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越南战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徐继素,陈君慧 本章:3.越南战争

    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国被迫从印度支那撤军,承认越南独立;在北纬17度线附近设立临时军事分界线,将越南划分为南北两个"集结地区" ;确定1956年7 月举行国际监督下的全国普选,建立统一的政权。在北方,1945年9 月就已成立越南劳动党(当时称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任主席。1954年劳动党中央决定,按照日内瓦协议停止在南方的军事活动,将军队撤回北方,在南方仅开展和平的政治斗争。在南方,美国在日内瓦会议后迅速介入,在政治上取代了法国的影响。1956年美国支持南方的吴庭艳阻挠全国普选,在南方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南北方两个政权分立的局面由此长期化。

    吴庭艳在南方实行半家族的独裁统治,50年代中后期开展" 除共运动" ,残酷镇压反对势力,使数十万人遭迫害。南方原有的游击反抗活动一度沉寂。

    美国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帮助训练军队、派遣军事顾问等方式支持南越政权。

    50年代末,南方出现小规模的自发武装反抗,在某些地区发展为游击战。由于南方局势的变化,劳动党中央在50年代末逐渐改变对武装斗争的态度。

    1960年9 月,劳动党确定南方革命的目标是推翻美国支持的吴庭艳政权。年底,劳动党中央恢复在南方的分支机构南方局;南方各界代表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提出推翻美吴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等目标。1961年初,劳动党中央决定武装斗争应达到与政治斗争同样的水平,确定在丛林和山区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平原地区政治斗争与武装斗争并重,在城市以政治斗争为主的方针。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随即建立解放武装力量,南方的武装斗争迅速发展。南越政权则拒绝进行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建议的社会政治改良,处境日益困难。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上台后,放弃社会政治改良的要求,于1961年11月决定通过有限的军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权使用军事手段消灭解放武装力量。越南的国内冲突由此发展为美国参加的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961年11月到1964年7 月。

    美国将这一阶段的作战努力称为特种战争。特种战争是专门用于对付游击战的。它要求使用除美国战斗部队以外的一切军事手段,包括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和少量支援部队等,帮助有关国家军队作战。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出钱、出枪,其他国家出人。肯尼迪政府认为,这是一种" 非常规战争" 或" 次有限战争" ,是全面战争和有限战争以外的第三种战争形式。

    美国还认为,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得到北方的支持,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有适合游击战的自然条件。所以,美国制定的特种战争计划要求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阻断北方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 胡志明小道" ;(2)铲除在中部高原、西贡周围和越柬边境地区的解放武装力量主要根据地;(3)摧毁其他地区的解放武装力量;(4)通过军事与民政措施确保已平定地区的持久安全。为此,美国于1962年2 月设立准战区总部驻越军援司令部,统一负责制订作战计划和实施作战指挥;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支持南越政权扩充军队;大量增派军事顾问,到1962年底增至1 万多人,顾问深入到南越军队营、连级作战单位;派遣少量空军部队、武装直升机部队和特种部队,直接协助南越军队作战。

    在美国的策划、指挥和参与下,南越军队在特种战争阶段主要采取扫荡、清剿、封锁等作战行动。扫荡几乎在越南南方全境进行,目的是消灭解放武装力量的部队和机关;规模从师级到连、排级不等,数量多达每年上千次,但每次持续时间较短;在山区多实行分进合击,包括使用直升机快速开进;在平原多首先用直升机和装甲车迫使解放武装力量进入预定的" 歼灭区" ,然后实行联合围歼。清剿通常是扫荡的延续,目的是进一步肃清分散活动的解放武装力量,通常由正规部队与地方保安部队、民卫队配合进行,并辅之以治安和民政措施,持续时间较长。封锁主要针对边境地区和主要根据地,目的是阻止北方向南方和根据地向其他地区的" 渗透" ,主要措施包括广泛建立据点、进行地面和空中巡逻、严密控制交通线等。为严密封锁丛林地区,美国从1962年起大量使用落叶剂等化学武器,企图消灭解放武装力量借以隐蔽和发动伏击的植被,并使解放武装力量失去粮食来源。对主要根据地,除进行封锁和扫荡外,还进行密集的" 闭锁轰炸" ,在轰炸中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这种轰炸往往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对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美国则直接进行空中轰炸。美国还支持老挝右翼势力控制政权。

    1961年,英国著名反游击战专家汤普逊应美国要求前往越南南方考察后提出分批建立" 战略村" 的计划,即以自然村为单位严密设防,称为战略村,将农民集中于其中;再把相邻的战略村联成一片,外设封锁地带;目的是把农民同解放武装力量隔绝开,使后者得不到食物和兵员供给,并丧失战斗主动权。这项计划得到肯尼迪和吴庭艳的赞赏。从1962年初起,在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下,南越政权先后建立了8000多个战略村,将全部农村人口的2 /3 以上集中到战略村内。在战略村的基础上,设立基层行政机构,建立民卫队等组织,实行" 联保制" ,整肃村内支持或同情民族解放阵线的人。建立战略村是特种战争中的主要治安和民政措施。美国和南越政权希望以此确保对扫荡和清剿以后的所谓平定地区的控制。

    特种战争开始后,南越政权军队一度在各地掌握了主动权,解放武装力量一度处于困难境地。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武装力量以人民战争对抗特种战争,积极发展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持久的全民游击战争,紧密地把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迅速转变了战场的形势。

    在反扫荡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从1962年起广泛建立" 战斗村" ,即把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村庄建成战斗堡垒。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依托战斗村反击扫荡,通常是抓住有利战机消灭小股敌军,逐步积小胜为大胜。主力部队则适时跳出合击圈,在敌侧后相机打击敌军,或诱敌到预定区域予以打击。直升机机动性强、对地攻击火力猛,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为对付直升机群,解放武装力量逐渐形成了有效的" 一慢四快" 战术,即为避免与直升机对抗,部队经缓慢而细致的准备后,快速发起进攻,快速粉碎敌军抵抗,快速打扫战场,在直升机到来前快速转移。解放武装力量还逐步加强了对空火力。

    在反封锁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力求不使南越政权划清其统治区域与根据地的界限,避免两个区域的对立。为此,在某些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占优势的农村,只建立农民自管的基层政权,在表面上仍承认南越政权的管辖;在一些农村甚至保留可以控制的南越政权基层组织。这些措施有利于用合法手段打破封锁,并保持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

    战略村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但是,战略村限制了农民的行动自由,加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迫使一些农民离开家园,加速建立战略村加剧了广大农民对南越政权的厌恶。解放武装力量积极配合村内农民逐个捣毁战略村。每捣毁一个战略村,都立即摧毁与其相联系的基层政权和组织,破坏其防护设施,使其难以恢复。此外,解放武装力量还有计划地组织群众开展瓦解南越政权军队的工作。

    1963年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解放武装力量的变化。解放武装力量捣毁大批战略村,消灭或瓦解大批南越政权军队,已能在一次战斗中消灭数百名敌军和击落数架直升机,控制了越南南方一半以上的农村,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到1963年底,美国和南越政权的特种战争基本上失败。11月2 日,南越政权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吴庭艳,不久后建立了军政权。20天后,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不久后美国开始筹划扩大对越南的军事干涉。

    战争的第二阶段,从1964年8 月到1968年12月。

    1964年上半年美国认识到,南越局势日益严重,各级政权处于混乱状态,不立即采取措施便可能失去控制。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不久后出任驻南越大使)都强烈主张采取使战争升级的步骤。6 月美国政府确定将扩大越南战争。8 月初,在南越突击队乘美国炮艇袭击北方沿海岛屿的同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与越南鱼雷艇发生冲突。此即北部湾事件。5 日约翰逊命令数十架美军飞机轰炸北方目标;7 日美国国会通过授权总统扩大战争的决议;1965年2 月7 日美空军开始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3 月8 日美军地面部队开始大批进入南方。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后来也派遣少量军队与美军一起参战。对于美国,越南战争由此升级为美军战斗部队直接参与的局部战争;对于越南,战争成为全面的抗美救国战争。美国在局部战争阶段的作战努力包括在南方的地面战斗和对北方的空中轰炸。

    在南方,驻越美军数量急剧增加。1965年底为18万多人,1966年底为38.5万人,1968年中为52.5万人,1969年1 月达到54.24 万人的最高峰(不包括未驻扎在越南但参加作战的海空军部队)。美军进入越南后,首先进驻沿海的重要基地,并对周围地区进行清剿,建立基地圈。1965年6 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提出的搜剿战略,美军开始远离基地进行大规模搜剿作战,表明美军开始承担起地面作战的主要责任。搜剿战略要求使用大部队搜寻敌军主力及其基地,然后用巨大的火力加以摧毁,目的在于凭借美军武器装备的优势不断地消耗对手,直到耗尽其战争潜力。

    从1965年下半年到1968年初,美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搜剿作战,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美军4.5 万人。搜剿作战的目标主要是边境地区和人民武装力量根据地。在搜剿战役中,美军通常宣布作战区域为" 自由开火区" ,强行驱走当地居民,并派地面部队进行扫荡;一旦确认发现目标或遭遇抵抗,地面部队便后撤,以便毫无约束地使用大炮和飞机轰炸。一次大规模搜剿战役往往要消耗数十万发炮弹和数千吨航弹。据统计,美军在越战期间消耗的弹药超过其在二战中消耗量的一倍多;平均每击毙一名人民武装力量人员要耗费数吨弹药。大规模搜剿给人民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和损失,从1965年底起战场态势发生有利于美军的变化。搜剿作战还造成越南南方社会的毁坏和解体,后果严重。" 自由开火区" 使数百万农民离开家园,流入城市或沦为难民;数十万未离开的平民死于轰炸;大量村庄被摧毁;近一半的丛林和大片农田被喷撒化学药剂,遭到长期、严重的毁坏;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生活依靠美援维持。此外,在搜剿作战中发生大量美军屠杀、残害平民的事件。

    面对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美军,人民武装力量进行了坚韧不屈的抗美战争。1965年12月,劳动党中央采纳南方局书记阮志清提出的战略,决定不惜重大牺牲不断地采取攻势,用革命战争的升级对抗美国的战争升级,以维持战场主动权和军民斗志。根据这一战略,北方的人民军正规部队大量进入南方,成为南方抗美战争的主力。人民军通常能预先了解并避开美军的搜剿,并按自己的选择主动进攻美军,曾发动师一级的大规模进攻,但往往伤亡较大。由于搜剿及其造成的南方社会解体,南方的解放武装力量处境艰难,但仍有效地在许多地区向美军发动小规模袭击,抵御美军炮火和轰炸的能力不断增强。民族解放阵线的基层政治组织仍较活跃,南越政权仍无法有效控制广大农村。

    人民武装力量的大部队进攻战略未能扭转战场态势,从1967年逐渐实行新的战略。新战略要求把遍布南方全境的游击战、重点地区的阵地战和对所有中心城市的突击式进攻战三方面的作战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基本保存人民军主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打击美国的战争意志,力争把战争推进到边打边谈的阶段。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指出:抗美救国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战争越持久,美国的困难就越大;这些困难将集中表现为美国国内的分裂;美国政府正处在继续升级或就此止步的十字路口。这些判断是新战略的基础。由于实行新战略,1967年人民武装力量主要采取小部队突袭的战法,极少采用大部队正面攻击,战场态势开始发生变化。

    对北方,美国实行逐步升级的空中打击战略。这项战略要求由总统根据越南的行为确定并不断调整打击的强度,同时向越南展示停炸和继续升级两种前景,目的是摧垮越南政府的意志,使其接受符合美国目标的谈判解决办法。由于越南不屈地坚持抗战,美国的空中打击不断升级。轰炸最初被限制在北纬19度以南;1965年春越过北纬20度并逐渐向北延伸,1966年春达到河内、海防地区,轰炸目标以交通线为主;1966年6 月底开始轰炸河内、海防的油库;1967年春开始轰炸重工业目标;此后,轰炸目标继续增加,包括越中边境附近的铁路。轰炸的架次和投弹量也逐步增加,1967年达到全年15万架次,投弹近25万吨;最多时一天790架次。轰炸造成北方的近万辆机动车和数千个铁路车辆被毁坏,2 /3 以上的弹药库和油库被摧毁,一半以上的发电厂和大中型桥梁被损坏,数万平民被炸死。北方人民显示了抗击美国轰炸的巨大勇气,疏散了许多重要物资和设施,维持了基本生活,不断增加了对南方战争的支援。到1968年,越南防空部队击落950 架美国飞机,俘获上千名美国飞行员。逐步升级的空中打击战略未能达到改变越南抗美意志的目的。

    1968年1 月底到2 月初,人民武装力量发动新春攻势,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战场态势,转变1965年以后根据地减少、政治环境恶化的趋势,打击南越政权,在美国总统选举前动摇其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志。1 月初人民军主力在南方北端的溪山猛烈攻击美军基地,吸引了近一半驻越美军野战部队。1 月31日(春节)解放武装力量近10万人同时攻击南方几乎所有城市和美军大型基地,袭击了包括西贡美国大使馆在内的重要目标,一度控制了某些重要城市,在一些城市进行了激烈的巷战。2 月7 日攻势结束。这次攻势规模空前,美军仓猝应战,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进行密集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新春攻势在军事上并不成功,人民军和解放武装力量的损失远远大于美军和南越军队;配合攻势的城市起义规模有限;民族解放阵线的许多基层组织在攻势中暴露,后来遭到严重破坏。以后几次较大规模攻势也未取得成功。但新春攻势在政治上取得重大成功。美国国内舆论随即发生分裂,反战运动迅猛发展,先后有20万青年逃避兵役。新春攻势后,威斯特摩兰要求增派20万美军,被约翰逊拒绝,他本人随即被调离。3 月31日约翰逊宣布停止对北纬20度以北地区的轰炸,并宣布不参加总统竞选。这是美国单方面的战略退却,表明美国已失去赢得越南战争的意志,标志着战争降级过程的开始。5 月13日越南和美国开始在巴黎举行会谈,边打边谈成为以后几年战争的重要特点。下半年美国开始把南方地面战斗的主要责任转移给南越政权军队。11月1 日美国全面停止对北方的轰炸。

    战争的第三阶段,从1969年1 月到1975年4 月。

    1969年1 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已无法继续下去的战争,尼克松谋求美军" 体面的" 撤离,即力争使南越政权在美军撤离后仍能长期存在。

    为此,美国从1969年起通过推行战争" 越南化" 的政策使战争逐步降级。这项政策要求美国向南越政权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南越军队提高作战能力,直至它能够完全取代美军;支持南越政权加强对南方各地的控制;美军则随着越南化的进展逐步撤离。从1969年7 月起,美军开始分批撤退。

    为确保实现战争越南化,美国还在巴黎会谈中长期坚持要求越南人民军与美军同时撤离南方;并一度把作战行动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

    自1968年新春攻势以后,美军和南越军队调整部署,加强城市和要害地区的防御;在西贡等大城市周围逐个地区地派遣小部队进行扫荡,以肃清解放武装力量,扩大安全区域;在农村广泛推行绥靖计划,重点肃清民族解放阵线的基层组织,扩大控制区域;在政权和军队系统内部也积极肃清民族解放阵线的秘密组织。随着战争越南化政策的推行,南越军队的武器装备有所改善,火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有所增强。由于新春攻势的军事后果,解放武装力量一度处境困难,在1969-1970年间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和反绥靖斗争,主要根据地得以保存,并积极对南越军队目标发动小规模袭击。1969年7 月,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同年,临时革命政府代表和南越政权代表一同参加越美巴黎会谈。

    老挝和柬埔寨在越南战争中处于特殊地位。越南北方通往南方的主要交通线胡志明小道在老、柬两国境内;解放武装力量在柬境内设有军事集结地;老挝爱国阵线长期开展反对亲美右翼政权的武装斗争,柬埔寨在西哈努克领导下长期保持中立。美国军方长期要求采取军事手段摧毁胡志明小道和柬境内的解放武装力量集结地,约翰逊仅批准轰炸老境内的胡志明小道。尼克松则支持军方的主张,认为在老柬境内采取军事行动是推动战争越南化政策和巩固南越政权地位所必需。1969年初美空军对柬东部地区进行持续的秘密轰炸。1970年3 月柬右翼军人发动政变,建立亲美政权。4 月30日,近10万美军和南越军队进入柬东部地区,企图清除解放武装力量集结地。这一行动遭到世界各国、美国国内舆论以及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7 月1 日入侵军队被迫撤离柬境。1971年2 月初,数万南越军队在美军策划和支援下进入老挝境内,企图通过控制老境内的9 号公路切断胡志明小道。越南人民军主力部队经过1 个多月激战给予南越军队严重打击,迫使其于3月下旬撤回。美国在老、柬的军事行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胡志明小道依然畅通,战争越南化的政策遭到严重挫折。从此,印度支那三国的抗美斗争进一步联合,柬国内反对亲美政权的武装斗争迅速发展。

    1972年春,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发动一系列进攻,在多处突破南越军队坚固防线,在一些地区开辟了相互连接的大片解放区,使战场态势发生有利于解放武装力量的变化。这是对战争越南化政策的严重打击。为报复春季进攻并削弱北方的战争潜力,尼克松在4 月命令美军对北方进行短时间的大规模破坏性轰炸,其激烈程度超过1968年以前;并在北方主要港口外布设水雷,以阻止苏联和中国从海上向北方运输物资。随后,在巴黎会谈中,美国放弃了长期坚持的人民军和美军同时撤出越南南方的要求;越南方面也放弃了改组南越政权等要求;会谈接近达成协议。8 月美军地面战斗部队全部撤离越南,仅保留6 万空军和支援部队。但南越政权不愿接受越美之间达成的仅撤走美军而不撤走人民军的协议。越南方面拒绝修改最初协议。为进一步削弱北方的战争潜力并加强南越政权的地位,尼克松命令美军在12月中下旬对北方进行12天更大规模的轰炸。北方防空部队击落击伤数十架美军飞机。

    美国还紧急向南越政权运送大量武器装备。1973年1 月,交战各方在巴黎签署与最初协议基本相同的停战协定。军事行动随即基本停止。3 月底,北方释放全部美军战俘,美军全部撤离越南。7 月,美军完成在北方沿海的扫雷。

    美国对越南的直接军事干涉结束。

    美军撤离后,南越政权试图加强和扩大控制区域,包围、孤立并蚕食解放武装力量的根据地和解放区,逐步巩固其统治,为几年后彻底消灭解放武装力量做准备。解放武装力量力图巩固并逐步扩大根据地和解放区,使其连成一片。双方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到1974年,战场态势进一步向有利于解放武装力量的方向变化。同年下半年,解放武装力量改变以往多年的做法,在雨季继续积极扩大根据地和解放区,组建新的主力部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1975年3 月,根据劳动党中央的决定,人民军和解放武装力量主力部队向南越政权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3 月初首先在南方中部发起西原战役,到4 月初歼灭和瓦解敌军两个师。3 月下旬在南方北部进行顺化——岘港战役,歼敌10万余人。由于这两次战役,南越政权丧失1 /3 以上的军队,南方大片地区与北方连成一片。南越政权试图通过大规模战略收缩稳住局势,但军队在收缩过程中发生严重混乱。3 月底,劳动党中央决定立即发起原计划1976年进行的总攻势。4 月9 日进攻西贡的胡志明战役开始,29日晨向西贡发起总攻,30日中午占领西贡,5 月1 日解放南方全境。历时十余年的越南战争以越南人民获得彻底胜利、越南重新统一而结束。在此前后,柬埔寨和老挝的亲美政权也被推翻。

    在越南战争期间,越南人民军和解放武装力量有110 万人阵亡,30万人失踪,60万人伤残;由于战争,越南平民有近200 万人死亡,200 万人伤残,200 万人受到化学药剂或毒气的伤害;美军有近5.8 万人阵亡,约2000人失踪,36.5万人受伤。美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1500亿美元,超过美国在除二次大战以外的其他任何战争中的费用,包括间接费用在内的总费用估计在3500-6760 亿美元之间。战争对越南和美国都造成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越南战争表明,弱小国家可以通过人民战争抗击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大国的侵略。


如果您喜欢,请把《世界当代军事史》,方便以后阅读世界当代军事史3.越南战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界当代军事史3.越南战争并对世界当代军事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