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瞒天过海 (二十六)

类别:玄幻魔法 作者:滿楼红袖招 本章:第197章 瞒天过海 (二十六)

    “散热,散热,散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梁远终于把某些来自后世的习惯性用语,成功的在集团内部推广开来。

    “船上不比陆地,空间十分有限,各类危险区之间几乎没有间隔,散热做得不好整艘船炸上天都是可能的,安装设备的前,中,后都要换队伍再三检查,我要百分百的确定没问题。”

    李红卫带着安全帽,挥舞着手中的文件夹,和来自中建三局与黄埔船厂的作业人员强调着现场的施工注意事项。

    距离梁远第一次提出能跑路的电厂,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这一年来虽然一直在谈着港灯的并购,但丝毫没耽搁天然气发电船的的预研工作。

    以梁远的性子而言,发电船项目与其说是针对港灯,还不如说整个港岛能源市场都是捎带,东南亚,非洲,南美,欧洲发达小国才是天然气发电船未来应用的主要市场。

    需求明显,产业链条又没有瓶颈,因此整个项目的推进速度相当的快,祁连山麾下,有个五十人的团队采用全球飞的方式已经筹备了一年,直到梁远不久前表示放弃幻想准备硬战,原本不紧不慢的基础建造工作猛然提速,原计划实验电站四个月的设备施工周期也被压缩到了五十天。

    由于时间很紧,多部门的现场协调作业就极为重要,华晨动力把目前负责燃气轮机电力应用方向的首席工程师李卫红直接派驻到了现场。

    “李工放心好了,这两条船的造价少说也得十个亿,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们哪能不尽心,我们黄埔出三组,中建也出三组,一共六组,交叉监督,交叉审核。”

    黄埔船厂的现场施工代表欧立,信誓旦旦的和李红卫下着保证。

    作为电站本体的两条驳船不值钱,值钱的是每条驳船上所搭载的十二套e18燃蒸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华晨在发电领域的燃机型号终于成熟,每套e18燃蒸联合发电机组都包括一台11兆瓦的e110系列燃气轮机,独立的余热锅炉和一台10兆瓦的蒸汽轮机。

    在标准模式下,每套e18机组的额定出力功率约为18兆瓦,两艘发电船可以组成一个总装机容量400兆瓦的中型发电厂。

    此时港灯的总装机容量才2000兆瓦,远嘉一次就兴建了港灯五分之一的装机容量,如果建成并网对港灯的业务打击绝对是致命性的。

    由于集团内部各自独立核算的缘故,e18系列发电模块华晨报价为4000万软妹币一套,虽然看起来价格不菲,但相比其他海外其他的动力巨头,这价码还是很良心的。

    “老欧,你说的价高贵重那是要看和什么比,如果和火电相比,这价都便宜到地板上了,一个400兆瓦的中型火电站,建成并网时综合成本绝对不会低于二十亿。”

    “我虽然不是造船的,单单这两条驳船5000万顶天了吧。”

    中建三局的现场代表孙钢,在国内有过火电厂的丰富施工经验,很惊讶移动电站的低廉成本。

    欧立点了点头。

    “同样的装机容量,燃蒸联合循环发电站的成本才是火电厂的一半,更别说这东西还能到处移动转移部署,这技术可真不是一般的先进,怕是世界一流了,李工,你说这电站啥时候国内能普及啊。”

    “虽然污染比燃煤少多了,但天然气的采购成本比燃煤高不少,目前国内能用得起的城市也就是港岛了。”

    “当然,技术肯定是全世界顶尖的,集团法务部查过专利,工业化实用性的天然气发电船,我们是全球第一家。”

    李红卫很自豪的说道。

    别说在九十年代,就算新世纪的一零年代,lng类的发电船也是国际造船业中的尖端项目。

    lng发电船的正式工业论证,要在新世纪之后由意大利船级社牵头,联合了全球排名前五的船级社,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大半年的调研,最终得出了技术和利润双方面可行的结论,之后,lng发电船才逐渐进入国际工业界的视野。

    远嘉目前搞这玩意,国内也好国际也罢,压根就没有达成批量化工业生产的先驱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着来。

    中建三局在钢结构上有着国内第一的施工水准,也有火电站的施工资质,黄埔船厂在万吨级别以上的货轮中也有着丰富的建造经验,然后,这两个完全不搭调的队伍被远嘉整合到一起,负责港岛移动电站的项目建设。

    项目的核心设备之一,天然气低温储存系统,也就是那个焊接难度几乎要上了天的大罐子,还是远嘉从东洋搞回来的旧货。

    这年头,韩国造船业在lng领域还是默默无名,在亚洲能拿出手的lng造船企业,还是日本的三井和三菱,得益于岛国贫瘠的资源现状,在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就已经完成了lng船舶的国产化,七十年代初,一大批日本本土建造的lng船下水服役,为日本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着至关重要的能源输入。

    严格的说,lng发电船整条产业链的基础技术目前已经成熟,不过由于这条产业链过于特殊的缘故,等闲企业都没能力发起可以影响整条产业链的研发。

    这条产业链上游是高难度的深海勘探与开采,十亿八亿美元扔进去也就是几口井的事儿,产业链的中游同样是高难度的特种船舶建造,一条船至少也得半亿美元的预算,产业链下游是难度更高的透平类发电设备,光一个全新发电型号的研发,丢进去两三亿美元都不保证能成。

    能在这三个领域拥有研发新技术实力的企业,无一不是各自国家的基干企业,更重要的是由于天然气应用过程中的高危性,专业而敏感的电子探测设备,电子自动化设备才是把这条产业链走向成熟的关键。

    九十年代初,在这颗星球上,横跨海工装备,船舶建造,航空发动机研发,电子芯片制造这四大领域的企业有且只有远嘉一家。

    别看远嘉有瘸腿的地方,比如那个储存天然气的低温冷藏大罐子,但在这条产业链中无法替代的核心部分,远嘉无一缺失,比如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气田,可以及时调整性能的燃气轮机,全新成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能力,大型船舶制造能力等等等等。

    哪怕是产业链长得可怕的三井,由于缺少挂b的缘故,目前也没把触角伸入到深海矿产开采与勘探领域。

    梁远把整个荔湾能源项目拆解成了三大块:天然气发电,天然气运输,天然气开采。

    远嘉自身目前只负责烧天然气发电的那部分,开采和运输暂时都没涉及,否则单凭国内的技术力量,别说高难度的深海开采,lng运输船这块暂时都是玩不转的。

    整条产业链中最难的那个条件——找个大气田,已经被骰子搞定了,在资源储量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开采设备只需要一定厚度的美元就可以搞定,甚至远嘉都不用自己掏钱,有的是海外银行团会高举着四肢或五肢来欢迎远嘉到本行贷款。

    沙漠土豪的发家史就是远嘉可以参考的历史样板。

    天然气运输这块在港岛电力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两条船就可以形成足够运量的穿梭运输航线,在lng船舶的建造市场上,由于电子芯片产业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缘故,新一代lng设施设备已经产生代差。

    东洋最早下水的第一批lng运输船,面对高性能新船的竞争,船东面临着要么进行技术改造要么选择退役拆解的二选一,远嘉花费四千万美元,很轻松的从国际船东手中买下了两条船龄二十年,排水量三万吨,十二万立方米天然气运输量的二手lng旧船,依此来搭建荔湾能源自身的原料穿梭航路。


如果您喜欢,请把《工业之动力帝国》,方便以后阅读工业之动力帝国第197章 瞒天过海 (二十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之动力帝国第197章 瞒天过海 (二十六)并对工业之动力帝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