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乔靖夫 本章:后记

    九十年代兴起的“综合格斗技”(Mixed Martial Arts)拳赛,我一度非常着迷。

    这儿有必要解释一下:“综合格斗赛”的前身,是巴西一种名为“Vale Tudo”的比赛,这葡文翻译过来就是“anything goes”,“什么都可以用”的意思,指在最低限度的规则限制之下格斗,拳手要具有站立能拳打脚踢肘膝摔投,躺地亦能压制纠缠擒锁殴击的全面战力。换言之就是在最自由(也可说最残酷)的擂台上,决出真正最强的武者和流派。

    ——当然,到了后来演变成“综合格斗赛”,已经加入很多安全规则,现已成为一种规范而系统化的搏击竞技。

    我最爱看的是日本的“Pride FC”格斗赛。这比赛因为规模大观众多,网罗当时世界各国的顶尖高手,加上日本人的制作特别懂得营造气氛,每次有重要赛事时,我都深深感受到那种“我正在看着世界上最强的男人们比试”的感觉。今天“Pride FC”已经停办了,但直到现在,每次用MP3听到比赛开场曲那“砰!砰!砰砰!”的鼓声时,都有些心跳加速。

    “Pride FC”每年有“Grand Prix”总决赛,以多轮淘汰赛事,决出当年的世界第一强者。这比赛有一个非常简单又震撼的宣传句:“1/6,000,000,000”。

    六十亿分之一,意思当然是说:全世界六十亿人,冠军只有一个。

    用这个方式来表达“天下无敌”的概念,多么令人印象深刻。

    ※※※

    写作,当然有很辛苦/苦恼的时候,但大体上对我来说还是一件乐事。而写这部《武道狂之诗》,更感觉到过去不曾有的快乐。

    过去多写悲剧,例如《杀禅》。那感觉,就像不断雕刻一块巨大的石头,直到要把它削得一点都不剩,只余下一股空虚的叹息。老实说,有些时候,写得自己都有轻微的情绪沉郁。

    然而这部《武道狂之诗》,正好相反。

    故事主线虽然是讲“复仇”,但是书里我更着重去写的,是武者那不屈的魂魄。当挥笔时,感觉像生起一股奋发向上的正能量,不断提振着我的精神。

    我非常希望,这股火热的能量,也能够透过文字感染到各位读友。

    尤其是在今年,大家这么艰难的年头。

    ※※※

    关于书中讲述“太极拳”的创立说法,有必要略为解释一下。

    现实中“太极拳”的始创源流,直到目前还有很大争议。相关的说法一直甚多,单是我手上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许禹生着)里面就列有多个版本,包括唐代许宣平、唐代李道子、梁代程灵洗、殷利亨等等所传,又或是元末张三丰创拳等多种说法。

    不同版本,甚至往往出现同名人物,年代却相隔了几百年,比如张三丰,有说是元末明初人,另一版本又说他活在宋徽宗时代;写《太极拳论》的王宗岳,一时是元朝人,一时又是明朝人……比较能够肯定确实无误的,只是清代杨露蝉学河南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再衍生近代多个“太极拳”流派这段历史。

    我写这本书,虽然着力找了很多真实的资料,但毕竟它仍然只是一部小说,目的不在于考究。关于武当派和“太极拳”源流的设定与描写,自然是以故事情节为先。我取用“武当派张三丰祖师创太极”这个说法,不免有少许是根据武侠小说经典的传统,但更主要还是创作上的考虑。各位武术历史研究者,不要找我来开刀。

    此外我在这部书里,写了许多真实存在的武林门派(以后还会写更多)。武侠小说写江湖恩怨和斗争,书中出现的各门派,自然有高低正邪的分别,亦都是为了情节所需,并无刻意抬高或贬损现实里哪一派武术的意图。这种借用,其实绝大多数的武侠小说都不可能避免。希望各位相关武林人士,读了后多多包涵。

    ※※※

    本卷成书之后不久,传来武侠前辈巨人梁羽生逝世的消息。我虽不算梁老的书迷,但他无疑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风气之先,我们所有后来的,都要向他说一句感谢。

    特此向梁老致敬。

    ※※※

    在卷一的后记里,我竟忘了向一位最重要的人物致敬。

    他应该是全世界最出名的“武道狂”。

    他留下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包括这部《武道狂之诗》的创作概念。

    除了他,还有谁?

    我们的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

    乔靖夫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二日


如果您喜欢,请把《武道狂之诗02 蜀都战歌》,方便以后阅读武道狂之诗02 蜀都战歌后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道狂之诗02 蜀都战歌后记并对武道狂之诗02 蜀都战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