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由浓转淡,原来消磨时光也是一种美丽。人生风景永远都是这样,当你拥有时,反觉得那么的遥远;当你失去时,却又觉得贴得那么近。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意味着感伤,不是所有的遗忘都意味着背叛。有些缘分注定只能维系这么久,一旦缘尽,就刻不容缓地要结束。在这苍茫的人世间,多少繁华故事匆匆散落,流年总在暗中偷换。面对许多无从解释的缘分,找不到适当比喻的时候,就当是一场戏,于喧嚣的锣鼓声中华丽登台,又在落下的帷幕中寡淡退场。
卸下了舞台上的装扮,迎接我们的又会是另一种人生。对于苏曼殊来说,寺庙的生活虽然清淡,却也是岁月里的装饰。一杯白水,一枚绿叶,一束阳光,就足以将世界更换。翻过生命的一页,意味着我们已经改变了一点点,只一点点,再不容许我们回到最初。
放生池中,寂寞的莲花开开合合,为了那个有缘人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岁,可为什么每一次都是你腕下错过的那一朵。待到兰舟远去,她又无奈地接受一次轮回,一如既往地做着痴情地等待。很多时候,是无法承诺才选择逃离,我始终相信,苏曼殊并非是要无情地辜负一朵莲花。生活在乱世,他的人生注定不能清寂,尘烟散漫之时,任何洁净都要付出代价。
不当和尚的苏曼殊求学于大同学校,对于和寺院迥异不同的学校生活,他没有丝毫的不适应。所谓一点星火可以燎原,事实真的如此。青春的血液在苏曼殊体内或许有过缓慢地流淌,却从来没有凝固,一旦顺畅,被激情触动的血液会不可抑制地窜流。苏曼殊凭借他的绘画天赋除就学于大同外,还兼任了该校美术课教师,因了他过人的文学素养,亦入选梁启超举办的夜间中文班进行深造。
一块在尘泥中的璞玉倘若不被人挖掘,或许就这样被流沙掩埋千万年,依旧不能显山露水。虽说积岁越久,沧桑越浓,质地就愈加地温润,但再好的璞玉也需要被时光雕琢,才能成为一块美玉。被春风秋月的故事滋养,供有缘人把玩、佩戴、封藏,这是玉的使命,也是玉的价值,这一切都是为了印证生命的真实。苏曼殊就是一块质地温和的玉,倘若他甘愿平淡,或许一生就在一座寺庙孤独到老,可他分明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惆怅,在悠闲中觉察到时光的杀气。他告诉自己,要将一湖静水撩拨出绚烂的涟漪才能善罢甘休。
尘世中摩肩接踵的人流,容不得你有片刻的止步,看到别人飘然而去的背影,心中怎能不生出望尘莫及的感叹。海上风云起落,涌进来的滚滚洪流,一个浪涛就会将你冲往历史的下游。在寺院,苏曼殊也许甘于寡寂,闭关修炼,只为忘记一段情缘;回到世俗,他却无法按捺住心中蠢蠢欲动的热情,浮沉浪里,他誓要力争上游。梦想,有时候也许像流星一样短暂易逝,却有着无比璀璨的过程。做一个不计较得失的人,不为抗衡人世风雨,但求无愧于心。
为了筹议升学,十九岁的苏曼殊和堂兄苏维翰奔赴日本东京,转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中国留学生部。住在一家简陋的旅店,过着拮据窘困的生活。人间四月,正是樱花盛开的时节,以为流年冲淡了记忆,站在树下依旧闻得到往事的味道。樱花片片纷落,打在心口,隐隐地生疼。苏曼殊想着,假如那一年他和菊子擦肩而过,是不是这人间就会少却一段悲剧?是不是他今后的故事都要被重新改写?既是情劫,就是无处躲藏,无从更改,岂不知世事已成定局,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为过往做着若有若无的悼念。
莫说是一个平凡的日本女子,主宰着苏曼殊年轻时的一段命运,自古以来,又有多少帝王将相为红颜舍弃了万里江山。所谓倾国倾城,一个小小的女子无需铁马兵戈,她的一颦一笑足以改写历史。殷商王朝的妲己、东汉时期的貂蝉、大唐盛世的杨贵妃、明末清初的陈圆圆,以及排列在历史书页里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女子,她们的一生无意争夺什么,却成了粉碎繁华的利剑,成了朝代的殉葬品。历史也因为有了这些女子而色彩纷呈。时光从指缝间悄悄流走,没有谁会再去追究过往的对与错、成与败、荣和辱。尤其走进空荡荡的皇城,或站在已成为废墟的土地上,我们所能留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声叹息。
旧情难忘的苏曼殊没有沉浸在往事中,他可以为从前而慨叹,更要为将来而努力。他由冯自由介绍加入“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的青年会,交游日广,萌发了反清意识。在此期间,苏曼殊认识了叶澜、陈独秀、吴绾章等人,亦为从事反清革命之始。次年春天,20岁的苏曼殊入军事成城学校攻陆军专业,认识了陈季平。之后的几个月,苏曼殊彻底投身于革命,将自己淹没在革命的激流中。如此执着,不是为了见证什么,亦不是为了争夺什么。以他的悟性应比任何人都明白,即便是这样的投入,他也只是史册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背负千斤重石投到水中,溅起的也只是几朵浪花,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也看不到。
苏曼殊本就不是一个清寂之人,不能甘守清俭的日子。他贪吃,即使投身于紧张的革命事业中也忘不了旧梦前缘,亦割舍不了人间美食。朋友一点微薄的接济,支付不起他偌大的开销。他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也许穷过的人会明白,清贫可以使一个人丧失所有的尊严和骄傲。苏曼殊不是一个惧怕贫穷的人,却又真的无法忍受窘困的生活。日本虽称是他第二个故乡,可毕竟在异国,无法做到洒脱自在。现实有时候可以残忍到你无法想象,面临困难,不是你拂一拂衣袖、挥一挥手就可以云淡风轻。
无可奈何之时,他从日本返国,抵达上海。上一次的离开,他背负情感的伤痕,这一次虽然毫发无损,却也走得并不潇洒。我们可以不听从命运的摆弄,但是却要为自己的执拗付出代价。苏曼殊虽不能抵抗宿命,却也不甘被其绑缚。乱世之中,唯有自救才可救人,许多卑微的人只能躲藏在长满青苔的墙角下独自老去。没有谁会顾及到你的存在,你伏在窗台观赏落日和弦月,窗外的世界已经快如马踏飞燕。
处清净的庙宇中,苏曼殊也许可以悠闲淡定,一入红尘,黄沙飞扬,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们看到历史的城墙一次次坍塌,想要重新修葺换上新的砖瓦,却不知精神上的残损无法修补。其实历史不会疼痛,城墙不会疼痛,疼痛的只是人心。腐朽的清政府已是明月西沉,作为时代的先驱者,苏曼殊不希望残缺的城池遭受更大的破碎和伤害。他想要做的,只是尽力抚慰这颗饱受沧桑的心。
回到上海,苏曼殊任《国民日日报》翻译,与陈独秀、章士钊、何梅士共事。在此期间,他绘制充满反清意识的《儿童扑满图》,其诗《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发表于《国民日日报》副刊。“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又在许多个清寂的午夜,独自一人囚在小屋里伏案创作小说。苏曼殊始终认为,只有在翰墨里徜徉、在图画与文字之间游走的那个灵魂,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融入文字里,他发觉,原来自己的内心还是这么地向往宁静。纷繁的尘世给不起他想要的安稳,飞扬的烟尘无孔不入地钻进骨髓,似要将一颗洁净的心彻底吞噬。
苏曼殊开始怀念在寺庙的生活,午后的长廊,温暖的阳光静静地洒落,他看着自己的影子禅坐。一杯茶,由浓转淡,原来消磨时光也是一种美丽。在那里,不需要担心被光阴追赶,他可以让自己静坐在蒲团,从黄昏到黎明,从花开到花落,都无人责备。人生风景永远都是这样,当你拥有时,反觉得那么的遥远;当你失去时,却又觉得贴得那么近。
直到《国民日日报》被查封,几个月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这对苏曼殊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苍茫人世,太多的机遇铺陈在眼前,可是却难以好好把握。今天或许还是明丽多姿,明日就已是黯淡无彩,我们不过在为一段又一段短暂的缘分做着无名的感叹。你看着一树一树的花开,却不知道哪一树是属于自己的。
匆匆开始,匆匆结束,人生真的就像一场戏梦,悲喜皆不由己。苏曼殊不知道自己一番执着换来了什么。落寞之际,他收拾简单的行囊选择出走,从上海辗转至香港,但他心里明白,香港不过是生命中一次短暂的旅程,给不起他想要的那份感觉。站在时光的檐下,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怅惘,他自己都不明白想要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