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欧文·斯通 本章:1

    纽南的牧师住宅是幢两层楼的石头房子,粉刷得雪白,屋后一个大花园。

    园里有榆树、山毛榉、花坛、一口池塘和三棵截梢的橡树。虽然纽南有二千六百人,但其中只有一百人是新教徒。泰奥多勒斯的教堂很小,纽南比埃顿这个繁荣的小市镇低了一级。

    纽南实际上只是排列在通往埃因霍温——该地区的首府——的大路两旁的一小簇房屋而已。大多数的居民,是织布工和农民,他们的茅舍星散在荒原上。他们敬畏上帝,辛勤劳动,遵循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过日子。

    牧师住宅的前面,大门的上方,有着黑色的铁字A°1764。大门直通大路,门内一个宽大的门厅,把房子一分为二。左边的简陋楼梯把餐室和厨房分开,楼上是卧室。文森特和弟弟科尔合住一间,在起居室的上面。早晨醒来,他能够看到太阳在父亲的教堂的纤细的塔楼之上升起,给池塘投下一片优雅的、淡淡的阴影。夕阳西下时,色调比黎明时浓,他坐在窗边的椅上,望着池塘水面上的色彩,那宛如一块浓艳的油毯,慢慢地溶入暮色之中。

    文森特爱他的双亲,他的双亲爱他,三人都决定无论如何要相处得友好和谐。文森特吃得多,睡得香,有时在荒原上散步。他什么也不谈,不画,亦不读书。家里的人尽量对他亲切,他对他们也是这样。那是一种自觉的关系,在开口之前,他们都先对自己说:“一定要当心!我可不想破坏这融洽的关系呀!”

    融洽的关系和文森特不快的心情同时并存。他与想法不同的人相处在同一个房间里,是不可能感到舒畅的。当他的父亲说:“我想读歌德的《浮士德》。已经由坦•凯特牧师翻译出来,所以一定不会太不道德的。”文森特便光火了。

    他本来只打算在家耽二个星期,但他爱布拉邦特,所以想住下去。他只希望太太平平地写生,把所看到的表达出来。他没有别的愿望,不过是想深深地生活在乡野的中心,描绘乡村生活。他要象善良的米勒老爹一样,与农人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描绘他们。他坚信有不少的人,他们被曳到城里,困在那儿,但他们对乡村的印象没有减退,一生都在眷恋田野和农人。

    他一直知道,有朝一日,他会回到布拉邦特来,永远定居下来。但是,要不是他的双亲把他留在纽南,他是不会留在那儿的。

    “门要末开着,要末关着,”他对父亲说,“让我们设法彼此了解吧。”

    “对,文森特,我很想那样。我看到你的画总算渐渐有点样子了,我为此感到高兴。”

    “好吧,坦白地告诉我,你是否认为我们能平安相处。你要我留下吗?”

    “要。”

    “多久呢?”

    “你想多久就多久。这儿是你的家。在我们当中有你的一席位置。”

    “要是我们的想法分歧呢?”

    “那就千万不要吵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太太平平过日子,彼此谦让。”

    “不过我能弄个工作室吗?你不会要我在住房里作画的吧。”“我已经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花园里的那间马房呢?你可以一人独用。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

    马厩就在厨房右边,但无通门。那是大屋里隔出来的小间,一扇开得高高的小窗对着花园。泥地,冬季里总是湿漉漉的。

    “在这儿生个大火炉,文森特,把房间烘干。地上再铺层木板,这样就很舒适了。你看怎么样,”

    文森特朝四下里看看。这小间简陋,很象荒原上农人们的茅舍。他能把它布置成一间真正的乡村工作室。“倘若那扇窗太小,”泰奥多勒斯说,“我手头有点钱,我们能把它开得大一点。”

    “不,不,这样很好。在模特儿身上的光线,恰好和我在他的茅舍里作画的光线一样。”

    他们搬进一只有洞的大琵琶桶,生起旺火。墙上和屋顶上的湿气烘干,泥地烤千,便铺上木头地板。文森特搬进他的小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画架。他钉上他的素描,在厨房隔壁的粉墙上,草草地刷上一个“高”,定居下来成为一个荷兰的米勒。

    ------------------------


如果您喜欢,请把《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方便以后阅读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1并对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