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高天流云 本章: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

    这次谈判谈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始无终,看似面面俱到,想清楚了全是放屁。看一下过程:

    先是金使进开封,提出可以和谈。

    于是,宋朝开价,把北方三镇的税收、开封城内府的皇家珍宝拿出来,再加上一大笔现金,让金军撤军走人。金使同意了,说再加上十万匹绢就成交。

    宋朝欢天喜地地派人拿东西去金营,无非是想在黄河渡口前把事儿办利索了,让金军快点停手。不久,宋使回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金国人心情大好,自动降价了,北方三镇全都不要了,只要宋朝交出五辂,也就是汉族天子所乘坐的五种特制的车子,外加冠冕以及尊号,这事儿就算完了。

    不过,金军有个提议,点名要赵构带东西去前线交割。

    宋朝上层简直快要乐抽了,还有这种好事?赵构,你立即出发,他们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一切以金军的快乐为宗旨,一定要把事情办妥了!

    赵构鼓起勇气,带着五辂准备上路。突然,金国人又变卦了,他们开出的新价是,北方三镇必须交出来,不然第一时间攻打开封城。

    针对最新开价,开封皇宫里百官云集,分成了两大阵营,隆重讨论了交还是不交。这两大阵营,一方由梅执礼、孙傅、吕好问等三十六人组成,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比如梅执礼,时任礼部尚书;另一方是顶级大佬,以宰执唐恪、耿南仲为首,共有七十多人。

    一流高官说一定不能交,顶级大佬说不交不行。双方在金殿上大吵大闹,相互对喷了整整一天,各自的理由、行为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不交的理由是,祖宗创业艰难,失河北国将不国,以后很难再振作起来……难道刘邦创业时被赶进蜀中,就注定了一辈子当川人?

    交的一方说,以前答应了会交,现在又要反悔,宋朝多丢人啊。如果交了,金国再打仗,会出师无名,必败无疑……见鬼,仿佛上天真有个喜欢主持公道的神灵,谁失信,谁没理,谁就去死!

    争吵中,宰执一方功力深厚,侍御史、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四肢着地、痛哭流涕,说为了江山,为了人民,为了广大官员们的安全,把三镇割出去吧。

    赵桓同意了。

    看着很闹吗?或者开封城里的仁人志士的爱国程度让人很震撼、很感动、很狗血?北方三镇啊,国家安危啊,百姓福祉啊。

    这都哪儿跟哪儿?三镇里的太原、中山早就完蛋了,河间城又离得太远,根本与战争无关,什么交不交、割不割的,为这事儿还吵得乌七八糟、头破血流的,让人说什么好呢?

    闹剧,脑残片吃多了。

    要加以说明的是,前线与后方的消息并没有脱节,种师道从井陉撤下来后,还能迅速回到开封城病死。以河北、河东的辽阔大地,金军两路近十三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封锁消息。

    吵过之后,宋朝统一了思想,赵构急忙出京奔向前线,企图用各种车子、头衔去拖住女真人。与他同行的一个人叫王云,职务是给事中,一个常在皇帝身边做参谋的小官。这个人看起来不起眼,但你要注意他,是他改变了历史。

    另一方面,宰执们集中精力为国操劳,想到了一个对帝国安危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失误,一定要迅速制止它。

    前些天,种师道召集四道兵马中的南道张叔夜、西道王襄带兵进京勤王,这简直是陷国家于不义。都答应讲和了,怎么还能集结兵马呢?

    何况开封城现在也不富裕了,突然之间来了几十万援军,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和金钱啊?这不行!于是,唐恪、耿南仲、聂昌这几个人下令,让勤王部队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老实待着。

    做完了这些,宋朝平心静气,等待着应该或许可能会出现的好消息。

    几天之后,消息来了,金国东路军攻破真定府,守将刘翊死战殉国,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因拒绝投降而被害,完颜宗望直驱黄河;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已经抵达黄河渡口,与折彦质十三万重兵隔河对峙。

    十万金军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的手下只有五万,隔着一条东亚大陆上最大的河,河对岸是近两倍半的敌人,换了谁心里都会发憷。

    根据资料显示,金军的水面力量很弱,可以说自从崛起以来,从来没在船上打过仗,想象完颜阿骨打当年在松花江畔那样率领全军骑马渡河,纯粹是做梦。

    这是黄河,不是松花江。

    完颜宗翰头疼之余,找来了军队里最好的将军,那位活捉辽国皇帝、有常胜之名的完颜娄室。他希望娄室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奇迹……头疼会传染,娄室也很郁闷,面对滔滔黄河、十三万重兵,五万人马敢强攻就是奇迹,还想打赢?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奇怪!

    他想了又想,试探着说:“这仗没法硬拼,我们探探宋军的虚实吧。”

    完颜宗翰点头,接下来又冷场。

    虚实是那么好试探的吗?当年赤壁大战,周瑜为了试探曹军水寨的虚实,得坐着战舰逼过去,先看外形,再和曹操的战船来一次水面追逐。现在,想让金军照样模仿都不成,没船,没水手,没法在水面上飙船。

    最后,他们集中金营的全部实力,只找来了几百面大鼓,让士兵们使劲敲。注意,中间隔着整条黄河。就这样,他们敲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他们走到岸边,向南边一看,全都惊呆了。

    南岸上一片开阔,完整地展现着黄河的地表,一个人也没有,啥也没有。也就是说,金国人只是隔着河敲了一夜的鼓,十三万宋军居然全都跑光了!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出产这种军队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这个疑惑迅速在金国人的心里生成了,毋庸讳言,换成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军人,都会产生两种反应——蔑视、欲望。

    金国西路军安全渡河,没损失一兵一卒,没耗费一枪一箭。广阔的宋朝疆土在他们面前展开了,他们可以予取予夺,随心所欲,想怎样进攻都可以。

    但是,完颜宗翰没这么做,反而再次派出了使者。这一次,他又开价了,针对眼前的形势,他不再谈什么北方三镇,而是索要全部河东、河北土地。

    多么狠毒狡诈的敌人,不仅要借宋朝的手,使在河北、河东土地上继续抵抗的汉人慑服,还在第一时间让宋朝泄劲。

    黄河天险被突破,宋朝当局肯定惊慌失措,紧接着会非常自然地提高抵抗力量。可是,金军又议和了,再次给宋朝希望。

    这就是经典的温水煮青蛙,青蛙到煮熟时竟忘了疼!

    事情完全按照完颜宗翰的设计发生了。赵桓再一次同意,他急忙派自己的两大亲信,也就是主张割地的两大先锋——耿南仲、聂昌去配合金军,到河北、河东大地上解除宋军的武装。这两个衰人非常积极,毕竟这是他们最盼望的事嘛。

    聂昌跑得快,他带着诏书马不停蹄地越过黄河,赶到了绛州(今山西新绛),在金使的监视下命令守城的宋军放下武器,全体投降。城里的守将叫赵子清,是个聪明人,他没说不答应,而是放下了一架梯子,要聂昌带着诏书爬上来,让他亲眼看一下,只要是真诏书,他就投降。

    聂昌努力工作,他一个文官,真的爬了城墙,这也是开了先河了。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哪个宋帝都没有这么折腾过自己的文官。

    可谁让人家聂昌愿意呢?

    他爬了上去。等着他的是一张张充满仇恨的脸。赵子清命令士兵抓住他,先把他的两只眼睛挖了出来,接着一顿乱刀砍成肉酱,之后再把这堆臭肉扔下城去,让金国人看看,这就是两河军民的态度!

    耿南仲跑得慢,都是做宰执的人了,做什么都懂得留三分力。他慢腾腾地走着,走到了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也就是说,还没出河南省,就被当地的民兵拦住了。

    谁说民兵不是兵,这帮阿兵哥要干票大买卖,他们打探到耿宰执一伙人是去干什么的,一时火起,要在半路砍了这帮人。可惜的是,他们的运气差了些,金国使者见势不好,马上逃跑,速度快得追都追不上。等到他们回头再找耿南仲时,这位宰执大人已经不见了。

    耿南仲年纪很大了,所谓人老成精,这人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比如要他去招降,他绝对慢慢走;他更懂得怎样做事,比如这时就得逃跑。

    第一,他跑得快;第二,他跑对了方向。

    他跑向了相州。相州是岳飞的故乡,在河南省界内,离京城不是很远。他之所以跑向这里,是因为他时刻关注着周围的情况,知道相州有一位大人物——赵构。

    赵构不是被派去和金军谈判了吗?应该直奔黄河才对。他是想去的,可是赵构做什么事都是一根筋,他走到半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人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提起他,人们都会把他与李纲、岳飞并列。

    宗泽。

    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生于公元1060年,现年六十六岁。这是一位老人了,他的一生(年过花甲,可以说是一生了吧)都在折磨中度过。他的人生起步还是不错的,他在三十一岁时考中了进士。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一,他家世代务农,首次有人考中进士;第二,他的年龄不大,刚过而立之年,成为宋朝文官中最幸福的一员,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可他却把自己搞得无比凄惨。

    考中进士的时候,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所写的策论让考官很为难。不录用吧,文章写得很好;录用了呢,危及头上的乌纱帽。宗泽的策论抨击时弊,把当时元祐年间新、旧两党的错误都列了出来。这还了得,等于把脑袋伸进了马蜂窝里,不狠狠地蜇你一顿,还让不让马蜂活了?

    考官很聪明,只在宗泽的出身上加了一个字,就恶心了他一辈子。他将“进士”写成了“同进士”。堂堂正正考来的功名,降到和花钱买官的废料们一个等级。背着这个耻辱,宗泽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简单地说,他一直被压在底层,二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是个县令。眼看快退休了,正赶上宋朝决定联合女真人灭辽这事儿,双方争得不可开交,全国上下不管是谁,都有发言权。

    于是,宗泽说话了,造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他反对联金灭辽,这是在和如日中天的六贼唱对台戏啊!以他这样的芝麻小官,根本不用六贼出手,贼子贼孙们早就把他撂倒了。

    县官不能当了,只能去看守道观。

    宗泽失望了,近三十年的官场生涯,让他对现实绝望了,与其再受折磨,何不就此引退呢?宗泽主动辞职,他想去东阳山谷结庐读书,终老此生。可惜,他不想玩了,有人还惦记着他呢。他被软禁在镇江,从此失去了自由。

    两年后,他被放了出来,派去遥远的南方巴州当通判。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入侵时,他升了官,被委任为磁州知州。

    磁州在河北大地上,当时太原失守,真定危急,官员们都急着往南方跑,宗泽却逆着人流去河北,迎向了金军。

    这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忠于事实,忠于本心,却不忠于过官本位的世道,这让他在官场上寸步难行,也让他做了与整个官场背道而驰的事。他到了磁州,正准备援军去救真定,却遇到了去金营和谈的赵构。

    宗泽劝赵构别去送死了,没人会在这种优势下同意什么和谈。赵构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想了想,决定听宗泽的,并且对宗泽产生了好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继续下去,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但是,它偏偏拐弯了。

    因为王云。

    这位给事中大人出事了,磁州人认得他,他在不久之前当过出使金国的使者,路过磁州时,他曾经要求对磁州坚壁清野,把老百姓、财物等都运到城里去,不留给金军。平心而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磁州的百姓因此被折腾得够呛。

    这个时候,他又来了,磁州人立即火冒三丈。事有凑巧,有人在他的行李里发现了几件和金国服装相似的皂裘。这简直是火上浇油,磁州人认定他是金国的奸细。当时,整个两河地区的人民怒火冲天,只要和金国沾边,宰执人员都能被砍成肉酱,一个小小的给事中算什么?

    百姓一拥而上,王云也碎了。

    事情过后,宗泽才知道。他只能硬着头皮将此事报告给赵构。赵构没说什么,只是很快离开了磁州,去了相州。多年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赵构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起了这件往事,他认为王云是宗泽杀的,宗泽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杀了他身边的亲信。

    宗泽,从此让赵构不敢再信赖他。

    国运在这里拐弯。如果赵构能一直留在宗泽的身边,哪怕以后的事仍然会发生,但由于宗泽的坚持,某些事情必然会有所不同。

    而相州……相州的知州叫汪伯彦。

    回到开封城,两河尽失,黄河失险,河南大地一马平川,再没有半点阻碍。到了这个地步,宋朝当局终于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了。赵桓做了一些紧急部署,比如集中城内的守军,清点人数,有七万左右,每一万多人为一军,分成五军,派到四面城墙上去守备。

    剩下的兵由姚友仲、辛兴宗率领,作为预备队。他们怕军力不足,又在城里公开招募,于是,市井无赖都成了保家卫国的人。

    另外,赵桓征召天下兵马勤王,命令刚刚撤回去的张叔夜等人快马加鞭返回来。之后,他努力回忆上一次东京保卫战是怎么成功的。想来想去,他终于想起了一个人,派专人用最快的速度去找他,一定要找到!

    李纲。

    找李纲可不容易。当初,他被挤出开封后,去河东、河北当了宣抚使,相当于战区总司令,名头比天都大。可这时,他已经在长沙了。

    这个过程很富有跳跃性,怎么发生的呢?他先是到两河去当官,发现自己被架空,一怒之下主动辞职。宋朝同意了,批准的同时,给了他八个字的评语:“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也就是说,他一心一意搞抗战,打了败仗,浪费了钱财。

    宋朝,你还能再无耻一些吗?

    有了这个评价,李纲就别想辞职了,必须先受罚。他先被贬到建昌军(今江西省南城)。没几天,宋朝觉得太便宜他了,又将他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让他到长江边上去喝风。当金军压境,赵桓再次想起他时,他被省内调整,贬到了长沙附近。

    这个距离,除非是空运,要不李纲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目的地,哪怕赵桓给出了资政殿大学士、开封市长的职位也没用。

    李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可近处也有救星,赵桓想起了前几天才与自己分手的九弟赵构。谁说开封城的信息更新得慢?谁说金军控制了占领区,使宋朝人寸步难行?

    赵桓能够随时掌控周边的每一个动向,就连赵构到了相州他都知道。他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让这一大堆元帅火速带兵救援京师。

    这些头衔扔出去之后,赵桓的全部准备工作做完了,赵构的第一个罪名也成立了。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有了这个职务,天下的安危都得由他来负责,眼前的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就由他来搞定。

    搞不定,就是失职、无耻、无能!

    但是,请问这位大元帅有啥兵力呢?首先一点,整个河南大地,也就是当时的京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等地方,除了开封城这一小块之外,有宋以来,一百七十多年里,就从来没有过什么军队。

    军队不是在京城,就是在边疆,尤其这时天下二十三路分为四道,各道独自为政,在这一大堆制约之后,这位新鲜出炉的大元帅手里能有什么呢?

    我们再次回到开封城。

    做完上面这些事情之后的第二天,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杀到开封城下,来人不是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而是完颜宗望的东路军。

    二太子的动力大,每次都能跑第一。

    金军临城,赵桓坐不住了,他带着全体宰执人员走上城头,一来观敌掠阵,二来鼓舞士气。大人物出镜,效果真是非同凡响,城墙上的守军、助战的百姓都沸腾了,他们拿起武器冲向了皇帝……身边的首相唐恪。就是这个败类下令天下兵马不许勤王,让堂堂京城变成了孤岛。

    宰了他!

    军民的反应吓坏了赵桓等人。主角唐恪反应迅速,他拉过来一匹马,以高龄文官罕见的敏捷动作跳上马背,冲下城头,消失在广阔的京城街道里。

    每个人都明白,唐恪的末日到了,首相必须换人。赵桓任命何栗为首相,由他和同知枢密院事孙傅一起想法子守城。

    赵桓万万没料到,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料到,从没做对一件事的他作出了这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决定。历史证明,他错到死了。

    当时,这个决定怎么看怎么正确,因为何栗、孙傅是血统最纯正的宋朝文官,尤其是孙傅,身为文官大统领、枢密院首长,他升官的理念是从赵光义就开始的“以文统武”。

    战事危急,火烧眉毛,两人各自使出了独门绝招来应对。

    何栗每天大开房门,屋里酒盈樽、书满架,案上放着沏好的新茶。何首相红袖添香,意态潇洒,佳词妙句不断地从他嘴里蹦出来。

    高,名士风范!有人这样赞叹。

    滚!人家这是战争高人好吧,师承东晋高手谢安的安闲风度。越是危急时刻,越要表现出轻松雅致,这样可以安定军心,文盲!

    有人这样注解。

    相比之下,孙傅更加具体精到些。何栗是首相,可以从意识形态上做文章。他是军方大佬,必须得拿出具体方案来。怎么搞呢?他习惯性地翻阅文章,突然,神迹出现,宋朝列祖列宗真是失德,一首丘浚的《感事诗》出现在他眼前。里边有这样一句话:“……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卧白云的都是神仙,是宋朝汉人的神仙。而在宋朝,从赵光义开始,到赵恒发扬光大,几乎每件国朝重事都能和道士、神仙沾上边儿。

    就连烛光斧影之夜,赵匡胤死的时候,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现过。

    现在,异族入侵,这样的生死大事,怎么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孙傅感觉自己之所以在这种时候看到这首诗,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看诗体,这是感事诗,是叙事型的,里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那么……找!

    即日起,开封城大街小巷的显眼处,都贴上了寻神仙启事。上面写着:神仙,男,相貌不知,体态不详,职业不定,近期以郭京、杨适、刘无忌等名字出现,有知情者欢迎举报,有重赏。同时,热烈盼望神仙们大白天下凡。

    孙傅等人正忙着,城外边更加混乱了。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忙着围城,当然,还是围不住。以他五万多的军力,去围周长八十多里的开封城,就算士兵单排列队手拉手,也不见得能围住。

    此时,宋朝的勤王军队正在逼近。

    第一个行动的是南道都总管张叔夜。这个人在中国非常知名,只要是读过的人都知道,是他招降了水泊梁山好汉。

    他是正义的化身。

    在中国历史中,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他是宋朝国破家亡时仅存的一文一武两忠臣之一。张叔夜,字稽仲,河南开封人,生于公元1065年,时年六十一岁。他是仁宗朝早期宰执张耆的曾孙。他的出身很显赫,生平很压抑,因为他与蔡京作对。

    在六贼倒台之前,他被贬得最惨的时候,有过和林冲同样的遭遇,去西安州看守草料场,后来勉强做了州官。在金军第二次南侵时,他被委任为南道都总管。这个头衔从天而降,别人或许看到了一方诸侯藩镇的潜力,可张叔夜只看到了责任。

    种师道要他勤王,他立即带兵杀出去;唐恪要他回去,他就回去;赵桓下令要他再次勤王,他没有迟疑,第一时间出兵。

    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率领三万人上路了。他这时出兵,已经错过了好时机,金国东路军已经包围了开封城,西路军也在迅速逼近,他想勤王,先得冲破金军的层层防线。好在他的驻地是邓州,离开封城很近。

    就这样,他在尉氏(今河南尉氏)与金军相遇。激战开始,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在遥远的城墙之外展开了。张叔夜是宋人一片垂死丑态中唯一的亮点。他从人生起步时,就没有畏惧过女真人。当天,他冲破金军封锁,顺利到达开封城下。

    张叔夜来了,全城士气大振。他很冷静,在与赵桓单独谈话时,他说战况危急,不如效仿唐明皇避难,暂时离开开封,先去襄阳,再去雍州(今陕甘宁青一带)。那里是西军的大本营,是宋朝最强的据点。无论如何,在那里会更加安全。

    赵桓心动了,可是战况瞬息万变,在张叔夜勤王成功、抵达开封之后,噩耗传来了,东道都总管胡直孺入卫京师的路上,在拱州(今河南睢县)与金军交战,失利被俘,被金人拉到开封城下示众。几乎同时,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也杀到了。

    军心动荡,敌军合围,赵桓突围的路被截断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方便以后阅读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并对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