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朝鲜战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徐继素,陈君慧 本章:2.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苏联军队和美国军队在与日本军队作战过程中,分别进入朝鲜半岛的北方和南方,在北纬38度线附近设立临时军事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战争结束以后,朝鲜半岛北南方未能举行联合国有关决议要求的统一选举。1948年8 月15日,在南方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任总统,得到美国等国的承认和支持。9 月9 日,在北方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内阁首相,得到苏联等国的承认和支持。朝鲜半岛在政治上分裂。此后,苏联和美国军队先后撤离。40年代末起,朝鲜半岛局势渐趋紧张,北南双方都为以武力实现统一而进行准备。1950年6 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最初是北南双方之间的国内战争。战争开始时,北方军队有15万人,南方军队有9.8 万人,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强于南方军队。战争发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6 月27日宣布美国将出兵朝鲜。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通过决议,指责北方是" 侵略者".随后,美国纠集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以美军为主的" 联合国军" ,进入朝鲜半岛与北方军队作战,由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指挥,并接管南方的韩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权。朝鲜战争由此演变为有美国直接参加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战争最初一个多月,北方的朝鲜人民军连续发动进攻,迅速向南方推进。

    战争爆发第二天,西线的人民军攻占南方首府汉城的北部屏障议政府,随即突破南方军队的防御,于28日攻占汉城。东线的人民军也攻占汉陵、春川等地。30日,人民军发起水源战役,在多个地点成功地强渡汉江。到7 月6 日战役结束时,人民军在西线攻占了水源、平泽、安城和仁川,在中线攻占了原州和忠州,在东线攻占了三陟,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附近。战役期间,人民军击溃美军的先遣部队1 个步兵营和1 个炮兵营。7 月7 日人民军发起大田战役,迅速进抵并渡过锦江,于20日攻占南方重镇大田。8 月初,人民军进抵洛东江边,占领朝鲜半岛西南全境,将南方军队和少量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即釜山及其外围的狭小地域,并继续向东南方向进攻。

    在人民军连续进攻、南方军队节节败退的同时,大量美国军  队进入朝鲜半岛。到8 月初,人民军在数量上已不占优势,进攻势头减弱,战局呈僵持状态。美国军队一方面巩固在釜山外围地区的防御,一方面积极准备在人民军后方登陆,以扭转战局。

    9 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仁川地处朝鲜西海岸中部,临近汉城,登陆条件恶劣,而此时人民军主力正集中在南线,没有预料到美军会在这里登陆,也没有部署足够的防御力量。美军登陆后,迅速向汉城、水源等方向进攻。在半岛南端的美韩军队也于16日发起反攻。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转入战略退却,处境日益困难。9 月28日美韩军队攻占汉城;9 月底和10月初分别在东西两线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占领平壤;25日某些部队抵达中朝边境地区。美军认为,朝鲜人民军有组织的抵抗行动似乎已不复存在。

    朝鲜战局引起中国的强烈关注。早在7 月初,中国就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10月1 日,朝鲜提出急盼中国军队出动援助的请求。此时,中国正处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也远不如美军,但考虑到整个东亚的局势以及中国的工业基地东北的安全,仍决定出兵参战。苏联随后同意以各种方式向中国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并派遣空军部队有限度地秘密参战。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并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日夜,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迅速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 月,中朝军队进行了五次战役,主要以运动战实行战略反攻,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回到三八线附近。

    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到11月8 日。志愿军入朝后确定在运动中歼灭冒进之敌的方针,并决定首先打击韩国军队。而美韩军队对志愿军入朝一无所知。10月25日志愿军与韩国军队一部遭遇并将其歼灭。11月1 日志愿军包围进抵云山的美韩军队,以优势兵力近战、夜战,使美军的优势火力无法发挥作用,消灭美军1000余人。美国由此证实中国军队已经入朝,并拥有较强的战斗力。与此同时,志愿军总部判定清川江以北的美韩军队处于分散状态,决定展开全面进攻。美韩军队从11月3 日起全线撤退,凭借机械化装备在一天之内后撤几十公里,退守清川江以南。5 日,由于已无法抓住美韩军队主力加以歼灭,加之后勤供应困难,志愿军停止进攻。7 日战役结束。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消灭不成建制的美韩军队1 万余人,挫败了美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朝鲜全境的计划,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25日到12月24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前后,志愿军确定在第二次战役中诱敌深入,寻机歼敌有生力量,把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的方针。11月24日,美韩军队开始在东西两线分别向北推进。

    麦克阿瑟宣布,这是为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而发动的" 总攻势".此时," 联合国军" 和韩国军队的第一线作战部队共20余万人(包括美军7 个师);志愿军共9 个军,作战部队38万人,并有朝鲜人民军一部配合。而美军对志愿军的人数和意图仍估计不足。25日志愿军发起进攻。在西线,志愿军6个军以正面攻击和迂回穿插相配合,于26日击溃韩国1 个军,并形成对美第8 集团军合围之势,迫使美军丢弃大量装备全线撤退,美军3000余人被俘,主力凭借机械化装备逃脱合围。12月5 日美军放弃平壤。6 日志愿军进入平壤。在东线,11月27日志愿军第9 兵团将美军第10军分割,双方苦战数日。12月1 日,志愿军在新兴里战斗中全歼美军1 个团又1 个营,其余美军开始向南突围,被志愿军节节阻击。中旬,美第10军撤入咸兴- 兴南港,至24日全部从海上撤往朝鲜半岛南部。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歼灭美军2 万人左右,粉碎了美军的北进企图,迫使美军在10天内败退300 公里,退至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

    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到1951年1 月8 日。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中朝方面决定乘美韩方面全线败退并要求停火之机立即发起进攻战役,以歼灭三八线到三七线之间的敌军主力,为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奠定基础。

    战役开始前,中朝军队成立联合司令部,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实现了两国军队统一指挥。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在西线发起攻击。经过昼夜连续穿插追击,到1951年1 月2 日,第一线的韩国军队全线崩溃,汉城地区的10余万" 联合国军" 处于可能被中朝军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的境地,美军不顾韩国政府反对决定放弃汉城。中朝军队立即全线追击,歼灭部分担负掩护任务的英国军队。4 日中朝军队进入汉城,随后占领水原和仁川。

    到8 日,中朝军队全线进抵三七线。中朝军队在第三次战役中歼敌近2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韩国军队,将战线向南推进100 公里。但由于美军凭借机械化优势迅速后撤,中朝军队未能歼灭敌军主力,并由于战线南推而增加了后勤补给的困难。

    第四次战役,从1951年1 月25日到4 月21日。第三次战役以后,中朝方面拟进行休整和补充后于春季再发动攻势。美军则在战役后期发现中朝军队后勤供应困难的弱点,从1 月25日起在西线向汉城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第四次战役由此开始。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方针,坚持到战略预备队抵达。从1 月25日到2 月16日,志愿军在汉江以南进行阵地防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面对使用大量火炮、坦克和飞机的立体进攻。志愿军节节阻击,反复与敌争夺阵地,有效地抗击了美军的攻击,使美军在半个月内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的情况下仅前进不足20公里。在东线,中朝军队于2 月11日在横城发起大规模战役反击,击溃韩国守军,俘虏韩国军队7500人,美军500 人。但随后在砥平里发动的战役反击,由于美军变换作战方式而未能达成目的。17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全线转入机动防御,18日志愿军全部撤到汉江以北。此时,汉江即将解冻。2 月19日和3 月7 日,美韩军队分别在东线和西线再次发动进攻。中朝军队节节阻击,稳步退守,3 月14日放弃汉城,4 月初基本撤至三八线以北,志愿军第3 、第19兵团等相继入朝。美韩方面发现志愿军新锐部队到达后,停止进攻。经过这次战役,战线回复到三八线附近,但美韩方面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未能达到消灭中朝军队有生力量的主要目的。战役期间,麦克阿瑟坚持主张扩大战争,公开威胁轰炸中国沿海和内地,招致美、英、法等国政府愤慨。4 月11日,杜鲁门突然将麦克阿瑟免职,任命美军第8 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 联合国军" 总司令。这表明美国决心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范围内。

    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 月22日到6 月10日。在第四次战役期间,中朝方面就筹划大规模战役反击,以改变战局,由于估计美军可能在朝鲜北方海岸登陆,中朝军队提前于4 月22日发起全线进攻。在第一阶段的攻势中,中朝军队从中央突破,将敌军战线分割为东西两部分,7 天内将战线推进70 -80公里。5 月16日开始第二阶段攻势。志愿军第19兵团在西线佯攻汉城,吸引美军主力;第3 兵团在中央突破,切断敌东西线联络;第9 兵团与人民军3 个军团在东线合围韩国军队,几天内击溃敌4 个师,将战线推进50-60 公里。美韩军队凭借机械化优势随即堵塞战线缺口;中朝军队决定停止进攻,将主力部队转移至三八线以北休整;美韩军队遂于5 月22日开始全线反击,并改变战法,向中朝军队纵深穿插,迅速突破中朝军队前沿。志愿军一部在撤退过程中遭到严重损失。5 月27日,中朝军队展开全线阻击,战局趋向稳定。6 月10日美韩军队停止进攻。第五次战役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均投入100 万以上的兵力。战役结束时,战线依旧在三八线附近,出现了双方僵持的局面。

    从1951年6 月到1953年7 月,中朝军队以阵地战实行战略防御,将战线长期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在第五次战役期间,美国和中朝方面分别确定通过谈判结束朝鲜战争。

    1951年6 月22日,苏联公开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7 月10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与" 联合国军" 方面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开始举行停战谈判,后将谈判地点移至板门店。谈判历时两年多,双方在诸多问题上长期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双方军队都沿战线建立了纵深防御。中朝方面后来取消了原计划进行的以运动战方式进攻的第六次战役。美韩军队则一方面发动大规模地面攻势,试图将战线北推;一方面以空军对中朝军队后方发动大规模袭击,企图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

    在地面,美韩军队于8 月18日向东线的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夏季攻势,历时1 个月,仅推进数公里,志愿军同时在战线中部和西部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战术反击。9 月29日美韩军队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中朝军队顽强地抗击了美军的集群坦克进攻,美韩军队伤亡和损失严重,被迫于10月22日停止进攻。在秋季攻势中,美韩军队平均推进了不足2 公里。这表明,原来不熟悉阵地战的中朝军队完全可以守住既有的战线。秋季攻势以后,美国方面于11月27日在停战谈判中同意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在空中,美国空军从1951年秋季起对中朝军队后方发动被称为" 绞杀战" 的大规模空中轰炸,企图通过破坏桥梁和铁路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进而削弱中朝军队的正面防御。美军一度平均每天出动约900 架次飞机,攻击的重点是清川江附近" 三角地区" 的铁路运输枢纽,1952年还曾在朝鲜北部和中国境内部分地区使用细菌武器。志愿军后勤、运输和工程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运输线的畅通,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防御作战。1951年9 月起,创建不久的中国空军正式参加大规模空战,在苏联空军的配合下,先后击落击伤数百架美军飞机。1952年7 月以后,美空军在继续袭扰交通线的同时,把攻击重点转向其他目标,表明美军认识到已无法通过" 绞杀战" 达到预期目的。

    从1951年11月末到1952年9 月,双方在战线上都采取守势,前沿阵地上只有小规模攻防战斗,美空军继续袭扰中朝军队后方。在此期间,中朝军队在前沿修筑了横贯朝鲜半岛、纵深达20-30 公里的极其复杂的坑道防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在敌绝对优势火力下在阵地上生存的问题。1952年9 月,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处于僵局。双方为取得军事上的有利地位以打破僵局,重新开始激烈的攻防作战。从9 月18日到10月31日,中朝军队进行秋季战术反击,依托坑道防御体系攻击了敌数十个目标,杀伤美韩军队2 万多人。

    10月14日美韩军队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在43昼夜内向不足4 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发射炮弹190 万发,投掷弹5000枚,并出动6 万余人连续进行地面攻击。志愿军凭借坑道防御体系与敌反复争夺表面阵地,击退了美韩军队的进攻,并大量杀伤敌军。秋季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使美国军政首脑进一步认识到,依靠既有兵力和手段无法改变双方在战场上的均势。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内部曾研究过在朝鲜半岛北部登陆、封锁中国海岸、以至使用原子弹等项措施。中朝军队在1952年末至1953年春进行了大规模反登陆作战的准备。1953年春美国政策的基点转向力争停战。随后,停战谈判的僵局开始被打破。为进一步向美韩方面施加压力,中朝军队在1953年5 月到7 月进行了夏季反击作战,重点打击韩国军队。在7 月中下旬进行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消灭韩国军队4 个师的大部,将战线南推15公里,并击退美韩军队的反击,基本守住了新占领的地区。

    金城战役以后,韩国方面仍顽固拒绝停战。美国则不顾韩国的反对,决心单独签订停战协定,并向朝中方面保证将负责韩国方面同样遵守停战协定。7 月24日,双方重新校正军事分界线,将该线向南推192 平方公里。7 月27日,朝中方面代表和" 联合国军" 代表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 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分别签署停战协定。韩国方面拒绝签字。同日22时,全线正式停火。至此,朝鲜战争结束。

    根据停战协定,在军事分界线两侧建立了非军事区,设立了双方代表参加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以及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但是,战俘遣返工作受到美韩方面的严重干扰,争取全面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高一级政治会议长期未能举行。朝鲜半岛北南方依然处于政治分裂和军事对峙的状态。1958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美国军队仍长期留驻韩国。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首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派遣数十万军队参战而未能取得胜利,中朝方面面对强大对手取得了有利的结局,中国军队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朝鲜战争对东亚局势,对有关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都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您喜欢,请把《世界当代军事史》,方便以后阅读世界当代军事史2.朝鲜战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界当代军事史2.朝鲜战争并对世界当代军事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