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上午,孟家为了截击日机的胜利,和一个小生命的孕育,处在一种节日的气氛之中。
一九四二年的元旦来了,春节来了。几个月来轰炸显著地减少了。不用跑警报,真是稀奇事,战争似乎暂时隐退了。孟、李两家,还有文科研究所的单身教员,一起过节。他们在地上铺满了松枝,踩上去软软的。松树的气味充满全屋。有人拿了红纸来,嵋和之薇糊了好些小灯笼,错落地挂在墙上。蜡烛不够,只点了几支,房间便大变样。烛光跳跃着,松枝的绿色映上来,使得陋室像一个绮丽的梦。这是大家在东藏期间的一个特别的充满希望的节日。
春天来了,昆明因四季不分明,花事从来不断,不像北方的春天来得那样热闹,而是淡淡地,在一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意味中悄然来到。宝台山上,一片片五颜六色的野花,次第开放,宛如一块块花毡包裹了山坡。在文科研究所墙外的操场上,要举行一场劳军演出,这个消息使得这一带的村民们都很兴奋,军队派人来搭戏台,用了两天时间,嵋和小娃天天跑去看,眼看戏台逐渐成形,两个孩子有一种成功的踏实感觉,这是在建设什么,而不是在破坏什么。抗战前嵋还看过几次演出,小娃一次也没有看过,他一直在问,是不是真的人在台上走?知道演出剧目是《群英会》以后,碧初给他们讲了《群英会》的故事。他们都看过,诸葛亮、周瑜都是熟人了。演出这一天小娃问了好几次,天怎么还不黑。好容易天黑了,几个汽灯打足了气,挂在台前,亮得耀眼。皎洁的月光不知移到哪去了。士兵们军服整齐,村民们都穿着最好的衣服,早早坐好等着看戏。孟家人可没有以前出门做客的准备了,只要穿得够暖就行。场地中有一块地方是给大学的,这是近几年来,大家第一次轻松地聚在一起。
大幕是用几块军毯缝制的,挂得不很正,锣声一响,还是顺利地拉开了。那不知是什么剧团,唱念做打颇能传神。诸葛亮出来了,蒋干、黄盖出来了,周瑜出来了,生、净、丑、小生,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颜色鲜艳的服装组成了一个想象的历史中的世界。台下人除了看戏各有不同心事。
凌雪妍本来不想来,她怕看见戏台。她那酷爱戏剧的父亲,做汉奸也还没有离开戏剧这个行业。既然整个村子包括米家夫妇都那么高兴,她也就来了。台上的歌唱,使她想起北平家中票友们的聚会,也是那样清亮,也是那样婉转,可是生活像一盆浊水,把每个人身上都涂满了血痕和泥浆。父母亲现在怎样了?一定衰老了很多,父亲还是那样心不在焉么?母亲还那样处处计较么?那舒适的家该是多么的空。台上的戏很热闹,雪妍却不停地拭眼泪,卫葑感觉到了,问是不是不要看了,到五叔家坐一会,雪妍摇摇头。
米太太想起她那一段演员生活,她演过各种名剧的配角,有一次汉堡上演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连续演了四个晚上。她曾扮演守卫莱茵黄金的仙女,还参加了几句合唱。那是她演员生涯的顶峰,一直不能忘记,可惜大卫没有看见她化装仙女的模样。她握住米老人的手,两人都感觉到对方手的力量,在一片陌生的颜色和声音之中感到安慰。他们都热爱德国文化,认为它也是自已的,可是有人硬把它撕开。她想着,觉得心痛头也痛,渐渐地这疼痛集中到小腹,觉得真像在撕裂什么。米先生把她的手一捏,问是哪儿不舒服。她指指肚子,头上冷汗渗出,简直坐不住。雪妍也发现了,唤了碧初一起扶她往孟家来,刚进院门一股鲜血从宝斐腿间流下,她小产了。
碧初忙让她躺在峨的床上,找出些旧衣物和棉花、草纸一起垫好,换下来的衣裤中坠着一个血团,那本是一个小生命。碧初悄声说:“如果血流不止,就有大危险,怎么办呢!”雪妍提醒:“五婶平常吃的药——”“可不是!我这里还有云南白药。”说着忙找出药瓶,调好粉末,让宝斐立即服下。两人又煮米汤,烧热水,帮着收拾。米先生握着她一只手,用意第绪语念圣诗。弗之、卫葑等也在门外,商量到赵二家借马去请医生,最近的医生也有二十里,卫葑说:“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出门正见李太太赶来了,大声说:“有病了,是尊神要祭祀,我来解。”弗之忙劝说:“他们宗教信仰不同,不可造次。”李太太不满地说:“我是要救人啊!”口中念念有词,在院中走来走去。
不知是李太太法术无边,还是云南白药有效,宝斐出血渐少,慢慢睁开眼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多时卫葑跑回来,说赵二赶马帮去了,他从近处领了一个草药郎中,得知米太太情况好转,便把那郎中打发走了。
李太太在月光下左右旋转,舞了一阵,听说病人渐好自己很觉满意,站在卫葑面前笑说:“真该有喜事的是你们俩,怎么还没有动静?”卫葑不知怎样回答,只好说:“多谢李太太关心。”李太太发议论道:“生和死是一块抹布的两面。尊神拿着这块抹布抛来抛去,可就得出人的命好命坏来了。”又问弗之:“孟先生说是不是?”弗之说:“李太太热心助人,现在总算没有危险了,还是去看戏吧!”
这时传来一阵锣鼓声,她就踩着鼓点走了。
米老人见宝斐神色平稳,把她的手放在被中,把被子掖好,捡起那包血团要去掩埋。卫葑找来铁铲簸箕,陪他走出院门。演出正进行到高潮,周瑜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去借东风。小生的唱腔嘹亮,老生的音调高亢,在山野间传得很远。他们向山另一边走去。那里有一片小树林,树密草长。见有人走来,夜鸟扑喇喇惊飞了。米老人选了地方,靠着一块石头,挖了一个小小的穴,他把那血包放进去,盖上土,用铁铲轻轻拍拍,这里埋葬着他的骨肉,一个异乡人未成形的亲生子。他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后嗣,一再划着十字,眼泪滴在手指上,在冷冷的月光下,成为亮晶晶的冰痕。
那天晚上大家胡乱凑和过了一夜。嵋和小娃看戏回来,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只高兴家里有这么多客人。小娃兴高采烈,一个跟头翻到床上,这是刚学的。嵋一直默默地,似乎满腔心事,把床让给米老人,自去碧初房中睡凳子。卫葑和雪妍坐在厨房台阶上,共披了一条旧毯子,好像又回到在山西跋涉的路上,荒村野店,瘦马破车。后来想起倒觉得很可回味,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人在一起,他们是完整的,充实的,丰富的,这尤其是雪妍的感受。卫葑在雪妍耳边轻轻告诉了李太太的话。雪妍先唤着,“你坏!”在卫葑手上轻打了一下,随又说:“若是有了,怎么养得活!”“岂有养不活之理,且看他有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抗战都能胜利,孩子怎能养不活!”雪妍良久不语。月到中天,把树影照成一幅水墨画,凉意渐重。两人更靠紧些,“我常觉得生命很单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结束,似乎应该有个延续。”雪妍说着,打了一个寒噤。卫葑搂紧了她,说:“你今天太累了,睡吧,睡吧。”可是自己毫无睡意。
这些年来,卫葑经历了很大的变迁,对许多事都看得平淡了。今天这个生命的血团,给了他想不到的震撼,他的生活常在矛盾之中,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信奉的事业并不可爱。它需要撕裂,需要熔铸,这些都需要一副硬心肠,而这正是他缺少的。延安的生活他不满意,昆明的生活更让他失望,他最大的安慰是身边的娇妻,但这对一个男子汉来说是不够的。也许,也许他该有个儿子。
他用毯子把雪妍盖紧些,又久久地望着那一轮明月。
次日一早,卫葑找了两个村民,用竹椅把宝斐抬回落盐坡。卫葑和雪妍走过那飞溅着水花的瀑布时,都感到那瀑布虽小,却有些壮丽的意味。他们没有说,互相看了一下,便读出了对方心里的话。
犹太女人小产的事在村里传开了。女人们很惊异,她们也能生孩子,老天爷保佑!好心的邻居还送去一包保胎的草药。米老人连连道谢,两手一摊,苦笑道:“只是胎已经没有了。”
“还会有的,我们中国地方好啊!”这是一个村妇的回答。
宝斐躺了十多天渐渐复原。有一天,城里来了好几位外国人,他们一起祈祷,房里传出了颂经的声音,音调很是苍凉,那是《希伯莱圣经》诗篇。他们常常唱的“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我的主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恶人并不是这洋,乃像糠秕被风吹散。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我的主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这是他们的信念,是几千年来善人的信念。
因宝斐病吓坏了的柳,一直耷拉着尾巴,现在也慢慢精神起来。它跟着客人走来走去,常常伸出前脚,有时做人立状,有的客人不喜欢,遂被关在门外。它还是竖起耳朵用心听里面的动静。宝斐也曾烤了一个大蛋糕,送到孟家致谢。他们说,那天真惊扰了,幸亏孟太太有经验。这里不只有知识的人好,村民们也给他们很大安慰。村里人对这对犹太夫妇的身世逐渐了解。于是有了流传在云南小村中的犹太人的苦难故事。
流浪犹太人的苦难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总有一片人可以依附的土地。人说离乡背井,也就是说离开自己依附的土地和饮用的井水,那是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你们飘泊,东藏西躲,但你们有一个来处,有一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水井,你们有目的地,要打回老家去!
对于我们犹太人来说,没有来处。世界上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寄托思念。我们被自己确认的国家处极刑,到处被人拒诸门外,大地茫茫,云天高渺,哪里是国?哪里是家?
我是富商的儿子,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在几处德国驻外使馆工作。在青岛任领事三年,永远忘不了我作为正常人的那最后一段日子。
1933年我被召回国,我和宝音——我的第一个妻子,我们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都很高兴。我们很高兴回家去,那是我们亲爱的故乡。不料在我深爱的故乡,等待我的是监狱!他们将我逮捕又释放,释放又逮捕,没有一次审讯。愈来愈重的仇恨布满大街小巷。一次,宝音去买面包,面包店老板把她推出门外,关上门,并且上了锁。我们见人不敢说话。当时已有暴力行动,只好设法逃亡。在西班牙、意大利停留了几年。拉丁美洲的亲戚建议我们去那里居住。我们得到的签证是假的,到岸后不能入境。我们想到别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
但愿世上任何人都不要经受我们所经受的。所有的门都对我们关闭。我们好像头朝下,倒悬在空中。记得中国文字曾用倒悬形容老百姓的苦难。可是我们究竟有什么罪!宝音在路上得病,此时又气又绝望,病情急转直下,——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病。我们在走投无路时,得知中国上海不需要签证,到中国去,这是众多犹太人的一线生机。可是宝音没有等到这一天。她在甲板上断了气。临终前她挣扎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到中国去”。
船员把她扔进大海,我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她睡在溅起的浪花之下。若不是有我的宗教管着,我几乎要投身大海和她一起去了。
我又回到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肯和希特勒作对,接纳犹太人。好不容易在意大利获准停留两天,我弄到去上海的船票。
到中国去!
这一次来中国和前次大不同了。我曾代表的那个国家现在视我为罪犯。我只能逃,逃到中国来。
相对地说,船上的生活是平静的。我得到暂时的休整。每天看见无边的天,无边的海,身上的重压似乎移到天和海中去了。感谢主赐给我这两周的休息。至少不用奔波,一切很正常,到时候有饭吃。我几乎希望永远在海上飘摇。除了休整,还有希望,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有些人在饱受折磨之后,突然的平静使他们神经崩溃,发作歇斯底里,不只女人,连男人也发作。他们哭,他们叫,他们在甲板上奔跑,有时会引起众多人的嚎啕大哭,哭声撼天震地。希望你们永远不听见!在这巨大的悲痛中,我能做的,只有祈祷。
我们中有一位妇女,身材瘦长,三十多岁,前面的头发总是垂下半边,遮住半个额头。后来才知道,那是为了遮住伤疤,一道血红的刀痕。
可以猜到了,她便是我现在的妻子。
她不哭,不叫,总是沉默地坐在甲板上望着大海。
人们很快知道了彼此的身世。在纳粹大屠杀大逮捕大清洗的夜里,她失去了丈夫。她扑在丈夫的尸体上,刽子手们又给她加卜一刀,砍中额头,鲜血流遍全身。但她没有死,那鲜血淋漓的模样使得凶手们以为不需要再加一刀。她带着儿子逃亡,一切都为了儿子。在一个混乱的车站上,她的儿子被人群踩死。他才五岁,连妈妈都没有来得及喊一声。
她几乎失去了逃亡的意志,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只是呆呆地坐在旅馆很脏的走廊上,一动不动。人们告诉她已有的船票多么难得,靠它可以到达一个他们犹太人能活下去的地方。几个素昧平生的同胞把她架上了船。她仍呆呆地坐着,在甲板上。
我常靠在栏杆边眺望大海,也看着她。她简直像一座犹太人苦难的塑像。海风吹拂着她的头发,发间殷红的疤痕忽隐忽现。我望了许久,慢慢走近她说:“请你哭一哭。”
她不理我。
我坐在她身边,轻轻地说:“你看我这样老了——我们的民族要活下去——我的女儿——”
两天以后,她忽然伏在我肩上,啜泣起来。
他这样老了,走路有点歪斜,但他的腰不弯,背挺直,总能及时矫正方向,看起来还是很精神。我已经几天只喝清水了。他拿了汤来,我觉出汤的滋味。他拿了饭来,看着我慢慢一口一口吃下,他那满是皱褶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犹太人也有笑的权利!
我们在甲板上散步,互相搀扶着。没有多的话。我们在沉默中达成一项契约,我们要活下去!为了他的妻子,为了我的丈夫和孩子,为了千万我们的同胞,让那些刽子手看一看,犹太人是杀不尽的。
我们得活下去!
船经过苏伊士运河时,埃及犹太人到船上来慰问。我们祖先的流浪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流浪了上千年,到处留下痕迹,我们不会消灭。
在埃及的同胞上船来,我们一起祈祷。他们赠一些小东西,手电筒、打火机之类。我得到一块手帕,上面印着埃及金字塔。
我们的金字塔在哪里?
每次船到港口,大家都提心吊胆,怕有反犹太分子上来捣乱。他和我总是站在一起,拉着手。他轻声说:“不要怕,我的女儿。”
船离上海一天一天近了。他向我描述中国。我知道中国土地大,历史长,人口多。中国人正在进行一场保卫家园的伟大战争。我们像寒风中冻得半死的麻雀,终于找到可以依栖的地方。
上海犹太人救济委员会的代表,在欢迎来沪难民的致词中说:“欢迎前来上海,从今以后,你们不再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从今而后,你们只是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家园。”
从今而后,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只是犹太人。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剥得精光,挂在树枝上。——究竟还有这一棵可以依靠的树。
我们分住在为单身男女提供的房舍里,经常在犹太教堂见面。
他懂得许多国家的文字。上海租界的商业部门有时找他做些翻译的事。有一天,一家石油公司邀他到中国后方去,可以随时有零活。第二天,他拿着一朵花来到我的住处。他说他已经考虑好多天好几夜,好几个月了。如果我们分离,他会很不放心。所有考虑的结果,集中为一句话:“你愿意和我一同去吗?”
当然不是做女儿。
我们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我们的心没有隔阂。我的容颜可能如妖鬼,但他总是以赞赏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过去的丈夫也正通过这目光关注我。
我,宝斐·谢安愿以大卫·米格尔为夫。
我接过他手中的那一朵花。
到昆明后不久,公司负责人回美国去了。留给我们许多日用品,还有柳——我们的朋友。这是上帝安排的小家庭。我们看着云南湛蓝的天空,我们听着落盐坡活泼的水声,我们喝着奔流的龙江水,我们吃着种在自己门外的粮食,我们不死。
我们不死!
在小小芒河的堤岸上,一对犹太夫妻在慢慢行走,继续他们祖先流浪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