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是德国人卡尔·施奈德。对外的身份是德国知名报社Berlin Allgemeine的海外特派记者,但他同时也是一名十分特别的间谍。”
飞崎一面报告,一面环视四周。
那是一处约五坪大小,四面都是白墙的小房间。在房间中央,设有一张细长的书桌,数名参与会议者围坐在桌子四周。
在座的几乎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飞崎年纪相仿。他们中有人嬉皮笑脸,也有人一脸认真地聆听飞崎的报告。
长桌的一角,一般称之为“上座”的地方,一名年长的清瘦男人坐在那儿。那人年约五十,以日本人来说,他的五官深邃,面容端正,打从会议开始就一直闭着双眼,一语不发,乍看还让人以为他是在打瞌睡。不过……
现场没有一样东西“表里如一”。
这时候要是有个不清楚实情的人偷看这个房间的话,光凭每名与会者的发型,以及西装笔挺的模样,一定会以为这是某个民间企业在进行商务会议。
但事实上,包括报告人飞崎在内,与会者全都是隶属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高级军官。
飞崎弘行少尉。
原则上是如此。
不过,他的职位以及随口说出的资历,其实也都是刻意安排的伪装。此刻在聆听飞崎报告的“同期”,如葛西、宗像、山内、秋元、中濑等人,也都是一样的情况。
而那名年约五旬,坐在上座闭眼聆听报告的清瘦男人,是结城中校。他是飞崎等人的直属长官。昔日是一名优秀间谍的结城中校,在退去间谍的身份之后,不顾陆军内部的强烈反对,独自创设了“陆军间谍培训学校”,通称“D机关”。
最初一年缺乏预算,用陆军停用的鸽舍改建成的破房子充当培训场所,但过了不久,他们已能随意使用参谋总部一直扣住的庞大机密经费。如今他们在东京郊外拥有一栋三层大楼,以此作为根据地。
大楼一楼只挂着一块不起眼的招牌,写着“大东亚文化协会”。
结城中校甚至对掌控其财源的陆军参谋总部严格下令,“不管是谁,都不准穿军装进出。”所以外面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大东亚文化协会”其实是陆军的间谍培训学校。
而这种近乎神经质的伪装,正表现出结城中校培训间谍的初衷。
——间谍是隐形人。
这是结城中校的口头禅。
独自一人留在陌生的外国土地上,融入当地,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收集该国的情报,加以分析,暗中送回国内。这正是一名杰出的间谍应该做的。
“执行任务的时间为五年、十年、二十年,视情况而定,有时甚至得接连好几代人执行任务。间谍让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是任务失败的时候。”
飞崎当初在接受D机关的审核考试时,结城中校凹陷的眼窝深处闪动这晦暗的光芒,如此说道。
你们绝对要舍弃出人头地这种世俗的观念。
成为间谍,就是这样。
低调,不起眼,像影子般的存在。如果这是间谍的一种理想形态,那么卡尔·施奈德就是有着强烈反差的另一种类型。
三年前,卡尔·施奈德以德国知名报社海外特派员的身份赴日,在东京市区内租了一栋两层建筑,连日邀请许多人在家里举办派对。
酒食征逐,纵情狂欢。留声机的音乐一直响到三更半夜,许多艺伎和来路不明、国籍与性别形形色色的自由艺术家,频频在他家中进出。
在这形势紧张的世道,日本宪兵队全面监视着住在东京的外国人,制作了一份详尽且机密的“外国人名录”。
宪兵队对这名行径夸张的德国人相当有意见,他们对施奈德展开了非比寻常的严密调查。最后,宪兵队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书,里面记载了许多不会对外公开的事实,诸如他是极为秘密的纳粹党员,与盖世太保有接触,除了德语外,还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法语、俄语、日语、北京话、广东话,是个语言天才。
“卡尔·施奈德被派来日本,是为了撰写迎合纳粹政权的报道。”
宪兵队员在报告书最后写下一针见血的意见。不过,他们似乎做梦也没想到,这名酒量过人、沉迷女色、喜好奢华、行事作风特别引人注目的德国人,竟然会是一名优秀的间谍。
施奈德之所以会被安上间谍的嫌疑,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契机。
一名被怀疑是共产党员而遭到逮捕的日本人,因耐不住特高警察的严刑拷打,供出了“施奈德”这个名字。
——卡尔·施奈德是为苏联效力的间谍。
起初没人相信他的证词。
施奈德在德国大使馆内有多名好友,常在大使馆进出。而且,他是秘密纳粹党员,还与盖世太保有接触。
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是为德军效力的间谍倒勉强说得通,现在却偏偏说他是苏联的间谍,这怎么可能?
这一定是被逮捕了的人受不了痛苦,为了逃避拷问随口乱说。
这是宪兵队下的结论。
但为了谨慎起见,他们还是严密监视施奈德,结果查出令人惊讶的事实。
施奈德的目的似乎是要查探德国在远东的动向。对日本来说,此时揭发施奈德双面间谍的行径,并无多大的利益可图。倒不如说,此事若公诸于世,反而会被认为日本宪兵队这三年来一直没察觉施奈德的间谍行为,能力大有问题。
还有其他问题。
施奈德不止在德国大使馆吃得开,就算在日本陆军高层也人脉甚广,而且他在各国大使馆和高级军官的妻子当中,也颇受欢迎。要证明他是双面间谍,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一旦证明此事属实,想要保住德国大使和陆军高层的颜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另一方面,苏联大使馆表面上应该也会采取一概不知的态度……
相关人士是“横跨”三国的间谍,“处理”起来格外谨慎。这已是政治问题,远非宪兵队所能处理。
宪兵队与陆军参谋总部和外务省一再进行秘密会议,最后达成协议,认为暗中逮捕施奈德,私下拿他与目前被苏联逮捕的日本俘虏交换,这样的做法就算不是很好,也说得过去。
但在那之前,至少得先掌握施奈德是双面间谍的确凿证据,并“找出”他在日本的联络人和内应。问题是……
要由谁来处理。
这是不能公开的任务,而且万一失败,要背负的责任,光想想就教人害怕。
最后,烫手山芋丢给了D机关。
——这是清理间谍的工作,就由间谍来处理吧。
他们将这棘手的任务丢给D机关时,只说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