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浩然之气,可以堂堂地在宇宙中间做一个人而无所惧。
——《理想人生》“先秦儒家哲学评述”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个铿锵磅礴的句子,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其中隐含的深意,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它是充满正义和仁义道德的正气与骨气,它是人身上与道德相关的原则。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的这首《正气歌》和他的不屈,便是对“浩然之气”的最佳注解。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家国,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蒙古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三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蒙古大军人那么多,你只有这些人,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则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后来,南宋的统治者投降了蒙古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蒙古人的多次劝降。最终舍身报国,慷慨就义。
文天祥以身殉国,正如其诗中所说,“一片丹心照汗青”,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善养浩然正气”的英雄。
所谓的“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是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在冯友兰先生看来,“浩然之气就是勇气,明显一点说,就是士气。有了浩然之气,可以堂堂地在宇宙中间做一个人而无所惧。所以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然而,自古做人难,做一个有一身浩然之气的人更难,而如许衡般能说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之言者更为难得。要保持浩然之气,就必须“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这才是君子之道。
赵概是宋朝南京虞城人,曾与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欧阳修很看不起他。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借题发挥,以此事来诬蔑他。皇帝震怒,没人敢为欧阳修辩护,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有人问赵概:“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嫌隙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
最终皇帝并没有听赵概的话,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赵概后来执掌苏州,接着又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虽然赵概的请求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赵概。欧阳修也认识到了赵概的德高望重,对其非常佩服,两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赵概的德行如此高尚,这得益于他平时能够严谨克己修身。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黄豆投入一个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个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黄豆渐渐多了,黑豆也随之减少,浩然之气就此在他身上一点点地形成了。
赵概用自我修行的方式,养出了浩然之气,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与赵概相同的人还有很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彪炳史册、万世景仰的岳飞,都是胸怀正气之人。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仁义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有了浩然之气,懦夫可以变成勇士,矮子可以长成巨人,弱小可以集成强大。只要心中存有浩然之气,便能无畏地畅游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