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心灵煎熬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和平 本章:第一百零二章 心灵煎熬

    这些天来,方先觉一反常态,不断地反省自问,口中嘀嘀咕咕的常常自言自语。怎么就让我给碰上了呢?怎么会这样呢?何去何从,到底怎么办呐?一会儿信口念道岳飞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会儿又高声朗诵文天祥的诗句:惶恐滩头唱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会儿又挥毫疾书:还我河山!还我河山!

    人生真是无常啊!等待是那么的难熬,选择都这么的揪心!洪承畴降清后,在皇太极、顺治两朝极尽荣宠,但终免不了康熙朝受名列《贰臣传》之羞;朱由检中反间计,冤杀袁崇焕时,市井之徒争啖袁肉,可乾隆皇帝还是要给袁翻案,还他一个清白。中国向来有崇尚英烈节妇的传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不象西方国家民族啊,兵败投降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活着的英雄更令人敬佩!中国不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卧薪尝胆”、“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格言与典故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啊!有时也甚至让人无所适从。

    不禁又想起林达在《一路走来一路读》里记述的这样一个同样是在绝境中投降的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罗伯特#8226;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已深感没有取胜的希望。为了减少民众和士兵的进一步伤亡,他决定投降。

    1865年4月9日,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8226;李将军与随从们先后骑马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镇,他们在一个叫迈克林斯家的二层红砖房前停下。一番寒暄过后,格兰特将军就在这间房子的一张石桌上签署了有关投降的事宜。李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充分保证南军将士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格兰特将军接受了条件。格兰特的助手奥特将军还特地提醒他的上司,应该在停战协议里写上,所有接受投降的南军军官可以随身携带他们的手枪和佩剑。

    一俟签字仪式结束,败军之将罗伯特#8226;李即起身告辞。格兰特将军亲率随从降级相送。当李将军一身戎装,如一尊雕像般含泪离开时,在场的北军将士全体肃立,举帽致敬,目送了一个悲剧英雄的最后谢幕。罗伯特#8226;李将军没有在战场上战死,而是率领他的残兵败将向自己的敌人投降了。不知道这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怎样的耻辱,有没有受到后人的抨击,现在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西方士兵出征之前,事先就在口袋里装上了一张纸条,上面用敌国的文字写着“我投降,请不要伤害我!”的字样。而且西方的战俘虏回国后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忠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不为人间烟火所动,她翅间的清风,必有一日吹散迷雾。如果选择战死或自杀,那就是千古英雄,可谓名利双收;但那么多的伤病员肯定会惨遭毒手。如果选择了战败停火,放下武器,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名利两失,但可以保全那么多年轻的生命。那头轻,那头重,造化弄人呐!投降,一个多么可怕的名词,一段多么可悲的经历,一种多么可叹的结局……但是无论如何,那也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令人痛心的瞬间而已!牺牲个人的名誉,挽救这么多弟兄的生命,难道就不值吗?相信家人、国人,特别是后人也许会理解的。但愿如此罢!

    其实,投降也分有两种,一种是只限于军事上迫不得已的放弃,缴械和妥协。而另一种则是对于民族、国家和阶级立场的背叛。比如汪精卫,孙殿英的投降。很明显,要说是投降,我方先觉也只是属于前者。

    我第十军以孤军对抗日军四个师团的围攻,坚持达47天之久,军委会战前的命令只须守住衡阳10天至15天。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方先觉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果衡阳陷落了,也是非战之罪啊。在这期间,第十军未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和粮弹补充,日军第一次总攻后,第10军炮兵的炮弹就己基本耗尽。纵观抗战史,从淞沪会战开始,中国军队与日军的大规模会战,都是我众敌寡,无论胜负,中国军队的伤亡都大于日军。看他们打的南京保卫战,堂堂的16万精锐守军,对付日军2个师团5万来人,只打了1周,就将中国首都给弃守了,结果给了敌人疯狂毒杀我30余万军民的机会,造成民族的劫难和永难平复的创伤。我第10军在日军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杀伤了超过自身总兵力的日军,并坚守孤城达47天。这已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你还要我怎么做啊!

    难道我方先觉就真的只有做功篑一亏,未竞全功,晚节难保,惟欠一死的悲剧人物吗?!我方先觉是那种“贪生怕死”、“叛国投敌”的人吗?至于别人怎么看,已经不重要,也由不得自己了。我是不是英雄不要紧,但第10军的光荣历史不容玷污,她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解围战和本次衡阳战役战绩,谁能否定得了?此时的防线被突破,连火炮,电台,密码本都毁了,足以表明我第10军已经再无抵抗能力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考虑生或死,就是如此简单而已。

    突围?城中数千伤员,面对城外伤亡惨重、积怨以久、杀红了眼的日军,如何能全身而退。再战?弹已尽,粮将绝,剩下的残兵有气无力,只能遭轰炸、吃枪子、挨刺刀的份。就算极力反对投降的暂54师师长饶少伟打算东渡湘水突围,但在他的部下都是旱鸭子的情况下,他饶少伟也还是因为没有单独突围的勇气而放弃了突围,也同意选择投降了么。如果我方先觉等人选择突围,要是成功了,那就是英雄,因为我们的战绩足以能证明我们是为数不多的,使日军在一次战役里伤亡将近两万人的中国将军。就算没成功,最可悲的结果也和王铭章一样被日军打死,只留下殉国将士的一个名头,这也是完美的了。但在再无可战的情况下,选择了停战、投降。如果我方先觉等人能早点突围,比如只抵抗20多天,或者在8月5日就接受突围的建议,那脱身的机会也是相当高的;出去后也未必会遭到军法从事。那么在后人眼里也就能享受到“抗日英烈”的待遇。

    然而……难道我方先觉心甘情愿地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我们仅仅只不过是只欠一死而已。作为一个军人,我方先觉率部抵抗到了最后,是尽职尽责的,对于一个尽力抗日的人,又有难言的苦衷的人难道就不能原谅吗?!

    投降,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代表的是一种罪恶,就如女人失贞一样,但有谁又去仔细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过程呢?失贞的后果只有上吊才能弥补,投降的后果也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罢。当然我方先觉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争取逃回去,暂时迫不得已放下武器,停止抵抗难道就等同于叛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我方先觉的结果未必比汉代飞将军李陵好,我也不必效仿太史公为李陵强辩一样为自己争辩。但也请各位设身处地想想我方先觉之所以投降的原因和过程吧。如果我方先觉单单作为一个怕死的人又何必拒绝部下提出的突围建议呢?我又何苦去独力苦苦支撑这47天,以至陷入这几乎弹尽粮绝,四面楚歌悲剧中,到最后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人只只是简单地看到了生或死的问题,是否想到在这种溃退如潮的时代,能坚守到最后,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本来就是鲜有人能做到。我们打到了最后,因为想避免部属遭到日军的屠戮,才做了投降的无奈之举,当了战俘,难道被俘的官兵就不体谅我们的一片苦心一片苦衷么?就爱戴他们原本刚毅坚强的军长了么?英雄只是在个人心目中的一个定位,并没有教条的标准,英雄本来就是人,只要震撼人心,有血有肉就行。在损失严重,伤病满员,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停火投降未必不可;只有逃而不战或不战而降才令人鄙夷!

    是啊,既然努力了那就够了。人们只能努力去做到问心无愧,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呢?

    8月7日,日军600余人从城北出人意料地突破了青山街阵地,然后迅速蔓延,第3师第7团3年个4营长王金鼎阵前殉国,团长鞠敬寰亦中弹牺牲。方先觉前一晚布防于司前街的暂54师一个连向日军反动逆袭,但由于敌众我寡,渐感力不从心,一时双方呈混战状态。临近的演武坪方面的日军趁机突入,大有与青山街的日军连成一片之势。但此时,第10军军部再也集中不起一支可以收复青山街的部队了。

    目前在个阵地上奋战的是一支不足200人的老弱病残及杂勤部卒,而且此时,各个阵地也与军部失去了联系,大家是各自为战,情况隔绝。进入青山街的日军沿司前街而下,有将整个衡阳市分割的企图。第10军各阵地到处都在进行激烈的战斗,寸土必争。

    大家已经知不可为,第10军第190师师长容有略,第3师师长周庆祥,预备第10师师长葛先才,暂54师师长饶少伟等,在此时按约定,边打边冲,都向军部靠拢,最后都成功地在军部集中起来。大家都记得8月5日军部紧急军事会议上“要死大家都死在一块!”的诺言。


如果您喜欢,请把《落日孤城》,方便以后阅读落日孤城第一百零二章 心灵煎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落日孤城第一百零二章 心灵煎熬并对落日孤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