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11年2月21日——一个国家决定的产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何建明 本章:第一章 2011年2月21日——一个国家决定的产生

    黄屏,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在这座扇面式大楼里,他是上百位司局级干部中的普通一员。这一天清晨,他是从办公室那张临时搭起的行军床上起来的。他和副手、领事司副司长兼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郭少春等人已经两天没有回家了,这仅仅是大战开始的前夜。

    利比亚的形势每天都在恶化,其发展速度根本无法预料。从2月19日开始,我驻该国大使馆向国内发来的电文一封比一封加急:

    “利比亚政府已经失去对多个地区的控制,局势发展对我在利工作的数万名建筑人员和公民形成万分危急之势……”

    “20日晚起,这里已陷入全面动乱状态……”

    “形势已万分危急,我在利建筑工地多处遭遇袭击和破坏。有的公司财物被抢劫一空,并有数百上千人被暴徒残忍地赶到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

    “我们是领事司,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义不容辞。现在几万名在利同胞身处险境,我们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投入战斗!”黄屏斩钉截铁地说。

    对黄屏和领事司的同事们来说,现在他们面临的这场战斗绝对是超级大战:要从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战乱之地,将几万名随时处在生死危急之中的同胞接回来……

    “怎么接?”

    “什么时候才能接完?”

    “要动员多少人力物力?”

    “拖上十天八天,要是死了几百几千人咋办?”

    黄屏一说起当时十万火急、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语速快得就像连珠炮,脸涨得通红,情绪格外激动。

    必须把同胞接回来!接到咱祖国的土地上!必须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家!

    这是黄屏和领事司同志们共同的心愿,也是他们掷地有声的誓言。

    “2004年6月,中铁十四局到阿富汗参加援建工作的11名工人被武装分子袭击遇难,是我去机场接的。当时看到排得整整齐齐的11口棺材时,我的心痛啊!你想想看,11口棺材哪,那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接机的遇难者亲属也在现场,他们个个哭得死去活来……这一幕我永远忘不掉。”泪光在铁骨铮铮的黄屏的眼眶里闪动。

    “这一回是几万同胞啊!他们身处水深火热的险境,利比亚炮火连绵,枪声四起,流血冲突和暴力事件每分每秒都在发生。一旦他们被交火双方当成人质,出现成百上千的伤亡,那可是天大的悲剧啊……”黄屏的嘴唇在颤抖,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他依然激动不已。

    “所以,我们外交部、我们领事司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及早把我们的同胞安全地接回来!”黄屏重重地补了一句,“一个也不能少地全部接回来!”

    黄屏深吸了一口气,昨天杨洁篪外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亚非司司长陈晓东汇报利比亚形势:“目前的判断,从利比亚的内部看,卡扎菲高压统治已经四十二年了,政治上四面树敌,经济建树也不多;从外部看,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来势凶猛,虽然卡扎菲本人试图讨好西方,但仍被视为异类,必欲除之。利比亚形势将继续恶化,很可能变成全面内战。”

    “我同意晓东的看法,”国际司司长陈旭说,“从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那边报来的情况看,西方国家正在酝酿出台有关利比亚的提案,意在整垮卡扎菲。”

    “那么,如果局势恶化,我们人员撤离会不会受到冲突双方的阻碍呢?”外交部党委书记张志军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肯定有困难,但总体上应该不会遇到阻拦,因为中利双边关系还算正常,反对派方面要争取国际承认,也很看重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不大可能得罪我们。目前我们在卡扎菲和反对派两边都有关系,只要工作到位,政治层面应该有保障。”外交部副部长翟隽说。

    杨洁篪外长一直沉默地听大家的意见。张志军书记看看他说:“看来,我们要把工作往前赶,也要作最坏的打算。”

    “看来要撤人了。”杨外长终于说话了,只听他用低沉的语气道,“人是第一位的,人命关天,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人要安全。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政策司、亚非司把情况搞清楚;欧洲司、非洲司先准备起来,关键时刻要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把这么多人撤出来需要时间,要尽可能争取时间。”

    杨外长抬头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副部长和司局长们,指着财务司司长胡建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和财政部的同志沟通好,可能需要特事特办。”

    “明白。”胡建中重重点头。

    杨外长随即宣布:“现在部里需要成立处理我在利公民安全事宜的应急领导小组,请志军书记挂帅,宋涛、翟隽为副组长,黄屏、陈晓东和各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

    “好,大家按照杨部长的布置行动吧!”张志军书记说。

    “听着,从现在起,我们这里的所有人,除了上厕所,一刻也不能离开岗位!”按照惯例和业务职责,领事司和所属的领事保护中心,毫无疑问是具体行动的主要执行单位。黄屏在领事司说完这句话,又小跑着赶到领保中心重复了同样的话。

    “有多少人呀?”

    “听说有一万多!”

    “何止,少说两三万呢!”

    “天哪!这可怎么弄呀?”领事司和领保中心的年轻人近些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十余次撤侨行动,但这么遥远,这么多人,又这么紧迫,他们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几万人的生命安危此刻与他们息息相关,亿万民众和数千万海外侨胞在热切关注,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等事态外交部没有遇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遇到过。

    20日晚,紧邻外交部居住的不少北京市民看到那栋手风琴式的扇形大楼有不少窗户彻夜通明……

    21日早,黄屏和郭少春就从领保中心赶到部会议室参加应急领导小组碰头会。平日总是笑容可掬的杨洁篪部长也来到会上,此刻杨部长的脸上已经没有一丝笑意,他用极其深沉的语气再次强调:“继续密切关注利方局势发展,尽快做出撤离我同胞的方案。”

    是啊,大战将至,几万人的撤离方案怎么做?谁来做?

    “由宋涛牵头,办公厅协助,领事司和领保中心打头阵,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外交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张志军下达命令。

    碰头会用了不到半小时。接下命令后的黄屏和郭少春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最先站起来。

    “黄屏、少春!”宋涛叫住了他们,“你们最好中午前把撤离预案给我,下午一上班要开部内协调会,紧接着是各部委之间的协调会。没有方案不行啊!”

    黄屏和郭少春会意,这分明是迫在眉睫之上再加四个字:十万火急!

    “是!宋副部长,我们一定在中午前拿出预案!”黄屏回答得干脆利索。他拍了一下郭少春,两人一路小跑着往领保中心赶。

    “接下去的半天是怎么过来的,我真的想不起来了!”黄屏摇着头说,“反正我和少春的脑子就像开足马力的机器,全速运转。领事司和领保中心的几十号人也都被动员起来,有的收集前方信息,有的研究撤离路线,有的测算运力计划,有的与驻利比亚和周边国家的使馆联系,还有的紧锣密鼓地与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民航局等单位沟通。总之,我们以最快速度做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撤离预案报告。中午前送到了办公厅,送到了宋涛副部长那里……”

    这天中午,有人看到宋涛根本就没扒几口饭,办公厅的张明主任都没时间端饭碗。他们的任务是马上把撤离预案改成上报部长和主管外交工作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的正式方案。与此同时,外交部牵头、有十多个部委参加的部际协调会也在紧张地准备着。

    下午2时30分,外交部的部内协调会首先召开。各部门领导参加,并形成七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撤离方案,而方案已经涉及海、陆、空联动,甚至考虑出动军队……

    乖乖,这是啥阵势!有人在窃窃私语时瞪圆了眼睛。

    4时整,由外交部牵头,公安部、安全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民航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及相关公司负责人参加的部际协调会在外交部大楼召开。宋涛主持,并向各单位布置撤离事宜的相关任务。

    会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某在利比亚工程建筑公司负责人汇报情况时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我们的工地从19日开始,已经被那边的暴徒们连抢了好几次。他们都是拿着枪的,我们有好几位工人被打伤了,可怜的是那些女同志,个个吓得不知咋办。刚才开会来之前,我又跟那边联系了一次,说他们已经顶不住暴徒们的洗劫了,撤到沙漠的营地里。几分钟前我连续又打了十几个电话,可再也联系不上……这几百号人要出了问题,我可咋向他们的家属交代呀!求求你们外交部,求求政府,快帮忙吧!”

    那是位平时说话气壮山河的国企大老板。他的哭求,让会议顿添几分悲忧。

    “所以说,局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大家必须怀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尽可能地确保我在利公民的安全,顺利完成撤离任务!”宋涛高声强调。

    “那就把任务分配给我们吧!”

    “对,叫我们干什么,尽管说来!”

    “还有我们……”

    各部委的态度,让外交部的同志非常感动。这时,办公厅有人来向宋涛报告:“戴国委马上到,他要见你。”

    “抱歉,我要去见一下国务院领导。”宋涛一听,立即中断会议上的发言,又朝办公厅主任张明使了个眼色,两人匆匆赶到办公室。

    国务委员戴秉国、杨洁篪部长、张志军书记前后脚进屋。

    “老领导,您事先也不打个招呼,我好到门口接您去呀!”宋涛有些措手不及地给首长让座。

    “这是我的老家,还用客套吗?”戴秉国随手脱下长大衣,往椅子靠背上一放,笑眯眯地对自己的老部下说。

    作为主管国家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曾在外交部工作了三十多年,几乎认识机关里的所有人。新老外交官们对他更熟悉,因为他对所有人都特别亲和,见了人就眯眯笑,所以外交部上上下下都亲昵地称他是“可爱的小老头”。“快过七十了,个子又小,还不是小老头?”这些年,戴秉国逢人总这样说,说完又一脸笑眯眯。

    真是位可爱至极的领导人!但是此刻,戴秉国脸上的笑容很快消失了。当他听完关于利比亚撤离方案的简短汇报后说:“我在利比亚的人员到底是两万人还是三万人,或许更多?这么多人要在短时间内撤回来,形势严峻,事关重大,外交部恐难独立应对,应当上升至国家层面来研究。”

    那是巴不得的事!宋涛的内心就是这么期待的。

    “要走国家层面,主席、总理必须点头。你们尽快准备好报告。”戴秉国指示道。

    “是。”

    戴秉国只在外交部停留了不到半小时,但就是这半小时,完全改变了外交部原先的撤离预案。也就是说,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战役,从外交部层面一下上升至国家层面!

    “马上命令各部门按照戴国委的指示,迅速重新部署!”杨洁篪指示宋涛,当即以外交部应急领导小组的名义,向部机关和前方使领馆发出新的战令。

    黄屏接到的部里命令是,要他马上成立以领保中心为主的外交部利比亚撤侨应急指挥中心,其任务为:全力配合和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利比亚撤侨工作。

    领事司的内部动员会即时召开,三四十名业务骨干被抽调到领保中心的应急队伍之中。

    “大家听着,我们要打大仗了!从现在开始,全体人员都要进入24小时应急状态,直到撤离战斗结束!”黄屏像个前线指挥官,站在领保中心那间办公室中央,这样命令着。

    副司长兼领保中心主任郭少春作出具体分工:“中心需要分为联络组、信息文电组、包机组、电话值班组……所有同志一律两班倒,24小时全程值班!”

    “今晚要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和新闻频道上滚动播出我们领保中心有关利比亚撤侨的热线电话,接电话的同志安排好了没有?至少两位同志。我看还是女同志当接线员好一些,她们态度好,公众容易接受。女同志谁上呢?郝雨和陈枫吧!今晚开始你们就要提前进入战斗了!有没有问题?”黄屏吊着嗓子问。

    “没有!”郝雨、陈枫两位女同志异口同声道。

    “家耀,抱歉了。今天是你儿子满月后上班的第一天,却不能让你回家……”黄屏拍拍联络组组长、领保中心副主任朱家耀的肩膀,十分歉意地说。

    “把前线的情况赶紧摸清楚,就算是我最对得起儿子和他妈了!”朱家耀连头都没回一下,已经俯身操起办公桌上的专用电话,向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喊着:“是王大使吗?请把你们那边的情况再跟我说说……”

    “民航局吗?请你们确定在这几天里能抽调多少架飞机……”包机组的张赫群、张良轮番给民航局打电话。

    “司长,请你马上审阅……”领保中心的另一位副主任张洋将已经拟好的公民告示和热线电话电文,递到黄屏手里,“如果没问题,电文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和新闻频道滚动播出。”

    “我看可以。少春,你再推敲一下。”黄屏迅速扫了一眼,随即塞给郭少春。

    郭少春认真看完电文后,果断地说:“就这样吧!”

    黄屏拿着手机,边接听电话,边拉过郭少春说:“部里指示,让我们把撤离方案报告再审核一下,立即送中央……”

    几十分钟后,《新闻联播》节目开始,亿万人民都看到了屏幕下方一行不断滚动着的文字——外交部在利比亚中国公民领事保护中心应急热线电话:(010)65963747、(010)65964095……

    从这一刻起,外交部领保中心的电话铃声,片刻都没有停息过,它连着亿万国人牵挂的心,连着世界各地……

    “第一天、第二天我还能扛得住,后来我的胳膊全都麻了。麻了也要不断地抬着,习惯性地伸缩。总之,你问我一天接多少电话,我根本记不清,有好几百个吧!”接受采访时,陈枫说。

    “电话多数是在利比亚工作同志的家属打来的。有人第一次打来就哭,那是焦急地哭;第二次打来还是哭,是高兴地哭,知道我们帮他们找到了亲人;第三次打电话接着哭,因为知道自己的亲人平安无事后,激动地感谢党和政府……”郝雨说。

    热线电话里除了哭,就是喊,不停地喊着“求政府”、“求外交部”、“求大使馆”救救他们的亲人。也有人从战乱中的利比亚打来电话,请外交部向他们国内的亲人转告平安,还有人惊慌失措半天说不出话,只是一味地哭泣……

    所有人都在着急,所有中国人都在为远在万里之外、身处险境的同胞们着急!

    此刻,还有一位更着急的人,他就是国务委员戴秉国。

    从外交部出来,应是快下班的五点来钟。戴秉国赶着去钓鱼台参加一项重要的外交活动:陪同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某国总统。原本这是一次礼节性活动,然而今天我们的国务委员肩负着神圣使命,他要当面向胡主席请示,把利比亚撤侨战役上升至国家层面。

    前线形势越来越严峻,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有可能给我几万同胞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主席,关于利比亚撤侨的事需要向您请示……”傍晚,戴秉国见缝插针,在胡锦涛主席宴请总统的间隙,凑到胡主席身边,俯着身子轻声汇报。

    胡锦涛不时点头,时而转过头,一一指示戴秉国……

    很快,戴秉国离开了钓鱼台,乘车直奔中南海的办公室。

    “接外交部……”戴秉国进办公室门的第一句话就对秘书说。秘书抓起电话的那一瞬间,有些心疼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首长:他可已是七十岁的人了!

    晚9时,外交部办公室里,宋涛正在与我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通话:“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层面的撤侨行动马上要全面开始,你们一方面要尽全力做好在利人员的保护和撤离工作,也要加强防范,确保自身安全。”宋涛语气坚定,又充满感情地吩咐道。

    “请部里放心!请党中央放心,我们一定坚守到底,完……成好……祖国交给的任务!”

    “你的嗓子怎么了?已经哑了吗?老王,你身体怎么样?顶得住吗?战斗就要开始了……”宋涛不无担心地问,又心疼地叮嘱,“你和同志们千万要注意身体啊!”

    “我挺得住,请放心……”远方传来的声音断断续续,还伴随着咝咝啦啦的杂音。

    宋涛看了看手表,对办公厅张明主任说:“的黎波里的通信状况已经变得不大稳定了,情况在恶化。事不宜迟,你叫上晓东、黄屏他们,10点钟到我这里,咱们再开个紧急碰头会。”

    9时50分,办公厅、政策司、亚非司、领事司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提前到达外交部会议室。宋涛说:“中央正在研究我们的报告,部里的工作必须提前进入战斗状态。只有这样,一旦中央的决定下达,整个撤离战役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展开。人命关天,从现在起我们不能耽搁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

    停顿了一下后,宋涛看着黄屏、郭少春,下达指示:“你们必须立刻通知驻埃及、土耳其、突尼斯、希腊、马耳他等国的使领馆做好相关工作,请当地政府为我们从利比亚撤离人员提供一切可能的入境及安置便利;还有,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从有关国家租用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可能……”

    会议开了不到半个小时,但宋涛发出的指令足有几十条,每一条都十万火急!

    办公厅、亚非司,尤其是黄屏、郭少春他们的领事司和领保中心,背回去的任务具体落实起来足有几卡车那么多!

    回过头来再看中南海的一连串“国家决定”程序。

    外交部的撤离报告送至戴秉国手里后,随即被呈报到总理办公室。

    总理温家宝神情严峻而凝重地在关于利比亚撤侨“一级响应”的请示报告上写下长长的一行重要批示……

    一直等待最高领导决策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此时刚想脱下衣服往床上靠一靠,红机电话铃响了:“秉国同志啊,总书记和总理批示了,让我和你一起来指挥这场战斗……前方的形势很紧急,你看我们是不是明天……不对,现在已经过零点了,应该是今天一早就得开第一次国务院应急指挥部会议?”

    是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张德江来电。

    “好,我完全同意。不过建议今天的会比平时早一点开。”戴秉国说。

    “那好,就定8点正式开会。我来安排人往下通知,你眯一会儿……”张德江说。

    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之间的电话暂时放下。随即,中南海的电话将一个个相关人员叫醒:

    “尤权副秘书长,请您8点务必准时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接电话的时候,还没有睡。

    “杨部长,请您8点务必准时到中南海参加紧急会议……”杨洁篪接到通知时为凌晨一点左右。宋涛比黄屏接到会议通知早十几分钟。

    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接到会议通知时,大约为两点钟。

    中建总局、国家民航局领导们则在凌晨3点左右接到通知……

    这一夜,中南海的许多人彻夜未眠,因为8点召开的会议上需要准备各种材料。

    数十个部委的主要领导者同样不能睡觉,他们多数人接到电话通知后就知道中央必定有特别紧急的大事,谁还能睡得着呀?那些住在城郊的同志干脆在接到会议通知后,直接开始往中南海赶了……

    6时50分,黄屏带着他与郭少春用几个小时准备和修改好的撤离草案,随杨洁篪、宋涛等赶赴中南海。

    “我们到国办会场时,还不到7点半,所有参与行动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几乎都到齐了!”黄屏对那一天的会议情景记忆深刻。平时国务院开会,都是在9点开始的,2011年2月22日这一天例外。因为这一天的前夜,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正式作出了从利比亚撤侨的决定,采用的是“国家一级响应”。

    何为“国家一级响应”?用通俗的话讲,即为国家最高级别的动员,与应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同等级别!

    22日8时整,国务院副总理、利比亚大撤离行动国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张德江来到会场。

    “嘿,都到齐啦!看来我们的队伍真是拉得出、打得响啊!”副总理满意地点点头。然而这仅仅是瞬间的轻松。会议开始,气氛骤然凝重和紧张起来:利比亚形势瞬息万变,每一分钟都在向不可预测的方向恶化……

    “那天的会议上,我们心情都很沉重,但大家又都很有信心,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按照中央领导的意见,克服一切困难,把我们的同胞救出来!整个决策和方案都充满智慧,各单位纷纷请战,令人感动。”采访时,杨洁篪外长这样对我说。

    “从利比亚撤侨,涉及几万人的身家性命,事关大局,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保障我方人员安全,千方百计保障我财产安全,千方百计维护我国家利益……”张德江强调的这三个“千方百计”成为整个撤侨战役的行动方针。

    “这么大的战役,我们要有对困难的足够估计,也要有死人的准备……必要时,请求中央军委出动军事力量。”戴秉国补充道。

    会议宣布张德江为总指挥,戴秉国协助张德江,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为总协调。各相关单位请战情绪高涨,外交部被指定为国务院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部长杨洁篪主抓,部党委书记张志军为外交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宋涛、翟隽为副组长。

    外交部实际上担任了整个撤侨行动的前线指挥部职能。

    战斗部署完毕,一场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撤侨行动开始了——

    “砰……”这第一声枪响,是利比亚反对派2011年1月14日在班加西市一个叫苏卢格的施工现场打响的。当卡扎菲的女保镖将这一消息告诉他时,这位“非洲之王”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说:“我是穆阿迈尔·卡扎菲,不是本·阿里!想搞倒我没有那么容易!”

    “砰砰……”这回是两声还是三声枪响,似乎谁也没有在意,但反对派枪管里射出的愤怒子弹已经在昭示着什么。这一天是2011年10月20日,距卡扎菲听到前一次枪响时隔九个月零六天。这回卡扎菲又说了话,说得断断续续、战战兢兢:“我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你们的父亲,孩子,你们不能这样……”然而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躲藏在水泥涵洞里的他被人拖出,死在乱枪之下,死状特别的血腥……

    这是一个强权和独裁国家统治者的命运,一个统治了国家四十二年的“革命领导人”的命运。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好像连真主都无法控制一样。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家:2011·中国外交空前行动》,方便以后阅读国家:2011·中国外交空前行动第一章 2011年2月21日——一个国家决定的产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家:2011·中国外交空前行动第一章 2011年2月21日——一个国家决定的产生并对国家:2011·中国外交空前行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