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笔谈卷一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沈括 本章:补笔谈卷一

    【补笔谈卷一】

    检讨不试【原文】旧制,馆职自校勘以上,非特除者皆先试,唯检讨不试。初置检讨官,只作差遣,未比馆职故也。后来检讨给职钱,并同带职,在校勘之上,亦承例不试。【译文】按以往的规定,馆职自馆阁校勘以上,除非特别授予者都要先经过考试,只有检讨一职是不经过考试就任命的。这是由于初置检讨官,只是作为一种差遣(实际职务)安置的,并没有把此职列入馆职的缘故。后来检讨官也加给职钱,与其他官带馆职的已没有区别,级别在校勘之上,而仍然沿承旧例不考试。义海琴艺【原文】兴国①中,琴待诏②朱文济③鼓琴为天下第一。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④尽得其法,以授越僧义海⑤。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⑥习⑦之,谢绝过从⑧,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⑨,无有臻⑩其奥。海今老矣,指法于此遂绝。海读书,能为文,士大夫多与之游,然独以能琴知名。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注释】①兴国:即太平兴国,宋太宗赵炅年号(976984)。②琴待诏:乐师,因琴技出色而待诏。③朱文济:北宋著名琴师,著有《琴杂调谱》十二卷,后亡佚。④慧日大师夷中:北宋著名琴师,得朱文济真传,又培养了知白、义海等一批著名琴师。⑤义海:北宋著名琴师,琴艺出众,他的弟子则全和尚著有《则全和尚节奏指法》(收于《琴苑要录》之中,文中对义海急若繁星不乱,缓如流水不绝的演奏理论有所阐述)。⑥越州法华山:在今浙江绍兴灵隐山后。越州: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隋初改会稽郡为越州,宋朝时废除。⑦习:反复练习。⑧过从:互相往来,交游。⑨辐辏(fcu):车辐聚集于毂(ɡǔ)上,比喻人、物聚集,文中指有很多学习琴艺的人会聚于义海身边。辐:车轮中用于连接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辏:指车辐聚集到中心的车毂上。⑩臻(zhēn):到,达到。奥:奥妙。指法:文中泛指演奏技艺。萧然:冷静的样子。声外:声音之外。【译文】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琴待诏朱文济弹琴技艺天下第一。京城僧人慧日大师夷中完全学到了朱文济的技法,将弹琴技法传授给了越地的僧人义海。义海全面掌握了夷中的弹琴技艺,于是来到越州法华山中潜心练习,谢绝人际交往,累计十年不曾下山,白天黑夜手不离弦,终于掌握了弹琴的奥秘。各地师从义海学习弹琴的人会聚而至,但是没有人能够完全达到义海的水平。义海现在已经老了,他的弹琴技法就此失传了。义海爱好读书,能写文章,士大夫们多与之交游,然而唯独以擅长弹琴而闻名。义海的琴艺不仅仅在于声音,那种蕴涵于琴音之外的冷静深邃的意韵,是一般人所无法达到的。扁钟与圆钟【原文】古乐钟皆扁①,如盒瓦②。盖钟圆③则声长④,扁则声短⑤。声短则节⑥,声长则曲⑦。节短⑧处声皆相乱⑨,不成音律。后人不知此意,悉⑩为圆钟,急叩之多晃晃尔,清浊不复可辨。【注释】①扁:有的版本作圆,显然与文意不符,应当属于刊刻讹误,如今通行的版本均已改作扁。②盒瓦:把两片瓦对合起来。盒:此处通合。③圆:指钟壁呈圆筒形。④长:指敲击时发出的响声很长。⑤短:指敲击时发出的响声比较短促。⑥节:指敲击发音的余音较短。⑦曲:指敲击发音的余音较长。⑧节短:指节奏急促。⑨乱:指余音相互干扰,造成声音杂乱。⑩悉:全,都。晃晃:在文中用做象声词,表示钟声轰鸣共振。【译文】古代用来演奏音乐的钟都是扁的,像是两片瓦对合起来的样子。这大概是因为圆的钟敲起来余音长,扁的钟敲起来余音短。余音短就容易形成节奏,圆钟敲起来声音长,因而余音也长。遇到节奏快的地方,长长的余音就会相互干扰,造成杂乱。后代的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都把钟做成圆的,敲快了的时候,就会发出晃晃的声音,无法再分辨声音的高低清浊了。北苑茶【原文】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予因读李后主文集,有《北苑诗》及《文苑记》,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内园使。李氏时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竞贵之,谓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学士瓯之类,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晋公为《北苑茶录》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又云:苑者,天子园囿之名。此在列郡之东隅,缘何却名北苑?丁亦自疑之,盖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误传,自晋公实之于书,至今遂谓之北苑。【译文】福建建州最好的茶,号称北苑茶。如今建州的凤凰山,当地人历来沿称为北苑,本来指的是南唐曾设官兼管这里的茶叶征收,兼管的官员就称为北苑使。我因为读李后主(煜)的文集,见其中有《北苑诗》及《文苑记》,始知北苑是南唐的皇家园林,在金陵,而不在建安。南唐的北苑使,正相当于现在的内园使。李氏统治南唐时,有个北苑使善于制茶,人们竞相以他所制的茶为珍贵,称之为北苑茶,就像现在的茶具中有学士瓯之类,都是因人而得名的,北苑并非地名。丁晋公(谓)撰写的《北苑茶录》说:北苑,乡村名,今称龙焙。又说:苑是天子园囿之名。这地方在天下州郡的东南一角,为什么却叫北苑?丁氏也自己有疑问,看来他不知道所谓北苑茶的北苑本来不是地名。开始时是因为误传,自从丁晋公在书中把它说成是实有的地名之后,这地方竟至今就叫北苑了。《史记》非谤书【原文】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蔽也①。予按《后汉》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②班固所论,乃所谓谤也。此正是迁之微意。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班固乃讥迁是非颇谬于圣贤,论甚不慊③。【注释】①此处引文见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的赞语。圣人,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观念。大道,即古人所泛称的道,在哲学上一般指天地自然及社会治理的总根源或总规律。②此所引王允之语见《后汉书蔡邕传》,为王允欲杀蔡邕时所说。王允(137192),东汉末献帝时大臣,先是设计杀董卓,不久为董卓故将所杀。③慊(qi):通惬,恰当。【译文】班固论司马迁撰写《史记》,认为其是非标准颇与儒家圣人的观念相抵触,所以在讨论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时便首先注重黄老之学而然后才及于儒家经典,在叙述游侠的事迹时便排斥有志节的隐士而专为一些奸雄人物立传,在记录工商业经济状况和相关人物的活动时便崇尚发财致富的势利而以贫贱为耻辱,这些都是司马迁观念上的囿蔽和局限性所在。我查考《后汉书》记载王允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得他作出了一部诽谤的书,贻害于后世。被班固所批评的司马迁的观念,就是所谓谤了。其实这正是司马迁著史隐微而不明说的用意之所在。大抵《史记》的叙述体例和有关论说,都是有所指的,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编一堆空言式的史料。班固却批评司马迁的是非观念与圣贤多相乖违,这议论很不恰当。


如果您喜欢,请把《梦溪笔谈》,方便以后阅读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并对梦溪笔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