你不一样,你会拼,会斗,你还会回去的,就如同太平梯那里的那棵天堂树。rdquo;这再一次彰显了这个家族女子的坚强。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像妈妈。这坚强让她超越前人:外祖母连字都不识,母亲上完小学,弗兰西则要去上大学。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实现家族的美国梦。如女作家佩吉middot;奥伦斯坦(PeggyOrenstein)在评论此书时候说的那样:ldquo;生活并不公平,可是总能应付过去。rdquo;

    弗兰西的想象力来自她爸爸。她的想象力让她超脱了生存的艰难。老师也表扬她的想象力。人类正是由于想象力,才活得不那么困顿。小女孩弗兰西的想象,有时让她不切实际,可是也使她摆脱了现状对自己思想的捆绑。她的外祖母没有文化,连字都不识,却建议凯蒂给自己的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讲述民间故事和各样童话,好让孩子处在困境当中,也不致沉沦。弗兰西姐弟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却意外地拥有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可是成长,也是ldquo;天真之歌rdquo;无可逆转地向着ldquo;经验之歌rdquo;转换。小女孩弗兰西在楼梯间遇到色狼,差点受袭。稍大后,她在感情上又受人欺骗。世界的玫瑰色彩在一点点消退,少女弗兰西带着童年练就的坚强,迈入未知的未来。

    小说中记载了成长当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作者写得不厌其烦。很显然,这是一部纪念年轻时光的纪念碑式作品,这是贝蒂middot;史密斯自己的故事,一个一定在她心头酝酿已久、乃至于不吐不快的成长故事。作者似乎是想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要把成长一寸寸铺开在我们面前。因此,小说到了后来,显得有些拖沓,不如童年部分那样精彩。即便这样,它仍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一部老式的小说。看过一些当代过于ldquo;炫技rdquo;的作品之后,这小说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让人怀旧。这是一部让人不忍释卷的小说,一本看了会哭也会笑的小说,希望各位读者和我一样喜欢。

    小说翻译当中,BarbaraPenney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很多问题。家兄方胜林先生和二嫂倪鸣女士花费大量时间帮我看过译稿,并对译文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再此一并表示感谢。

    翻译是我的一个爱好而非ldquo;正业rdquo;,由于工作和其他杂务,翻译时间有限,水平也有限,故定有错漏或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指正,以便在重印时纠正。

    方柏林

    2008年12月

    于俄克拉荷马


如果您喜欢,请把《布鲁克林有棵树》,方便以后阅读布鲁克林有棵树译后记(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布鲁克林有棵树译后记(1)并对布鲁克林有棵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