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多难的少年时代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刘世英彭征明 本章:贫苦多难的少年时代

    很多人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无忧无虑,充满稚气,充满美好的幻想,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任正非的少年时代却是灰色的。

    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有兄妹七人,靠父母教书的一点微薄收入生活,又赶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的任家生活更是举步维艰了。

    多子女的家庭

    任正非,祖籍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片任店村。他的爷爷任三和是腌火腿的大师傅,在当时的浦江远近闻名。任正非的父亲名叫任摩逊,母亲名叫程远昭。

    父亲任摩逊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是一个热血青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进行抗日演讲,还参加过共青团。由于爷爷、奶奶相继病逝,他差一年没有读完大学,就辍学回家。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开始,全国抗日浪潮汹涌,父亲在同乡会的介绍下,到广州一个同乡当厂长的国民党军工厂做会计员。由于战争的进逼,工厂迁到广西融水,后又迁到贵州桐梓。在贵州,任正非的父母相知相识,结为连理。

    1944年,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里,任家的长子——任正非出生了。

    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教师。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不仅工资收入微薄,而且受人鄙视,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待遇大相径庭。

    任正非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全家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毫无其他来源。那时候全国经济困难,粮食严重短缺,那一点点存粮连全家人填饱肚子都不够。

    他家当时2~3人合用一条被盖,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但是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孩子们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交2~3元学费,到开学交费的时候,母亲就发愁。

    那时候国家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一切凭票,最少的时候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兄妹七人哪能够用!因此,直到高中毕业,任正非都没有穿过衬衣,即使炎热的夏天也是披着厚外套。上大学期间,母亲一次送给他两件衬衣,他深知这来之不易,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考上大学那年,需要自带被褥,这可难倒了父母。后来母亲想了一个主意,那时正赶上学生毕业,母亲就捡回毕业学生丢弃的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做好,让他带上才得以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忍饥挨饿的岁月

    临近高考的后三个月,母亲经常早上悄悄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因此他才能安心复习功课,考上大学。任正非后来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创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可能会多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任正非念高中时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饥饿和死亡威胁着人们,天天饥肠辘辘,哪里有心思读书啊!高二他补考了。

    任正非快高考了,有时在家复习功课,饿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被父亲碰上几次,他们心疼了。那时家里穷得连一个可以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用瓦罐装着,但他决不随便去抓一把,否则弟弟妹妹们都要挨饿。

    在青少年时期,他并没有鸿鹄之志,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饿得多了,方法也多了,上山采一些红刺果(就是绿化用的那种),把蕨菜根磨成浆,青杠子磨成粉当做食物。有时候妹妹采几颗蓖麻籽炒一下当花生吃,一吃就拉肚子。后来又在山上荒地种了一些南瓜,以及将美人蕉的根煮熟了吃……

    父亲有时外出参加会议,还有机会适当改善一下;而母亲却负担沉重,除了自己的工作,还要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还要教育七个孩子……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来不多吃一口。任家当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家都能活下来,若不是这样,就会有一两个孩子活不下来。

    这段忍饥挨饿的人生经历使任正非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摆脱了奢侈和招摇,养成了朴实无华的心态。

    家庭的熏陶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任父早年在北京某大学读书,勤奋好学,知识功底扎实。母亲高中文化,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学成才。

    解放后,父亲穿着土改工作队的棉衣,随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同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去筹建一所民族中学。“文革”前父亲是一个专科学校的校长。他不计较升降得失,拼命工作,全身心地投进去,很快就把教学质量抓起来了,升学率达到了90%多。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一干就是几十年,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干部,而他自己依旧地位卑微,但是他从来不计较什么。

    母亲高中文化,除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坚持自学,最后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她的学生中有不少是省、地级干部和优秀专家,他们对任母的教学责任心印象深刻。

    父亲非常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稍有空闲就给孩子们讲一些科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故事,并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耳濡目染,任正非小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他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从上小学一直到中学,成绩都很优秀。

    家庭的熏陶使他养成了踏实上进、淡泊名利的心态,形成了热爱读书、追求知识的品格。这也为他后来创建华为、低调做人、坚决走技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如果您喜欢,请把《华为教父任正非》,方便以后阅读华为教父任正非贫苦多难的少年时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华为教父任正非贫苦多难的少年时代并对华为教父任正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