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明”的失败境界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雾满拦江 本章:第61章 “明”的失败境界

    聪明聪明,耳聪目明。“聪”字暂先撂下不说,单只是这一个明字,却是官场上古今以来最大的忌讳。

    什么叫明?就是你看得到,你知道——至少你心里知道。看清楚了,想清楚了,这个就叫“明白”。如果只看清楚了,却没有想清楚,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他的小儿子胡亥杀其兄自立为帝。此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群雄逐鹿,各地守官将叛乱的消息报到皇宫,可是秦二世讨厌这种消息,就将报告坏消息的人统统杀掉。从此秦二世身边再也没人敢于说出宫外的实际情况,而秦二世则沉醉于天下太平的幻想之中。忽然有一天,就听喊声大震,乱兵已经杀入宫中。当时秦二世大为吃惊,就问身边的侍从:“这是怎么回事?”侍从回答:“这是叛兵,他们已经叛乱很久很久了,现在来杀你了。”秦二世大为恼火:“那你们怎么不告诉我?”侍从回答:“正是因为我没告诉你,所以才活到今天。把坏消息告诉你的人,都被你杀了。”秦二世无语,最终为乱兵所杀。

    在这件事情中,侍中的回答,揭开了明字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

    第二层境界,知道所发生的事情,也知道这些事情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层境界,知道发生的事情和影响,但也知道一旦自己介入,事情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第四层境界,知道事情和影响,知道自己的介入会产生的结果,但能够以自己的影响,推动着事态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这其中,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就可以称之为明,而第三和第四境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明白。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囿于人生经验的匮乏,多半是正处于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中,而官场的老油子、老家伙,多数已经到了第三境界,只有大英雄、大人物,才有可能进入第四境界。

    先说第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知道发生什么事,但为什么发生,有何缘故,应该如何一个处理法,这个就搞不明白了。比如说武则天时代,武则天夺了李氏的江山,大封自己的亲戚为王,其中有一个名叫武懿宗的,也被封为河内郡王。此后不久,李氏的势力尽被武则天连根拔除,天下就成为了武氏的天下。武则天大为欣慰,于宫中设宴,请自己的亲戚来庆贺。

    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地喝着酒,忽然之间,河内郡王武懿宗泪流满面地站了起来,哭道:“臣子有急事禀告君主,儿子有急事禀告父亲。”武则天闻言大惊,急忙叫他过来:“是何要事?可是又有姓李的想要谋反?”武懿宗摇头道:“不是,微臣所奏,事关我家的征赋,以前都是我家自己向百姓征收,可是近日陛下下令由州县负责征收,而州县每次都有克扣,微臣家的利益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恳求陛下替微臣主持公道。”

    听了武懿宗的话,武则天气得脸都紫了,指着武懿宗的鼻尖破口大骂:“你妈怎么养出你这么一个白痴?就为了三二百斤的稻谷,你竟然如此大惊小怪,刚才你差点没吓死我,你根本就不配做王,给朕拖下去,乱棍打死……”

    眼见得武则天发了火,众武姓亲王都吓得趴在地上,苦苦求情,再三解释说武懿宗这厮脑壳打小被门挤过,真的是缺心眼,武则天这才消了气。

    这个武懿宗,看起来傻傻的,却是最典型不过的处在明的第一境界之中,他只知道自己家的稻谷有了损失,却不去想他这点事情,远不够摆放到武则天面前。如果你觉得他蠢,那么你就错了。事实上,许多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当他们受了委屈,一旦忍耐不住去找上司讨要说法的时候,就犯下了和武懿宗同样愚蠢的错误。他们都是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却没有想到,自己拿那点小事去找上司,只会惹得上司勃然大怒,从此认准你是一个白痴,再也不会将机会提供给你。

    等到了明的第二境界,就比第一步稍微懂上那么一点点事。这就是说,处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不唯不会拿自己的私家小事给上司添堵,甚至还能适当地表现一下,赢得上司的欣赏和青睐。

    同样是在武则天时代,有一个叫朱前疑的人,史书上说,这个人“浅钝无识,容貌极丑”。也就是说,这个人思想浅薄迟钝而又无知,相貌也长得极是吓人。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失去自信,而是勇敢地向武则天上书,说:“臣梦见陛下活了八百岁。”他上这封马屁书的时候,正值武则天遭受到朝中李氏旧臣的极力阻抗,正感势单力孤,忽见有人支持自己,大喜,立即授予朱前疑为拾遗官职。众臣齐齐反对,说朱前疑智力过低,不可晋升。武则天火冒三丈,索性再将朱前疑提拔为郎中。群臣唯恐再反对下去,会将武则天逼急了眼,干脆任命朱前疑这个缺心眼的人担任宰相,就不敢再反对了。

    然而朱前疑对朝政之事却浑然不知,他只是知道,只要上书奉承女皇,那么就有高官可做。于是他继续上书,曰:“昨天夜里,我梦到自己来到了嵩山,听到群山响应,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武则天见书大喜,立即赐他一只绯鱼袋,以示恩宠。

    此后朱前疑就每天穿了绿色的官服,佩一只偌大的绯色鱼袋,满脸严肃地上朝。百官看得哈哈大笑,但是朱前疑却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摸对了官场上的路数,只要坚持下去,继续晋升那是丝毫也不成问题的。果然,没过多久,契丹人反叛,大周武备不足,连吃败仗。武则天就传旨群臣,说:“但有献给军队一匹马的,就可以得到五品的官阶。”朱前疑见了圣旨大喜,就立即借钱,买了一匹马送去。然后上表,要求武则天立即履行诺言,封他为五品官。武则天看了他的奏章,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吩咐道:“让这个白痴滚蛋,立即放归丘园。”善良的朱前疑就这样被撤销了领导行政职务,轰回家养猪去了。朱前疑既惊且诧,大惑不解。他无法理解,天子一言九鼎,怎么会说话不算数?他左思右想,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不久就活活郁闷死了。

    朱前疑错就错在太天真,太纯情。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天子一言九鼎,这种话原本是糊弄缺心眼的老百姓的,如果当皇帝的每句话都要算数,那他就不是天子,而是傻子了。就拿武则天来说,这一次她是气急而下旨,原本无意履行,也不可能履行。这天底下,能够买得起马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如果都授予五品官,这天下就全都是官了。所以真正明白的人,看到这圣旨就知道武则天昏了头,知道武则天最终不会兑现承诺,也就不会拿这圣旨当真。

    也就是说,处于“明”的第二境界的朱前疑,他只知道皇上一言九鼎,不会骗他。却不知道事情如果照他的做法进行下去的话,武则天就会陷入极度的尴尬境地。所以他这时候买马上书,求封五品,无异于要把武则天推到失信于天下的泥坑里去,武则天岂会跟他客气?

    我们经常说年轻人天真,天真就天真在这里。如果他们能够再进一层,由明而进入真正明白的境界,就会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与天真而生生地把上司逼得跟你拼个鱼死网破,那后果真的很严重。

    到了第三境界的人,他既知道发生的事情及其具有的影响,也知道自己介入之后会产生何种变化。比如说,在这件事情中,众官都知道武则天匹马封五品的圣旨不具可行性。如果自己跑来闹轧猛,无异于非要出武则天的洋相,自然落不了一个好下场。能够知道这些,就算是明白人了。

    那么,不明白的人又会如何呢?

    大唐时代,高丽国的国王莫离支,不断向大唐挑衅,不服王化。朝廷就派了一个叫元万顷的人,去做辽东道的管记。元万顷到任之后,巡视鸭绿江边,发现对岸的险要之地,高丽国未派一兵一卒防守。元万顷见了哈哈大笑,就写了篇五彩斑斓的文字,嘲笑高丽国人脑子蠢笨,居然不知道占据险要之地。

    这篇文章迅速地流传开来,最终传到了高丽王莫离支的面前,莫离支看了文章,感激地说:“感谢元万顷,我将恭敬地遵从您的指示而行事。”于是传令,调精兵堵守住了鸭绿江对岸的险要之地。这件事情传到朝廷,朝臣一片大哗,怒不可遏,纷纷要求严惩自作聪明的元万顷。经过御前会议大讨论,最后决定将元万顷流放到最南边的岭南去。

    元万顷在这里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介入,会导致事情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人,只是处于明的状态之中,意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明白了。明白了以后,就可以选择逃避或是面对。

    逃避者停留在第三境界中,只有勇敢地面对者,才有可能进入第四境界,通过自己的智慧,主导着事态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汉武帝年间,因为连年与匈奴战争,国家财力耗尽,入不敷出。汉武帝强迫各地郡国进贡钱粮,遭受到了各郡国的强力抗拒。这时候,有一个叫卜式的人越众而出,打破了僵局。

    卜式是一个河南平民,当他得知汉武帝为国库空虚而愁眉不展时,就不停地上书朝廷,要求将自己全部的家产捐出,援助边塞。汉武帝疑心此人想出风头,就派了使节询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卜式响亮地回答说:“我认为,天子要打仗,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死在战场上,有钱的人就应该把钱全部掏出来。现在我没有才能,只有钱,所以我决定把家里的钱全部捐出。”

    汉武帝听了这个回答,大喜,就将卜式树立为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他,不仅没有收下卜式的家产,而且还任命卜式为中郎,赐左庶长爵位,赏给十顷土地,不久又提升卜式为齐王太傅。卜式上书,正是他看准了汉武帝眼下急缺一个榜样模范供大家学习,所以他积极地推动事情向这方面发展,将自己作为现成的模范提供给汉武帝。于是他名利双收,轻易地取得了汉武帝的欢心。

    分析明与明白的这四种境界,我们就会发现,进入第三境界和第四境界的明白,做起来殊是不易。而且,你明白别人也明白,一旦稍有差池,就会人财两空。现在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智力层次集中于明的状态之中的年轻人,他们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这种中间状态,以赢得自己的人生成功呢?


如果您喜欢,请把《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方便以后阅读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61章 “明”的失败境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61章 “明”的失败境界并对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