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源斌 本章:第一章

    太阳好起来了,何碧秋拿牙锹剁挑在麦田里的塘泥,剁完最后一墒了,她听说丈夫被打,将手上拾掇拾掇,回家看过伤势,转来找村长。

    村长家在村东头。也不过两进排厢,一个院子。屋瓦是小瓦,屋墙是青砖实砌,院墙也是青砖实砌。门槛是用青石做的。院子里一口水井,上面一棚落光叶子的葡萄架。对面一地盆花都是枯枝杆儿,拴着一条狗。,何碧秋绕过那狗,看见村长坐堂屋里呷酒。她说:“你打了他,现在旁证也有了,医生诊断也有了,是个什么说法呢?”村长一哼:“说法?”何碧秋说:“你打他,踢他胸口,倒罢了。你还踢他下身,这是要人命,不该有个说法?”村长慢慢举杯,何碧秋说:“那你就别怪我了。”

    村长问:“你怎么我?”何碧秋说:“请政府讲理。”村长笑道:“我打他又不为私。我是村长,政府不帮我,下次听谁吆喝这村的事?”何碧秋说:“只怕如意算盘。”村长说:“好。到乡里的路你认得吧:过了摆渡口,再走一二十里,就是了。也辛苦你了。”何碧秋见他张狂,便不再耢嗦,回头收拾动身。

    走了一里多路,到摆渡口了。望见岸边等渡的人已跳在船上。船工弯腰解桩上的缆绳,听见声音,虚抓绳头,等着。等何碧秋上船,说:“站稳咧。”收了绳子,换竹篙将船缓缓撑进一片白水里去。

    过渡的这几个人或站或坐,都袖着手,东西放在舱里。这些人七嘴八舌让船工说,船工笑道:“你们是想东北方向的路快修好了,不坐我的船了吧?”又说:“不过是土公路,大半截又在人家地盘,一个弯儿绕十万八千里,仍不如走渡口节省。”这些人议论道:“我们王桥村,亘古就属安徽,只因造了这座水库,把路都隔

    断了,反被江苏抱在怀里。出个门,比登天还难,还不如划归江苏省呢。”说了一阵,船工目光落见何碧秋,问:“这位面生呀?”有认得的便替她说:“她就是万家的。”船工明白了:“怪不得你脸上有事,是你要告王长柱吧?老话讲居家莫讼,怎就到了这一步?”

    何碧秋说:“村长管一村人,就像一大家子,当家的管下人,打,骂,都可以的。可他要人的命,就不合体统了。这又罢了,我登门问,他连个说法都没有。”船工听着点头:“这是他王长柱不对了。”

    说话间,船身摇晃起来。船已近库汊中央,脸上觉有东西蹭擦。在岸上是很平静的,到这儿有风了。那风贴水而起,逐渐大起来,风也变冷了,刺得面皮绷紧。风搅得库水涌动,浪花乱翻开来。船工说:“有水便生风,有风便有浪,过了这段深涧,会平静的。”把竹篙收好,拽出双桨来摇。风扯出了响声,脚下舱板不停颠荡。人嘴里的词儿倏地少了,只有零星几句,声腔不很匀足。憋一口气,慢慢散出去,把一颗心徐徐放落。桨急船紧,风势果然过了,却早近这边岸来。船渐行渐稳,船工收了桨,再换篙撑起来。

    这些人扯起原先的话头。船工道:“我说:在娘家青枝绿叶,嫁人后面黄l玑瘦。不提它倒也罢了,一提它泪水直流。”猜了一阵,猜不准。看何碧秋脸上心事,疑想是她。船工说:“努。”将手举起。众人看他手中的竹篙,水淋淋的,不觉恍然,又有些不解瘾。这时船已傍岸,说笑几句,跳下船,各自赶路。

    乡里不是原先模样了。多了一条细沙路,路边挨排栽着树,边上尽是住户,放足眼光才从这头望到那头。住户的房子三层两层一层高矮不等。何碧秋从一座大门口张见一幢六层楼,以为是乡政府,进门问了,却是乡办工厂。转弯抹角,到一个僻静旮旯,才找准了。见乡政府比早先添加了两排平房。她进一个门,说几句,有人把她领到西头一间,说:“这是李公安员,你不妨跟他细说。”

    李公安员小四十年纪,眉眼平常,辨认不准忠厚奸滑。见他正捧着一只凹腰茶杯看报,此时转头迎过来说:“王长柱?他是托你捎信让我去喝酒吧?你回去说,他要不改酒桌上的蛮气,我再也不去。”何碧秋说:“我是来告他的。”李公安员诧异道:“哦?”看过旁证,看过医生诊断,皱眉说:“怎么是区医院证明?还是外

    省的?”何碧秋说:“我们王桥,往本省的路都被水隔住,只好去江苏呀。”

    把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李公安员听罢,收好旁证和诊断书,看看手表,说:“食堂开饭了,你在这吃吧。”何碧秋说:“不客气。”李公安员说:“不是我请客。我可以帮你买饭菜票,食堂里碗筷现成,能借用的。”何碧秋说:“不了。我一路过来,看见不少饭店。”李公安员说:“饭店里的饭菜,斩人呢。”何碧秋说:“我问讨两家面食摊,一碗面条五毛六毛,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李公安吊便站起身来:“我下午有个会。明天我去处理这件事,你在家等着别走。”

    第二天傍中午,何碧秋见李公安员一路向这边问过来,迎上去问候道:“累您了。您是走来的?”李公安员说:“骑自行车。”何碧秋问:“从新土路绕过来的?” 李公安员说:“那太远了。我车技好,这一路田埂都敢骑。只是过了摆渡,来你们村全是上坡,我推到半腰,觉得不划算,又返回去,车子交请船工代看,一来二去,刚走到这里。何碧秋惊讶道:“你还没见过村长?”李公安员说:“我到你家看看,这就去。”

    进屋看过伤势,转向村长家来。狗跳闹得凶,村长赶来喝住,连喊:“坐!坐!”一扭头看见何碧秋,不喊了,脸沉下来。李公安员自去坐了,让村长与何碧秋坐,两人都不坐。李公安员在板凳上说:“旁证、医院证明我都看了,我还看了伤势。这件事,是你办错了。”村长发毛说:“我错了?我是为自己吗?上面布置成片栽油菜,各户都通了,就他家不通。百十亩油菜夹他家一块小麦,看着像头上的疤痢。验收组下来,还没进村,看见这种场景,把分扣了,打个不及格,还限期改进。我要他补栽油菜,说了一遍,两遍,三遍,不听!用嘴不行了,不用脚用甚?”李公安员笑说:“其实你仍然用嘴好。”村长说:“是该用嘴,我恨不得拿牙咬他!”李公安员敛色道:“无论怎么说,你打人,还打伤了,这就是你的错了。”村长瞅他道:“这句话是你个人还是代表乡里说的?”李公安员不答,转脸对何碧秋说:“这样,你暂先回避一下,别走远了。”

    在外面等了一会儿,李公安员出来跟她商量:“医药费由村里报销,另给些调养费和误工补贴,这部分由他私人和村里各出一半,怎样?”何碧秋说:“这一来,人不把我看扁了?我并不是要钱,只要他有个说法。”李公安员又协商说:“他人一向蛮气,又是村长,面子是第一要紧的呀。”何碧秋问:“那没说法了?”李公安员想了一想,解释说:“医药费、调养费和误工补贴由村里和他私人拿,就证明事情的你对他错,岂不正是个说法吗?”何碧秋细想在理,应下来。

    回到屋里,李公安员说:“事情就这样。不算处理,叫调解、搭桥,都行。你们依我呢,我照老例在村里吃饭;不依呢,我饿肚子走回去。”在村里吃罢饭,李公安员来跟何碧秋打声招呼,又劝说几句,回乡里去了。

    这边丈夫在床上问:“刚刚两次进屋的,是谁?”何碧秋说:“乡里的李公安员。我告下村长了。”丈夫急道:“你拧过他?”何碧秋说:“李公安员敲定我对他错了。”又把医药费、调养费和误工补贴的事说了,“下午他付了钱,岂不正是个说法?”

    到后晌,何碧秋转了去,狗在院子里吼叫,村长喝它,声腔里有些味道。何碧秋说:“发票带来了,收条也打了。”村长问:“总数多少?”对了数字,村长掏出一叠崭新票面,用指头捻开,数一遍,再数一遍。何碧秋想等他先递过票子,再还回去说“算了,事情也就这样了”,没容她这话出口,却见村长随手一扬,将票子撒落到地上。

    何碧秋呆问道:“这是干嘛?”村长拿腔道:“给你钱呀?”何碧秋说:“你打了他,不给个说法,又来污糟我!”村长说:“我是为你好,其中有个道理的。”

    村长顿了顿,缓缓道:“我仍是村长,仍管着这块地皮上的三长两短,仍不免要憋住气作践你万家。地上的票子一共三十张,你捡一张低一次头,算总共朝我低头认错三十下,一切恩怨都免了。

    这般说完,又催促她弯腰捡票子。何碧秋气愤道:“上午怎么说的?”村长反问:“我上午说了吗?”何碧秋说:“并没听你一句驳词!”村长笑道:“你当我软了?李公安员过库爬埂来一趟不容易,我是给他面子。再说,这钱也不是公私各半,都是村上的。”

    何碧秋怔了怔,踩着地上的票子就往回走。回家坐在床边说了,丈夫说:“我说拧不过他。”何碧秋说:“你怎不早说?”丈夫说:“我不晓得。”何碧秋啐道: “你现在晓得了呀?”丈夫叹气:“都撕破脸了。”何碧秋愣了半晌:“这个理不扳平,今后没法活。”丈夫愁道:“告不倒他,怎办?”何碧秋咬牙道:“我带足盘缠,就住在那里!”两口子在床上翻了一夜。


如果您喜欢,请把《万家诉讼》,方便以后阅读万家诉讼第一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万家诉讼第一章并对万家诉讼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