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凤歌 本章: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

    乐之扬一口气走出二十多里,心情稍稍平静了一些,不知为何,一看见叶灵苏的眼神,他就心中刺痛,只想走得越远越好。

    自从出了 “周流八极阵”,乐之扬脱胎换骨,内息绵长,奔 走巳久,真气不弱反强。他体内气机鼓荡,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啸,啸声冲天而起,远近数里都能听到。

    如此奔走长啸,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乐之扬只觉真气如流, 忽地冒出一个念头:“我的真气为何变逆为正? ”

    他努力回想当时的情形,先是“周流八劲”涌入,将逆气逼 到丹田,正难受的当儿,忽又听到一个声音,指点他导引真气,

    冲开周身百穴,进入玄妙境界,待到醒来之时,一身真气已然变为顺势。

    “说话的那人是谁? ”乐之扬只觉蹊跷,但觉真气变化,―定和那内功心法有关,他回想心法,又将真气运转一遍,但觉真气鼓荡、畅行无阻,真气逆行时的种种不快,至此扫荡一空,一去不回了。

    乐之扬满满惑,思索不透,只好继续向前。奔行一日一夜, 到了京城郊外,他换过道抱,返回阳明观,却听说席应真应召入宫,不在观里。道清听说他回来,赶到云房,连声道喜。

    乐之扬怪道:“喜从何来? ”道清笑道:“太孙召你去东宫呢,这算不算大喜? ”

    “太孙? ”乐之扬一愣,“他召了我了?”

    “是啊。”道清眉开眼笑,“前两天太孙派人请你入宫,老神仙说你有事出行,把那公公挡了回去。好师弟,你如今回来,还是早早前往东宫,太孙可是未来的皇上,万万怠慢不得啊。” 乐之扬想到伴读差使,便觉十分头痛,只好说:“东宫在哪儿, 我去求见。”道清摆手笑道:“东宫哪儿是想去就去的,先得写好折子,太孙看了,自会召你入宫。”

    乐之扬无法,只好写了一封折子,说明因事远出,至今方回,太孙如果有暇,还请赐见云云。写完派小道士送到东宫。

    不久小道士回来,随行还有一个太监,手持一封手谕,乐之扬展开一看,正是朱允炆所写,令其明曰一早,前往东宫陪侍。

    ―夜无话,次日乐之扬起一个大早.漱洗穿衣,吃过早饭,便有东宫的马车来门外迎接。东宫地处紫禁城东面,与皇帝所住 的宫城仅有一墙之隔,到了宫外,换乘小轿,从侧门入宫,到了一面照壁之前,方才下轿行走。

    走了百十步,忽然听见笑声,太监指引之下,乐之扬进入一间书房,但见朱允炆坐在上首,正和三人说笑。其中一个是黄子澄, 另有两个文官,一个年过五旬,国字脸脸,须髯丰茂,另一个四十出头,面如冠玉,风采高雅。

    朱允炆看见乐之扬,站起身来,拍手笑道:“道灵仙长来了。" 乐之扬上前一步,合十行礼。

    "放肆。"黄子澄面露不快,“见了太孙,怎么不行大礼? ” 乐之扬笑道:“黄大人是俗家人,行的是俗家之礼,小道方外之人, 行的自然是方外之礼。”

    黄子澄正要反驳,朱允炆摆手说:“罢了,老神仙见了圣上, 照样稽首而已。”黄子澄冷笑道:“他小小年纪,无功无德,怎能和老神仙相比? ”

    朱允炆笑笑,指那国字脸的官儿说:“这一位是齐泰齐大人, 现在兵部任职。"又指那高雅官儿,“这一位卓敬卓大人,官居户部侍郎,这二位虽说不是伴读,可是学识精深,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乐之扬向二人施礼。卓敬打量他一眼,忽而笑道:“太孙殿下, 看见道灵仙长,我忽然想到一件怪事。”

    朱允炆笑道:“什么怪事,说来听听? ”卓敬道:“下官乡里有一户农家,去年猪栏里多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狗。乡亲们都很奇怪,议论说:‘道是狗养的,又是猪的种,道是猪生的,又是狗的种’。”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黄子澄故意问道:“此事十分有趣, 但不知跟道灵仙长有何关系? ”卓敬笑道:“‘道是’不就是‘道士’么?”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原来,朱允炆恼恨乐之扬当日压过自己的风头,授意三个心腹,设法羞辱于他,殿中的道士只有一个,卓敬说的这个笑话, 暗示乐之扬不过是猪狗之徒。

    乐之扬心中气恼,脸上却不动声色:“这么说起来,小道这两日也遇上了一件怪事。”三个官儿对望一眼,均是微微冷笑。 乐之扬视若无睹,接着说道:“我住一家客栈忽听一个客人和店主人吵闹,上去一瞧,却见马圈里多了一头毛驴。”

    “何足为奇。”黄子澄冷笑道,“马圈里就不能养驴么?乐 之扬笑道:“驴是能养的。可是客人说了,他关在马圈里的明明是一匹马,一夜之间,怎么就变成驴了? ”卓敬接口笑道:“必是店主人偷梁换柱,用驴换了马。”

    乐之扬笑道;“客人也这么说,店主人却自有道理,他说:‘客官有所不知,你看这个驴字,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户,你这马 所以变成了驴,一定是去户部当了官儿的。’"

    殿中一时寂然,卓敬脸色铁青,冷笑道:“照仙长的说法, 我户部官儿都是驴么? ”乐之扬笑道:“不敢,这话又不是小道 说的,而是那一位店主人说的。”

    卓敬发作不得,心中好不气闷。朱允炆见他失利,也觉不快, 向齐泰使个眼色。后者手拈胡须,微微笑道:“下官昨日想到一 个上联,冥思苦想,始终没有下联,仙长学问了得,还请为下官 想一想这个下联。”

    乐之扬心中大骂:老子又不是书生,有个狗屁学问,对个 狗屈对联?可齐泰指名道姓,若不接招,更惹耻笑。当下只好硬 起头皮说:“小道才疏学浅,只怕对不上来。”

    “不妨,你先听上联。”齐泰笑了笑,大声说道,“上联是:‘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众人大笑,卓敬挑起大拇指,啧啧赞道:“齐大人好上联。” 乐之扬心中大怒,“对锯”即“对句”,这个上联分明骂自己是猴子,若是对对子,甘拜下风也无不可,既然是骂人,那可万万不能输给这老畜生。一念及此,忽然想起先前说过的笑话,脑中灵光一闪,笑喀嘻说道:“齐大人,我下联有了,只是多有冒犯。” 齐泰心中惊疑,强笑道:“无妨,下官必不见怪。”乐之扬微 微一笑’朗声说道:“一驴陷足淤泥里,老畜生如何出蹄? ” 众人呆了呆,忽地齐声叫“好”,唯独齐泰一张脸涨红发紫, 勉强挤出笑脸,却比哭还难看。朱允炆瞅他一眼,笑道:“齐大人不要生气,这上下二联真是绝配,出蹄、对锅,当真妙极,无怪圣上另眼相看,仙长果然才智不凡。”

    “不敢,不敢。”乐之扬笑道,“不过运气罢了。”

    三个文官连折两阵,锐气尽扫,朱允炆也知三人不是对手, 再斗下去,更添羞辱,当下掉转话头,论起学问。

    黄子澄三人都是当今大儒,若论读书多寡,乐之扬及不上他们一个零头,可他颇有几分歪才,又没有礼教约束,对于任何学问, 总有独到见解。三个懦生听他邪说外道,均是怒气冲脑,可是辩驳起来,乐之扬诡辩不穷,往往三言两句,堵得三人哑口无言。

    朱允炆虽觉这小子离经叛道,可是言论新奇,颇能消愁解闷, 故也任其发挥,并不加阻拦。起初两人只论学问,过了几日,稍稍涉及政事。说到四书五经,乐之扬不过一个草包,可是处理政务, 颇有些天分,任何疑难到他手里,总能想出妥善法子。朱允炆按他说的批复奏章,朱元璋鲜有改动,若是黄子澄等人的主意,往往被老皇帝骂得狗血淋头。久而久之,朱允炆对乐之扬观感大变, 甚至于生出依赖之心。

    黄子澄等人妒恨交迸,东宫里的太傅、伴读,均是八股出身的大儒,酸味相投、串通一气,将皇太孙视为禁脔,决计不容他人染指。更何况乐之扬一个道士,不通儒术,少年得志。众儒生小考大考,熬得须发斑白,方才到此地位,一个小小道士,无功无德,焉能一步登天。

    因此缘故,儒生们百般刁难,处处跟乐之扬作对。徐府赴宴之事,早已传遍朝野,黄子澄逮住此事,大做文章,在朱允炆面前加油添醋,将乐之扬说成是燕王府的奸细。

    诸王之中,朱允炆最忌晋王、燕王和宁王,三王镇守北方,手握大明朝一半的精兵强将。而在三王之中,燕王英武绝伦,更是朱允炆的眼中钉、心头刺,故而听了儒生们的挑拨。朱允炆心生忧虑,又和乐之扬疏远起来。

    乐之扬明白皇太孙的心思,乐得清闲,得过且过。朱允炆不问,他也决不多说,儒生们若是挑衅,他也绝不客气,文来文对, 武来武对。说到冷嘲热讽的本亊,十个大明朝的状元也不是他的对手。

    十余日一晃即过,席应真留在禁城,始终不出。乐之扬百无聊赖,便以练功为乐。修炼已久,他发现,一身真气虽说变正为逆, 可只要反吹《周天灵飞曲》,仍可使得真气逆转。毎次逆行之际, 真气奔流如火,灼热难当。这时,只要修炼神秘人所传的心法, 真气又会转为顺势,漫如凉水,侵润百穴。

    如此忽正忽逆、时冷时热,乐之扬只觉有趣,反复导引真气, 直到顺逆、冷热随心所欲。这么朝夕苦练,体内的真气越积越厚, 似乎每日都有精进,乐之扬大受鼓舞,于是修炼更勤。

    这一日夜里,他吹起《周天灵飞曲》正吹了一遍,又反吹了一遍,等到真气逆行了一个周天,忽又放下笛子,练起神秘人所传心法。真气顺势而行,走到“百会穴”时,头顶突地一跳, 真气忽然变快,钻入小腹丹田,乐之扬尚未还过神来,那股真气 转了一转,忽又分为两股,从丹田之中流了出来。

    两股真气一冷一热,一柔一刚,穿过会阴,直抵脚心。在涌泉穴盘旋时许,直到冷者变热、热者变冷,才又双双流回,在“命门穴”汇合,顺着背脊直冲后颈。过了 “玉枕穴”,忽又一分为二, 热气冲上头顶,冷气顺着舌尖流入咽喉,那感觉就像是三伏天喝下一杯冰雪水,畅快之极,难以言喻。

    真气忽集忽分,忽冷忽热,乐之扬惊奇之余,又觉十分不解, 浑不知无意之中突破瓶颈、修为精进,时下水火相济、龙虎交媾, —身之中造化阴阳,正是自古练气士梦寐以求的秘境。

    久而久之,乐之扬只觉身轻意爽,飘飘欲举,四面至幽至寂,眼前大放光明。寂静中,他的知觉变得异常敏锐,尤其一双耳朵, 数十丈之外,花落鸟飞,无不清晰可闻。

    霎时间,乐之扬的心里涌起一股喜悦,活泼泼,亮堂堂,正如佛经里所说:“见大光明、得大欢喜”,这一股欢喜满足,绝非语言所能形容。

    又过良久,乐之扬收功起身,凝神内照,只觉神满气足,阴柔、阳刚两股真气有如两股泉水,随他心意,分合自如。

    乐之扬察看一阵,忽又想起《剑胆录》里的《夜雨神针谱》, 寻思道:“针谱里说,若要发出神针,必须‘刚劲为弓背,柔劲 为弓弦’,我如今有了阳刚、阴柔两股真气,何不试试这个法子? ”

    他走出云房,来到一棵松树下方,一掌拍中树干,松针零落如雨。乐之扬袖袍一拂,收起松针,取了一枚,依照针谱上的法子发出,嗤的一声,松针飞出一丈多远,钉在墙壁之上。

    乐之扬又惊又喜,试想松针何等轻飘,若非这个法子,飞出三尺也难,如果换了金针,岂不一发伤人?

    庭中草木茂盛、蚊虫甚多,乐之扬耳力精进,听其声,知其形,纵在暗夜之中,也能听出飞虫的方位。他取了一枚松针,射 向一只飞蛾,谁知用力过猛,松针落空,与蛾子掠身而过。

    乐之扬并不气饭,听声辨位,接着试针。起初屡射屡空,试了一百余次,忽地开窍,把握住轻重缓急,一扬手,松针电射而出, 将一只飞蛾钉在树上。

    从此之后,乐之扬一发不可收拾,嗤嗤嗤接连发针,起初二 十针方能射中一只蛾子,到了后来,七八针就能射中一只蚊子。

    这么忘我苦练,不知不觉,天已大亮,阳光照入庭院,乐之扬定眼一瞧,地上密密麻麻尽是飞蛾蚊虫,均被松针刺穿,统统僵伏在地。

    乐之扬小睡了一会儿,兴致不减,又到阳明观后的树林里射 杀苍蝇。不过两日工夫,林中的苍蝇几乎绝迹。这么昼夜苦练, 手法越见精妙,松针一旦发出,十只飞虫之中,不过两三只能够 脱身。乐之扬望着满地虫尸,心中大为得意,暗想:“比起金针, 松针更好,金针稍一不慎便会伤人,松针固然能射杀虫子,射中人体,顶多不过刺入寸许,即可制住穴道,又不会伤人性命。” 意想及此,他断了打造“夜雨神针”的念头,采集一袋松针 随身携带。殊不知夜雨神针”出自“穷儒”公羊羽的“碧微箭”, 当年公羊羽用的正是松针。后来云殊为了征战杀敌,将松针变为金针。金针杀人固然厉害,可是比起“碧微箭”来,却少了几分 潇洒写意,乐之扬舍金就木,返璞归真,一扫“夜雨神针”的戾气,大合“碧微箭”的法意。

    这一日,朱允炆派人传召。乐之扬进了东宫,未到书房,忽听一阵琴声,弹的是一支《月儿高》。乐之扬凝神细听,但觉指法尚可,意境却是平平,若与朱微相比,远不及小公主一个零头。

    乐之扬边听边走,进入书房,但见抚琴的是一个中年乐师, 黄子澄等人站在一边,见他进来,头也不抬。朱允炆坐在书桌之后, 望着抚琴男子微微皱眉。

    乐师一曲奏罢,站起身来,抖索索退到一边。朱允炆沉默片刻忽道:“黄先生,你听这曲子如何? ”

    “听来甚好。”黄子澄恭声答道,"中正平和、不怨不伤,正 如孔子闻诏,听此一曲,三月不知肉味。”

    朱允炆将信将疑,乐之扬却忍不住笑出声来,黄子澄不悦道: “你笑什么? ”乐之扬笑道:“我笑这孔夫子当真可怜。”

    “大胆。”黄子澄怒道,“孔圣先师,也是你随便污蔑的么? ” 乐之扬笑道:“我说他可怜就是污蔑,黄大人害他老人家一辈子吃素,却又算是什么? ”

    黄子澄一愣:“你胡说什么? ”乐之扬笑道:“这支琴曲平常得很,别说琴中无心、曲中无魂,一头一尾还弹错了调子,‘黄钟’ 弹成了 “林钟”,‘南吕’弹成了 ‘姑洗’。这样的曲子,孔夫子也能三月不知肉味,那么听了真正的好曲子,那还不吃一辈子素么?

    黄子澄面皮涨紫,好比酱爆猪肝。齐泰厉声喝道:“小道士大言不渐,你倒说说,什么样的曲子才是好曲子? ”乐之扬笑了笑,淡淡说道:“宝辉公主就弹得很好。”

    一群官儿面面相对,一时说不出话来。朱允炆叹一口气,说 道:“十三姑的琴技自然是好的,但她身为公主,不能参加‘乐道大会’”

    乐之扬一愣,看那乐师,暗暗纳闷:这样的货色也要参加乐 道大会?转眼一瞧,忽见黄子澄神色局促,心中忽地敞亮:“是了, 这个乐师,一定是他举荐给太孙的。老小子不懂装懂,明明一窍不通,偏又喜欢卖弄。若派他的人选,非得输掉裤子不可。”

    忽听朱允炆又说:“道灵,听说你的笛技精妙,曾与十三姑合奏过? ”乐之扬道:“精妙不敢,粗通罢了。”朱允炆说道:“此 次乐道大会,皇亲国戚均要派出乐师,我身为太孙,自也不能落人之后。近日挑选的几个乐师,均是不合圣上之意。你说得对, 乐道大会第一轮,要比六种乐器,若连古琴也弹不好,其他的就不用提了。”

    黄子澄垂头丧气,挥一挥手,那个乐师默默退了出去。朱允炆又问:“道灵,你可有合适的人选么? ”乐之扬一愣,摇头说: “没有。”朱允炆叹一口气,脸上流露失望之色。

    乐之扬见他神悄,不由心想:“这皇太孙为人不坏,可惜性情懦弱,偏听偏信,加上身边一群儒生,天天之乎者也,故而软弱之外,又多了几分迂腐,他若当了皇帝,只怕有点儿不妙,朱允坟沉默一时,又说:“道灵,今日召你前来,实是圣上要来东宫巡视,你身为东宫伴读,可不要出什么纰漏。”

    他说得含蓄,乐之扬却明白话中深意,所谓不出纰漏,正是要他谨言慎行、不得多嘴多舌,当下笑道:“太孙放心,小道决不妄言。”

    朱允炆见他识趣,稍稍心安。这时一个太监入内.报道:“圣驾到了。"朱允炆应声起立,正了正衣冠,率领僚属前往迎接。

    到了宫门,一队人马迤逦而入。朱元璋高高在上,坐着一乘步辇,朱微在他身边服侍。她目光转动,看见乐之扬,雪白的双颊染上一抹红霞。两人的目光一触即分,小公主有意无意地转过目光,呆呆望着远处的飞檐。

    乐之扬心冷如冰,明知朱微有意避嫌,仍觉一阵说不出的难受。这时,朱元璋将手一扬,队伍停了下来,步辇四周,有如众星拱月,围着若干男子,个个鲜衣怒马、气势轩昂,其中几个乐之扬也认识,一是燕王朱棣,二是宁王朱权,蜀王朱椿也在其列。

    朱棣身边,一个胖大男子与他并辔同行,年纪已然不轻,生得细眉长须、笑脸团团,从头到脚一团和气。两人身后跟着一个四旬男子,黑须长脸,目光冷峻,只看相貌,倒与朱元璋十分相似。 而在蜀王之后、宁王之前,又有四个年轻男子,挽缗勒马,一团傲气,看其袍也是藩王一流。

    乐之扬粗粗一数,着藩王服饰的约有九个,不由心想:“道衍说朱元玮儿子众多,势力最大的共有九个。看这数目,莫非就 是九大藩王,这帮王爷齐聚东宫,朱元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不但乐之扬迷惑,朱允炆也感意外,愣了一下,上前拜倒, 说道:“孙儿恭迎圣驾,拜见各位王叔……”正要磕头,朱元璋一摆手,冷冷道:“免礼了,起来吧! ”

    朱允炆应声站起,忽听朱元璋又说:“你是朕的太孙,将来的皇帝,按理说,你的叔父们改向你磕头才对。”

    九大藩王均是一愣,胖大男子呵呵一笑,当先跳下马来,扑通跪倒,笑嘻嘻说道:“晋王朱柄,拜见太孙殿下…”朱允炆慌忙上前,连声说:“三叔请起,三叔请起……”正要搀扶,忽听 朱元璋说道:“扶什么?让他跪,将来你是君,他是臣,臣子跪 皇帝,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边说,一边看向诸王,目光森冷, 凛凛逼人。

    老皇帝目光所及,藩王们纷纷下马,一字排开,齐整整跪在 朱允玟的面前。这一下来得突然,朱允炆先是一惊,接着又是一阵狂喜,望着眼前一排人头,莫名地激动起来,双拳紧握,浑身发抖。要知道,这些藩王一向自大,常以叔父自居,除了少数几人,其他人见了太孙多无礼数,如此齐齐跪拜,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东宫门前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旗帜,发出猎猎之声。跪了一盏茶工夫,朱元璋方才说道:“起来吧。”

    九王这才站起身来,一个个低眉顺眼、神气狼狈,活似一群打败了的公鸡。朱元璋扫过众人,冷笑说道:“我知道,你们九个, ―向对太孙十分无礼。以前的,朕过往不究,从今往后,藩王就是藩王,皇上就是皇上。朕归天以后,你们对待太孙,就如对朕—样,有人胆敢作乱,天下之人,当可鸣鼓而击之。”

    诸王随驾前来,万不料朱元璋会来这一手,一时人人发呆, 不知如何回答。朱元璋面露不快,厉声喝问:“听见了么? ”

    诸王应声一惊,纷纷答道:“听见了。”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乐之扬只从声音里面,就能听出这九个人各怀主意。朱元璋比他精明十倍,自也听出不对,脸色一沉,冷冷道:“你们不用骑马,随我步行入宫。”

    诸王无可奈何弃马步行。乐之扬正要跟上,忽听有人叫喊, 回头一看,只见席应真从一乘小轿中探出头来,慌忙迎了上去。

    大半月不见,老道士的面容越发枯搞。乐之扬看出他油尽灯 枯,心中不胜难过,席应真看出他的心思,笑道:“放心,一时 半会儿还死不了,唔,这些日子,你还好么? ”

    乐之扬小声说:“我遇上一些奇事,正要跟你商量。”席应真看了看四周,笑道:“过了今日,我要回阳明观住上几天,那时再说不迟。”乐之扬默默点头,跟在小轿后面。

    到了东宫正殿,朱元璋斜倚步辇,随口说道:“允炆,你近来学问精进,奏章也批得不错,从今往后,除了生杀赏罚,其他的奏章不用给朕看了。”

    他口中夸赞孙子,双眼却扫过九个儿子。那九人都是一方诸侯,面对老皇帝的目光,却一个个缩头缩脑、噤若寒蝉。晋王为诸王之首,忙笑道:“太孙天生仁孝、聪明过人,父皇把江山交给他. 那是万万错不了的。”

    朱元璋扫他一眼,冷冷道:“但愿你心口如一。”晋王脸色一变,强笑道:“父皇如是不信,孩儿把心掏出来也行。”

    “那也不用。”朱元璋淡淡说道,“你心里的念头,朕是一清二楚。太子在位的时候,你就偷偷摸摸干了不少蠢事。太孙年少识浅,你更觉有机可乘了对不对? ”晋王面皮发白,头上、背上 冷汗直流,连声说:“罪过,罪过,儿臣几个脑袋,敢有非分之想? ” “谅你也不敢。”朱元璋冷哼一声,目光一转老四,你呢? ” 朱棣微微一笑,从容说道:“父皇高看我了,儿臣一介莽夫, 砍杀几个鞑子,勉强还能胜任。至于当皇帝、坐江山,儿臣一无 心,二无胆,三无本事。儿臣生平所愿,不过是守通戍边,老死在北平城里。父皇放心,谁敢对太孙不利,老四我第一个出兵勤王, 杀他个落花流水。”

    这一番豪言壮语,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拈须说:“果然是老四,颇有自知之明,说到打仗么,其他八个兄弟,怕也没人打得过你。”朱棣呵呵一笑,说道:“父皇过奖了,老四再会打仗, 也是太孙手下的一条猎犬,叫我咬谁,我就咬谁。”

    朱元璋笑了笑,又向酷似自己的冷面男子道:“老五,你有何高见? ”这男子正是周王朱槌,排行第五,闻言一脸木然不咸不淡地回答:“儿臣醉心医术,从来无意于权势。”

    朱元璋皱起眉头,将他打量一番,忽道:“那么你说说,大元为何会亡? ”周王一怔,随口答道:“大元灭亡,全赖父皇英明神武,一战定陕西,二战破大都,算无遗策,最终克定中原。” 朱元璋啐了一口,骂道:“胡说八道,乱拍马屁。”周王面皮涨紫,小声说:“儿臣愚昧,还请父皇指教。”朱元璋也不理会, 转向晋王:“老三,你说呢? ”

    晋王胖脸堆笑,躬身说道:“大元治国如纵马,视苍生如粪土,将天下百姓分为四等,蒙人为上,色目人次之,北方汉人第三, 而将我南方汉人视为末等,肆意欺压,草菅人命,结果大河以南, 百姓不堪压迫,揭竿而起,父皇以天纵之资,顺天应人,故能势如破竹,一举灭亡大元。"

    朱元璋不置可否,又看朱棣,后者忙说:“我跟三哥想的一样。”

    朱元璋冷哼一声,两眼朝天,说道:“你们三个,就只这点儿见识么? ”三王对望一眼,齐声说道:“还请父皇指点。”

    朱元璋沉默一时,徐徐说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大元之亡,实在亡于皇位的传承。元成宗死后,朝廷纲纪大乱,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班哥传给弟弟,叔叔传给侄子。人人窥凯神器、 争做皇帝,五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皇族间自相残杀,大都也被攻破了两次。结果皇权削弱、权臣得势,君臣内斗,根本无心政事。正所谓‘天作孽,还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朝廷如此混账,天下又岂有不乱之理? ”

    说到这儿,他的目光扫过诸王,沉声说道:“皇位传承,实乃天下之根本,一旦乱了次序,大元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 朱元璋痼疾在身,一口气说了许多,牵动肺腑,禁不住剧声咳嗽,一个太监上前奉上痰盂,被他一掌打翻。朱微慌忙上前,叫来茶水,服侍朱元璋喝下,喝了几口热茶,老皇帝方才止住咳嗽, 闭上双眼,坐在步辇之上大口喘气。

    殿上一片寂静,朱允炆望着祖父,心中又酸又热,几乎落下泪来。自从进入东宫,朱元璋就未曾离开步辇,不是他不肯下辇, 而是根本有心无力。老皇帝身子虚弱,来日无多,今日强撑病体,实为镇服诸王,树立太孙威信,在他归西之前,了却一件心事。

    朱允炆由衷感动,扑通跪倒在地,说道:“圣上贵体违和, 还请准允孙儿入宫,亲身侍奉圣上。”

    朱元璋喘息一阵,张眼笑道:“区区小病,何足挂齿,朕的病自有微儿照顾,你只要治理好国家,爷爷我就十分高兴。”

    朱允炆还要恳请,忽见黄子澄连使眼色,迟疑一下,起身退 到一边。朱元璋又喝了一口茶,笑道:“骂也骂完了,接下来做 点儿有趣的。”一招手,一个太监走上前来,捧出一张大纸,纸 上从左到右画了三幅图画。第一幅画,一个光头和尚戴着一个道冠;第二幅画,却是一个道士头上戴着十个道冠;第三幅画,则 是一座断桥,断桥一头空空如也,另一头却站满了人。

    众人望着图画,大惑不解,忽听朱元璋说道:“这张图画, 乃是昨晚有人贴在城隍庙的门上的,你们谁来说说,上面的三幅画是什么意思? ”

    太孙和诸王望着图画,均是冥思苦想。朱元璋等待时许,无人回答,心中不悦,冷冷说道:“老三,你来说说。”晋王肥脸见汗, 躬身笑道:“儿臣愚笨,猜不出来。”朱元璋冷哼一声,又问朱棣:

    “老四? ”朱棣苦着脸说:“父皇又不是不知道,儿臣是个直性子, 最不会干这些弯弯曲曲的事情。”

    朱元璋看他时许,冷笑道:“口是心非。”朱棣一愣,面皮泛红, 讪讪低下头去,朱元填又看其他藩王,扬声说:“有谁猜出来的? ”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忽地目光一转,落到席应真身边,锐声说道:“道灵,你来说说,这三幅图是什么意思? ”

    他忽然点将,满堂皆惊,乐之扬更觉意外,但看老皇帝一脸 眼里,全无戏谑之意,当下只好说道:“画里的意思我猜到若干, 只是说出来,颇有冒犯朝廷的意思。”

    朱元玮面露笑容,点头道:“挪,只管畅所欲言。”乐之扬定一定神,说道:“和尚戴道冠,意思是有官无法,讽剌官吏行事不依法律;一个道士戴十个道冠,意思是官多法少,朝廷所定的法令,管不住这些当官的老爷;第三幅图,众人堵在断桥一边, 欲过不能,意思是‘过不得’,只因官吏无法无天,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

    “放肆! ”周王厉声呵斥,“这些妖言妄语,你也敢在父皇面前胡说? ”

    “无妨! ”朱元璋摆手笑道,“这些话是朕让他说的,画中之意虽然夸张,但也不是全无道理。方今天下,冗官甚多,法网渐疏,鱼肉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平则鸣,才会画出这三幅图来。"说到这儿,顿了一顿,朗声说:“齐泰、黄子澄。”

    二人应声出列,朱元璋说道:“从今日起,由你二人淘汰天下冗官,违法乱禁者,可以先斩后奏。”

    二人又惊又喜,拜伏领命。一干藩王站在一边,脸色无不难看。 朱元璋派太孙的心腹淘汰官吏,整顿纲纪,首先淘汰整顿的一定 是亲近诸王的官吏。这些官吏好比水土,众藩王有如树木,水土—去,再好的树木也很难长大。

    朱元璋望着诸王,不无嘲弄之意:“你们自诩精明厉害,到头来还不如东宫里的一个伴读,可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切非分之想,不过自取灭亡。”

    诸王低头不语,朱元璋自觉这场戏做下来,太孙的权威已然树立,几个儿子受了敲打,必然也会消停一阵,当下缓和脸色,转向朱允炆道:“乐道大会将近,参赛的乐师你挑选好了吗? ” 朱允炆一愣,这件事尚无着落,但若直言回答,朱元璋必然怪他办事不力。正自忐忑,忽听黄子澄说道:“禀圣上,乐师的人选已经有了。”

    朱允炆一愣,瞪着黄子澄,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听朱元璋问 道:“乐师在哪儿?让朕瞧瞧”朱允炆的心里一阵翻腾,黄子澄却是若无其事,恭声答道:“乐师不是别人,就是道灵仙长。” 乐之扬好似挨了劈头一棍,不及反驳,朱元璋的目光已经投了过来,只听黄子澄接着说道:“道灵仙长精通音律,诸般乐器 无所不通,他和宝辉公主琴笛合奏,也曾得到过陛下的赞许。由他参会,再也合适不过

    他说得又快又急,不容乐之扬插嘴。乐之扬一边听着,气得七窍生烟。黄子澄这一招阴毒无比,朱元璋刚刚夸过乐之扬,他若拒绝参会,一来扫了东宫的面子,二来朱元璋也脸上无光。老皇帝心狠手辣,一旦作恼,后果难料。

    乐之扬权衡形势,除了默认,别无他法。平日插科打诨,黄子澄不是对手,当真玩弄权术,乐之扬还是差了一截。紧要关头, 黄子澄轻轻一击,就把他逼到了墙角。

    朱元璋不知二人的过节,但他听过乐之扬吹笛,知道这小子善长音律,黄子澄所言一定不虚,当下拈须点头:“如此说来, 小道士真是绝好人选,不过太孙、乃天下储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只许胜,不许败,若是输了,联可不好看。”

    他说这话时,盯着乐之扬,不无威胁之意。这意思十分明白, 乐之扬代表东宫参会,只能胜,不能败,如果不能夺魁,损伤太孙的威望,事后追究起来,乐之扬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乐之扬心叫“晦气”,可又不得不答,只好说:“陛下放心, 道灵一定尽力而为。”说话之时,忽见朱微定定望来,眼里大有忧虑之意。乐之扬见她目光,只觉心中清凉、烦闷全消,忽又欢喜起来:“好啊,你虽然要嫁别人,心里却是在意我的。我输了乐道大会,一定会被砍头,我若死了,你一定会哭,让你痛哭一场, 那也是好的。”想到这儿,不觉自怜自伤,心中渐渐酸楚起来。

    朱元璋闹了一阵,困倦起来,当下摆驾回宫,诸王仍是不许骑马,一律步行游街。朱允炆将祖父送入禁城,方才返回东宫, 到了书房.关上房门,忽地厉声喝道:“黄子澄,你打的什么主意? ” 黄子澄笑道:“殿下说什么? ”朱允炆看了看乐之扬,冷哼道: “当然是乐道大会的事,你为何不跟我商榷,贸贸然就推举道灵? ” 黄子澄笑道:“殿下可有别的人选么? ”朱允炆摇头,黄子澄说道:“殿下若说没有,陛下一定不快,我推举仙长,也是为 了太孙不受责怪。”

    朱允炆神色稍缓,说道:“仙长若是输了大会,又当如何是好?听陛下的意思,我东宫的乐师,非得夺魁不可。”

    黄子澄笑道:“这可要看仙长的本事了。”他转眼看向乐之扬, 笑嘻嘻说道:“大会还有十天,仙长须得朝夕苦练,千万不可懈怠。” 乐之扬心中大骂.嘴上却不作声。朱允炆面有忧色,说道:“此次大会,共有三轮比试,第一轮是五乐,比试古琴、洞箫、编钟、琵琶、羯鼓,优胜者十人,方可进入第二轮玄音,挑选拿手乐器, 演奏规定曲目。优胜者三人,又可进入第三轮钧天,这一轮由陛下亲自考较,从三人之中挑选胜者。”

    黄子澄接口道:“只要能到第三轮,陛下爱屋及乌,一定让 我东宫夺魁。”

    “那也未必。”朱允玟沉着脸说,“若是差距太大,陛下一心偏袒,必定落人口实。”他见乐之扬一言不发,心生不耐,问道: “道灵,你怎么不说话? ”

    乐之扬叹道:“小道无话可说。”朱允炆听出不妙,忍不住瞪着黄子澄,大有责怪之意,可是话已出口,不能临阵换将,无论输赢,也只能让乐之扬一试。

    黄子澄低头垂目,心中却是窃喜乐之扬参会,一定会输, 只要输了,朱元璋必然怪罪,到那时,乐之杨是死是活,可就难说得很了。

    他算盘打得如意,乐之扬却也并未绝望,乐韶凤身为祭酒, 掌管朝廷乐坊,各种乐器均有涉猎。乐之扬身为他的义子,虽然不及义父,但也差不到哪儿去。而今还有十日,温习数遍,未必会输,只要挺过第一轮,二、三两轮任选器乐,他笛子在手,大有胜算。

    正盘算,忽有太监来报:“谷王求见。”朱允炆一听,忙叫: “快快请进! ”

    过不多久,进来一个年轻男子,正是九王之中的谷王朱楝, 他二十出头,肩宽臂长,瘦削挺拔,一双眼又黑又亮,不时闪烁 诡调光芒。

    乐之扬听道衍说过,谷王属于太孙一党。只不过,道衍和尚十分狡猾,他的话未必可信。不过朱允炆前脚送走朱元璋,谷王后脚便来东宫,两人的交悄应该不浅。

    朱允玟见了谷王,含笑上前,两人把臂寒暄,意甚亲密。谷王说话之时,不时左顾右盼,突然间,他凑近太孙耳边,悄声说了两句。朱允坟脸色微变,挥手说道:"你们几个都出去吧。” 黄子澄说道:“我还有事禀告……”朱允炆不耐道:“待会儿 再说,先去外面等候。”

    众人只好退出书房,站在滴水屋桷下待命。黄子澄向来参与机密,忽被排斥在外,心中老大不快,当下便在乐之扬身上撒气, 笑嘻嘻说道:“仙长今日真是大出风头,先解了图画之谜,盖过九大藩王,不过你要小心,诸王心高气傲,未必不会怀恨在心。 至于乐道大会,你若胜出,就是我东宫的大功臣,太孙一定亏待不了你。照黄某的意思,仙长不如还俗,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 守着清规戒律,哪儿比得上妻妾成群,哈哈哈……”

    他一味冷嘲热讽,乐之扬随口敷衍,心中却猜测朱允炆和谷王商议何事。看谷王的神气,事情非同小可,如不然,为何连黄子澄也要回避?

    一念及此,忍不住侧耳向内,忽然间,两个声音钻入耳朵, 说话的正是太孙和谷王。乐之扬吃了一惊,继而有所领悟。他内功精进之后,耳力变得异常敏锐,一旦功聚双耳,二十丈之内, 风吹草动、蚊虫飞鸣都能听见。书房距此不过十丈.两人一字一句, 均是听得清清楚楚。

    乐之扬少年心性,忍不住好奇凝听,只听谷王说逍:“…… 此事一旦属实,燕王死无葬身之地。”

    乐之扬微感详异,听起来,房中二人正在商议对付燕王,谷 王似乎抓到了燕王的把柄,特意赶来向皇太孙禀告。

    房中沉默时许,朱允炆徐徐说道:“这件事陛下知道吗? ” 谷王说道:“父皇知不知道,我也不敢断定,但我査访宫中老人, 那妃子确是七月产子,父皇因比陈故,将她幽禁暍死。”

    朱允炆又是默然,房中传来踱步之声,过了良久,方才说道: “果真如你所说,燕王不是陛下的血脉,陛下又为何将他留在人间? ”

    这两句话有如雷霆天降,震得乐之扬叫出声来。黄子澄见他神气,疑心大起,忍不住问道:“仙长叫什么? ”乐之扬也不理他, 专注耳力,继续偷听。

    只听谷王说道:“……那妃子狐媚无比,父皇对她极为宠爱, 乃至于荒废朝政。父皇杀她,也是一时之气,事后甚是悔恨。况且七月产子,民间并非没有先例,万一燕王真是父皇血脉,岂非误杀亲子?孝慈皇后看出父皇为难,毅然收养燕王,对外宣称是自己所生,许多知情的宫女太监,均被处死灭口,深宫隐秘,这件事就被掩盖了下来。”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道:“孝慈皇后贤良淑德,古今少有, 怎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唔,也许燕王真是她亲生,王叔所言,只是谬传。”

    谷王冷笑一声,说道:“陛下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发作起来, 神佛退散。孝慈皇后再贤德,大节上也要看陛下的脸色。孝慈皇后和陛下所生的儿子,除了先太子,名义上只有三人:晋王、燕 王和周王。晋王像皇后,周王像父皇,唯独燕王,谁也不像。”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朱允炆沉默半晌,幽幽叹道:“王叔说的是,燕王不但不像 父母,其他的藩王,也没有一个跟他相像的。”

    “太孙明鉴。”谷王说道,“燕王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皇位, 他真是我朱家的人也罢了,如果不是,一旦窃取皇位,可又如何是好? ”

    朱允炆冷哼一声,沉声说道:“你又听到什么风声了? ” 谷王压低嗓音:“听宫里人讲,父皇和席应真下棋之时,说到殿下,颇有不满。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说你优柔寡断,才干不及燕王。之所以不传位燕王,还是因为前朝的教训,皇位兄弟相传,容易扰乱国家。” 朱允炆呼吸粗浊,喘息一阵,涩声说:“燕王的事,你从哪儿听来的? ”

    “有个老宫女,当年侍奉孝慈皇后,皇后去世之后,她被打发出宫。我明察暗访,好容易才找到此人,老婆子的日子过得困窘,也想借此捞几个子儿花花。”

    朱允玟冷冷道:“你看好她,这是重要人证谷王道:"太孙要向父皇说起此事么? ”

    “谈何容易。”朱允炆叹一口气,“陛下性情固执,如果他认定燕王是亲子,但凭一面之词,很难让他回心转意。你要继续搜集证据,一旦铁证确凿,我自会设法废黜燕王。”

    “那时北平……”谷王小声说道。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北平由你镇守。”朱允炆顿了一顿,“陛下和燕王耳目众多, 你不要在东宫呆得太久。”

    谷王笑道:“怕什么,我这次入宫,只是来送土产的,至于别的,一概不知。”说完哈哈大笑,不一会儿,两人把臂出门。

    送走谷王,朱允炆满面春风,谈兴大发,一会儿议论政事, ―会儿谈经论道,当真口若悬河字字珠机。 黄子澄见他兴致高涨, 心中莫名其妙,几次试探口风,均被朱允炆岔开。乐之扬却知朱允炆为何高兴,但他如此忌惮燕王,倒是出乎乐之扬的意料。

    申酉时分,差使了结,乐之扬骑马返回道观。刚到观门,就见小道童在门外张望,看见他来,笑嘻嘻迎上来说道:“师叔祖, 你可回来了,今日观里来了贵客。”

    乐之扬笑道:“是吗? ”小道童笑道:“观主不让我说,你去了老神仙的云房就知道了。”乐之扬喜道:“老神仙回来了? ”小道童笑道:“回来好久了。”

    乐之扬将马丢给道童,快步赶到云房。门外守着两个甲士, 见了他作势要拦,小进童忙说:“这是道灵师叔祖。”甲士一听, 慌忙让到两旁。

    乐之扬推门而入,扫眼望去,微微一惊。席应真坐在榻上, 面露笑容,他的左边坐着燕王朱棣,右边坐着宁王朱权,两人便服小帽,正自谈笑风生。道衍坐在朱棣下首,略略侧身,聆听三人说话,道淸拿一把拂尘,站在席应真身后,装模作样地驱赶蚊蝇。

    乐之扬入内,房中人一时住口,道衍笑道:“可巧,刚说到 道灵师弟,他就来了。”乐之扬硬着头皮,上前说道:“小道见过 燕王、宁王。”朱棣打量他一眼,笑道:“道灵,不知怎的,我在东宫见你,便觉有些眼熟。”朱权也说:“不错,我也大有同感。” 乐之扬心子狂跳,当日紫禁城中,他和燕、宁二王见过一面, 二人认出他来,那也不足为怪。惶恐中,忽听道衍笑道:“佛门讲究轮回,二位殿下和道灵师弟一定前世有缘,故而今世都做了 老神仙的弟子。”

    “有道理! ”朱棣笑道,“老神仙一向慧眼识人。道灵小小 年纪,已是不凡,今天是东宫的伴读,来日是朝廷的重臣,荣华 富贵,指日可待。”乐之扬忙说:“道灵出家之人,不敢贪图富贵。” 朱权笑道:“君不图富贵,富贵逼人来,你又何必谦虚? ”

    乐之扬连道“惭愧”,席应真笑道:“二位王爷还是少夸两句. 他一个小小人儿,哪儿担得起这样的赞誉? ”说罢指着一张圆凳, “道灵,你坐下来说话。”

    乐之扬落座.想起谷王所言,仔细打量朱棣,见他相貌粗犷, 体格修伟,无论眼耳口鼻,没有一处与朱元璋相似;再看宁王. 朱权容貌淸俊,可是下巴稍长,眉宇凌厉,仔细看来,大有老皇 帝的影子。

    他看得入神,朱棣有所知觉,拈须笑道:“道灵,你看我做什么?本王的脸上长了花儿么? ”乐之扬应声惊觉,笑道:“燕王气宇不凡,小道生平少见,不觉得多看了几眼。”朱棣笑道:‘你还会看相么?那你说说,本王长得如何? ”

    乐之扬笑道:“燕王英气勃发,真是大英雄、大豪杰。”朱棣目光闪动,淡淡说道:“这话说过头了,我算哪门子英雄豪杰, 不过是北平城的看门狗罢了。”朱权笑道:“四哥何必谦虚,父皇 说过,若论英毅果决,诸王之中,只有四哥和他最像。”

    朱棣大皱眉头,沉声道:“十七弟,这样的话不可乱说。”朱权只觉失言,忙道:“这是父皇亲口所说,并非小弟杜撰编造。” 云房中略略沉寂,席应真忽地开口道:“二位殿下,你们如 何看待太孙? ” 朱棣笑道:“太孙仁孝之主,继承大宝,正当其人。" 朱权也说:“四哥所言甚是。”

    席应真摇头道:“你们嘴上不说,贫道心里也明白。太孙虽是储君,你们这些王叔’没几个真正服他。只不过世上有一些事,只可天授,不能力取,一旦闹过了头,只会两败俱伤。”

    燕、宁二王都是低头不语,道衍忽而笑道:"老神仙这话也不尽然,天意难测,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它的意思?更何况,树欲静而风不止,据我所知,东宫有人一直鼓动太孙削藩……”

    “够了! ”朱棣挺身而起,盯着道衍,面有怒气,‘此话大 逆不道,倘若传了出去,老神仙和我都保不了你。”

    道衍笑了笑,淡淡说道:“不劳王爷关心,倘若太孙削藩, 王爷连自己都保不住,哪儿还能保得住我么? ”

    朱棣的脸色阵红阵白,席应真盯着和尚,皱眉说道:“道衍, 削藩的消息从何而来? ”道衍笑道:“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席应真摇头说:“分封诸王,乃是陛下钦定的大政。陛下有言在先,后世帝王,不得更变他定下的祖制。如若削藩,就是变 更祖制,太孙一向孝顺,谅也不至于此。”

    道衍笑道:“如此最好,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他口中如此说, 脸上却是一副嘲弄神气。

    席应真深深看他一眼,忽地闭目叹道:“贫道有些困了,各位如不介意,还请来日再聚。” 二王对望一眼,起身告辞。乐之扬和道清将三人送到观外,道衍拉住乐之扬的手,笑嘻喀说道:“为兄住在燕王府,师弟若有闲暇,不防前来一会。”

    乐之扬默然不答,他在东宫受尽冷眼,全拜道衍所赐,再去燕王府一赵,只怕连小命儿也要不保。道衍察言观色,忽地凑 近他的耳边,悄声说道:“你在东宫受的委屈,我全都一清二楚, 良禽择木而栖,英才择主而侍。你我都是出家人,太孙只信儒生, 如你一般永无出头之日。”说完大笑上马,跟在燕王后面,一道 烟去得远了。

    乐之扬心中惊疑,看样子道衍巳在东宫布下暗探。照他的算盘,经他一番挑拨,乐之扬不受太孙重用,必然心生怨恨,道衍再加诱导,便可成为他布在东宫的一枚棋子。朱棣此人,看似自嘲自损,其实雄心壮志,根本遮掩不住,无怪太孙对他忌惮异常, 想方设法找他的把柄。

    乐之扬只觉头痛,返回云房,但见席应真坐在那儿,两眼望天. 愁眉不展,当下问道:“老神仙为何发愁? ”席应真叹了一口气, 苦笑说道:“我犯了大错,当初就不该收下道衍,他和燕王搅在一起,这天下必定要出大事。”

    乐之扬心以为然,说道:“可有法子拆开二人? ”

    “迟了。”席应真连连摇头,“燕王果决善断,道衍谋略深长, 活脱脱就是当年的朱元璋和刘伯温,不,比起朱元璋,燕王勇猛尤胜,比起刘伯温,道衍更加阴狠。这两人珠联璧合,太孙手下那一帮懦生, 给他们提鞋也不配。”

    乐之扬眼珠一转,笑道:“太孙也不是全无胜算,有一件事, 不知当不当问。”席应真怪道:“什么事?说来听听。”乐之扬深吸―口气,轻声说道:“燕王真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么? ”

    席应真一愣:“何出此言? ”乐之扬压低嗓音,将太孙、谷 王的对话述说一遍。席应真面沉如水,默默听完,忽道:“乐之扬, 这件事你要烂在心里,除我之外,不可跟第二个人提起。”

    乐之扬见他神情,心头猛地一眺,冲口而出:“谷王说的都是真的? ”

    “不。”席应真徐徐摇头,“真真假假,谁又说得清呢? ”乐之扬听得满心糊涂,忍不住又问:“那个妃子,道长见过么? ”

    席应真不置可否,岔开话题逬:"那天你一去不回,可曾找到秋涛了么? ”

    乐之扬一听这话,来了精神,眉飞色舞地将那几日的经历说 了一遍。席应真听得白眉轩动,不时流露出讶色,等到乐之扬说完,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老道士伸出手来,把他脉门,探査时许,忽地哈哈笑道:“好家伙, 阳亢之气果然没了。”

    乐之扬喜道:“这么说,那个神秘人的内功心法,当真能够 逆转阴阳……”席应真忽又默然,皱眉不答。

    乐之扬见他神气古怪,不由问道:“席道长,你想什么? ” 席应真叹道:“我有少许疑惑,一时想不明白。”

    “什么疑惑? ”乐之扬问道。

    “不说也罢。”席应真摇了摇头,“叶灵苏做了盐帮之主,真真叫人意想不到,盐帮三教九流,极难管束,她一个韶龄女子, 如何驾驭得了这些盐枭? ”

    乐之扬听了这话,心生惭愧,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方才述说之时,他隐瞒了担任 “紫盐使者”的事。如今想来,叶灵苏也知盐帮不好管束,让他担任盐使,大有求助之意。乐之扬决然离开,叶灵苏一定失望极了, 而今盐帮内忧外患,不知她又如何应付。

    意想及此,乐之扬愁肠百结,恨不得立马赶到少女身边,为她出谋划策,共度难关。

    忽听席应真又说:“神秘人的心法,你还记得么? ”乐之扬道: “记得。”当下一字不落,念诵了一遍。

    席应真听完,闭目内视,导引真气,过了一个时辰,枯槁的 脸上出现了一丝血色。又过片刻,他张开双目,一双眸子灿然有神,

    乐之扬见他精神好转,喜不自胜,忙问:“席道长,心法有用么? ” “有用。”席应真点了点头.目光奇特,“如我所料不差,这个心法不是别的,正是《转阴易阳术》! ”

    "什么? ”乐之扬跳了起来,失声叫道,“那个神秘人,难道、 难道是梁……”

    “那也未必。”席应真打断他道,“西城八部都是他的弟子, 学会《转阴易阳术》也不奇怪。你那时不是身在阵眼么?布阵之人就在身边,在你耳边说话,也不是什么难事。”

    乐之扬也觉有理,可是仍然难耐激动:“如果真是梁思禽 呢? ”席应真沉默良久,忽地长吐一口气,苦笑道:“如果是他,可就糟了。”

    乐之扬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席应真说道:“朱元璋病入 裔肓,寿命不久,太孙羽翼未丰,诸王虎视眈眈,稍一不慎,便会天下大乱。皇位传承,关系大明气运,而今到了紧要关头,西城之主忽然东来,无端添了不少变数。”

    乐之扬动容道:“他要谋朝篡位? ”

    “那也不会。"席应真摇了摇头,“梁思禽这个人,生平藐视帝王,不爱权位。只不过,他和朱元璋势同水火,难保不会出手搅局。他若存心想杀掉某人,那是谁也挡不住的。”

    乐之扬听得心惊,沉吟道:“他会杀掉谁呢? ”席应真苦笑道: “别想了,你若想得出来,你就是梁思禽了。”

    乐之扬呆了呆,又问:“席道长,有了《转阴易阳术》,‘逆阳指,

    何时能够解开? ”

    席应真掐指一算:“少则七八日,多则十天半月。”

    "这么久? ”乐之扬大皱眉头,“我化解阳亢逆气,不过用 了一个晚上……”

    “那不一样。”席应真拈须笑道,“传你心法的那人十分高明, 以《转阴易阳术》导引‘周流八劲’。如此一来,好比八部之主同心协力,助你转阴易阳,化解阳亢逆气。这人都是当世一流 好手,合力施为,非同小可。化解逆气不过其次,更要紧的是, 经过这一番磨炼,你水火相济、龙虎交媾,身具阴阳二气,已然抵达我玄门秘境。”

    乐之扬恍然有悟,席应真看他一眼,又说:“你的内功已经入门,内功为武学根基,根基一变,其他的武学也要变化,你以前的武功太杂,也到了舍短用长、自成一家的时候了。”

    乐之扬忙道:“还请道长指点。”席应真摇头说:“内功好比本钱,拳脚招式只是把这些钱财花销出去。钱是你自己的,怎么花用,也是你自己的事情。”说到这儿,老道士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乐之扬,从今往后,成龙成蛇,都在你一念之间。” 乐之扬听出他言外之意,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靠自身”, 他的修为已到某种境界,从今往后,武学之道要靠自己求索。乐之扬回想席应真传艺之恩,心中悲喜交集,骞地跪倒在地,大声说道:“道长大恩大德,乐之扬没齿不忘。”

    席应真挥一挥手,说道:“你去吧,我要入定。”乐之扬只好退出,出门之时,忽见席应真白眉紧蹙,脸上密布愁云

    乐之扬返回住所,回想这几日的经历,当真头大如斗。无怪席应真不爱进京,这京城就像是一个大染缸,纵是玄门高士,一入其间,也难得干净。一想到朝廷里的各种麻烦,乐之扬恨不得离开此地,远走高飞。

    这念头刚刚冒出,朱微的影子忽又出现。一想到小公主,乐之扬心底刺痛,只觉茫然。他呆在京师,到底为了什么?难道说, 只为看着朱微嫁入耿家,看着她为人妻、为人母?而自己呢?唯有孤孤单单,忍受无尽的痛苦。

    他越想越难过,辛酸眼热,恨不得大哭一场,他明知留在京城,痛苦只会与日俱增,可只要朱微活着,他就无法离开京城一步, 一条无形的绳索绑住了二人,留在这儿,他还能见到朱微,如果远走高飞,伤心之外,又会多出许多思念之苦。

    乐之扬心情郁结,无法自拔,当下走到庭院里面,拳打脚踢, 发泄胸中闷气。他将“灵鳌七绝"练了一通,又将“灵舞”使了一遍, 汗透重衣,气喘吁吁,苦闷之感也稍稍消散。他呆呆站了一会儿, 忽地想起席应真的话,说他内功精进,到了舍短用长、自成一家的时候了。

    如何自成一家?为了转移思绪,乐之扬撇开朱微的影子,一门心思钻研武功。自从遇见席应真,于今为止,他所学甚杂,徒手有“灵鳌七绝”,暗器有“碧微箭”,兵器有“飞影神剑”和“奕星剑”。

    崇明岛一行,他悟出了 “止戈五律”,“飞影神剑”也好,"突星剑”也罢,均可纳入这门心法。只不过,兵器能用“止戈五律”, 徒手功夫又为何不可?

    “止戈五律”与节奏相关,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灵舞”的节奏来自“周天灵飞曲”,“灵鏊七绝”却是七门武学,节奏迥然不同,好比七支不同 调门的曲子,合在一起演奏,颇是杂乱无章。施展“艇鹤掌”的 时候,用不了 “千芒指”,用了 “千芒指”,又很难使出“忘忧拳”。 因此缘故,"灵螫七绝”单一使出,极易受人克制,但要融会贯通, 却也颇有不能。

    乐之扬想来想去,心中灵光一闪,生出一个奇妙念头:“‘止戈五律’能够改变他人的节奏,为何就不能改变‘灵鳌七绝’的节奏?若用一种节奏,使出‘灵鏊七绝’,岂不自然而然地融会 贯通? ”

    意想及此,乐之扬不由雀跃而起。按照这个道理,只要用《灵曲》的节奏使出“灵鳌七绝' 就可融会这七种武学。

    想到就做,乐之扬先用《灵曲》的节奏打出“鲲鹏掌”。这一试大出意料,乐之扬举手投足,一扫“鲲鹏掌"的影子,竟与“灵舞”十分相似。

    打完“鲲鹏掌”,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又使“无定脚”,使了数招,又隐隐现出“灵舞”的功夫。乐之扬心中惊讶,一路施展下去,忽然发现,只要 按照《灵曲》的节奏出手,“灵黎七绝”中的何种招式,灵舞之中均可找到相应的变化。

    乐之扬明白此节,大感震惊,丢开“灵鳌七绝”,全力钻研灵舞。越是钻研,越觉“灵舞”博大精深,以前所学所用,只是皮毛而已。这一路武舞好比汪洋大海,可以吸纳丙川,天下任何武学,只要改变节奏,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都能融入其间,变化出前所未有的招式。

    原来,“灵道人” 一生武学,大多化入“灵曲”、“灵舞”,前者是内功节奏,后者囊括了许多拳脚招式,如果习练者的用意不在武功,“灵舞”始终只是舞蹈,但如当成武学钻研,则可变化出无数奇招妙着。“灵舞”之妙,不在一招一式,而是一种法意, 任何武功合于法意,均可脱胎换骨,变为灵舞之一。

    此后数日,乐之扬夜里苦练武功,将“灵鳌七绝”化入“灵舞”, 白天则前往东宫,练习古琴、润箫、编钟、羯鼓、琵琶五种乐器。 这些乐器,乐之扬幼时曾经涉猎,钟情长笛以后,统统弃之不顾, 此时重新练起,本以为一定生涩艰难,不想一试之下,居然得心应手,丝毫不乱。

    乐之扬起初也觉惊奇,仔细一想,修炼之后,他灵感精进、体察入微,不再拘泥于技艺,而是浸淫于乐道。大道如水、随物斌形,任何乐器到他手里,均可显露出乐道之美。何况乐之扬习武之后,深谙劲力变化,轻重缓急,均得其妙,他将武学融入演奏之法,乐道之中加入武道,精进之速,十分惊人。

    黄子澄等人奉命淘汰冗官,连日不在东宫,少了这几个对头,

    乐之扬耳根淸净,演奏诸般乐器,颇是自得其乐。朱允炆也来乐坊听过几次,但觉小道士器乐精熟,日胜一日,惊讶之余,大为欢喜。

    这一日傍晚,乐之扬练完器乐,正要出宫,朱允炆忽然派人来请。到了书房,只见皇太孙手持请柬,愁眉不展。黄子澄站立一边,垂手肃立,看见乐之扬入内,脸上露出嫌恶之色。

    朱允炆放下请柬,说道:“宁国公主邀我赴宴,你们有何高见? ”乐之扬笑道:“吃饭还不好么? ”朱允炆苦笑不语,黄子澄看了乐之扬一眼,冷笑道:“你懂什么?宁国公主不但请了太孙, 还请了九大藩王,这几位王爷,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席面之上, 一定想方设法地让人下不了台。”

    乐之扬道:"那就推掉好了。”朱允炆摇头说:“不可,宁国公主的苦心我明白,她和晋、燕、周三王,都是孝慈皇后所生, 老兄妹久不见面,若不设宴相会,来免说不过去。但只请三王, 又有结交私党之嫌,同时请我,也为避嫌。我若不去,公主一定 认为我心生嫌疑。更何况,梅驸马一向待我不薄,我若不去,也会伤他之意。”

    黄子澄道:“虽说如此,诸王刁滑多诈,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天威。”朱允炆听了这话,犹豫不决。乐之扬见他如此怯懦, 心中老大鄙夷,当下笑道:“去了损伤天威,不去也要损伤天威。

    诸王当太孙怕了他们,更加嚣张难制。汉高祖赴鸿门宴,靠的是张良、樊哙,黄大人才高八斗,做张良正好合适。小进足个粗人, 当一当樊哙就差不多了。”

    黄子澄又惊又气,狠狠瞪了乐之扬一眼。朱允炆却被说动, 点头说:“不错,不去未免示弱,他们更加不会服我。”当下下令备轿,前往梅府。黄子澄自忖劝说不了,只好悻悻随行,心里却 将乐之扬恨入骨髄。

    出宫之前,先有太监去公主府报信,车马未到,梅殷和宁国 公主已在府前迎接。梅殷是旧识,宁国公主却是第一次见到,乐之扬仔细打量,公主年纪不轻,眼角已有鱼尾细纹,容貌虽然平常, 可是举手投足,自有一股华贵之气。

    夫妇二人拜过太孙,公主引朱允炆入府。梅殷走上前来,拉 住乐之扬笑道:“早想请仙长来府上坐坐.可惜一直未得良机, 今日可好,云从龙,风从虎,仙长随太孙前来,正是风云之会。"

    乐之扬笑道:“驸马爷客气了,按理说,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小道早该登门拜访。” 他二人把手筝谈,黄子澄呆在一边,颇受冷落。他心有不快,也不招呼梅殷,怒冲冲进了公主府。刚到正堂之前,路边闪出一条 黑影,伸出脚来一勾一绊,黄子澄向前扑倒,摔得鼻破血流。

    黄子澄又痛又怒,正要骂人,忽听四周响起一阵哄笑,有人大声说:“哎呀呀,这不是东宫的黄大人吗? ”

    黄子澄抬头望去,顿时矮了半截,说话的那人体格壮硕,双 眉又粗又黑,眼里透出一股乖戾。黄子澄忍气吞声,爬起身来, 赔笑道:“黄子澄见过齐王殿下。”

    朱元璋诸子之中,齐王朱榑最为凶暴。他是晋王一党,常与太子作对,故而黄子澄一见是他,便觉要糟。果然话没说完,齐王手起手落,一个耳光落在他左颊之上,打得黄子澄转了一个半 圆,口中又腥又咸,吐出一口血沫。

    黄子澄虽知对方来者不善,可也料不到齐王胆敢掌掴朝廷命 官,一时惊怒交迸,指着齐王叫道:“你、你干吗打人? ”

    齐王啐了一口,骂道:“打你又如何,老子还要踢你呢。黄子澄,你算什么东西,不就是我朱家的一条狗么?也不照照镜子, 就你这张狗脸,也敢骑在本王脖子上拉尿? ”

    黄子澄含怒说道:“殿下说什么,我不太明白。”话没说完, 面门又挨一拳,黄子澄鼻血进溅.眼冒金光,口中咕咕噜噜,脚下还没摔倒,就被齐王的侍从一左一右地架在中间,那模样好比 砧上鱼、案上肉, 说不出的凄凉悲惨。

    “狗东西,我让你死个明白。"齐王摩拳擦掌,面露狞笑,“济宁州的知府是谁?他是我小妾的老爹,你将他革职査办,不就是打本王的脸吗? ”

    黄子澄大声道:“裁革天下冗员,那是陛下的意思,别说是小妾之父,就是皇亲国戚……”齐王不待他说完,一脚踹中他的小腹,黄子澄痛得倒抽冷气,整个儿蜷缩起来。侍从们哈哈大 笑。黄子澄只感绝望,大声哼哼道:“你殴打廷臣,陛下如果知道……”

    “知道又怎样? ”齐王大拇指一挑,“我是他儿子,他还会杀了我不成?你这样的狗东西,本王打死一百个也没关系,你呢, 就算下辈子投胎,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

    他骂得兴起,举起拳头,又要送出,这当儿忽觉手腕一紧, 叫人牢牢攥住。齐王一挣,未能挣开,那只手好似烧红的铁箍, 痛得他面皮扭曲,回头一看,忽见一个年轻道士笑吟吟望着自己, 他认得乐之扬,不由怒道:“狗道士,你作死……”说到这儿, 挥拳要打,不意一股热流窜入体内、直达双腿, 齐王还没明白怎 么回事,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

    几个侍从看见主子吃亏,纷纷冲了上来。乐之扬右手挥出, 东一扫,西一拂,掌力所至,侍从们身不由己,原地疯转,活是几个陀螺,越转越近,忽而撞在一起,东倒西歪,躺了一地,手 脚相互纠缠,软绵绵地爬不起来。

    原来,乐之扬和梅殷寒暄以后,进入府中,忽见有人围在一 起,上前一瞧,正看见齐王行凶。扮“张良”的挨了毒打,做“樊哙”的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乐之扬一时心生不平,上前制住齐王。

    齐王又惊又怒,破口要骂,那股热流忽又窜到喉间,立马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听乐之扬笑道:“哎呀,殿下怎么跪下来了?黄大人可承受不起。”齐王气得发疯,口唇一开一合, 却无声音发出。乐之扬假意歪着脑袋,靠近齐王,连连点头,忽地冲着黄子澄笑道:“黄大人,王爷殿下说了,他大错特错,在此给你赔罪。”齐王听了这话,气得几乎昏了过来。

    黄子澄此时还过神来,他受辱之际,忽得乐之扬相救,心中老大不是滋味。怔忡之际,一个人忽地大踏步走上前来,举起手来, 在齐王的肩上轻轻一拍。乐之扬只觉一股大力猛窜过来,虎口剧 霞,竟尔脱手,那人轻轻一拽,便将齐王拎了过去。

    乐之扬定眼一瞧,看清来人,心中咯噔一下,跌入千寻谷底。 齐王终于能够出声,张嘴就骂:“狗道士,我把你碎尸万段……” 忽一掉头,怒冲冲说道,“大和尚,呆着干吗,还不揍死这个狗道士,救他之人白袍光头,长身玉立,不是别人,正是乐之扬的死对头冲大师。和尚听了这话,笑而不答。齐王心中不快,正要呵斥, 忽见朱允炆和宁国公主快步走来。原来此间喧哗,早已惊动堂上。 皇太孙看见黄子澄一脸是血,惊怒交迸,厉声叫道:“怎么回事? 是谁干的? ”

    黄子澄看着齐王,犹豫未答,忽听齐王笑道:“天黑路滑, 黄大人自个儿摔的。”黄子澄怒气冲脑,指着他浑身发抖:“你、 你殴打朝廷命官,我、我……”齐王不待他说完,笑嘻嘻说道:"黄大人可不要诬赖好人,本王一向以理服人,打人这种事,那是万万不会做的,太孙如果不信,这里的人都能作证。"

    他目光扫过人群,无不威胁之意,朱允炆明白他的把戏,冷冷道:“好啊,我倒要看看,谁来给他作证? ”

    庭中人鸦雀无声,太孙也好,齐王也罢,全都是不能得罪的 主儿。正寂静,忽听有人咳嗽一声,说道:“我来作证,七弟没 有打人,黄大人那是自个儿捧的。”

    朱允炆脸色一变,抬眼看去,只见人群分开,周王走出来. 他话音方落,又听一个懒洋洋的声音说道:“没错,没错,我也 看见了,黄大人自个儿摔跤,怨不得别人。”

    说话间,晋王下了轿子,漫步而出。这两人睁眼说瞎话,气 得朱允炆脸色发白,正要发作,忽听有人笑道:“太孙殿下,借一步说话。”朱允炆回头一看,却是朱棣,当下脸色一沉,冷冷道; “说什么? ”

    朱棣凑近他耳边,小声说道:“老七打人,又能如何?普天下只有父皇可以罚他,父皇本就欠安此事报入宫中,他一怒之下,岂不病势加剧?照我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此为止,不再追究。”

    朱允炆心中雪亮,黄子澄裁汰官员,得罪诸王,几个藩王串 通一气,故意让他难堪。黄子澄挨了打,好比打了自己的嘴巴, 朱棣一片虚愔假意.说的话却句句在理,朱元璋纵然罚了齐王, 也会气病身子,自己执意追究,反而成了不孝之举。

    朱允炆发作不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宁国公主看着几位 兄长,生气道:“三哥、四哥、五哥,今日小妹做东,只想大家 欢欢喜喜。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太孙是我请来的,你们也是我请来的,如果闹出岔子, 小妹的脸上也过不去。”说到这儿,眉眼已是红了。

    晋王摆手笑道:“二妹,你这是干什么呢?大家都是好兄弟、 好兄妹,对于太孙,我一向尊重得不得了,谁敢闹事,我第一个饶不了他。你说对不对啊,老四! ”他斜眼瞅向燕王。朱棣若无其事,拈须笑道:“三哥问我干吗,我是来喝酒的。”晋王拍手笑 道:“对,对,咱兄弟好久不见,今日定要喝上一杯。"

    宁国公主心下稍安,命太监传唤太医。黄子澄自知奈何不了齐王,只好忍气吞声,跟随太医治伤去了。

    这时诸王入席。冲大师向乐之扬微微一笑,亦步亦趋,跟在晋王后面。乐之扬望着他背影,心中不胜惊疑,不知这个和尚如何脱困,又为何在此现身?看样子,他和晋王、齐王颇有瓜葛。 更要命的是,别人不知道乐之扬的底细,冲大师却是一清二楚, 若是当众揭穿,可就大势去矣。

    霎时间’他心乱如麻,几乎动了逃走的念头。这时忽听有人 叫唤,回头一看,却是道衍。乐之扬对他十分忌惮,打个招呼, 匆匆进入大厅,站在朱允炆身后。冲大师站在晋王身边,见他进来, 面露诡笑,笑得乐之扬心中发毛。

    忽听晋王说道:“只是喝酒吃肉,忒也无味,本王手下有一位异人,变个戏法儿给各位助助兴'。”回头使个眼色。冲大师含 笑上前,一手提起酒壶,一手握住酒杯,倾转洒壶,注酒入杯, 转眼斟满,他却注酒不绝,酒水一路越过杯沿,一分一厘地向上 增长,堂上众人见状,忍不住纷纷惊呼起来。

    冲大师笑容不变,注酒不绝,待到停下之时,酒杯上方多了五寸高一截酒柱,光亮剔透,恍若水晶。

    乐之扬心中猜测,冲大师必是用“大金刚神力”裹住酒水,

    使其满而不溢,不过想来容易做来难,换广自己,断然无此能为。

    忽听晋王笑了两声,扬声说道:"大和尚,这一杯酒,你代 我敬给太孙。”冲大师答应一声,放下酒壶,双手捧杯,上前笑道: "太孙殿下,请接此酒。”

    朱允炆盯着那酒、脸色苍白,他若不接酒、就是不给晋王面子, 接过此酒.酒柱一塌,必定淋他一手。更何况,这和尚来路不明, 酒中或许下毒,也未可知。

    ―时间,朱允炆接也不是,拒也不是,瞪着酒杯,堪尬无比。 这时人影晃动,乐之扬抢到桌前,笑嘻嘻说道:“太孙不胜酒力, 这杯酒我来代劳。”不由分说,举起手中竹笛,一头插入酒柱, ―头含在嘴里,运足内力,狠狠一吸,酒柱化为一股,顺着笛管 流入口中。

    这一下好比长鲸吸水,眨眼之间,杯中酒液一空。乐之扬收起竹笛,舔了舔嘴唇、笑道:“好酒,好酒,晋王的美意,我代太孙谢过了。”

    冲大师收起酒杯,面露饥讽,乐之扬和他目光一碰,只觉心头打鼓,低头退到一边。朱允炆得他解围,大大松一口气,看了看乐之扬,眼里大有赞许之意。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晋王咳嗽一声,忽又说道:“大和尚,好事成双,你再敬燕王一杯。”冲大师提起硝壶,又斟一杯,裹酒成柱,送到燕王桌前。

    朱棣安然静坐,不动声色。道衍忽地闪身而出,左手拎着一个空杯,右手拿着一拽象牙筷子,上前一步,呵呵笑道:“晋王说得对,好事成双,两杯胜过一杯。”右手牙筷一挥,将那酒柱 齐杯切断,同时酒杯向前一送,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法,酒柱一滴不漏,全都流入空杯。

    这一轮变化十分离奇,众人还没看清,一杯酒分成了两杯, 道衍牙筷一挑,冲大师的酒杯飞向燕王。朱棣随手接过,仰天饮下, 道衍又将手中之酒双手奉上,朱棣接过瞧了瞧,一气饮尽,搁杯 笑道:“这位大和尚好本事,敢问尊号法名? ”

    冲大师合十笑道:“区区微名,不足挂齿。”道衍看他一眼,忽而笑道:“大和尚,你不说我也知道,‘大金刚神力’震古烁今,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神渊镜止.太冲莫胜,渊头陀我见过,你如此年轻,应当是‘太冲莫胜’冲大师吧。”冲大师笑道:“道衍师兄百闻百知,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好说,好说。”道衍笑眯眯说道,“‘金刚门’禅宗巨擘, 佛法梢深,此间事了,我一定上门拜会。”冲大师笑道:“贫僧却之不恭,必当洒扫以待。”

    两个和尚各怀鬼胎,相视而笑。乐之扬冷眼旁观,不由心想: “这两人都是巨奸大猾,偏偏都是佛门弟子,佛祖天上有知,一定气个半死。”

    晋王本想刁难太孙、燕王,不想被人破坏,心中暗暗气恼。 忽听道衍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殿下就不回敬晋王一杯么? ” 朱棣笑道:“好啊,你替我敬一敬三哥。”道衍应了一声,左 手携壶,右手拎杯,屈指一弹,酒杯嗖地飞出,滴溜溜落在晋王

    面前。道衍酒壶一扬,壶嘴里飞出一股酒液,去势如荆,刷刷刷 落入酒杯.一滴不多,一滴不少,齐杯而止,满而不溢。冲大帅 见状,由衷赞道:“好手法。”晋王强笑一笑,只好举杯喝下。

    朱棣笑了笑,又说:“敬过三哥,就不敬太孙么? ”道衍笑道: “王爷不说,我倒是忘了。”袖袍一拂,一只酒杯平平飞出,落到 太孙面前,滴溜溜旋转不休,竟将本来的酒杯挤到一边。朱允炆心中不快,大皱眉头。道衍一如先前,扬起酒壶,飞出一缕酒液, 势如经天白虹,直直落向杯口。

    忽然一阵风起,酒到半空,遇风转折,化为一道弧线,嗖地飞向晋王。道衍脸色一变,忽听乐之扬笑道:“借花献佛,太孙也敬晋王一杯。”他这一掌,用上了 “碧微箭”的功夫,刚劲为背, 柔劲为弦,将那一股酒水射了出去,不偏不倚地落向晋王的酒杯。

    晋王变了脸色’忽觉大力涌来,裹住射来的“酒箭” 凌空一转, 飞向道衍。晋王转眼看去,冲大师左拳竖起,袖袍鼓动,微微笑道: “此乃太孙之酒,晋王如何敢饮? ”

    道衍笑道:“说的是,太孙不喝,谁又敢喝? ”大袖一拂, ―股柔劲送出,酒液化为一团,有如飞星掷丸,呼地撞向乐之扬。

    “敬出去的酒,泼出去的水。”乐之扬双掌齐出,左弓右弦, 又将这“酒丸”弹向冲大师,“泼水难收,敬酒不回。”

    冲大师微微一笑,不待“酒丸”射到,一掌扫出,将“酒丸” 拨向道衍。道衍反手一掌,又将其拨向乐之扬。这一拨带有两人 之力,乐之扬不敢怠慢,抢先出掌,酒水远在一丈,就被逼了回去。

    一时间,三大高手出手如风,逼得那一团酒水旋转如飞、凌 空不坠,越转越热,越转越小,倏忽之间,化为了一团吴吴的水烟。

    三人同时收掌,退到主上之后,堂中鸦雀无声,一时静得古怪。忽然间,燕王拍手大笑,叫道:“精彩,精彩,三位都是奇才, 梅驸马,我若是你,就该敬这三位一人一杯。"

    梅殷笑道:“燕王说的是,梅殷白活一世,这样的本事却是第一次见到。”斟满三杯,分别敬给三人,三人无法,只好饮下。 乐之扬力抗两大奇僧,丝毫不落下风,朱允炆始料不及,真有不胜之喜。

    忽听周王说道:“这敬酒的把戏大大有趣,说起来,我也有个把戏,还请诸位品鉴品鉴。"宁国公主笑道:"五哥一向古板,居然也会把戏? ”周王笑道:“二妹误会了,耍把戏的不是为兄。” 说着拍了拍手,不消片刻,一名太监带入一个黄衣男子。

    该人年约四旬,唇黑面白,眼窝凹陷,眸子转来转去,透出—股子邪气。宁国公主见他模样,先有几分嫌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

    黄衣男子答道:“古严。”嗓音咝咝作响,有如毐蛇吐芯。宁 国公主皱眉道:"你是哪儿人? 口音真怪。”古严嘎声道:“我是南越人。”

    宁国公主知道周王醉心药物,常与一些怪人厮混,当下问道: “古严,你会什么把戏? ”

    古严道:“我会弄蛇。”

    “弄蛇? ”宁国公主看他两手空空,不由奇逍:“蛇在哪里? ” “这儿! ”古严一挥手,从他袖管之中游出一条碗口粗细的黑蛇。

    谷王笑道:"把蛇蔵在身上?这样的把戏何足为奇……”说话间,古严的袖管、裤脚不断钻出蛇来,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谷王话没说完,已然钻出数十条之多。可是更骇人的还在后面, 随着毒蛇涌出,古严的身子萎缩下去,手脚收缩,脑袋下沉。一 片惊呼声中,古严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堆衣裤,其中大小毒蛇, 仍是不断涌出,数以百计,遍地都是。

    众人只觉头皮发炸,纷纷瞪着周王。周王神色淡然,举杯饮酒, 若无其事。众人正觉惊疑,忽听厅堂之外,传来一缕尖细的哨声, 群蛇应声而动,蜿极向前,化为一条浊流,直向上首的朱允玟冲去。

    朱允炆面如土色,腾起站起身来,失声惊叫:"护驾,护驾! ” 乐之扬见势不妙,抓起两根牙筷,嗖嗖掷出,将两条毒蛇钉死在 地上,又从囊袋之中抓了一把松针,正要发出,忽听哨声尖利起 来,紧跟着,扑啦啦一阵响,从堂外冲出一群黑影,从天而落, 扑向蛇群。乐之扬定眼一瞧,竟是许多蝙蝠,大如小鹰,疾如狂 风,纷纷探出利爪,从地上抓起毐蛇,随着哨声盘旋一周,形如 ―片黑云,忽又冲出堂外。一时间,毒蛇、蝙蝠,全都消失一空, 除了地上的死蛇,仿佛一切都未发生。

    朱允炆惊魂甫定,只觉双腿发软,扑通一声,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又坐了下来。 周王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望着朱允炆,眼里透出一丝嘲弄。其 他人如梦方酝,也是纷纷大笑。朱允炆又羞又气,恨不得打个地 缝钻将下去。

    晋王挑起拇指,笑嘻嘻说道:“五弟好戏法,驯蛇不足为奇, 驯养蝙蝠,本王倒是第一次见到。”宁国公主也笑道:“五哥,那个古严呢,不会当真变成蛇了吧? ”周王将手一拍,古严应声走了进来,一身月白短衫,手中拿着一只铁哨。宁国公主怪道:“你方才怎么溜出去的? ”古严默不作声,周王却笑道:“戏法儿戏法儿,就是骗人的法儿,一旦说破,可就不灵了。”

    忽听朱允炆涩声说道:“五王叔,你放蛇来咬我,也是戏法儿么? ”周王回头笑道:“开个玩笑,太孙何必当真? ”

    朱允炆怒哼一声,厉声说道:“我还有事,先回东宫,你们玩蛇也好,玩人也罢,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一甩袖子,冲出大堂, 宁国公主连声招呼,他也全不理会。

    乐之扬不敢怠慢,跟着出了梅府。黄子澄在外等候,见朱允炆怒气冲冲,忙问发生何事,朱允炆一言不发,上轿回宫。黄子澄询问随行太监,得知详悄,冲着乐之扬怒道:“主辱臣死,太孙受辱,你为何不拼死相争? ”

    乐之扬道:“我怎么拼死相争?扯住周王,痛打一顿? ”黄子澄道:“你不敢得罪周王,就不能对付那些蛇么? ”乐之扬笑道: “说得好,算我失策了。下一次黄大人亲自陪着太孙’那些蛇儿见了黄大人,一定比见了亲爹还要亲。”

    “什么? ”黄子澄面皮涨紫:“你骂我是蛇? ”

    乐之扬笑而不答,掉转马头,扬长而去。一路上,他的心里 尽是蝙蝠乱飞的情形,乐韶风和郭尔汝之死,身上既有齿孔,又有爪痕,尸体四周,更无野兽足迹,正如明斗所说,除了编蝠, 再无第二种生灵能够做到。

    “这个古严,就是杀死义父的凶手么? ”这念头一闪而过, 乐之扬的心里一阵翮腾,“古严是周王的属下,难道说,周王才是背后的主使?可他为何要害义父和郭先生呢? ”

    他停马沉思,越想越觉心乱,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当下拍马赶到梅府。到了门前, 却见十分冷清,一问家丁,才知太孙一走,诸王也各自散了。

    乐之扬心想:“古严是周王的人,一定呆在王府,不如趁夜入府,探个究竞。”当下返回阳明观,换了一身短装,背上真刚剑, 带上飞雪,一溜烟赶到周王府,已是明月西沉、过了三更。

    乐之扬蒙住头脸,纵上院墙,举目望去,府中房舍高低、幽黑深沉,只有一处尚有光亮。他缴身上前,赶到光亮之处,却见―间雅舍,烛影透窗,绰约可见人物。

    乐之扬功聚双耳,凝神听去,忽听有人笑道:“今日当真痛快, 那小子吓了个半死,今晚回宫,一定要做噩梦。”

    乐之扬听出是晋王的声音,心中暗暗吃惊,不知如此深夜, 晋王为何呆在周王府中。正想,忽又传来周王的声音:“虽说出了一口恶气,老头子的责骂却是少不了的。”

    “怕什么? ”晋王冷冷说道,“老头子病得厉害,骂人的力气也不多了。前几日他派人淸剿盐帮,结果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连锦衣卫的都指挥也死在了外面。老头子发了一顿脾气,但也无可奈何。嘿,老虎掉了牙,连狗都不如呢! ”

    乐之扬听得心惊,晋王言辞之间,对朱元璋颇有恨意,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仇敌。忽听周王又说:“老头子真糊涂,太子死后,无论如何也该由你继承大统。也不知他怎么想的,竟然传位给一个黄口孺子。论本事,我们兄弟九个,哪一个不胜过那小子十倍?老头子为了那小子,杀了多少功臣,费了多少心机, 结果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换了三哥,压根儿不用这么费事。”

    晋王叹气道:“老头子越老越糊涂,不瞒五弟,只要老头子归西,允炆那小子,我全不放在眼里。我真正担心的还是老四, 他本亊太大,老头子一死,谁也压不住他,须得趁老头子活着, 将他彻底扳倒才行。”

    周王笑了两声,说道:“说起来,三哥借刀杀人的计策真是厉害,允炆那小子,只怕已经中了圈套。”

    晋王嘿嘿一笑,意甚自得:“这件事多亏了十九弟,你稍稍露点儿风声,他就立马咬住不放。他们或许以为,凭着这件事,就可以扳倒老四。却不知,这件事谁碰谁死,只要提出此事,老头子一定六亲不认。”

    周王沉默时许,小声说道:“太孙报上此事,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老头子真会废了他么? ”晋王笑道:“十之八九,这件事对老头子而言,真是奇耻大辱。”

    “妙极,妙极。”周王笑道,太孙因此废黜,三哥一定继承大位。”晋王笑道:‘承蒙五弟吉言,我若继位,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周王沉默一下,忽地小声说道:“三哥,老四的身世真有不对么? ”

    “对又如何,错又如何? ”晋王嘿嘿一笑,“三人成虎,积毁销骨,就算他当真姓朱,谣言一多,也能叫他由真变假,当定了这个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野种周王啧啧连声,赞道:“还是三哥髙见! ”

    听到这儿,乐之扬心头一动,远处隐隐传来踏瓦之声,来势极快,顷刻逼近十丈之内。乐之扬慌忙跳起,有如狸猫潜行,躬身疾走,躲避来人。不料那人轻功极高,非但没有摆脱,反而越 来越近。乐之扬正要加快步子,忽又觉前方异动,乐之扬忙向左奔, 左边也有人来,急向右奔,右边也有人来。

    乐之扬左冲右突,不但未能摆脱,反而落入四人包围。他心知难以脱身,只好停了下来,来人见他停下,也是脚下一顿,停在两丈之外。

    乐之扬无可奈何,只好直起身来,凝目一望,忽地心往下沉。 只见冲大师在前,竺因风在后,明斗站在左边,右边那人紫衣白脸,正是古严。交流之用,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如果您喜欢,请把《灵飞经》,方便以后阅读灵飞经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灵飞经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并对灵飞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