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驾马车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楚华 本章:第五章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驾马车

    一、剥削中国四驾马车领头兵:金融吸血鬼

    金融无疑是这四驾马车中最厉害的一驾,是排头兵。我可以说一句话,金融霸权和美元的霸主地位,是美国经济的生命线,如果没有了这条生命线,美国会一夜之间变成仅能维持温饱的穷国(这一点到后文具体再谈)。美国靠金融的忽悠,在全世界白白获得了太多太多的物质财富,供养他们的国民丰衣足食,饱食终日。

    美国是怎样通过金融来剥削中国的呢?先来看大家比较熟悉的几种方式。

    第一,忽悠中国购买美国的金融产品。

    我告诉各位,今天美国的金融产品,已经没有好坏之分,全都是虚的,全都是庞氏骗局,它就是靠全世界的资金不断去接盘才具有了表面的价格和“稳定”价值表现。美国已经是一个空壳经济,它生产的真正的财富已经占不到“GDP”的20%,根本就没有支撑这么庞大的金融产品的现实财富基础。各位已经知道,庞氏骗局是一定要破产的,以美国之大,可以让这样的庞氏骗局维持的相当持久,因为它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傻瓜市场,美国的金融庞氏骗局基本上都可以维持几十年,但终究还是破灭,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庞氏骗局的破灭。

    美国金融产品从根上说,是空手套中国财富的工具,所谓的具有长期稳定的投资价值是庞氏骗局的假象(第六章将全面分析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庞氏骗局)。中国也是世界上陷入美国金融庞氏骗局的众多傻子之一,就拿次贷来说,中国到底买了多少次贷?有人说中国买的很少,事实是怎么样的还真难以考证。不过,2008年7月14日,有报道称,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可能会宣布破产,而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的这两家公司的约3760亿美元的债券14日公开市场没有买家出价。中国外汇储备中约有1万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其中包括2000亿~3000亿美元的ABS债券,如果再加上这次两家房贷公司的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外汇储备有至少超过5000亿美元的次级债,占到了中国购买的美国债券总值的一半。我们已经知道陷入庞氏骗局是相当危险的,如果你是最后一批接盘者,前面所有的赢利者都是你买单(他们赚的钱就是你亏的)。这一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们不幸就是充当了最后一批接盘者,事实上我们一直深陷其中,从来没退出。

    我们买美国债券是一种长期战略,也压根没想到要赚一把就退出。

    第二,给中国挖金融陷阱,席卷中国财富。

    在这一方面,郎咸平有一些比较精妙的分析,当然,很多是他的揣测,并不是全都站得住脚,郎咸平是坚持美国金融阴谋论的学者。美国金融到底有没有阴谋,肯定是有的;他们有没有到处挖金融陷阱让中国往下跳,我想肯定也是有的。我只想举一些事实和数据:

    1、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集团近10%的股票。随后,黑石集团股价连续下跌导致中投公司投资大幅缩水。2007年年底,就在人们以为中投公司应该“学聪明的时候”,中投公司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约9.86%。随后,这笔投资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大幅缩水。

    2、中国平安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在二级市场购入约1.13亿股富通集团股票,2008年6月26日又参加闪电配售增持750万股,共计持有1.21亿股,合计成本为人民币238.38亿元。

    由于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导致股价暴跌,手持富通股票的中国平安投资浮亏超过157亿元。

    3、2007年9月中旬,中国首个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全球精选火爆发行,当天被抢购一空,此后华夏、嘉实和上投摩根分别发行的QDII均受到内地投资者的追捧。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和美国经济降温等因素的冲击,一年后的QDII却出现巨额亏损,其中,净值最低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单位净值已跌至0.52元,全国已发行的9只QDII基金均全线亏损,仅前四只先发行的基金QDII持有人亏损幅度就高达700亿元。而银行系QDII也出现逾95%亏损。基金QDII产品近期也随着全球股市的暴跌,而连续大幅下挫,10月8日新净值更是在前期大跌的基础上再遭重创。华夏全球当日净值为0.531元,跌幅达6.68%;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为0.411元,跌幅达7.22%;嘉实海外净值为0.428元,下挫7.56%。此外工银瑞信净值也由10月6日的0.636元骤降至10月9日的0.586元。0.411元已经与最低的A股基金份额净值接近。全球的金融海啸让基金QDII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根据最新的国内基金QDII净值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嘉实海外基金已经跌破5毛,南方全球也已跌破6毛,其余后出海的QDII基金面值也全都徘徊在1元以下。国庆长假过后,国内基金QDII净值变化尤其明显,上投亚太优势、南方全球、工银全球的跌幅均超过10%,创出新低,其余产品也是大幅下跌超过5%。以上三个例子,就是所谓的中国海外投资三大败笔。败是必然的,因为这些本身就是美国人挖的坑让你跳。当初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陷入危机的那些金融公司、投行和商业银行都在寻找买家,中国当时高达1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忽悠对象。我说过,当代美国的金融公司都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在结束之前都是赚钱的,到了危机爆发的时候,其实就是到了骗局破灭的尾声了,这时候他们是在忽悠最后一批傻子呢。中国的资金想法是好的,是想低成本收购点国外的金融公司。这结果就是很傻很天真。庞氏骗局都是“成长”期间才能赚钱,它本身就是个骗局,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你到最后的时候去收购它,一则买了个毫无价值的空壳子,二则骗局破灭会进一步让虚的“价格”暴跌,价值湮灭,产生瞬间的巨亏。

    面对这些惨烈的悲剧,2008年12月3日,中国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香港表示,在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黑石集团而损失60亿美元之后,海外金融机构已经不敢再投,而非金融产业公司还可以投资。这算是初步长了点脑子。美国金融还有很多坑等着中国跳,坑你一次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美元。

    第三,通过中国的金融漏洞进行投机炒作而套利。

    各位都知道,美国资本运作大师、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是学哲学出身,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一条伟大的智慧:任何事物都存在漏洞。他投身金融领域,就是用漏洞哲学来指导,专门寻找某个国家的金融漏洞,进而去攻击,为了赢利,不惜毁掉这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比如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搞垮泰国)。美国金融投机家们也在利用中国的金融漏洞投机炒作,当然,由于中国有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他们想要搞垮中国金融和经济是不太可能的。不过,相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作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的香港,由于金融比较自由,比较容易受到美国金融大鳄们的攻击,经常成为他们的提款机。

    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又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据统计,这些折腾导致当时的港人财富蒸发高达2.2万亿港元。美国金融投机家们在中国投机主要是大规模热钱介入中国股市和楼市等,国际热钱有多大能力在中国投机赢利?用郎咸平的话说,国际热钱有三个“不可想象”,“第一,外汇操作手法之复杂是你不可想象的,而这是为什么1400多亿美元怎么流进中国来,我们到现在不知道,因为这个操作太复杂,怎么进来的我们都搞不清楚。第二,动用资金能力之庞大是你不可想象的。能够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挤垮英格兰中央银行。你会是对手吗。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国际炒家跟各国政府关系之暧昧是你所不可想象的。”2007年下半年之前,由于中国持续的大牛市,美国热钱主要投机中国的股市,例如,仅仅在2007年上半年就有高达上千亿美元的国际热钱涌入大陆,这些钱最终大部分流入股市,股市大起大落之后,他们卷走的财富是你不可想象的。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股市几乎崩溃,外资大赚一笔后撤出。2007年之后,国际热钱(主要是美国)则进攻中国楼市,2009年是中国楼市的大牛市,这一年国际热钱大规模围堵中国楼市,例如,2009年3月到9月之间,中国无法解释的外汇储备增量分别为149亿美元、362亿美元、610亿美元、250亿美元、271亿美元、130亿美元和418亿美元,七个月合计达到2190亿美元。

    伴随着这些热钱流入,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取消房地产投资的“限外令”,炒房客中出现了相当规模的香港和老外炒房团,甚至于一些外资与内地房地产大企业结盟,以项目合作、股权融资等支撑内地房企四处创造地王纪录。众多国内经济观察家在2009年6月份就指出,进入内地的2000亿美元热钱相当部分已经进入内地楼市。

    为什么国际热钱可以那么准确地判断中国股市楼市的走势?总是能在行情大牛之前进入,涨到最高时候撤出?我想只有郎咸平的三个“不可想象”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你看看人家摩根士丹利是如何未卜先知的,英国路透社2009年6月17日报道:“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目前不存在全国性的房地产价格泡沫,眼下的房地产业复苏是可持续的。”结果如何,各位都看到了,2009年下半年中国楼市加速持续上涨,一直持续到了春节。

    这倒告诉了我们,介入中国的股市楼市,最好跟着外资走,十有八九没错。2010年2月份,国际知名房地产服务机构仲量联行发布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投资者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份额的比重已经由2008年的36%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0%。这一方面是2009年国内放宽信贷导致内资剧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09年年末开始外资开始撤离了。这意味着什么,请读者自己判断。

    第四,为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收取巨额服务费,比如美国的大投行帮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就这个还算靠谱点,基本上属于金融的最初的功能范畴,虽然收费高点,中国企业怎么说还是得到了服务的。

    以上四种方式,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各类媒体整天宣扬的,包括许多经济学家不厌其烦灌输给我们的,仿佛这些就是美国金融席卷中国财富的主要手段。我要告诉各位,他们都错了。

    美国真正厉害的地方,席卷中国财富最多的手段不是这些,而是什么呢?是印钱购物。上面四种方式卷走的是货币,而印钱购物直接卷走的就是我们的财富:商品和货物本身(见第六章)。

    二、剥削中国四驾马车之二:好莱坞的吸星大法

    我已经多次指出,今天美国的娱乐业是作为他们搜刮全球财富的工具而存在的,若是用实实在在的东西出卖赚钱还好,关键是娱乐产品这种东西是虚的,它得以在全球高价出卖,在于美国营造了一种好莱坞文化崇拜,这几乎成了全世界的精神信仰。

    美国娱乐业是靠着这种精神信仰来赚钱的,本质上说,这与中世纪的宗教上层利用人民的宗教信仰搜刮钱财没什么区别。我们说娱乐业是美国剥削全球和中国的工具,而这其中电影则是重头戏。

    我告诉各位,别以为世界各国都有电影,都有娱乐业,其实,只有美国才有真正的电影和真正的娱乐业。因为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娱乐业与美国比起来,都是被搜刮的对象,都是在瞎折腾,没办法在国门之外赚取巨额利润,只有美国的娱乐业可以在全球获取暴利。

    我想有必要细说一下电影业的历史,我们知道电影是从法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兴起的,最初是无声黑白电影。

    那么美国是怎么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电影业的垄断者呢?很简单,法国把电影当成了艺术,而美国则是把电影纯粹当成商品,就是这个区别,导致了法国和整个欧洲电影成了好莱坞的手下败将。

    说白了,这是两种电影史观对立,最后决出了胜负。法国的是艺术电影史观,它的要点是:

    1、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发展的规律在于艺术家的独特创新。它们构成了电影史上一个个节点,一块块里程碑。

    2、艺术家的先锋思潮及艺术团体、流派的先锋运动带动下,在电影形式的革新性创造下,电影不断的发展着。所以,形式创新是电影发展的原动力。

    3、好莱坞电影虽然霸占着全世界电影的市场份额,然而,它属于商业电影,支撑它的是“类型”“明星制”这些工业化的商业要素,而非艺术规律,因此它虽是银幕主流,却是“电影艺术”中的另类。法国的艺术电影史观注定了它的惨败,你可以从历史中看到他们是多么荒唐可笑。当有声片出现时,他们大呼默片(无声)艺术消失,电影不复存在;当彩色片出现时,他们又大呼黑白片艺术消失,电影不复存在……然而这么多新手段、新科技出现时,电影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日益繁荣。

    当初反对有声片的学者们,也在转过身去反对彩色片的时候忘记了目前他们所坚持的“黑白有声片”;而美国电影则毫无疑问地紧紧跟随着科技的步伐,每一样新发明出现,永远是美国人首先将它运用起来,将科学的柴火不遗余力地添加到电影的熊熊烈火当中。电影艺术观将这种现象与美国式的功利主义联系在一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地说了100年,一直说到今天,并眼睁睁地看着好莱坞电影统治着全世界每个角落的每一块银幕。把电影当做商品,把电影的进步寄托于技术进步的态度,是好莱坞取胜的关键。事实也是如此,电影压根不是什么艺术,如果是艺术,它的进步就应该是来源于研究这门“艺术”的艺术家们的理论创新。而事实是,电影的进步来自于技术革命,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今天的3D电影,所有这些,都是在一出现的时候就被好莱坞应用到了极至。那些把电影当成艺术的国家,注定要毁掉电影。注定无法和美国在电影业竞争。我们将目光从过去转向未来,好莱坞将继续独霸全球娱乐业。

    从DV技术、U-tube网络视频等新鲜玩意开始盛行以来,我们不断地看到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非电影从业人员用家庭DV拍摄的短片也开始赢得观众,并在拍摄水平上呈现出越来越专业的倾向。可以想见,也许这样的倾向将导致主流电影将来发展成为3分钟的手机视频短片,以电脑屏幕、手机为终端下载播放。到那个时候,欧洲电影人将会在“电影已死”的悲哀中,在空空如也的剧场中坚持着“长片艺术”,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美学继续让电影在手机里好好的活着,并用无以伦比的商业策略,将影院转化成像现在的歌剧院一样的精英阶层奢侈型消费的高雅艺术展示场所。

    美国电影能给美国带来天文数字的收入,原因是什么呢?是劳动创造的这些价值吗?是因为美国人拍片子耗费了比我们多得多的劳动吗?实际上,这和劳动毫无关系,而是市场决定的,美国电影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很简单的道理嘛,电影的票价乘以总销售数量不就是它的收益吗?美国电影面对的是六十亿地球人,你算算这是多少。你中国的电影只能面对华人市场,同样的票价,你的销量只是美国电影的几十分之一,你的收益也就只能是人家的几十分之一。

    不过最后我还要重复在第二章中说过的,电影本身根本不创造财富,而是带来财富的净损失。我在第二章打了个比方,好莱坞拍一部电影假定花费1亿美元,然后在全球上映票房收入20亿美元,从GDP核算的角度美国会增加19亿美元。那么,世界果真会因为这一部电影而增加了19亿美元的财富吗?显然是扯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没有任何增加,而是拍电影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在观看电影之后转移了20亿美元给美国,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其实是蒸发了1亿美元,也就是好莱坞拍电影耗费的一亿美元财富,拍电影炸毁的各种道具(汽车、飞机)等等是世界范围内财富的损失。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原因:一则它的商业定位让它打败了竞争对手欧洲,二则美国在全球灌输美国文化,让观看好莱坞大片成为时髦和潮流,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乃至于“身份象征”。

    对于中国来说,好莱坞也有除此之外的专门招数,那就是搞一些中国元素,弄几个华人演员,拍些与中国相关的剧情,夸夸中国,拍拍中国人马屁,这样我们更加趋之如鹜,屁颠屁颠跑到电影院奉献我们的财富。这就是好莱坞的吸星大法,用电影这种虚的东西卷走了我们巨额的财富。

    电影之外,美国娱乐业在中国捞钱的方法还有:出口歌星音乐专辑到中国、出口电影光盘到中国、美国歌星到中国开演唱会、美国明星为中国企业的产品代言(收取高额代言费)等等。

    当然,这些领域在中国的获利比较难以统计,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历年票房是可以详查的,我罗列一下自从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所有票房超过2000万元的片名及票房收入:

    三、剥削中国四驾马车之三:虚拟化经营的世界超级品牌

    我已经在本书中多次强调,品牌已经是当代帝国主义剥削发展中国家的重型武器,通过品牌来剥削,其“效率”远远超过了旧帝国主义的战争掠夺。我也多次阐明了,在品牌上当代发达国家的富国逻辑:100年前,发达国家用工业品交换我们的农业品和原料,所以他们富裕;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也能生产工业品了,发达国家如何维持以往的“剪刀差”呢?

    用品牌,他们对我们说,你们看啊,虽然你们造的工业品和我们的是一样的,但是其实不一样,我们的是品牌产品,是高档品,用起来倍有面子,所以我们一个产品可以换你们的几十个几百个乃至于成千上万个(同样的产品,他们的价格是我们的x倍)。所谓的品牌,卖的是符号,值钱的是符号。物资层面的工序成本都差不多,比如熟悉皮鞋行业生产的读者都知道,商场里售价上万元、几万元的皮鞋,其成本也就是几十元人民币。同理,售价上万元、十万元、数十万元的路易威登的小皮包,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一样的“血”一样的“种”,一样的皮一样的包,贴个世界品牌的标签身价就百倍了。

    发达国家拥有品牌,用同样的东西可以交换我们百倍的东西,这样的剥削你可曾在马克思那里读到过?

    没有,因为还没有人真正认识到这种残酷的剥削,这种剥削率百分之一万的剥削。你学过的剥削,都是不超过百分之百的(以往的剥削是指资本家从工人创造的财富中拿走的比例,总会给工人留点,不会达到百分之百,不然工人饿死了,谁给你干活),所以品牌的剥削,是超乎你想象的剥削。美国的一个可以换我们一百个,净赚了九十九个。我要告诉各位的是,美国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品牌剥削发展到今天又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新阶段,那就是虚拟化的品牌经营。

    美国人最初是怎么搞出这种发明创造的呢?

    很简单,我前面说了,品牌商品的“价值”不在于商品物质实体本身,而在于其符号,我都能看明白的问题,美国无比奸诈的资本家怎么会看不出来?既然如此,他们就想啊,干脆老子只经营“品牌符号”算了,我没必要再辛辛苦苦去造产品,产品的生产就让那些穷国代劳吧,等他们生产好产品,我们低价收购过来,贴个标签,价格翻一百倍出售。这就是虚拟化的世界品牌经营。

    美国的品牌总部只负责做广告和产品设计,在全球推广品牌符号,不断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产品物质实体则全部由穷国(例如中国)代工。这种虚拟化的品牌经营是美国哪个哥们最先发明的呢?是耐克的创办人P。

    耐克从20世纪70年代就完全不生产鞋子了,它全部的生产流程都交给了日本和西欧的厂商,80年代则进一步蔓延到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印度,90年代东南亚也逐渐有了耐克的代工者。耐克总部都干些什么呢?就是品牌经营,做广告,比如请乔丹做代言;产品设计,比如1994年设计了“双重气垫系统”的运动鞋,1998年又推出了“全掌气垫鞋”。我在前面已经(多次)举了一例美国如何通过制鞋业剥削中国,这里再重复一下,各位可以加深印象:美国的耐克鞋有30%左右都是中国东莞一家叫做裕元工业的台商企业生产的,假定一双耐克鞋最终售价1000元人民币,裕元工业顶多能拿到100元,中间商(运输、售卖)和品牌所有者(即耐克总公司)各拿450元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把中国人生产的鞋子,贴上一个商标之后又卖给了中国人,赚到的钱又可以回过头来从中国进口五双同质量的鞋子。这就是说中国的裕元工业每为耐克生产一双鞋子(卖给中国人),最终还要再附送五双同等质量的鞋子给美国人穿。这样的空手套白狼的国家,物质能不极大丰富吗?实际上,何止耐克是裕元工业生产的呢?中国人在大陆购买的几乎所有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包括鞋子)品牌的运动鞋都是裕元工业生产的:耐克、锐步、阿迪达斯、彪马、新百伦、天木蓝等,裕元工业生产了全世界知名品牌运动鞋的17%,这个产量不但足够供应中国大陆市场,还远销全球,这就是你在国外买的名牌鞋经常是“中国制造”的原因。这其中最知名的耐克是在裕元工业生产最多的,例如,2002年,耐克鞋全球的总产量的25%都是裕元工业贡献的。最后,别忘了,中国大陆还不止一家为耐克之类的品牌代工的工厂,中国大陆为耐克总共生产了多少,还无法统计,肯定远大于25%。

    事实上,美国虚拟化经营的品牌远不止运动鞋,还包括了所有服装品牌,所有其他类别的品牌,例如,汽车、电视机、冰箱、电脑,等等,只有那些不方便交给中国生产的,他们才会自己生产,比如涉及到保密的军事工业、高技术产品,等等。美国通过虚拟化经营,让中国人白白为他们干活还倒贴数倍的财富,多年来从中国攫取了数不清的财富。

    我们单拿汽车行业为例。美国的汽车品牌不算是完全的虚拟化经营,但与虚拟化经营也差不多了,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品牌在美国本土的生产是长期亏损经营的,全靠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来弥补。

    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都在中国大陆有生产基地(与中国企业合资),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大部分都是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公司拿走的,2008年,福特(美国车)、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企业的外国母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获取的净利超过2000亿元,占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的60%左右。我们以通用为例说明美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攫取的惊人财富。?通用汽车在中国建立了8家合资企业和2家全资子公司,拥有员工超过20000人。

    通用汽车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欧宝、Saab萨博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产品,所提供的产品系列之丰富位居所有在华跨国汽车企业之首。2007年,通用汽车及其合资公司在国内的总销售量为1031974辆,同比增长了18.5%,连续第三年在华销量位居国际汽车制造商之首。2004年通用汽车在华利润达到4.37亿美元,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了通用公司利润最高的市场,到了2007年,通用在中国的产量只占它全球总产量的4%,但是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占到了通用全球总利润的25%。

    四、剥削中国四驾马车之四:无耻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

    2004年在中国的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美国有一位奇怪的著名大经济学家米歇尔·博俊(MicheleBoldrin)发表了一个奇怪的言论,其言论概括而言包含以下三点:(1)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物。(2)知识产权保护阻碍全球经济增长。(3)美国经济起飞时就是“偷”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它没有资格在现在要求中国。

    天下真有这等怪事,这位美国教授怎么不为美国说话,而为中国说话呢?

    在下感到有点得意的是,我与这位经济学大师有共同看法。很显然,博俊先生对于美国用知识产权牟取暴利感到义愤填膺,我同样声讨美国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对中国进行无耻的剥削,无止境地卷走中国劳动者用血汗创造的巨额财富。

    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与品牌有共同之处(有时候它们也重叠在一起,有的品牌就是以技术专利为基础的,如微软),都是虚的,不用生产就能不断地收获暴利,它与一般的品牌的区别是,它一般是实用性的(比如微软的技术专利),不像一般的品牌那样仅仅是个符号、提供“精神享受”。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同时还可以无限“复制”(比如微软的正版软件),同一个东西卖无数次(这一点又和娱乐业产品比较类似),你每使用一次就得支付一次专利费给我。

    呜呼哀哉,世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买卖吗?技术创新是值得鼓励,应该鼓励,但总得有个限度吧?

    对于此问题,博俊这哥们比我还激进,他愤怒地讲出来以下话语 人民网 <a href="p://ml" target="_blank">p://ml</a>

    “国家授予创新者的独占权对自然生态或社会并无实质益处!”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由于根本没有所谓的全球性知识产权存在,在科技方面较为落后的美国对来自欧洲的先进技术也是采取模仿和改造的方法加以学习”?

    “一张唱片卖得这么贵是因为制作方和歌手都想牟取暴利”。

    “中国在和美国就技术进口谈判时,不要认为是自己在乞求对方降低价格,而要认为中国正在帮助美国缩短成本回收期”。

    “即使设置专利,其有效期也不应该太长”。

    “无数创新发明,都是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涌现的”。

    “真正需要专利保护的应该是一些特殊的行业”。

    “企业界也一直在尝试各种毋须政府介入而自愿解决问题的方案”。

    “西方发达国家侵犯知识产权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我与这哥们还是有点区别,他是完全否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正面作用,专挑不好的说。

    我仅仅是反对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剥削手段而使用所体现的巨大的不正义,它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被奴役为拥有这些专利的发达国家白白干活,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并且这是无止境的。发达国家、美国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美国靠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剥削了中国和全世界多少财富呢?看看微软的情况。

    indows、Office和服务器部门是微软的主要赢利部门。微软已发布的去年的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第二财度,微软indows与indowsLive部门营收为69.0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0.64亿美元;运营利润为53.9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0.64亿美元。

    微软服务器和工具部门营收为38.4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7.55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4.9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3.75亿美元。

    微软娱乐和设备部门营收为29.0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2.56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75亿美元,上年同期运营利润为1.30亿美元。

    微软商务部门营收为47.4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8.81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0.1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0.21亿美元。

    不过各位可能和我一样感到比较欣慰的是,由于中国的盗版比较严重,很多人都不使用正版的微软软件,这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对中国的剥削。不过,软件、电影和音乐光盘等可以盗版,很多在生产中实用的技术产品则无法“盗版”了。比如制造发动机的专利技术,你就非得从美国人(当然也可以从日本人)那里买,这东西没有盗版的。美国在军工、航空、航天、发动机、汽车工业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拥有所有核心技术专利,随便一个都够你中国喝一壶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方便以后阅读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第五章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驾马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第五章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驾马车并对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