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周维仁 本章:前言

    1980年3月20日,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庄严肃穆,空气凝重。悲怆的哀乐撞击着人们的心扉,令人震颤,使人压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正在为她的忠诚战士李立三、贾拓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追悼会由彭真主持,薄一波代表中央为贾拓夫致悼词。当这位老人以颤抖的声音,一开始讲到“八届中央委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贾拓夫同志,于1967年5月7日被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残酷迫害致死,终年五十四岁”时,包括邓小平、胡耀邦、彭真、乌兰夫、万里、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七百多位与会者,发出一片唏嘘之声。是惋惜?是哀恸?是悲愤?是感叹?“才五十四岁啊!”此刻,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寂静的会场一时出现了波澜——在那时节举行的一系列追悼会中,这是不多见的。

    “现在,党中央为贾拓夫同志一生的革命活动,做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为他平反,恢复名誉,使多年沉冤得到昭雪。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强加给贾拓夫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都已统统推倒。”悼词结束前,薄一波郑重宣布的这一结论,使人们不平静的心情略得一点抚慰。

    是啊!贾拓夫过早地含冤离开人间,13年后的平反昭雪又嫌迟到了些,贾拓夫也没能等到这一天,然而,这一天终于来了——党和人民承认了他,历史承认了他。

    贾拓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正式党员。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共和国发展振兴的伟业之中,曾被毛泽东主席喻为“陕北才子”、“党内的贾宝玉”。他本来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贡献,但在1967年54岁的壮年时期,却惨死于“史无前例”的那场浩劫中,成为“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刀”下的冤魂,过早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光灿的人生历程。在我们撰写贾拓夫同志传略,期冀久远纪念他时,真是心潮翻涌,感慨良多。

    他,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似乎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力挽狂澜之功。既不像开国元勋们那样指点江山、叱咤风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而名垂青史、世代传颂;也不像元帅将军们那样横刀立马、南征北伐、披荆斩棘、战功卓著,因而名传四海、万人崇敬;然而,他的一生,同样是杰出的、不平凡的。他和更多的同一代革命者们为人民解放事业,为国家民族兴旺,同样实实在在地做出了贡献。就像没有粮秣兵马,将军们无法打仗;没有剧组人员,演不出精彩剧目一样,没有一大批像他们那样呕心沥血、忠诚奉献的战士,中国革命和建设也不会出现那般威武雄浑、震撼环宇的壮举。

    想到这里,我们记起贾拓夫在1960年被下放后曾对孩子们说过的一段话:“几十年的斗争中,有多少好同志为党的事业牺牲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他们没有了,我们留下来的人却有了名誉、权力、地位和待遇。实际上,中国的江山是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靠了多少人和劳动群众共同斗争才取得的。国家的建设和富强,更要靠更多的人共同长期奋斗才能实现。这就叫唯物史观。名誉、权力、地位、待遇,实质上也反映着责任和义务。活着的人不努力把已牺牲的人未竟的工作承担起来,何以告慰死难的同志?还算什么共产党呢?”他告诫孩子们:“争个人的东西就是思想上的蜕化。”这是贾拓夫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基层工厂,子女们感到精神上有压力,他对孩子们做工作时讲的一段话。这些铿锵之语,深深反映了他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严肃态度,至今对我们仍然不无启发。是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过去那段辉煌历史记载了他们的业绩,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当今的人们自然也不应当忘却许许多多像贾拓夫那样的默默忠臣。

    贾拓夫的一生,是革命奋斗的一生,也是坎坷艰难的一生。和所有的人一样,他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情有怨,有失有获,有起有伏,有功有过。他把自己不短不长的斗争生涯,全部融进了中国近代社会伟大变革的洪流。铺路石也罢,螺丝钉也罢,栋梁材也罢,骨干者也罢,他毕竟以自己的毕生心力和实绩,在中国共产党前此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留下了重实的足迹。

    他离开人世前的最后几年,并不是官居高位的“重臣”,而是以“带过之身”下放的干部。他是怎样对待的呢?

    1960年下放抚顺电厂后不久,他给家人写过一首诗:

    下放煤都原有故,庐山教训信无辜。

    京中同志若相问,早已投身在火炉。

    1962年他再次受迫害,1965年被安排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公司工作。他又在一首诗中写到:

    曾经沧海仍为水,落户西山愿作工。

    勤学尤须能活用,人间造化自无穷。

    他这样抒怀,也这样实践。联想他一生的历史和当时的处境,不禁使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品格!前辈为后人留下的这类精神昭示,当不逊于他们为人民做过的实际奉献。不管当今人们如何品味和对待人生,社会却永远需要这种人,需要这种奉献。后人从中提炼的美好精神和追求,总是人类前进的活力。

    古人讲为官之道时,有这样一副对联:

    吃百姓的饭,穿百姓的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便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虽然,封建士大夫与共产党干部有本质不同,绝对不能同日而语,但这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他们既看重为民办实事的业绩,也看重高风亮节的精神,特别看重两者的结合。

    由此,我们在想:贾拓夫一生的特点应该怎样概括呢?接触过他的人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评论。在我们了解他丰富的斗争经历而又有限的历史材料后,发现他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又屡遭挫折磨难。我们得到一个极深的印象:贾拓夫在革命斗争和工作中,是一个从未停止过的、忠诚顽强的开拓者。拓夫,拓夫,求索务实。他的名字,倒是形象、贴切地反映了他一生的特色。也许,参加革命斗争后他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正是他的志愿和追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的纪念,不仅仅是缅怀,而且是承认、理解、深省和寄托;不仅仅是为了故人,也是为了今人和后代。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学习前辈对待事业、人生的精神,继承和弘扬老一代共产党人所发扬的党和民族的优秀传统,为我们饱经沧桑的祖国,为人民的幸福与未来,励精图治,奋勇进取,应该是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贾拓夫传》,方便以后阅读贾拓夫传前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贾拓夫传前言并对贾拓夫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