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运往秦、凤、成、阶四州的粮食已经有了两批,但王昭远还是觉得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他预测大周百姓如果知道了易货的事情,肯定会蜂拥而至,到时这些粮食肯定不够换的。南唐提税,大周缺粮,这对于蜀国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借此一举改善经济经营、军事力量、国库资本的组成和结构。将民间和官家积存的物资、财富运活起来,这是与民生利、与国生利的大好举措。用粮食换取大量牲畜之后,这便是活粮草。不单是可以直接赶着走,不用花费大量运输人手和费用,而且饲养后还能繁殖优化,利益按倍数增长。
王昭远热心此事,因为这也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现在这个枢密院事的官职是全凭蜀主孟昶和他关系亲密而得到,未曾经过科考,更无对国家立下功劳、做出成绩的事情,所以满朝文武没几个对他服气的。而王昭远也不服朝堂中那些老而不死的奸猾贼胚,他打小就跟随东郭禅师智諲学习,自认满腹才华不输当初的诸葛孔明,只是一直都没有彰显的机会。现在这机会来了,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就此放过。
事实上,蜀民对这种不能当场见利的交易并不热衷。除了广汉一带求到无脸神仙仙语的百姓外,其他地方的百姓基本都是用十斤、二十斤的粮食来敷衍官家。估计他们根本不曾抱希望这粮食还能还回来,更不敢做增值获利的非分之想,都只当是给官府面子主动捐些出来。
面对目前这种情况,王昭远决定亲自前往乐山县督促民粮官营的事情。虽然路途颇远,但带着两个舞妓在马车里,一路肆意欢愉,倒也不觉得气闷、无聊。
到了乐山县,马车只是在县衙门口稍停了一小会儿。王昭远掀帘探头看了看冷冷清清的收粮开抵券的官家临设点,便马上缩回车子里,跟车夫说了句:“还是先去正觉寺吧。”
正觉寺,也就是现在的乌尤寺,为佛教禅宗寺庙。这寺庙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巧妙。一般而言,隋唐之前的寺庙只是选地上有很多说法,布局上却是不讲究风水格局的。正觉寺的选地不用多说,它位处乐山县东岸,与乐山大佛并列,前有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铜河(岷江)三流交汇,为西佛乘东流、慈悲至天下之势。但是后世宋代的蜀中风水大师郭人显看过正觉寺的布局后说,此寺建乌尤山顶,七殿联衔,下踏三水,在建筑布置上用了“七星跃三才”的风水格局。这种格局用在世俗之家,是可以让数代子孙登天地高绝、人中极位的。而用在寺院、道观、学院等地,却是在影响天下人的思想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东郭禅师智諲就出家在正觉寺中,为客堂的大知客僧,掌管着全寺内外日常事务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做这种事情的大和尚很少在佛典研究、经文剖析上下工夫,反倒是对俗世中的待客结交、礼数规矩无不精通。
那王昭远原本是智諲的差使僧童,家中本指望他跟在智諲大和尚背后学些佛典和妙文。但王昭远在这里除了认识了更多的字外,便是学会了些待客结交中见机行事、阿谀奉承的一套。所以有一次孟昶来正觉寺,见他行事机敏、善解人意,很是投自己的心思喜好,从此便将其带在身边作为亲信。这王昭远虽然未曾在治国大计上建功立业,但在孟昶的私人生活上却是尽心钻营、花样百出。另外,王昭远在寺庙中时接触到三教九流各种人色,练得一副好口才,拍马加吹嘘的一套无出其右。而这一套对于孟昶而言,就像精神毒品,很是依赖。因此他坚信王昭远是世之奇才、国之栋梁,未作细致考虑就将枢密院事那样的军机大任委任给他。
王昭远出现失落感和危机感,是从孟昶宠信花蕊夫人之后开始的。这时王昭远在孟昶心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而毋昭裔、赵崇祯则强势地卷土重来,明目张胆地与王昭远争夺孟昶的信任和朝中重任,很明显是有要将他推倒的企图。这两人之所以能如此肆无忌惮,那是仗了花蕊夫人的势力,那花蕊夫人的父亲徐国璋与这两人是多年好友。再有就是那个申道士,虽然他与毋、赵二人不是太合拍,但他手段更加厉害,直接抓住了皇上下半身的快感和寻求长寿的奢望。试想在这世上,只要是个男人,最大的享受和快活不就在那个点上吗?只要是个皇上,谁不想长命百岁、万寿无疆?这些情况带来的压力,逼迫得王昭远必须有所行动,瞅准机会,以一桩辉煌的功业来稳定自己的位置。
从王昭远的思路和做法来看,在当时肯定是会被认为不务正业。枢密院专管军机大事,他却改行来做生意。不单把户部三司各处衙门变成了打白条的收购点,而且将蜀军变成运输队,将军事上的边关重镇变成易货市场,而且他下一步的打算还要建牲畜良种培养和规模饲养。如果这些目的和计划都一步步达到了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抵券交易市场便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其实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说,这王昭远不是个疯子而是个天才。他运用了政府力量、军队力量,打着白条、做着外贸,科技养殖、进军证券,无一样不是开先河。但这个天才的种种天才做法也是被逼出来的,本来那个巨大宝藏的讯息是他得到后献给蜀皇的。可蜀皇拿到这讯息后竟然是交给了赵崇祯,让他手下的不问源馆去操作。这样一来,就算那讯息最终有所巨获,他也只是个传递消息的中间人而已,头功怎么都落不到他头上。
大动作者必有大顾虑,王昭远也不例外。所有的策划如果成功,那他得到的必然是尊崇的地位和至上的荣耀。可一旦什么地方出现了差错,那地位、荣耀还在其次,身家性命能否保住都是问题。别人做什么事都有靠山退路,而他独自身在朝中,上层构筑中无世交、无至友,只有蜀皇孟昶目前还给他罩着。可一旦蜀皇耳根一软,将自己一甩不管,那朝堂上下几乎个个都是想搞掉自己的。因此他必须找到一条后路,或者一座更加稳妥的靠山。所以他要来找智諲和尚,他觉得智諲和尚在这方面会给自己更好的建议和指点。
心中想着,不觉之间已到正觉寺前。王昭远下车之后也不要别人相陪,让手下都在寺外等候,自己则拾级而上直奔山门殿堂,去找智諲和尚。
但王昭远根本没有想到,当自己将计划和想法告诉给智諲和尚后,迎来的却是一盆凉水。
“昭远啊,这无本买卖的想法听着如花似锦很是诱人。但事实上根本无先例证明此事可行,其中所存风险很大,变数极多。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将你所说的易货、畜养都事先仔细考察过,这方面你完全是外行,就算自己不去亲自做些事情,至少也该找些内行来请教帮忙呀。如果就这么随便一想、信口一说,那这事情铁定是成不了的。这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盆中学泳,到头来必定会出大乱子。”智諲和尚在听完王昭远的一番陈述后,不由地皱着眉头、纠着脸,还不停拍打自己光光的大脑袋。
“师父,我是在模仿你以往的做法呀,你怎么说没有先例的?”王昭远赶紧辩解。
“唉,我那套借用信徒钱财置办庙产然后生财分利的方法是有很大把握的,而且小打小闹不会伤筋动骨。但即便这样也因为天灾人祸出过意外,比如说山脚处的果园就曾三年无收,渡江佛船才置办几天就被三江旋流卷翻,这些都是血本无归的投入。另外,佛寺与官家又不同,即便最后本钱还不出来,信徒也不会太与佛家之人计较。有的只当是捐给庙里的,有的只需我们给他们家中做些祈福佛事便抵算了。而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则不然,干系太过重大,一旦出个差错便是皇家丧失诚信、官家巧夺民财的罪名。最终搞得百姓积愤爆发,国家会出大乱子的。”智諲和尚的见识果然非王昭远可比。
“可是师父,离弓之矢难回头,昭远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民资官营、边关易货之事操作过了半程,目前尚且顺利。但我最近也是心中忐忑,觉得似有不妥之事要发生。所以这才来找师父解惑、辟难。”
“那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在事情未成的情况下,甚至发生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保住你无碍呢?”智諲反问王昭远。
“我觉得要想无碍必须得有靠山,就算没有稳固靠山,至少也该留条退路。到时候大不了我官不做了,带着钱财回家过舒服日子去。”王昭远话说得真的很没水平,口气就如同市井泼皮一般。
“怎么,连皇上那靠山都撑不住你?”智諲只是淡然一问,语气中并未显出太多奇怪和意外。
“如今是花颤山摇,皇上真的是靠不住了。”王昭远毫不避讳地倒出心中哀怨。
智諲轻叹一声,没有说话,而是往楼栏那边走了两步。他目光眺望远处的山山水水,似要从中找出可行的步骤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