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每日一早就看《人民日报》,不再每日“评报”。
不再忙着写社论,起草中共中央文件。
不再三天两头收到毛泽东的便函,不再按毛泽东的嘱咐办这事办那事。
胡乔木离开了中国的政治核心,离开了北京,“迁地疗养”去了。
于是,在“天堂”杭州,西子湖畔,每日清早总有三辆自行车悠悠地行驶。那便是胡乔木,还有他的秘书、警卫。沿着西湖转上几圈,算是早锻炼。平素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他,此时只能选择骑自行车锻炼身体。进入北京城之后,轿车进进出出,如今像学生时代那样骑自行车,他显得自在,仿佛年轻了许多。
他也爬山,或者跑步,或者散步。
原本昼夜忙碌的他,此刻像停了摆的钟,用不着连接发出“滴答滴答”声了。
毛泽东说他“一介书生”,这话倒是颇为传神。虽说他高官多年,依然书生意气,书生作风。他在各地漫游、养病,留下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在湖南长沙,招待所里每日早餐供应豆浆,餐桌正中放一碟白糖。那年月,正是中国经济困难时期,白糖供应非常紧张。他一坐下来,便指着那碟白糖对众人道:“谁也别吃!”
大家遵命,一直喝淡浆。招待所工作人员感到奇怪,这些北京客人怎么不吃糖?
他规定,每餐两荤一素一汤足矣。招待所里知道他是中央首长,往往给他多加菜,他马上派秘书到食堂门口去“堵截”,不许再上菜。
夏日,他在大连海滨度假。招待所为他做的菜,依然是一道接一道。他下令退菜,留下三个菜,其馀的原封不动退还。
食堂的管理员不解其意,以为退还的菜必定是胡乔木不喜欢吃的。于是,动脑筋变换菜谱,凡是退过的菜不再做给他吃。可是,他依然不断退菜——退菜之中有不少是他前几次曾留下来吃的菜。管理员实在摸不透胡乔木的胃口,他不知道胡乔木是嫌菜太多而退菜。
临走时,管理员对胡乔木秘书道:“你们首长的口味,实在难捉摸!我们开了几次会也没研究出来!”
秘书听罢,这才知道管理员误会了,以为是不合口味才退菜!
唯一一次例外,是食堂的管理员见了胡乔木,当面问道:“首长喜欢吃什么菜?”
胡乔木漫而应道:“豆腐!”
胡乔木万万没想到,他的一句答语,使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忙了好一阵子:那招待所在大连棒槌岛上,虽说岛上有卖豆腐的,管理员不敢去买,因为正值炎夏,怕市面上的豆腐不卫生。可是,招待所里又没有做豆腐的设备。怎么办呢?只好从大连运来石磨,运来黄豆,请来做豆腐的师傅。如此这般,才专为胡乔木做出了豆腐!
其实,胡乔木并非对豆腐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他以为,豆腐很便宜,所以就漫而应道爱吃豆腐。他万万没有想到,他随口而说的一句话,却使那个招待所“兴师动众”了一番……
他来到哈尔滨休养。当地给他派了三辆车:一辆给他坐,一辆备用车供他的随行人员坐。另外还派了一辆警卫车,那是考虑到他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需要加强警卫工作。
于是,胡乔木一出去,后边便跟着两辆车。他很不高兴,以为太浪费。他先是要求去掉警卫车,接着,他要随从人员上他那辆车。可是,他后来发现:那辆警卫车,依然在后面跟着,只是远远地跟着罢了——因为警卫人员奉命警卫,如果离开,出什么事,谁负得起责任?令他费解的是,那辆备用车是空车,也居然同样远远地跟着——因为随从人员上了胡乔木的车,超过了那辆车的额定载客人数,备用车不能不在后边跟着。万一警察发现超载,虽然因车内坐着胡乔木也许可以使司机免受处罚,不过车上超载的客人必须下来而上备用车……
胡乔木被弄得哭笑不得,当地的接待部门也被胡乔木弄得哭笑不得!
这种种“故事”,倒是活脱脱勾画出胡乔木的“书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