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举行前夕我到京西宾馆报到。
报到时就领到了出席者名单和分组名单。
我急忙而仔细地“研究”出席者名单,一个人一个人地看下去:
十一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23人和候补委员3人全部通知到会,正式委员中包括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等五位常委,此外还有韦国清、乌兰夫、方毅、刘伯承、许世友、纪登奎、苏振华、李德生、吴德、余秋里、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耿飚、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冲18人,候补委员有陈慕华、赵紫阳、赛福鼎3人。
这些人的立场平时我都留意,多数人我对他们有比较好的印象。但其中有些人我同当时的普通中国人、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样,对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表现有很强的反感,如吴德就是这样。名单中有些人虽然是“四人帮”统治时期在台上的人物,但是民愤并不是很大,比如陈永贵,我觉得他被捧得这么高,头脑发昏,说话也只有学大寨那一套,不但农业要学大寨,政治上也要学大寨,但是我亲耳听他对批判“唯生产力论”不满,他只是一个被扭曲的农业劳动模范。也有几个政治局委员,我认为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见解,说不出什么有分量的好话,但也坏不了多少事。
当然,看了这张名单后有一点是看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十一届政治局同十届政治局的成员有很大的区别。邓小平当了中央副主席,一定能把这个会的局面掌握起来,把这个会开好。名单中还有叶剑英,他对粉碎“四人帮”所起的作用,使我想起毛泽东对他在长征途中的评价。除邓小平、叶剑英两位外还有聂荣臻等几位,他们都领导过我,而且邓小平、聂荣臻直接领导过我相当长的时间。政治局委员名单中还有不少人和我有接触,我对他们也有所了解。
在名单上还有:
——中央军委常委:王震、粟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邓颖超、廖承志、姬鹏飞、周建人;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康世恩、王震(兼);
——全国政协副主席:宋任穷、康克清、王首道、杨静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
这就是现在说的“三副两高”。属于这一类的人全都通知他们到会了。列入名单的这些人中陈云不必说了,其他的人不少我都有印象,是大家尊重的革命前辈,有一些人我同他们还共过事。其中谷牧不久前在国务院务虚会上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很好。只有几位吹捧华国锋、对华国锋搞个人崇拜的人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中国科学院:方毅、李昌。
李昌是我的老朋友,那时我也已经调到国家科委担任副主任,方毅是这个委员会的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木。
两个科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的。这次中央会议一个单位只邀请一个人。中科院有两人,我理解因为方毅是政治局委员,所以加上李昌。
——下面是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负责人,从名单上看出通知了每个地方的第一二把手到会。
——再下面是党中央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军委直属机关的负责人。从名单上看出也是通知了各个机关的第一把手到会。
这些人当中,除军队系统外,我熟悉的很多。他们的观点我也有所了解。
这个名单一共219人。研究了这张名单后,我的印象有两条:一是它的规模不小,规格不低;二是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不错。
说到会议的规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召开过的中央工作会议有的很大很大,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规模就很大,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和它相比就小得多;可是有的就比较小。这次规模应该说是相当大的,而且规格很高。特别是政治局的人都通知了,够得上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水平。从参加者来看,大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老同志,虽然“四人帮”在位时做了令人很不满意的事的人有,站在“两个凡是”立场上的也有,但已经不占优势。因此,我看了这个名单就心中有数了,认为会有一番带有严重性质的争论,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会议。
在这个名单上,对是否是十一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做了记号。我数了一下名单中的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有137人,占通知出席人数的63%,即将近2/3。他们占十一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333人的42%。名单中不是十一届中央委员的人有82人,占通知出席人数219人的37%弱一点。非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是在地方、军队和中央机关担任主要职务的老党员,而其中1956年八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仅我记得的来说,就有习仲勋、宋任穷、黄火青、胡乔木、韩光、洪学智、蒋南翔、李昌;也有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补选的候补中央委员,如王任重等。参加这次会议的八届中委、候补中委占全体出席者的29.6%。这些都说明这是一个高规格的会议。
在看名单时,我估计会有一些人被通知到会,但因病不能到会。出席者的人数会比219人少,从分组名单来看加在一起只有211人,加上5个常委共有216人,少了3人。华国锋在开幕那一天说有12人请假,这是开会前的情况。究竟实到多少人,究竟谁到谁没有到,我手边没有资料,也没有专门花时间去研究,就说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