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沈菀生下孩子,明相、觉罗夫人、乃至宫中的赏赐便接二连三地送进合浦轩来,来客更是源源不断。那些姨太太们一来天长闲着无事,二来也是为了每天看看孩子,好听些新闻讨明珠的好儿;官大奶奶惟恐人说她醋性大,也要故作大方,有事无事便来走一趟;那些管家婆子、有年纪的嬷嬷,为着沈菀现下是府里的红人,哪个敢不奉迎,隔几日便来打个唿哨儿,说几句吉祥奉承话儿。
白芷、白兰等都是水娘教导过的,觑着沈菀眼色,有时见她兴致好,便端茶倒水地招呼一番;若见她有倦意,便推说奶奶睡了,直接挡驾。便如同门房见了打秋风的客人,通不通传全凭他们高兴。婆子们都说,小鬼升城隍,自打沈姑娘做了小姨奶奶,连她的丫头也都声色壮起来,变成小姑娘了。
沈菀不用晨昏定省,日子格外长起来,见的人又多,一有机会就向人们打听碧药的故事。碧药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能得到纳兰容若那样情深不渝的爱情,不仅是因为稀世的美貌,更因为绝顶的聪明。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与沈菀陌路相逢,大概看也不要看她一眼的,现在却降尊纡贵,巴巴地跑到明珠花园通志堂,特特地点了她的名去服侍,再挖空心思地来刺痛她,羞辱她,唇枪舌箭,费尽心机,这是为了什么?
沈菀在多日的苦思之后,忽然想明白了。是因为她嫉妒!
虽然碧药贵为惠妃,高高在上,但她像笼中鸟儿一样锁在深宫,离公子那么远;不比自己,就住在明珠府里,守在通志堂中,走在渌水亭畔,随时可以进入公子住过呆过的任何一间屋子,与公子的父母儿女亲友在一起,就像一家人。
是的,自己才是公子的家人,这就是最让碧药妒恨的。她措手不及地给自己把脉,判断出胎儿不属于公子骨血,那又怎么样?自己急中生智让孩子早产,也就让她的指证落空。连太医也没有拆穿,惠妃娘娘又怎么好胡乱指正呢?她不敢,因为如果她那么做,自己就可以反咬一口,说是她把自己推跌的。所以,她只好什么也不说地打道回宫。但是她不会甘心的,一定会想办法扳回一局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沈菀一边尽可能地搜集着碧药的消息,一边努力地让自己设身处地,想象着碧药可能采取的报复与手法。那么好胜的碧药输给了自己,一定不肯就此作罢,她会怎么做?
在觉罗夫人那些脂粉香浓刀光剑影的后宫故事中,碧药最感兴趣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吕后,另一个是武则天。
府里的人深以为异,都说这表小姐还真是心高志远呢。这话被明珠听见了,立刻找了碧药去教训。他不是责怪她心比天高,而是斥责她不该这样轻易地表明自己的喜怒和心志。
为了训练碧药的忍功,他特地罚她三天不准说话,不许笑。他告诉碧药:这是一种考验,一种历练,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战胜,那么到了战场上,还能胜得了谁?
正是元宵佳节,满城焰火,明珠花园里也大放烟花。众人玩得兴高采烈,碧药也夹在人群中,开心了不能笑,生气了也不能骂人,如果玩得不尽兴,更是不可以蹙眉或哭泣。容若陪在她身边,可是不论他说什么,她也不可以回答。他只能猜测她的意思,以为她想放烟花,就摆好了花炮再点燃香头递给她;端上元宵来,先问清了桂花、五仁、蜜饯各种馅料,再一一指给碧药,供她挑选。
明珠并不阻止他在她受罚期间陪她游戏,甚至还鼓励他和她一起下棋、斗叶、投壶,但着令她败不许恼,胜不许喜,稍一违规便又加罚三日,以此来磨她的性子。
如此三日又三日,每当碧药实在有话要说,就只好打手势或者画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容若就要绞尽脑汁地去猜。久之,竟让两人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对话方式,用手势、简单的记号、手指敲击桌案的长短、甚至吹笛弹笙来表达各种意思。
他们很兴奋,不仅拥有共同的血脉,分享优雅的姓氏,如今还有了特殊的语言,只有他们两个才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诠释,互相懂得。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他们之间的游戏是无穷无尽的,发明也与日更新。
明珠这才有些紧张起来,怕碧药玩物丧志,也担心觉罗夫人喜怒无常,教导碧药也是松一阵紧一阵,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典故虽多,却常常不加检选,有用没用,只由着自己的性子讲与碧药听。而且明珠发现,整个府里,除了容若外,好像没有什么人喜欢这位表小姐。他们尊敬她,服从她,羡慕她,甚至有点怕她,但,并不喜爱她。这使明珠担心碧药进宫后,即使会得到皇上的爱,然而树敌太多,也会处境危险。于是,他又四处搜罗,特地找了一位前明的宫人来教导碧药什么是忍耐和顺从。
据这位老宫女说,当年李自成带着闯军杀进紫禁城时,后宫里的太监宫女逃了有一小半,留在宫里降了闯贼的有一小半,投井悬梁的又有一小半。宫殿的梁柱上就像挂灯笼一样吊满了人,后宫的井里也塞满了尸首,井水都溢出来了。
李闯占了后宫,同那些太监宫女说,有父母家乡的自可离去,愿意留下的便留下。老宫女想想自己从小就在这宫中长大,离了这里也不知道该去哪,便留下了。谁知道后来满军又打来了,宫中又换了主子。这时候后宫的太监宫女已经不到从前的三分之一了,可是多尔衮还是觉得太多,就又强行遣散了一半,老宫女也在其列。她在家乡没有亲人,就留在京城里给人打散工度日,虽然贫苦,倒觉得畅快。至少,这宫外头的太阳也是大的,风也是清的,说句话也可以扬了喉咙,有顿好饭时也可以让自己吃饱——不像在宫中,因为怕当值的时候要解手或是放屁,终年也不敢多吃饭或是多喝水的。
老宫女还说,皇宫里的规矩是要用膝盖来说话的,她刚会站已经要学跪,没学点头先学磕头,最常说的称呼不是“娘”而是“娘娘”,一直以为自己的名字是“奴才”。满眼的荣华富贵,金碧辉煌,然而宫女的房里只是砖床冷灶,所以不得不想尽了办法往上爬。
其实后宫的女子都很寂寞,很冷,都渴望关怀与温暖;可是另一面,她们却又偏偏不遗余力费尽心机地去伤害自己的同伴,希望可以踩着她们的身体让自己爬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然而那更高更远处又有些什么呢?纵然是琼楼玉宇连霄汉,左不过高处不胜寒。
碧药就说:那不一样,纵然高处不胜寒,也总算登了一回琼楼玉宇,胜过一辈子被人踩在脚底下。
但是她的性子却着实煞了一煞,知道了宫中的险恶无常,就明白了必须学会的忍与含蓄。宫中多的是勾心斗角,至于跟红顶白,趋炎附势,就更是家常便饭。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若轻易让人知晓,就是最危险的。
又过了一年,碧药便进宫了。
睡过中觉,合浦轩里来人渐渐多起来。
这天难得人来得齐,几位老姨太太、官氏、颜氏都在,颜氏便提议打牌,官氏说:“我们是来看病人的,安安静静地陪着说会儿话罢了,又大呼小叫地斗牌,不怕吵着病人吗?”
颜氏道:“大奶奶这可说差了,坐月子不是病,是喜事,人越多越喜庆,你不知道,所以这样说。我却有数,吵不着的。从前我生我们姑娘那会儿,天长得难受,还巴不得有多多的人上门来才热闹。若不是怕菀妹妹坐不住,还拉她起来一起打呢。”
官氏被顶了一句,便如当胸捱了一锤似,由不得红了脸,却又无话可回。众姨太太见说着打牌,却又扯到官氏没生养的事上来,也都不好说的。
大脚韩婶在一旁听得火起,顶撞道:“我们奶奶这样说,也是体贴沈姨奶奶的意思。别说坐月子了,就是女人每月身上不干净那两天,心里还发烦发躁听不得一些响动呢,这有什么解不来的呢?”
颜姨娘尖起喉咙“哟”地一声,直逼了韩婶脸上来,似笑非笑地道:“我当是谁这么能说会道来?原来是韩大奶奶啊,是我说错了,不知体贴;你们奶奶原是世上第一个贤德圣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没有不知道没经过的事儿,自然比我懂比我明白。我不知道坐月子是怎么一回事儿,只有你们奶奶才知道,才明白。我说错了话,你要替你们奶奶治办我呢,可是这样?”
韩婶脸上一呆,又气又急又不好说的。官大奶奶也急了,站起身道:“谁说什么了?你就扯这一车子夹枪带棒的话,知道你生过一个姐儿,就兴头成这样。我劝你也收着点儿好,再满就溢出来了。”
几位姨太太见情势不好,忙都解劝,又推说房里有事,便想设言辞去。沈菀正想拿话岔开,偏巧孩子醒了屙尿,她与奶娘两个倒手儿换褯子,一时竟顾不上,只得听由姨太太们告辞,令白芷白兰送客。
刚走到门口,忽然福哥儿举着个布娃娃一阵风地跑进来,大声道:“看我在大额娘房里找到什么了?这是谁的针线,这样粗糙,我竟不认得。”话音未落,展小姐随着也进来了,却红胀着脸不说话。
众人初时不以为意,待到看清了福哥儿手上的娃娃,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一个画了眉眼嘴脸的白麻布小人身上,便如针线包儿一般,密密麻麻扎了几十根银针,身上还写着几个字。
官大奶奶先接了过来,看清上面字迹,不禁脸色发白,问道:“这是沈姨奶奶的八字,你们在何处拾的?”
沈菀听了一愣,忙接过布人来,果然看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自己的生辰年月,胸口腹下都密排银针,不由又惊又怒,仿佛真被那些针在胸口扎了一下似的。自己从进府来,一直规行矩步,小心翼翼,并不敢同人结怨。谁会这样恨自己,下此毒手?想着,只觉得眼前仿佛黑了下来,那些太太奶奶们的锦衣玉带都黯然失色,褪成了小布人儿身上的灰白色。
白芷更在倒茶,看见布人形状,吓得尖叫一声,连壶也落了地,水溅出来,烫了脚背,不由又尖叫一声,跳脚直转。屋子里顿时乱成一团。颜姨娘忽的冷笑一声道:“官大奶奶不说,咱们还不认得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原来上面是沈姨奶奶的八字,亏大奶奶倒记得这样清楚!”
官氏脸色更白,猛回头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颜姨娘且不回答,却转向自己女儿道:“你们刚才打哪里来?怎么捣腾出这个东西来的?”
展小姐自打进了门,便一直扭手儿站在旁边,一言不发,这时候才慢吞吞地道:“是在大额娘的厢房里找见的。福哥哥的风筝线断了,想着大额娘房里或许有线轴儿,就去翻找,谁知道在床底下看见这个。我让哥哥别声张,福哥哥不听,非说要拿给沈姑姑看,我又追不上。”
她一行说,众人一行面面相觑,看一眼沈菀,又看一眼官大奶奶,都说:“沈姨奶奶好好的怀着哥儿,八九个月上无端跌了一跤,若不是万岁爷刚好在咱们府上听戏,福气大,镇得住,只怕哥儿的小命就没了。人人都说蹊跷,却原来是这个东西闹的。这可真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知人知面不知心,竟不知道是什么人弄的这个魇魔法儿,好不狠毒。”
韩婶不等众人说完,早拍着腿哭起来道:“这是哪个没心肝烂了肠子的陷害我们奶奶,做了这么个东西害人哪!我们奶奶慈心佛口,房里如何会有这种东西?沈姨奶奶,你可不要中了那起奸人的计啊。”
沈菀流泪道:“我绝不疑心大奶奶,横竖哥儿无事,大家只当没看见这东西罢了。在老爷、太太面前,也不要提起。”
几位姨太太只怕惹事上身,都说:“还是沈姨奶奶大度,既这样,宁可无事。谁提那个做什么?”
颜姨娘却道:“府里出了这样大事,原该头一个禀报大奶奶秉公办理。如今竟是大奶奶房里出的事,却瞒不得太太,只好凭太太做主。不然,若是别房里出的事,难道大奶奶也只说就这样完了不成?”又吩咐自己的丫头红菱道:“你去太太屋里看看,若是太太中觉醒了,赶紧来告诉。”
几位姨太太也都没主意,迟疑说:“这说得也有道理,如今是大奶奶管家,既在你房里发现了这东西,猫悄儿昧下,倒不敞亮,以后也难管服众人。还是禀报太太,有个分晓的好。只怕老爷知道了,也要亲自过问的。”遂一窝蜂儿撺掇了福哥展姐儿来见觉罗氏。
觉罗夫人也刚刚睡了中觉起来,在条案前描梅花消闷。忽然见一大帮人拥进来,为首的却是福哥儿,献宝似的捧着个人形布偶,一望可知是巫蛊之术,不禁郑重起来,沉下脸道:“我们家里向来没有这样的事,我生平也最恨这些邪说巫术,是谁这样大胆?”又问,“菀儿怎么说?”
韩婶抢着说:“沈姨奶奶说不追究,然而我们奶奶说这样的事出来,又是在我们房里翻出来的,若是藏瞒不报,倒像心虚,因此拿来凭太太做主。”
颜氏明知韩婶是要替官氏开脱,然而既被她抢了先,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打鼻子里冷笑了一声,且看觉罗夫人发落。展小姐扯了扯母亲衣襟,说:“娘昨天答应过要教我‘错针’的,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吧。”颜氏自谓稳操上券,哪里肯走,推托说:“让红萼教你就是,她别的不行,绣活儿还罢了。”展小姐呆了一呆,只得走了。
觉罗氏拿着那个布人翻覆看了一回,不提眼下的事,却命奶妈带福哥儿出去,然后问众人:“你们知道‘金屋藏娇’的典故吗?”
众人一时不解,只有官大奶奶道:“是汉武帝刘彻的故事。武帝小时候,去姑母馆陶长公主家玩耍,公主将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想要媳妇儿吗?’刘彻点头说要。长公主便一一指着左右成百的婢女,问他要哪个?刘彻全都摇头。最后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说:‘把阿娇给你做媳妇儿要不要?’刘彻拍手说:‘我要是能娶阿娇妹妹做妻,必定建金屋以贮之。’后来,汉武帝登了基,果然就册了阿娇为皇后。”
那颜氏什么事都要同官氏争一争的,然而官氏出身名门,其父朴尔普去年又以一等公晋为蒙古都统,而她自己贱为侍婢,这可是怎么也比不了的。因此每每见官氏卖弄身家学问,便觉气恼,认定她存心炫耀,当众给自己没脸,忍不住又打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原来是这么个‘金屋藏娇’,咱们大奶奶典故背得熟,可惜也没能挣得一座金屋、银屋,倒不如不知道的好,还少一分心思。”
官大奶奶红了脸,想说什么又不好说,回头望着觉罗氏,只望她能为自己做主。然而觉罗夫人向来是不大理会别人说话的,通常别人提问,她十有八九听不见,难得有一两句听进去了,却又把话题绕开去,讲一个故事来作为回答,让人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往往,不同的人自然能从故事中找出不同的答案来,各自满意而归。仿佛他们来找夫人不是报告事情,而是专程来听故事的。同时,觉罗夫人的故事一旦开始,就谁也不能阻止她,无论说什么问什么,她都只会沿着自己的思路自顾讲下去。
只听觉罗氏接着道:“阿娇做了皇后,锦衣玉食,同刘彻的感情也很好,可是一直没能生孩子。”
颜氏“哈”的一声,故意掩口笑道:“那不是同咱们大奶奶一样?”
官氏猛地回头,刚要说话,颜氏早又抢着道:“大奶奶千万别多心,我是说,这阿娇皇后同皇上的感情这样好,夫唱妇随,可不是跟大奶奶一般好脾气,好德行吗。”
论才学,那官氏虽谈不到淹通经史,却也算得上知书达礼。但是论到斗口齿,却不是颜氏对手,且在觉罗夫人面前,也不便与她纷争,只得瞪了她一眼,忍怒不语。不料觉罗夫人接着道:“这陈阿娇人如其名,自小娇生惯养,身为六宫之主,却生性善妒,脾气并不好。”颜氏便又掩着嘴“哈”了一声,官氏越发着恼。
众人看她两人斗嘴呕气,也都觉好笑,却不便说破,只听觉罗氏继续道:“后来,刘彻有一次郊游回来,路经姐姐平阳公主家时,进去烤火,饮酒驱寒。平阳公主见皇上弟弟来了,自然献出府中最好的美酒佳肴,最美的侍婢歌妓来招待。刘彻喝多了,入房更衣时,看到服侍他的歌女卫子夫花容月貌,酒助春兴,当即便临幸了她。临走时,赏赐了平阳公主千金,将卫子夫带回宫里,备加宠幸,不离左右。阿娇皇后原习惯了惟我独尊的,自然是又嫉又恨,就召来巫女楚服做法,做了一个小布人,用针扎在要害,每日咒骂,想要害死卫子夫。”
那颜氏从前也只是一个侍候公子和少奶奶更衣洗漱的陪嫁丫头,起初听到故事时,早就以身代入,把官氏视作陈阿娇,却把自己当成卫子夫,巴不得那阿娇皇后遭冷落;然而听到巫蛊、小布人,却又关心起阿娇来,忍不住问:“那后来呢?卫子夫死了没?”
觉罗氏摇头道:“卫子夫那时正在受宠,宫里的奴婢无不逢迎,自然有邀宠的宫女替她做耳目,告发了陈皇后。汉武帝早就对阿娇独断专行的脾气不满,暴怒之下,就趁机废了陈阿娇,将她遣入长门宫闭门思过,改立卫子夫为皇后了。”
颜氏惊道:“那不就是打入冷宫?”
觉罗氏接着道:“陈皇后虽然失败了,然而宫中巫蛊之风甚盛,屡禁不止。武帝老年时宠幸一个叫江充的近侍,任他为锦衣使者,专管督察贵戚近臣之错。此人与太子不和,害怕武帝驾崩后,太子登基会对自己不利,就密告说,宫中有人使邪术招魔,诅咒皇上。汉武帝偏信佞臣,竟下令任江充为专使,查办宫中巫蛊事件。江充趁机铲除异己,将后宫掘地三尺,连皇后的中宫和太子宫也硬闯查办,并拿着几个写了字的小木人,诬告说是在太子宫中掘出来的。太子有口难辩,知道这件事不能善罢,遂杀死江充,一边派人告知皇后,调用皇后御厩车马骑士,一边打开长乐官武库,集结宫中卫士,捕杀江充党羽。有逃出者密报武帝说太子造反,汉武帝大怒,不问因由,当即派兵镇压叛乱,捉拿太子。太子虽然逃出长安,其近臣、侍卫、家属未逃出者,尽被杀戮。皇后卫子夫也在宫中自尽。不久,太子也在阌乡一个农户家中闭户自缢,随行的两个儿子也都被一同处死。”
“都死了?”颜氏瞠目结舌,“皇后、太子、两个皇孙,还有那么多文武大臣,一个小木人,害死这么多人?皇上就不心疼吗?”
觉罗氏道:“汉武帝直到一年以后才查清始末,知道自己冤枉了太子。然而后悔已迟,只得在长安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在阌乡建造了一座思乡台,以示纪念。”说到这里,从水娘手中接过玉瓷荷花盏来喝茶。
水娘向官大奶奶使了个眼色,意思让她说话。官大奶奶也是管久了家的,早习惯了觉罗夫人的说话方式,揣测上意,说道:“太太的意思是说,汉武帝的一场巫蛊之祸,不知累死了几百宦官贵戚,可见巫蛊害人,不可轻率处理。如今这东西出现在我们家里,只可大事化小,不能小事闹大。”一边说,一边看着觉罗夫人的脸色,见她微微点头,颇有称许之意,遂放胆说道,“这件事不可敲锣打鼓地查问,只好暗暗留心,慢慢寻访,再一一地查检。日子久了,自然查得出来。沈姨奶奶进府的时日有限,料也不至得罪什么人,就连同她说过话的也少,这先就可排除一大半;再有,这府里谁同沈姨奶奶有隙,若是她们母子出了事,又有谁最得益……”
颜氏见话风渐渐指向自己,不等大奶奶说完,早抢着道:“能有谁得益呢?你自己说的,这府里同菀妹妹说过话的人也少,又能得罪了谁去?奴才们害了菀妹妹,能得什么好儿去?就是主子里头,几位姨太太不消说,是不会与我们小辈一般计较的,还剩下谁,十根指头伸出来就数完了。不过是有人跟陈阿娇皇后一样,自己生不出孩子来,就见不得人家生养,惟恐那卫子夫夺了自己的位吧。”
这话说出来,官氏和韩婶都变了脸色,待要分辩又无法分辩,接了话头倒好像不打自招似的。官氏原本就有些八字眉,如今几乎蹙成人字了,要哭又哭不出的,连嘴唇并两腮的肉也都哆嗦起来。撩起衣襟取下一串钥匙道:“说来说去,不过是疑我管家不力,竟至弄出这样的事来。这件事我也没本事查,也没脸再管这个家了,且把这个还给太太。是非黑白,凭太太查去,只求尽快查清楚了,才好还个公道清白。”
几位姨太太看了可怜,都说:“大奶奶不是那样的人,想是有人从中挑拨,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的好。”
颜姨娘道:“有人挑拨,又怎会把东西藏在大奶奶屋里?人赃并获了还说清白,这世上可就再没不清白的人了。就算要查,也得先把眼面前儿的事处理妥当才是。这人既然能向没出世的孩子下手,焉知下一步再弄些什么法术来,不会害我们福哥儿、展姐儿呢?”
水娘立在一旁,这半天都没有说话,此时见闹得不堪,叹了口气,向觉罗氏道:“论理不该我说——这件事,我听说也有些日子了,因怕太太生气,一直不敢禀报——上个月初,咱们花园里来了一伙萨满喇嘛,说是做法事,驱邪镇魔。这小人儿,焉知不是那些人带进来的呢?”
觉罗氏一愣,忙问:“是什么时候的事?谁让带进来的?”颜氏生怕说出自己来,忙又抢在前头道:“是大奶奶安排的,知道太太不喜欢,所以命人只在花园角门出入,不到前边来。不敢惊动太太。”
韩婶按捺不住,急赤白脸地道:“我记得清楚,明明是颜姨奶奶找的人,怎么倒都推到我们大奶奶身上来呢?奶奶还说太太不喜欢这些事,原不主张办的。”
颜氏岂容她说话,早截口道:“你们奶奶不主张,你不是在旁边一直撺掇着说要请神降魔的吗?还说什么厨房里老王说的,双林寺的和尚来咱们府上讨灯油,不知撞客了什么,回去就死了,连尸首也没留下。可是你说的不是?如今出了事情,倒不认了,这还不是心虚?”
韩婶本想替官氏出头,不料被颜姨娘抢白了几句,更加坐实贼名,不禁又哭起来,却不敢像在合浦轩那般放肆,只是翻来覆去地向觉罗夫人道:“太太最知道我们奶奶为人的,从不是惹是生非的人。况且又和沈姨奶奶要好,如何倒会害人呢?”
正闹得不可开交,忽听丫鬟报说:“沈姨奶奶来了。”众人都觉诧异,忙迎上去,果然见白兰白芷扶着沈菀颤巍巍地走来,连觉罗氏也不由站了起来道:“你还坐着月子,怎么倒下床了?要是招了风,坐下病来,可是一辈子的事。”水娘忙搀了沈菀上炕来,在她背后垫了靠枕,又拿床锦被来替她围着。
沈菀喘匀了气,方柔声慢气地道:“我因恐太太着急,所以特来分白清楚,可别冤枉了好人。从我入府以来,大奶奶对我嘘寒问暖,视作自己亲妹妹一般,这绝做不来假。便是上次招萨满跳神儿的事,大奶奶也是为了我——太太可还记得,那些日子是我说夜里睡不安稳,想请人来跳神镇压。因太太不赞成,我便不敢再提了。谁知大奶奶倒放在心里,又要使我心安,又要不使太太生气,这才悄悄地招人进来,在后花园做了法事,我也才睡安稳了。这原都为的是我,大奶奶又要体上,又要怜下,原本为难,今天若反为这个受嫌疑,岂不是我害了奶奶么?”
官氏听了,只觉句句都熨在心口上,“哇”地一声哭出来,却又拿绢子堵着嘴,哭得直噎。韩婶替她抚着背,几不曾跪下来给沈菀磕头。几位姨太太也都道:“难得沈姨娘这样通情达理,可是太太说的:大事化小,化事化无。既是事主都打了保票了,可见这件事与大奶奶无关,倒不要诬陷了好人。”
觉罗夫人道:“闹了半晌,我也累了,就是菀儿也不能久坐,且都回去吧,这件事慢慢查访,少不得就会水落石出。”仍命官氏将钥匙收起,又叮嘱众人不许再提。
一场风波,便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地暂时消停了。官氏对沈菀满心感激,自此当真视如胞妹一般,无论得了什么,有自己的一份,便有沈菀的一份;韩婶更是恨不得打个牌位将她供起来,人前人后“小奶奶”长“小奶奶”短的叫个不停;颜氏看在眼里,愈发有气,仗着福哥儿与展小姐都与她亲近,明欺官氏不能将她怎样,便不时以言语挑衅,在口头上占点上风。然而每每点起火头来,却都被沈菀三言两语,劝慰了开去,心中更恨沈菀,只是找不到由头。
满府里的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公子身后的这三个女人,一直明里暗里地叫着劲儿,谁都知道她们之间必有一场好戏,却偏偏只听锣鼓点儿紧一阵又缓一阵,只是不见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