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龙华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楚阳冬 本章:上龙华

    唐僧被一阵风卷着,飘忽忽来到一座烟霞石屋之前,他也不知这是何处,但见那土地公道:“圣僧无须惊慌,我非歹人,乃是荆棘岭劲节十八公,素闻东土大唐有个西去取经的高僧,特请你来谈诗论道,也不枉此清风明月之良宵。”

    唐僧听了,心中稍安,仔细观看周围,果然漠漠烟云清明仙境,于是道:“谈诗论道倒是无妨,只是怕我那几个徒弟着急。”

    十八公道:“雅事不量时,有何担心。”

    唐僧问道:“此地可是荆棘岭?”

    十八公道:“非也,荆棘岭还在西边,此地是齐天岭北麓。”

    唐僧一惊,素闻齐天岭妖怪厉害,自己怎就到了齐天岭?便道:“齐天岭中可有妖怪?”

    十八公问道:“圣僧为何如此问?”

    唐僧道:“听人道齐天岭中有厉害妖魔,故此我等绕岭而行,不想遇到十八公。”

    十八公呵呵笑道:“圣僧告诉我,何为妖怪?”

    唐僧想了想,道:“那会法术的,能害人的,便是妖怪。”

    十八公道:“人若会法术,也害人呢?”

    唐僧道:“人乃万物之灵,岂能和兽禽相提并论?”

    十八公又道:“非也,世间九窍之物皆可成仙,草木亦可修成精怪,天地既有此道,便应无高低之分,所谓万物之灵,其实乃是自封,算不得数。”

    唐僧道:“争此无益,罢了。十八公自称荆棘岭中人,怎又来到了齐天岭,又为何不叫齐天岭十八公?”

    十八公笑道:“祖居荆棘岭,新近才迁过来的。”

    正说着,云雾渐渐散去,又有人语相谈,道:“十八公请来圣僧了?”唐僧抬头看去,见三个老者立在身前,个个仙姿缥缈,一看就不是凡人。

    唐僧见礼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叫仙翁相请。”

    十八公道:“这三位乃是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也,今幸一遇,还望圣僧不吝赐教。”

    唐僧道:“我何德何能,敢叫众仙翁相请?”

    孤直公道:“圣僧不必过谦,我等虽居深山,也知圣僧西去取经一事,提起此事,心中存疑,望圣僧以禅法指教一二。”

    唐僧道:“指教不敢当,孤直公心中有何疑难,且说来听听。”

    孤直公道:“圣僧跋山涉水,要取真经,不知那真经中有什么?”

    唐僧道:“真经中有无上真言,能普度天下众生,消除心中业障。”

    孤直公又问:“何为普度众生?”

    唐僧道:“世人皆苦,如溺苦海之中,我佛持大慈悲心,要助红尘众生,上彼岸极乐世界。”

    拂云叟笑道:“好个世人皆苦,好个极乐世界,真真笑杀人了。”

    唐僧道:“拂云叟有何指教?”

    拂云叟道:“世间万物,无论是人是兽,是石是木,皆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道也者,本安中华,你反去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拂云叟发起诘难,十八公三人都笑吟吟看着唐僧,唐僧闻言道:“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修行始于静定,静而后有得,其后破除所得,最终了无所得。因此我不惧万难向西而行,看似能得,或许了无所得,其实已是得了。”

    四老听了,暗赞一声,这唐僧看得透彻!须知唐僧:自幼为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按理来说,这该是一个今世信佛极为笃实的,他能不远十万里之遥奔向西天取经,自然仰慕佛法再无二心。哪知听了唐僧说的“或许无所得,其实已是所得”,四人听出其中深意来。取经一事,本就似得非得,从问道的角度来看,弃道奔佛本无可厚非,而唐僧前世却有过轻慢佛法之举。

    而且,四老早据地藏王菩萨处得了信息,唐僧转世投胎时,并未饮过那碗孟婆汤,所以,他非是记不起,而是刻意忘啊。这一番揣着明白装糊涂,可真是高明之至。

    明知无所得还偏要西去,为何?并非自己心中所信,却要往那个地方狂奔,若不是有利在,何苦如此?

    说一千,道一万,理性使然!

    拂云叟接着道:“明知无所得,这般行事岂不忘了本心?忘本参禅,妄求佛果,其实镜花水月一般,心中若有还好,心中若无,如何接引印绶,给你正果?”

    唐僧听了心中一惊,这个拂云叟是什么人,他怎知道自己心中无禅,他怎知道接引印绶这些佛门隐语?要知道,唐僧西去取经,乃是打着为唐王求取真经、保大唐江山永固的旗号。

    他又怎知道自己要求个正果?

    唐僧道:“须知,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槃,才算觉中觉、悟中悟,将那婆娑玄关度。”

    四老听了,又叫了一声“好”出来。好个金蝉子,好个阴阳神猿,果然妙语连珠。

    “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说的是:能转世生为人身已是难得的事了,这人身若能投在中土更加难得,而中土人身若能遇正法、行正道,那更是难上加难,这三者聚在一人身上,实在是万幸之事。我此番西行去,并非不知有道门、有元始之存在,但佛道又岂有什么分别?知了元始大道、悟了如来手段,这才算真正成功呢。象罔本是一个人名,代指无心无迹。传闻昔年黄帝游昆仑之巅,将身上玄珠遗失,便派了三个人去寻找,这三个人智慧、明察、善辩,苦寻数日而终不可得。最后,黄帝派傻乎乎的象罔前去,象罔只在草丛中漫不经心地用他迷离恍惚的眼睛一扫,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这玄珠寻着。

    所以说,用思虑、视觉、言辩去深究大道所在,却未必真能寻着,而若能游离于有形无形之间、虚实结合,或许便会有意外之喜。由象罔而涅槃,看似一步登天,其实却非寻常觉者所能参悟出来。

    拂云叟听了唐僧所言,叹道:“圣僧所言极是,所谓无底竹篮能汲水,无根铁树仍开花便是如此,只是若检点见前面目,还望‘归来雅会上龙华’。”

    十八公听了却是一惊,道:“拂云叟此言岂不漏泄了,圣僧勿要多想。”

    唐僧听了“检点见前面目”,心中一震,忽地大叫一声,捂住心口连连呼痛。

    十八公几人对视一眼,拂云叟呼道:“圣僧,圣僧!”

    唐僧此刻便如先前乍近齐天岭时一般无二,胸中翻江倒海,极为痛苦,拂云叟叫他他也听不见。

    正在这时,半空中传来一声喝,道:“何方妖魔,敢阻唐僧西去?”这声音不是别人,正是观音菩萨。

    菩萨自南海归来,知道唐僧被精怪掠走,心中恚怒,自己才离了一会儿,便出了这档子事。只是悟空与乌平修为不低,能从他们两个眼皮底下抢人的,除了齐天岭妖魔还能有何人?观音不敢去正峰要人,便先在北麓寻找。

    正在云端行着,忽听唐僧“啊”的一声大叫,观音落下来,见唐僧萎靡不振伏在地上,便将唐僧扶了起来。观音仔细探查一番,见唐僧并无大碍,这才放心。自己答应佛祖,说不叫唐僧入齐天岭三千里以内,这可越了两次界了。

    观音捞起唐僧来,向周围一看,只见石屋边上一株劲松、一株苍柏、一根翠竹、一株桧树怪气隐现,分明是四棵树成了精。

    观音举手一扫,将这四个不知活了多少年的树精拦腰折断,断处汩汩流出鲜血来,竟与人血无异。这四个精怪没准就坏了观音大事,她心中岂能不恨?

    观音刚要走,头顶上有人喝道:“何人来我齐天岭闹事?”

    观音抬头看去,半空中落下一只怪兽,这怪兽人面马身,浑身披布斑斓纹路,如猛虎一般,而身侧又生了一双鸟翼,伸开来铺天盖地。

    观音心中微诧,这怪兽她却见过,取经之前,自己和行者木吒下了灵山来寻辅佐唐僧之人,半路便被这怪兽截过一次,只是那时自己心中早有人选,便没与他纠缠,不料却在齐天岭又见此兽。观音想起前事,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怪兽在西方万里之外拦自己的路,恐怕不是巧合吧。莫非齐天岭中人早知取经一事,也在其中动了手脚?

    这怪兽正是英招,他叫道:“你是何人,如此大胆?”

    观音看了看英招,笑道:“你不认得我吗?”

    英招道:“速速就擒,我不伤你!”

    观音看了看唐僧,不愿与英招纠缠,旋身便走。

    英招腾翼极为灵活,却拦在观音路前,两只虎爪扑向观音。

    观音眉头一皱,挥出一掌,向英招袭来。英招见观音柔柔弱弱,也不在意,却被这一掌打得在空中翻了无数个跟头。

    英招看似狼狈,其实乃是借翻跟头卸去掌力,他旋即飞回,抖擞精神,又振翅斩来。

    观音“咦”了一声,这怪兽本事倒不小呢,她伸手入怀,取出了一个金箍来,便朝英招套去。


如果您喜欢,请把《齐天传4·地狱之门子母河》,方便以后阅读齐天传4·地狱之门子母河上龙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齐天传4·地狱之门子母河上龙华并对齐天传4·地狱之门子母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