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阿越 本章:第六节

    崇政殿中气氛有点紧张。赵顼亲自在这里召见吕惠卿、石越和门下后省的杨绘与吕希哲。

    “陛下,古往今来,从未有这样的事情——臣身为都给事中,是慎政官员,需要公允地判断每件政事是否恰当,石参政居然用这样的手腕,实在让臣大失所望……”杨绘一脸愤然。

    “陛下明察,臣只不过在《新义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寻求士林理解,实在不明白杨大人的‘手腕’是什么意思。”

    “《汴京新闻》与《新义报》的一唱一和,臣的家门槛几乎被来劝说的士大夫踏平,每日都有十数个人来劝臣,臣迫于无奈,已经不敢见客。”杨绘想起这几天的情况,就气不打一处来。上门游说的,写信劝说的,从亲朋好友到故交旧识,甚至还有素不相识的人,络绎不绝,给他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吕希哲这时也是苦笑不已。他是吕公著之子,不过二十来岁,颇有令名,这才被皇帝擢为礼科给事中。他与白水潭学院本来关系甚密,此时受到的压力更在杨绘之上。故友好友的冷嘲热讽、声色俱厉的指责都已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人威胁要与他割袍断交。杨、吕二人万万料不到会面临这么强大的压力,吕希哲已经动摇,但是杨绘却拒绝让步,反而要求面圣,当面弹劾石越。这才有了这次崇政殿的召见。

    石越愕然望着杨绘,半晌,方转向赵顼,激动地说道:“陛下,《新义报》是吕相公当管,臣在政事堂忝居末席,何曾能施加影响?《汴京新闻》臣更没有本事去影响,此是陛下所深知者。杨大人不晓其中原委,怎生便如此妄下结论?”

    赵顼的目光转向吕惠卿,问道:“《新义报》还是陆佃在管吧?”

    “是,陛下。陆佃原兼着《三经新义》与《新义报》两边的差遣,如今《三经新义》已经停了,他便专责做《新义报》的主编。”

    “陛下,陆佃是王介甫的门生,与臣无半点交情。臣岂能影响到陆佃?”石越慨声道。又转过脸怒视杨绘,道:“杨大人,你以为我石越是个弄权的小人吗?”

    “这……”杨绘竟是被弄糊涂了,但他始终不相信《汴京新闻》与石越无关。

    石越得势不饶人,又厉声道:“杨大人,在下以为,做给事中,需要的是一颗公心!舆论清议怎么样,并不重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可。譬如此次设置先贤祠,天下皆谓可,杨大人若持公心,便不当坚持一己之偏见,否则给事中之职,徒然变成慎政官员与尚书省意气之争的工具,那不免大违本意。若杨大人坚持以为不可,则可以再度封驳,三封之后,自有规矩,是非曲直,天下咸知。又何必以清议为嫌?”杨绘默默不言,脸立时红了。“给事中之大忌,在于沽名钓誉。诸科给事中,官卑位重,本来就是希望给事中们不要在乎自己的官职,敢于用自己的官职来博得名誉。但是过犹不及,若故意反对政事堂来获取‘不阿’、‘刚直’之名,却也是以私心坏国事。杨大人如此介意清议,难道是因为反对此议,除了最终不免要丢官弃职,还会得不到士林的同情,所以心怀耿耿?”石越句句诛心。

    杨绘涨红了脸,便要辩驳,却忽然发现自己辩无可辩,怎么说都是越描越黑。当下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吕希哲却是初生牛犊,上前亢声说道:“臣反对建先贤祠,却不是为了什么沽名钓誉。臣以为,入祀先贤祠礼制过隆,近于僭越。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首次将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孔安国等二十二位为《春秋》、《诗》、、《礼》、《易》等作过注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太学孔庙,以表彰其传注之功,亦只称为‘先儒’。而所谓‘先贤’,则专指孔门七十二贤。似兵器研究院诸人,虽为国尽忠,其情可悯,但是道德学问,岂能比之先贤?何况数十人一朝入祀,更是唐太宗以来前所未有之事。国之大典,不可轻下于人。”

    赵顼思忖一会儿,问道:“先贤祠不附于孔庙,仪制贬损一等,卿以为如何?”

    “犹是大典。”

    “各州县皆立孔庙祭祀,先贤祠只立于京师,孔庙四时祭奠,先贤祠只春秋两季祭奠,如此则所费有限,卿以为如何?”

    吕希哲眼见皇帝步步退让,但言语中偏袒石越之意甚明,心中不禁灰心。欲待坚持不可,心中一转念想起众多的亲友劝说,士林议论,不觉意兴阑珊。口气一软,偷偷望了杨绘一眼,说道:“臣不敢再持异议。”

    赵顼又顾视吕惠卿、石越、杨绘,笑道:“三位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三人一起欠身回道,只是神情心思,却各不相同。

    赵顼嘴唇微动,正要说话,忽见一个内侍急匆匆走进大殿,尖声禀道:“陛下,礼部尚书王珪求见。”赵顼一怔,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忙道:“宣。”“遵旨。”内侍一面高声应道,一面爬起来退出大殿,亮起嗓子唤道:“宣礼部尚书王珪觐见。”

    吕惠卿与石越顾视一眼,肃容站立,远远望着略显臃胖的王珪走进殿中,近得前来,跪下叩首道:“臣王珪拜见吾皇万岁。”

    “平身。”

    “谢主隆恩。”王珪站了起来,便即一脸兴奋地说道:“陛下,辽国遣使报哀,辽主耶律洪基宾天,太子耶律濬在中京即位。”

    “啊?!”耶律洪基春秋正盛而去世,吕惠卿都不由大吃一惊。赵顼与石越四目相交,心中暗道:“终于来了。”

    “可有辽主的国书?”赵顼连忙问道。

    王珪点点头,道:“有。”

    “上面用玺……”

    “此正是所怪者,玉玺似是伪造,但使者却是北朝名臣耶律寅吉。”王珪心中显然也大惑不解。

    赵顼激动得站起身来,急道:“快去调阅以往档案,核实玉玺是不是伪造的。”

    “遵旨。”

    “礼部派遣谁作陪?”

    “臣选定主客司郎中富绍庭相陪。”

    “富绍庭?富弼之子?此人城府谋略如何?”赵顼皱眉问道。

    “富绍庭老成稳重,但是不及乃父多矣。”

    石越自是知道赵顼心中打的什么主意,但富绍庭本是他大力推荐,自是不便亲口否决,连忙笑道:“陛下,耶律寅吉是北朝名臣,轻易也套不出什么话,让富绍庭陪同似无不妥。能不能套出话来,或者另遣大臣试探,或者就看职方馆的本事了。”

    “也罢。”赵顼点点头。

    吕惠卿心思何等伶俐,一听赵顼与石越之话,便知道二人早就知道了耶律洪基驾崩之事,内中自然会有许多的隐情。但他耻于相问,只是心中计较。

    耶律洪基突然驾崩,太子耶律濬即位,南京道、西京道戒严……种种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因为不是本国事务,除了《新义报》较为谨慎外,《汴京新闻》、《西京评论》、《谏闻报》都饶有兴趣地讨论着北面强敌的种种变故。各种猜测满天飞舞。司马梦求看着手中的报纸,哭笑不得。虽然朝廷装模作样地罢朝一日,表示深切哀悼,但是民间对于辽国皇帝,却没有任何敬意可言。七月廿日,《谏闻报》首先怀疑耶律洪基是死于纵欲过度。次日,《汴京新闻》对此冷嘲热讽,认为耶律洪基死去数日之前,皇后萧观音也被赐死,耶律洪基之死,二者必有因果。第三日,《谏闻报》相信有可能是鬼神勾魂报应,并写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传奇故事。第四日,《西京评论》与《汴京新闻》一致认为《谏闻报》“白日见鬼”,《西京评论》认为耶律洪基很可能是打猎时被狗熊所伤致死……大宋的市民阶层,对于种种推测分析,都充满了兴趣。《谏闻报》因为作风大胆,敢于迎合大众的口味,销量几日之内扶摇直上。

    但是司马梦求感兴趣的,却不是几大报纸的猜测与销量,他关心的是辽国的形势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耶律乙辛究竟值不值得期望?可惜的是,燕京几家商号被辽人捣毁,如今又全面戒严,消息根本传不出来。韩先国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他现在的事务繁多,一面要培训细作,从大理、西夏、辽、甚至高丽招募汉蕃人等,长期潜伏各国,收买高官,传递情报;石越私下提出来的要求非常严格,收集的情报内容,从粮食的价格到驻军的分布,官员的贤愚,私人的矛盾,都被包括在内。真正的骨干细作,要精通各种语言,了解种种风俗——从细作的培养,到间谍网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石越给的时间是五年,但司马梦求认为起码要十年。另一面,虽然耶律寅吉的驿馆布满了枢密院职方馆的细作,但是职方馆却缺少情报分析人员,细作们汇报耶律寅吉的一举一动,职方馆的官吏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件,司马梦求则要阅读全部的文件,以求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最可恼的是,他与耶律寅吉认识,只好成天躲在职方馆,不敢亲自去试探究竟。

    “大人,这是最近几期的《海事商报》。”一个文吏捧着一大叠报纸走进司马梦求的阁间。

    “放下吧。”司马梦求随口说道,一面拿起一份报纸浏览起来。文吏连忙轻轻退了出去。忽然,司马梦求的目光停住了,一行不起眼的小字跃入眼帘:“传闻七月初高丽国东部粮价、铁价皆有上涨,价格不详……”司马梦求盯着这短短一句话,翻来覆去看了许久,忽然站起身来,朝门外喝道:“备车,去石参政府。”

    短短几个月之间,石越的府邸已经大变模样。“学士”变成“参政”那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最显眼的,则是规模气势扩大许多。显示官府威严的门戟,紧闭的朱红大门,衣着光鲜的奴仆,普通的百姓尚未进门,已经先畏惧三分了。司马梦求下了马车,递进名帖,等待召见。府上的奴仆大都认识他,虽然以往出入便如自家之门,但是今时不比往日,很多忌讳,却也是必须讲的。因此司马梦求便安静地站在门外等候。未过多时,便见陈良从偏门迎了出来,远远便是一辑,笑道:“纯父,久违了。”

    司马梦求也连忙回了一礼,笑道:“子柔,久违了。”一面问道:“参政在府上吗?”“参政特意叫我来迎你。若是亲迎,未免太过于招摇。”陈良低声道,一面与司马梦求携手并肩,走进府去。司马梦求见陈良一路前去,却是直奔石越的书房,不由问道:“参政在书房?”

    “是潘先生在书房。参政在客厅会客,包孝肃之子包绶来访……”

    “参政亲自接见?这个年轻人看来非同寻常。”司马梦求诧道。

    “若非如此,岂能劳动参政给他做媒?程颢的女儿,不是人人有资格娶的。”陈良笑道。

    司马梦求也笑道:“二公子是天子指婚,何时下聘?”

    陈良苦笑着摇摇头,道:“二公子似是不愿意娶文家的女儿,眼下正求公子让他去广州。”

    “这是为何?”司马梦求不由一怔。

    “二公子想去虎翼第二军。”按枢府新设的沿海制置使司的规划,杭州市舶司海船水军待返航后,就进行整编,一分为二,虎翼军第一军负责高丽、倭国、琉求等航线;虎翼第二军驻扎广州,负责南海航线。登州海船水军则是虎翼第三军,负责与高丽之间的航线,威胁燕云,保护登杭二州之间海运航线。

    “早不说去晚不说去,这当儿却要去,分明是缓兵之计,还不如说考不上进士,不愿意成婚呢。”司马梦求笑道,“难不成文家的孙女有什么不妥当处?”

    “这倒没有听说。”

    二人边走边聊,须臾便到了石越的书房。跨进房门,司马梦求便见潘照临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报纸在看,赫然便是《海事商报》!见司马梦求与陈良进来,潘照临连忙放下报纸,起身笑道:“纯父、子柔。”

    司马梦求也不客套,注视潘照临,笑道:“潘先生,在下此来,特意向先生请教辽事。不知先生以为耶律乙辛……”

    潘照临笑道:“纯父真不知耶?假不知耶?辽国五京道,耶律濬在中京即位,耶律寅吉自南京而来,若东京道为耶律乙辛所制,必然遣使联络高丽,然而似乎并无异动。如此,中、南、东三京道为耶律濬所控制,自无疑问。眼下不知者,只有上京道与西京道。上京道深入东北,是辽人内腹之地,虚实固然难知。但是西京道却邻西夏与本朝,自是容易知道……”

    “辽人戒严,用间不易。”

    “间者,千变万化之物。若西京道为耶律乙辛控制,则必然遣使本朝。其使未至,则可知西京道尚未为其控制;但是否为耶律濬控制则还不能轻易断言。只须如此这般,便可以探出虚实。”潘照临低声细说方略。

    司马梦求听得连连点头,笑道:“此计甚妙!”

    潘照临又笑道:“纯父再看这《海事商报》,高丽国东部铁价、粮价皆有上涨,虽是传闻,却也是蛛丝马迹。似是辽国境内局势紧张所波及。”

    “高丽向来向宋、辽皆称臣,只恐难以利用。”

    潘照临微微摇头,缓缓道:“虽然如此,但是纯父须知自杭州市舶务水军建立以来,高丽与本朝联系愈发紧密,本朝大量丝绸、钟表、瓷器、书籍、棉布卖往高丽,深受高丽人喜爱。若辽国不乱,或还无计可施,若辽国内乱,则可趁机施加影响。须知辽国之乱,高丽必然害怕波及,挟宋自保,本是必然之选择。本朝若能遣一精干使者,前往高丽,收买贵人,游说高丽国王,趁火打劫……”

    “妙哉。一旦高丽卷入辽国内战,势必与辽国结仇,则更加依赖于本朝。”

    “高丽国王未必不觊觎辽东,惟辽国强大,自保不暇,自不敢做非分之想。一朝有变,未必不可游说。纵不得志,亦于本朝无损。”

    “如此,何人可以出使高丽?”石越爽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身后跟着二人,却是唐康与秦观。众人连忙行礼,潘照临却注视石越,笑道:“可令蔡京为使,二公子为副。”

    “康儿不过一布衣。”石越迟疑道。唐康却面有喜色。

    “加恩未难,副使有九品官足矣。”潘照临笑道。

    “学生也愿同行。”秦观面有羡慕之色。

    “马上就是大比,少游若去高丽,又要蹉跎三年岁月……”

    “科场功名,岂比得上立功边疆?”秦观慨声道。

    石越微睨秦观一眼,笑道:“少游果真不后悔?”

    “绝不后悔。”

    “那我便遂你心愿。”石越又道:“蔡京诚然是个人才,若使之高丽,则杭州事属谁?”

    “杭州之事,规模具在,张商英、李敦敏皆可代之。况且蔡京此人,若一直不得升迁,则必有异志。令他去高丽立功,其必不推辞。”

    “只恐羽翼渐丰,势大难制。”石越皱眉道。于蔡京此人,他一直有深深的戒意。

    潘照临见无旁人,竟是肆无忌惮,淡淡说道:“非汉高不能用韩信、陈平。”

    石越赫然变色,却见众人一脸淡然,连秦观也无异色,他怕越描越黑,当下便只轻描淡写地笑道:“此喻不类。惟蔡京此人,不用可惜,用之可惧。”

    “魏王不能用商鞅,亦不肯诛之,遂为万世之患。”潘照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石越却微微摇头,笑道:“潜光兄越说越不靠谱了,岂可诛无罪之人!”

    次日,驿馆。耶律寅吉一早起来,便被访客的身份给吓了一跳。宋参知政事、太府寺卿石越与卫尉寺卿章惇奉旨前来慰问!履行了种种礼仪,说过种种套话,耶律寅吉正暗暗揣测石越与章惇的来意,却听章惇笑道:“下官闻贵使自南京道来?”

    “正是。”耶律寅吉笑道,却暗生警惕。

    “听说贵国边境戒严,不知是真是假?”章惇又笑问道。

    “确是实情,因有盗贼作乱,故下令边将严防。”这却是早已想好的推辞。

    章惇却似毫不怀疑,只叹了口气,道:“原来贵国也是如此。也好,如此贵使当能体谅……”耶律寅吉莫名其妙地看着章惇,却听石越笑道:“贵使有所不知,我二人奉旨前来,便是想告知贵使,毗邻贵国南京道诸州县,忽发盗贼,悍不可制,官兵正在围剿。本朝问哀的使者、贺新皇登基的使者,只得取道太原,由贵国西京道往中京,为了贵使的安全,也请贵使从贵国西京道返回上京……”

    耶律寅吉顿时呆住了。他想不到宋朝给他来这一手。他来之时,耶律乙辛在上京举兵,手执玉玺,挟持各部落贵人家属,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枢密院事,要为耶律洪基报仇。而耶律濬自是自奉正朔,指耶律乙辛为逆贼。辽国境内,本来各少数部族一向反抗不断,此时更是蠢蠢欲动,不少部族就不再纳贡,反而屯粮备战;西京道杨遵勖一日之内诛杀异己将官四十余名,家属上千,将西京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摆出拥兵自重的架势。这时若使者从西京道过,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风遗尘整理校对。

    “石大人,章大人,在下以为还是从南京道走比较稳当。”耶律寅吉只怔了一下,连忙说道。

    石越与章惇相视一眼,旋即从容问道:“这又是为何?”

    耶律寅吉笑道:“区区几个盗贼,当不至于遮断使路。否则两朝的体面何在?”

    “还是安全要紧。万一有失,体面更是无存。”

    章惇却狐疑道:“莫非西京道……”

    二人如此一唱一和,耶律寅吉何等人物,这时岂能还看不出来?他虽然不知道是哪里露出了破绽,但宋朝君臣既然起了疑心,却终是隐瞒不下去的。若是真的逼着自己从西京道走,那就大势去矣。当下苦笑数声,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敝国西京道盗贼更加猖狂,故此还是走南京道妥当。”

    “原来如此。”石越恍然大悟,顺口道:“昨日贵国魏王遣使……”

    “砰!”饶是耶律寅吉再镇定,这时候也不由大吃一惊,茶碗自手中跌落,砸了个粉碎。

    “贵使……”

    “没事,没事。一时失神,见笑。”耶律寅吉连忙掩饰道,一面正色说道:“耶律乙辛叛逆弑主,无父无君,理当为天下之共敌,还请南朝不要接纳,将其使者遣返中京。”

    “叛逆弑主?”石越与章惇都惊得站了起来。

    “本朝正欲讨伐此叛贼。”耶律寅吉惨然道。

    “这,这……”石越一脸的震惊。章惇却干笑道:“北朝的家务事,本来不容我们置喙,但是玉玺,似乎……”

    “那是逆贼弑主夺玺。正朔何在,天下皆知,一玺何用?想来南朝是礼义之邦,必不至于不顾大义,助纣为虐。”耶律寅吉逼视石越、章惇,慨声道。

    “本朝自不会帮助无父无君之人。”石越断然说道。耶律寅吉稍稍放心,却听石越又道:“只是眼下局势不明,真假难辨。虽然本朝相信贵国新君才是辽国帝室正统,但不能不谨慎。眼下之势,却不知贵国能否迅速控制局势?为防万一逆贼势大不可制,殃及池鱼,敝国欲修缮边境城寨,还望贵国谅解。”

    眼下之势,宋朝自要修边防,辽国也无可奈何。耶律寅吉一念及此,干脆便示以大方,道:“那是贵国之事,自修边防,也是平常。不过区区逆贼,本朝必然克日擒杀,南朝也不必过于紧张。”

    石越暗骂道:“此前怎么就不是平常事?”一面又笑道:“若果真如此,自是幸事。万一有变,还请禀告北朝皇帝陛下,大宋与辽国世为兄弟之邦,愿意帮助皇帝陛下平叛。北朝用兵,必缺兵器、粮草,本朝愿意用弓矢、粮食等物换取贵国的马、牛等物,以互取所需。”

    耶律寅吉心中一凛,这摆明了是趁火打劫,当下推脱道:“此事在下却做不得主,须得皇帝同意。”

    “那是自然。不过本朝弓矢,为天下劲兵,下官私心揣测,贵国皇帝必然不会拒绝这份好意。最近本朝改革官制,财库紧张,一时之间,也无法履行澶渊之盟,每年岁赐,也只能折进这弓矢之中,本朝自当降低价格,以为补偿。还盼贵国能够谅解才是。”

    耶律寅吉心中暗恨,但是形势比人强,却也无可奈何。他却不知道,所谓耶律乙辛的使者,自然是杜撰,但是宋朝的使者,除了一路等着与他同行去见耶律濬,另有两路,却早已分头出发,一路往西京道,一路却是直奔杭州。赵顼给真定府、河间府、太原府等沿边府州守令的密诏,也陆续发出。催文彦博上任的使者,更是不绝于道。

    这等天赐良机,若不趁火打劫,简直便无天理!

    石越一回到太府寺,便命令属下的互市局准备与辽国进行大规模互市的计划,太府寺的官员,低级官员中有不少是白水潭学院毕业的学生,但是七品以上,却几乎全是同情和支持新党的官员,用起来倒还顺手。刚安排妥当,便有人进来禀道:“大人,有个叫程栩的人求见。”

    “程栩?”

    那人显然是收了好处,又道:“这个程栩是市舶局介绍的,是江宁二十家商号联合作保,想组建武装商船队出海的。”说完,见石越还在沉吟,连忙又补充一句,道:“听说是西湖学院的学生。”

    “哦?”石越顿时来了兴趣,笑道:“那便见他一见。”不多时,便见一个年轻人被领了进来。那青年见着石越,赶忙趋前一步,拜道:“学生拜见石大人。”

    “不必多礼。”石越打量着程栩,笑道:“你是西湖学院的学生?”

    “是。学生懂大食语,曾译过夷书。”程栩爽声答道。

    “哦?这可极难得。为何想要组建武装船队?怎的不去考取功名?”石越笑道。

    程栩笑道:“千里求官只为财,通商海外,功名利禄,不逊于东华门戴花。况且,学生总想亲眼见识一下,世界是不是圆的。”石越见他如此坦诚,顿生好感,笑道:“你的船队想去哪里?”

    “学生要比薛世显走得更远。去天竺,去大食,甚至更远。”

    “本朝极少坐海船去天竺者。”

    “正因为少,才有大利润。”

    “你知道海上的风险吗?航路不熟,却是大忌。”

    “在杭州、泉州便能雇到大食人。”

    石越见程栩对答,辞气慷慨,却又不故作夸饰,心中暗暗称赞。又笑道:“为何非要组建武装船队?”

    “一是防海盗,且若去了异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无武器,只恐被人欺生。”

    “那你来见我,却是为何?市舶局不准你建船队吗?”

    “学生已是第三只武装船队,市舶局岂能为难学生?不过是学生仰慕大人令名,所以冒昧求见。同时,学生也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

    程栩迟疑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道:“若有朝一日,学生在证明世界是圆的的航行中遇难,请大人许诺学生,死后能入祀先贤祠。”

    “先贤祠尚未建立。”石越注视程栩,淡然道。

    程栩平静地望着石越,道:“学生以为必会建立。”

    “纵然建立,能否入祀,非私人说了算。取决于公议。”

    “那么学生敢问大人,大人以为若学生因此而死,公议当不当许我入祀?”

    “理所应当入祀!”石越毫不迟疑地答道。

    “如此足矣。”程栩深深一揖,告辞而去。

    石越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知为何,心中竟是生出了一丝妒忌。

    程栩的信心果然得到了验证,兵器研究院爆炸事件四十九天后,忠烈祠与先贤祠终于在此之前建成。在爆炸中死难的士兵自然是进入忠烈祠,忠烈祠还一并请入了宋朝开国以来历次战争死难者的总牌位加以供奉。研究员则被隆重地请入了先贤祠。但是那几个工匠,在几次争论后,终于没有能够入祀先贤祠,而是进入了忠烈祠。这种身份歧视,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改变。甚至连白水潭学院的学生,都不认为死去的工匠可以和他们死去的校友相提并论。入祀先贤祠,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读书人的专利。不过,超乎规格的葬礼——皇帝亲自下诏书表示哀悼,丞相吕惠卿,副丞相王珪、石越等人亲往拜祭,白水潭学院以及汴京市民上万人送葬,数以千计的人写诗哀悼,还有迎入忠烈、先贤二祠的殊荣,都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连《海事商报》这样的报纸,都大加报道,言辞之间,有掩饰不住的羡慕。

    这绝对是一次观念上的大冲击。

    然而石越对于自己的杰作,却不过得意了一天的时间。因为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王雱死了。石珍案早已查清,在皇帝的授意下,司法公正毫无疑问地被破坏了,石珍被流放到归义城,王雱却没有承担任何罪名。对此现实,石越没有任何办法。王雱的死讯传到京师之后,蔡确、李定、常秩等人当天就上表,认为王雱完全有资格入祀先贤祠!

    “故天章阁待制王雱,为建议新法,多有贡献。其文章策论,有数十万言,更非常人能及。其于《老子》、《孟子》二书,更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雱无论学问功业文章,皆有资格入祀先贤祠。”石越用嘲笑的语气说道。

    潘照临都忍不住苦笑:“虽然王元泽才华过人,但是若这样就可以入祀,只怕晏几道这样的才子词人,将来也会有资格进先贤祠。”

    “但我似乎还不能反对。”石越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旁人倒也罢了,蔡确并非不知道内情,怎的也上表!他不怕惹皇上生气吗?”

    “蔡确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坐太久了,很快就会换人,他有什么好怕的?皇帝最多说他太念旧情。这都是给王安石面子。”

    “让王雱入祀先贤祠……”石越喃喃自语道,他实在无法接受这种事实。

    潘照临完全可以体谅石越的心情,但是体谅不等于支持:“不管能不能接受,都没有理由反对。硬要反对的话,代价太高。”石越心烦意乱地站起身来,踱来踱去。“公子,太常寺卿是常秩,韩绛以降,朝中半数以上是王安石的旧人,《新义报》的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连《汴京新闻》的桑充国也是王安石的女婿、王雱的妹夫——左右是在先贤祠加个牌位,不如就认了吧。”潘照临无可奈何地劝道。

    “皇上呢?皇上的意思呢?”

    “皇上与公子只怕是一样的,有些事情既然不便声张,到头来也只好装傻。”

    石越摇摇头,道:“好不容易争来先贤祠,却要便宜王雱,太让人憋气。”

    “世事大抵如此。”

    “罢、罢,我去散散心。”

    石越骑了马离开府邸,一路随意而行,亦不知过了多久,竟然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先贤祠前。这是一座标准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大门正上方高悬一匾,写着“大宋先贤祠”五个大字,是当今皇帝赵顼亲笔手书。石越在门口无声地叹了口气,方走进祠中正殿,在一个蒲团上跪了下来,正要低声祷告,却发现旁边有一个人在那里低着头,无声的哭泣。他定睛望去,原来却是赵岩。石越轻轻叹息一声,低声道:“死者已矣,还须节哀为是。”

    赵岩听到石越说话,吃了一惊,抬头道:“石山长……”

    石越沉着脸,闭上眼睛,低声祈祷。赵岩不敢打扰,只默默望着石越。良久,石越忽然说道:“赵岩,你为何来这里?”“我……”赵岩咬着嘴唇,不肯回答。石越却没有等他的回答,低声道:“你是因为自己发明了黑火药的最佳配方,所以感到内疚吗?”“我……”虽然石越一直闭着眼睛,但是赵岩也没有勇气抬起头来看他。“你是觉得如果不是你,就不会死这么多人,是吗?”石越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忧伤。

    “是。”赵岩低声说道,话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我很恨,为何死的人不是我?”

    “哈哈……”石越睁开眼睛,转过头来望着赵岩,低声苦笑道,他的眼中,有深邃的悲伤。“你都这么自责,我呢?你可知道,其实是我害死他们的!”

    “啊?!”赵岩瞪大了双眼,“山长?”

    “你还记得那年吗?我把你们叫到我的府上——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那一年,在我的劝说下进入兵器研究院的……”

    赵岩叹了口气,道:“这怪不得山长,我们都有一个理想……”

    “是啊,一个理想。赵岩,你知道吗?火药的确很重要,以后,也许要很久以后,但它一定会主宰战场。”石越似乎在和赵岩说话,也似乎是和先贤祠的英灵们解释。“我想得到它,我想利用它的力量。纵然我不能成功,我也要让我们汉人比别人先一步了解它,重视它,使用它!我这么急功近利,所以我想要造出来火炮、火枪,我想用强大火器武装起大宋的军队,保卫我们的文明。”赵岩忽然觉得眼前的石越,非常的脆弱。似乎不再是以前那个光彩照人、温文尔雅的石子明了。他静静地听着,“我想要收复灵武,我想要夺回河套,这样我们才可以打通西域;我想要北伐燕云,我想至少要控制辽东。如果我们能够拥有绝对优势,我们就可以裁军,然后大宋才有可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减税减役!那个时候,我才有足够的资金,在全国广建学校与图书馆!辽国和西夏,就像两根绳子拴在我们脖子上,让人不敢大声喘气。所以,任何有可能帮助我们打败他们的东西,我都想拼命地抓住……”

    “你没有错,山长。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为此牺牲,也是值得的。”赵岩感觉到石越话中的诚恳,他再次被感动了。

    “也许目标没有错,但不代表手段没有错。”石越苦笑道,他使劲地摇头,似乎这样可以让自己舒服一点。“站在我这样的地位,若我选择的道路错了,就会这样——”石越用手指着先贤祠的牌位,惨容道:“许多的生命白白死掉。如果更严重一点,甚至会万死不赎!凭什么我石越就认为自己能有资格做引路人?如果我引导的道路,走向的是一个深渊,那又会如何?我有什么资格,去决定别人的生死?”

    赵岩觉得石越身上,有一种孤独的气息,但是他无法理解石越说的意思。

    “所有人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你没有决定别人的生死,是我们决定了自己的选择。”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赵岩诧异地转过身去,看清来人,怔了一下,唤道:“桑山长。”

    桑充国微微颔首,一面走进殿中,跪在石越身后,低声祷告完毕,才沉声道:“子明,你又何须自责?”

    “你不知道,这完全是我拔苗助长所致!火器研究一直一帆风顺,大家才因此忘记了最基本的安全常识,没有人想到,火药会炸膛,而且会把那么厚的铁管都炸掉!长卿,你不会明白,这完全是报应——畸形发展,最后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积累的太少,却走得太快!这是我的过错。”石越低着头,充满自责。

    但是他说的,无论是桑充国,还是赵岩,都只能似懂非懂。

    “他们很出色,才几年时间,就已经想到可以制造火炮了。而且还懂得制造实心的炮弹和布置碎片的炮弹,他们真的很出色。”石越喃喃道,“可是,不管如何出色,却终究是为了一个错误而死了。他们也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学生!”

    桑充国与赵岩都沉默了,他们不能理解石越。桑充国在这个时候,终于发现自己和石越的差距,原来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他默默地听石越说道:“……我知道了错误,却不知道如何去纠正。我知道要循序渐进,但我不知道如何在急功近利与循序渐进中,找一个平衡点。我不知道那个平衡点在哪里。若想待它自己出现,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不能承受的代价!”石越抬起头来,望着殿中一个个牌位,一个个熟悉与不熟悉的名字,竟是无比的愧疚与迷惘。但是有些东西,是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的。

    沉默良久,赵岩忽然道:“山长,我不知道你的平衡点是什么,这次的悲剧,我虽然很内疚,但是我认为对同学们最好的安慰,便是成功地造出火炮来,把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完……”

    石越爆发的情绪已渐渐平复,他望着赵岩,很久,才说道:“这件事情,等幸存的研究员们精神平复再说吧。”

    “我可以试试。”赵岩抿着嘴道,“之前我一直在试图配制出山长所说的硝化甘油这种东西,试过很多配方,却一直没有明白它的成分是什么。我想暂时中断这个研究,来制造火炮。兵器研究院的试验,有完整的档案记录,我只需要一些精通铸造的研究员配合,再到格物院招募几个新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成功并不会太难。”

    石越知道赵岩非常的出色,他最擅长的事情,便是进行各种试验,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本来配制硝化甘油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但是此时的石越,对于这种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进步,已是变得非常的没有信心。他不能知道,没有各方面的齐头并进,没有扎实的底子,而拼命地进行功利性极强的研究,究竟是福是祸?再次沉默良久,石越终于说道:“我会去找苏大人说说,让你来负责火炮研制。”

    “多谢山长!”赵岩深深揖了一礼。他那种恭敬的态度,竟让桑充国生了一分嫉妒,明明自己才是“山长”,可是两个人在一起时,赵岩口中的“山长”却是指石越,叫自己,却叫“桑山长”!

    石越注视着赵岩清秀的脸庞,忽然轻声说道:“不要太勉强,我不想再看到牺牲。”

    赵岩的眼睛红了,他望了一眼香烟缭绕中的牌位,提高了声音,说道:“不会了,不会再有牺牲了!我保证!”说罢又朝桑充国躬身行了一礼,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石越伫立殿中,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良久,忽然说道:“他比我要伟大。”

    先贤祠与忠烈祠隶属于太常寺,因此负责日常祭祀的人员,非僧非道,而是穿着礼服的官员。但是这些官员中有一部分,是从死者的遗族中挑选出来的,所有二祠官员与吃政府俸禄的官员相似,别有品秩升迁,与一般官员区别了开来。因为朝廷的重视,兼之不断有白水潭的学生、汴京市民、外地赴京的人来上香祭拜,且负责者又有死者遗族,因此照看非常的殷勤。未多久,便有人来殿中察看香油是否足够……那人方进殿中,见着石越与桑充国,不免吓了一跳。须知这二人对于先贤祠的祭官来说,并不陌生。见那个祭官正要上来拜见请安,石越连忙避开,道:“死者为尊。你在这里供奉诸贤英灵,除天子外,不必向任何人参拜。你可见过僧人在释迦牟尼面前向官员叩头的吗?”

    祭官一时却反应不过来,为难地说道:“这……”

    “你是替天子与天下的百姓祭祀英灵,纵然是太子亲至,宰相拜祭,也不能要你拜见。特别在此殿上,更加不可。”

    桑充国也道:“石参政说的是至理。所以朝廷为你们另立品秩,为的就是让你们超然俗品之外,以示对先贤与忠烈的敬崇。”

    “下官明白了。”祭官非常不自在地欠身答道,然后转身去添香油。

    石越望着他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

    “子明,为何叹息?”

    石越默然不语,只是摇头。

    “很多观念一时之间总是难以改变的,只有慢慢培养。若能坚持四五十年,则人们便会习以为常。”桑充国安慰道。

    石越默然良久,走出殿中,仰望天空。一只大鸟从空中掠过,发出一声响彻云霄的清鸣。石越忽然道:“自从云儿死后,我常常会感叹很多事情自己力有未逮。我经常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迷茫。”

    “如果子明你都不能够做到的事情,只怕没有人能做到了。”桑充国诚恳地说道。

    “其实并非如此。令岳、司马君实,甚至苏子瞻、范尧夫,都比我要聪明。”

    “但是普天之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你目光长远。而且我知道,你一心想废除本朝的一些苛政,你是以天下为己任,而非为一己之私利,你始终是个好官。”

    石越忽然在先贤祠的台阶上坐了下来,拍了拍身边的台阶,向桑充国说道:“来,坐。”桑充国目瞪口呆地望着石越,小心翼翼地坐在石越身边,只觉得屁股上一阵冰凉。石越笑道:“好久没有这样放肆过了。”

    “你的压力很大。”桑充国温声说道。

    “是啊。我就像在下一盘棋,我小心翼翼地布局,却发现后面千变万化,未必会完全按照我的心意走。我很怕出错,我输不起这盘棋。”微风吹动石越垂在耳边的一绺头发,石越伸出手轻轻理了一下,又道:“我写了《三代之治》,但我自己都没有指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那个世界实现。也许永远也不能实现。我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步,我要解决本朝冗官、冗兵、冗费三大难题;第二步,我要为华夏日后的良性发展,打下最好的基础……”

    “你已经在做了。”

    “是啊。我已经在做了。在五年之内,我要全面开始官制、军事、财政、交通、教育、司法、农业、工业八个方面的改革,并且要初见成效,这样才能说服皇上坚持下去。将来的大宋,一定要让最多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轻徭薄税,要让文化高度发达,要让国家兵精粮足,充满活力。这里是世界贸易的起点,也是世界贸易的终点,我们制造各种产品,运往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赚取利润,并且将那里的特产带回国内销售。由繁荣的贸易刺激工业的发展,再由工业的发展来支持贸易的繁荣。一旦国家财政得到初步改善,我就可能减轻务农者的税役……”

    “贸易真的这么重要?”

    “贸易的作用,是激发各个层面的活力。我要解决冗官问题,第一步,就是重定官制。先中央,后地方;先职官,后勋爵。一步一步来。先借用司马光的威信,裁并州县,节省开支,也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接下来我就要改变官员的考试、考核制度,慢慢废除荫官。本朝因为荫官太多,所以进士科就歧视其他出身的官员,因为进士科是凭自己的才智考取为官的,所以朝廷也特别重视。但是在官员的磨堪考课中,这种优势太明显了,结果才华取代了政绩,进士科的出身掩盖了一切,我要改变这个弊政,以后大宋官员的升迁惩罚,将主要以政绩决定。本朝还有一大弊政——就是不杀士大夫!”

    “啊?”桑充国吃了一惊,望着石越,眼睛都不再眨动。

    “你不要吃惊,这就是弊政!不杀言事者,才是德政。不杀士大夫,却是十足的弊政。言者无罪的传统要坚持,但是不能扩大。百姓贩卖私盐二十斤就要处死,重罪法适用全国,但是凭什么官员贪污腐败就不判死刑?各级官员贪污得不到有效的制裁,只能依靠自律。本朝一个状元赴任,在途中骗得同年数以十计的金器,士林不以为耻,反引为美谈。朝廷优待士大夫,薪俸优厚,的确使许多人可以廉洁自爱,但是人心苦不知足,只抚不剿,想要吏治澄清,终是空谈。柴贵友是你我旧识,号称清廉,但他在家乡置地千亩,以为我不知道吗?李敦敏清介,杭州官场却骂他是傻子。我如今立足未稳,不便大动,但迟早有一日,我会严厉惩罚那些贪官,纵然不杀士大夫,也要将他们流放到归义城,虽赦不得归。”

    桑充国听石越说起这些内情,不禁耸然动容,道:“只怕镇压解决不了问题。”

    “我自然知道。只不过到时候,压力也一定非常大!所以我现在,根本不敢动,不能动。”

    “到时候我一定站在你这边,便是落得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桑充国淡淡地说道。

    “令岳也曾经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连他那样的人,也没有勇气来直面这个挑战。他担心低层官吏薪俸太低,克剥百姓,所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薪俸,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那些人继续克剥百姓。令岳也无可奈何。因为如果一动,就是犯了众怒。”石越没有正面回应桑充国的话。

    “那也顾不得,义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桑充国坚定地说道。

    “我现在羽翼未成,未可轻飞。”石越一拳砸在石阶上,一丝鲜血从手上流了出来,他却浑然不觉,注视桑充国,说道:“你知道我今天为何来先贤祠吗?”桑充国嘴唇动了动,终是没有说出来。“你以为我是来忏悔的吗?不是。我不过是因为王元泽要入祀先贤祠,心中不平,信步至此而已。进来之后,也不过是触景生情。我不曾想我也会有如此脆弱的时候。”石越苦笑了几声,又道:“但是平心而论,王元泽虽然对我过于心狠,但他其实不是个太坏的人。他只是很可悲。”

    “他做了什么?”桑充国愕然问道。

    石越却没有回答他的话,自顾自地说道:“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可以采用最卑鄙的手段。王元泽的目的如果是对的,如果他能走向成功,那么一定有很多人会赞美他。他毕竟从来没有贪污过,他不择手段打击政敌,主张采用最激烈的方法进行改革,最终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私利,至少他比那些只知道克剥民脂民膏的人要强。令岳的几兄弟,除了令岳一家,王安礼、王安国、王安上,都谈不上清廉,难怪王元泽对他们谈不上多尊敬。”石越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官场上的内情,早已非常的清楚。

    桑充国的脑海中,却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他的大舅子王元泽究竟用了什么“最卑鄙的手段”?

    石越与桑充国在先贤祠交谈的同时,石府却乱成了一团——阿沅不见了!

    自从那日石越将阿沅带回府后,阿沅的情绪就一直不稳定。整个府上,她只愿意见石越与唐康两个人,但每次见面,和石越基本上都是冷言冷语。石府所有的丫环婢子,家丁奴仆,都不喜欢阿沅。梓儿再怎么样三令五申,下人们只觉得梓儿宽大,却越发的觉得阿沅可恶。更何况,阿沅本身不过一个丫头,忽然间被当成了小主人,更让很多人心里不服气。阿沅在石府上,虽然锦衣玉食,却也谈不上什么快乐。虽然石越每日下朝,都会花点时间去陪她,但是几个月来,二人的关系却从不见好转。只有唐康似乎慢慢成了阿沅的朋友,经常会陪她去拜祭楚云儿。但自从唐康与秦观一同前往杭州,成为蔡京的副使,准备出使高丽之后,石府上上下下,除了石越和梓儿,基本就没有人记得还有阿沅这个人存在了。丫头们见着她行礼,都会主动退到十步之后,她偶尔走出房门,无论走到哪里,哪里的欢声笑语就立时中顿,所有的人都会用无比冷漠的神态待她。无论是阿沅自己,还是石府的下人们,都觉得她完全是硬生生地挤入了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

    于是,阿沅终于从石府消失了。丫头们心里几乎是幸灾乐祸地向梓儿报告这件事情,梓儿立时吩咐家人寻找,众人在梓儿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翻遍了府上的每个角落,终是没有找到阿沅。石安派人去楚云儿的墓地打听,也是不得要领。似汴京这么大的城市,若她真有心不让人找到,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时之间,竟连潘照临也束手无策。

    众人抱着各异的心情,一直瞎忙到石越回府,这才七嘴八舌地向石越禀报阿沅失踪的事情。石越顿时也慌了神,但是凭他有多大本事,除非全城大索,否则要找到阿沅,完全没有任何可能。石越一时想起楚云儿对他的嘱托,一时又想起阿沅一个女孩子家,万一有什么差错……竟是欲哭无泪。当下也只能去开封府报官,又派出家人,去杭州打探消息。


如果您喜欢,请把《新宋Ⅱ·权柄2》,方便以后阅读新宋Ⅱ·权柄2第六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宋Ⅱ·权柄2第六节并对新宋Ⅱ·权柄2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