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壮士同此哭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弱女壮士同此哭

    在古诗里,往往用美貌来比喻才华,用美貌女子没有得到宠爱,来比喻人才的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不少诗其实是借樱桃朱唇来发怀才不遇的牢骚。

    唐宋文学专家莫砺锋先生说,“唐代诗人最重要的集体性的人生感慨”是怀才不遇的感觉。因此唐朝的咏史诗中有两个历史人物最常被提起,他们是“诗人们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的对象”,这两个人都是西汉人,一个是贾谊,一个是王昭君。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是汉初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少年出名,二十岁刚出头,就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汉文帝还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群臣纷纷进谗言,汉文帝就疏远了他,并将他贬出长安,去当长沙王的太傅。过了四年,文帝又思念起贾谊来,于是又将他召回长安。贾谊写了一篇很著名的奏疏《治安策》,文帝看了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不久,汉文帝委任贾谊为自己心爱的幼子梁怀王的太傅。谁知几年后,梁怀王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因此非常伤心常常哭泣,一年以后也死了,年仅三十三岁。怀才不遇加上英年早逝,诗人们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在哭他的同时也哭自己:“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杜甫)“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位汉宫里美貌第一的女子,远嫁匈奴,“天涯去不归”(李白《王昭君》),最后就死在了他乡。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有一首写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对于这首诗,金圣叹有过一个评价:“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遇者十分痛惜。”

    莫砺锋先生指出:“在封建社会,男性以才能而见重于社会,女性却只能以容貌见重于社会……所以,女性有美貌而不被重视,跟男性的怀才不遇,两者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以上均参见《莫砺锋说唐诗》)

    杜荀鹤的《春宫怨》也深得个中三昧:“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这里最重要的一句是“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获得恩宠并不在于美貌,叫我如何为自己描画打扮呢?这是一句牢骚:天生丽质没有用,精心装扮更没有用,因为不知道皇上根据什么来施恩。其实是说:有才华没有用,因为当权者不看重,他们有眼无珠。

    美貌和才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遇到知音赏识才不会被埋没。贾谊和王昭君就很不走运,前者是怀奇才而不遇,后者是秉绝色而见弃。

    “钟陵醉别十年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这是晚唐诗人罗隐的《赠妓云英》。罗隐性格孤傲,好讥讽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他和钟陵才妓云英分别十几年后重逢,罗隐写下了这首诗。末两句是悲苦的反话:一个还是贫寒布衣,一个妙龄已逝、未脱苦海,大概是我们都不如人吧。其实是说:像我这样有才华,像你这样才貌双全,却偏偏一个不能出人头地,一个不能得嫁良人,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

    如同一度受宠然后失意的班婕妤,男人受到重用之后再被冷落也是很可怕的境地。王维在《老将行》中写一个战功卓著的老将军因为统治者赏罚不公、任人唯亲而遭冷遇,那之后怎么样了呢?“自从弃置便衰朽”!如同“红颜未老恩先断”,往往男人也不是因为老了才被抛弃,而是被抛弃了才迅速衰老。

    为什么总用女子遭冷遇比喻男人的怀才不遇呢?如果反过来,偏用“自从弃置便衰朽”来印证:不是色衰爱弛,而是爱弛色衰,不也很贴切?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辱没了须眉丈夫,但其实这样很容易让隔膜的两个性别真正互相理解。而且,“大”男人们梦寐以求的功名前程,真的就比“小”女子们魂牵梦绕的情爱重要么?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弱女壮士同此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弱女壮士同此哭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