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县的文家市,距县城约50公里,且与江西省的万载、宜春、萍乡搭界,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山区小镇。由于地处偏僻,从不为人所注目。然而,1927年9月19日,由于一支军队的到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革命史所不得不提到的地方。
这一天,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一队系着红布带的武装士兵,在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红旗的引导下,进入文家市。当地的村民早几天就听说有系着红布带的工农革命军在东门市一带与官军交火,还听说浏阳县城也被工农革命军占了。可没有料到这支队伍却如神兵般一下子来到了文家市。
自先头部队进驻之后,这一天,或成群结队,或三五一伙地又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工农革命军的部队。
从9月9日开始秋收起义以来,这支称之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队伍,还从未集中在一起,3个团分别从江西的修水、萍乡、铜鼓出发,分三路向湖南的平江、醴陵、浏阳进攻,计划在夺取这三地之后,再会攻湖南省会长沙。然而,出师不利,一团因临时收编的邱国轩部阵前倒戈而严重受挫,连平江长寿街这样一个小镇都未能攻下;三团一鼓作气拿下了浏阳的白沙镇和东门市,却在强敌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二团先后趁虚攻占了醴陵、浏阳两座县城,却在浏阳县城内被反攻的敌军冲得七零八落。在这种情形之下,随三团行动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当机立断,下达了停止进攻长沙,到浏阳文家市会合的命令。
原计划攻入长沙城会师的3个团,没想到竟会在浏阳文家市这个偏远的小镇会师,而且是如此境况下的会师。
这不能说是胜利的会师。
没有兴奋,没有欢呼,只有暂时松一口气的感觉。
此时,集中到文家市的队伍只有1500人,与10天前发起暴动时的5000人相比,是大大的减少了。然而,在失利之后保存和集中起来的这一批有生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对中国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在若干年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
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前委的主要成员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第三团团长苏先骏,以及第一师的师部,是随一、三团的部队先后抵达文家市的。前委的另外两个主要成员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钟文璋、二团团长王新亚,则在战斗失利之后,私自出走,下落不明。
当晚,在文家市的里仁学校,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决定这支队伍命运的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议在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内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等几位前委成员之外,还有一些师、团主要负责人,何长工、杨立三等作为工作人员也列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大家就围绕起义10天来的战斗情况,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大家都是亲历者,对起义的发动及其取得的成效、战斗的失利和遭受的挫折,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认为:起义按照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及部署,顺利地发动起来,并且一度占领了醴陵、浏阳两座县城,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新军阀和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向世人宣告了共产党坚持革命的决心和力量;同时也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了工农群众,造成了革命的声势。当然,由于敌强我弱,敌情不明,加之刚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缺乏战斗经验,使起义部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未能实现攻占长沙的起义目标。
接下来讨论下一步“全军进军的方向”这一中心议题时,前委委员们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起义的旗帜既已竖起,战斗又已经打到了这种状况,下一步部队往哪里去?如何行动?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继续执行夺取长沙的命令,去攻打大城市?还是后退,转战湘南?都需要立即作出抉择。因为,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围追的敌军就会赶来。
前委委员们深感部队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何长工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9月19日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里的一个大教室开会。我和杨立三作为会议工作人员,有机会了解一些会议情况。会开了一整夜,争论得激烈。余洒度等人坚持打长沙,他认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毛泽东同志不同意,他坚决反对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在农村中发动农民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保存发展革命力量。他分析了形势后说,情况变了,我们的计划也要变,不变就要吃亏。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罗霄山脉北段靠大江,又有武汉三镇和南浔铁路,南段敌人调动也比较方便,都不好。中段,是两省结合部分,两省军阀有矛盾,各保其实力,我们有回旋余地。当时有些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觉得革命革命,革到山上做山大王去了,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服大家,他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
毛泽东同志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真理。卢德铭同志坚决拥护毛委员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的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数同志都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个别人如余洒度坚持错误主张。”
余洒度,当时的头衔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为秋收起义部队的军事指挥员,对部队有着较大的影响。
何长工的回忆详尽地介绍了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主退”派和以余洒度为首的“主攻”派的观点,而且看起来这两种意见的争论还相当激烈,因为这次会“开了一整夜”。最后,总指挥卢德铭提议举手表决,并率先举手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向萍乡撤退再向湘南转移的主张。于是,在多数人的赞同下,通过了“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的前敌委员会决议。
似乎是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黎明。
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操场。从未见过如此“大场面”的数百名当地群众,也纷纷集聚到操场周围。一时间,里仁学校操场内外,人头攒动,人声喧哗。
当值日军官将队伍整好之后,身着蓝布长衫的毛泽东在卢德铭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队伍前边。虽说开会熬了一个通宵,但毛泽东仍然精神饱满,双目炯炯有神。当他满面春风地走向那张摆放在操场南边、作为临时讲台的课桌时,队伍中一阵骚动。
“毛委员来了!”
“毛委员要给我们讲话了!”
官兵中绝大多数人并不认识毛泽东,但许多人对毛委员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参加过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人,对“农民运动大王”毛泽东更是久仰大名。今天,毛委员要讲话,大家自然非常兴奋。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官兵们更想听听“有学问”的毛委员是怎么说的,他有什么主意。
毛泽东挥了挥手,开始了他的演讲:“同志们,工农弟兄们,我们这次暴动,是向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讨还血债!是要继续我们的工农革命!我们拿起了武器,公开亮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眼下,我们虽然打了几个败仗,受到了一点挫折,但这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简单的几句话,使官兵们因战斗失利而显得沉重的情绪变得轻松了许多。
接着,毛泽东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之后,坚定地说:“我们的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
听到这里,官兵们兴奋起来。“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多么生动形象的语言!多少年之后,有幸聆听过毛泽东那次演讲的一些人,仍然对这一句话有着清晰的记忆。
毛泽东当然也谈到了官兵们最为关心的部队去向问题:“革命由高潮转入了低潮,我们的斗争策略也要变才行。还去攻打长沙吗?不行,我们的力量还很弱,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只有打垮了反动派,我们穷苦劳动人民才能翻身。当然,文家市也不是久留的地方,我们还得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去当‘山大王’。”
毛泽东的一席话,给官兵们以鼓舞,增添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随后,部队离开文家市,按照前敌委员会的决议,朝萍乡方向实施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